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期末復習專題:第二章 中國的自然環境復習課件習題-2024-2025學年度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期末復習專題:第二章 中國的自然環境復習課件習題-2024-2025學年度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上冊

資源簡介

(共40張PPT)
期末復習
中國的自然環境
欄目導航
思維導圖·建體系
回顧教材·串考點
連接真題
思維導圖建體系
回顧教材串考點
任務一 運用中國地形的分布圖,認識我國的地形分布
1.五種地形類型:   、高原、   、盆地和丘陵。
山地
平原
考點一: 地形和地勢
2.構成我國地形的“骨架”——山脈
大興安嶺
太行山脈
走向 山脈
東北—西 南走向 西列:①   —②   —③   —雪峰山
中列:④   —⑤   
東列:⑥ 
東西走向 北列:⑦   —陰山山脈
中列:⑧   —⑨ 
南列:南嶺
西北—東 南走向 阿爾泰山脈、⑩   、小興安嶺
南北走向 賀蘭山、  
弧形山脈  
巫山
長白山脈
武夷山脈
臺灣山脈
天山山脈
昆侖山脈
秦嶺
祁連山脈
橫斷山脈
喜馬拉雅山脈
3.主要地形區
(1)四大高原:C   、D   、E   、J
   。
(2)四大盆地:A   、B   、柴達木盆地、H
   。
(3)三大平原:F   、G   、I   。
青藏高原
內蒙古高原
黃土高原
云貴高原
塔里木盆地
準噶爾盆地
四川盆地
東北平原
華北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
任務二 運用資料,認識我國山區的分布及影響
1.山區的含義:通常把山地、丘陵,連同比較崎嶇的    統稱為山區。
2.比例:我國山地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   ,山區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   。
3.山區發展的有利和不利條件
(1)不利條件:地面崎嶇,交通不便,不利于發展   。
(2)有利條件:在發展林業、牧業、   、采礦業等方面具有優勢。
高原
1/3
2/3
耕作業
旅游業
任務一 運用地圖,說出我國地勢的主要特征
我國沿北緯36°地形剖面圖
考點一 地形和地勢
1.地勢:地表   的總趨勢。
2.地勢特征及分布
(1)歸納我國的地勢特征:   。
(2)三級階梯概況及界線
高低起伏
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高原
項目 海拔 主要地形類型
第一級階梯 平均在4 000米以上  
界線 昆侖山脈—   山脈—橫斷山脈 第二級階梯 多在1 000~2 000米 高原、 
界線 大興安嶺—   —巫山—雪峰山 第三級階梯 多在500米以下    、丘陵
祁連
盆地
太行山脈
平原
地勢三級階梯分界線
一二階梯分界線,
昆侖山脈祁連山,
橫斷山脈分兩邊;
二三階梯分界線,
大興安嶺太行山,
巫山加上雪峰山。
任務二 結合實例,理解我國地勢特點的優越性
1.氣候方面:西高東低的地勢便于海上濕潤氣流深入內陸,形成降水,有利于   。
2.交通方面:順著地勢,我國眾多大河滾滾東流,便利   交通。
3.水能方面:河流從高一級階梯流入低一級階梯時,落差很大,
   極為豐富。
農業生產
東西
水能資源
簡圖示意我國地勢的優越性
任務一 閱讀教材我國1月、7月平均氣溫的分布圖,說出我國冬、夏季氣溫分布規律
1.我國冬季氣溫分布(以1月為例)
(1)冬季我國南北溫差   。
(2)分布規律:我國大部分地區1月平均氣溫由南向北逐漸   。
(3)1月0 ℃等溫線大致沿   一線分布。
2.我國夏季氣溫分布(以7月為例)
(1)夏季我國南北溫差   。
(2)青藏高原是夏季全國平均氣溫   的地區。
(3)分布規律:除   等少數地區外,全國普遍高溫。

降低
秦嶺—淮河
不大
最低
青藏高原
考點二 氣候
任務二 結合地圖,認識我國溫度帶的分布
1.劃分依據:根據氣溫的南北差異,并結合農業生產實際。
2.分布: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寒溫帶
中溫帶
暖溫帶
亞熱帶
熱帶
青藏高原區
任務一 運用地圖,說出我國降水的時空分布特征
1.降水的空間分布
(1)年降水量分布的總趨勢:   。
(2)降水的空間分布很不均勻:東南沿海一帶降水多,西北內陸地區降水少。
(3)降水最多的地方是臺灣島東北部的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魯番盆地中的   。
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火燒寮
托克遜
2.降水的時間分配
(1)降水的時間分配也不均勻,大多數地區的降水集中在   。
(2)不同地區雨季長短的差異
(3)由于夏季風不穩定,我國降水的年際變化很   。
4—10月

地區 開始時間 結束時間 長短情況
南方   晚  
北方 晚   短



任務二 運用圖文資料,明確我國干濕地區的分布及差異
1.劃分的主要依據:一個地區年   與   的對比關系。
2.我國4個干濕地區的劃分:A為   ,B為   ,C為
   ,D為   。
降水量
蒸發量
濕潤區
半濕潤區
半干旱區
干旱區
任務一 運用地圖,說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
1.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氣候   和   顯著。
復雜多樣
季風氣候
2.氣候復雜多樣的原因:我國地域遼闊,   和    的空間差異大,氣候類型多樣。此外,我國一些高大的山地,氣候呈明顯的
   。
3.氣候類型的分布
(1)①溫帶季風氣候、②   氣候、③熱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
(2)④   氣候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
(3)⑤高原山地氣候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區。
氣溫
干濕狀況
垂直變化
亞熱帶季風
溫帶大陸性
任務二 運用地圖和資料,分析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1.緯度位置:我國南北跨緯度大,自南向北,氣溫越來越   。
2.海陸位置:我國是世界上受季風影響顯著的國家;自東南向西北,降水量越來越   。
3.地形:山地氣候的   變化明顯;   阻擋氣流,造成山地兩側氣候差異明顯。


垂直
高大山地
任務一 區分內、外流河和內、外流區
1.外流河和內流河:最終流入   的河流,稱為外流河;最終   流入海洋的河流,稱為內流河。
海洋
未能
考點三 河流
2.外流區和內流區
外流區與內流區的比較
3.我國部分河流及注入的海洋
(1)注入   洋的河流:額爾齊斯河。
(2)注入   洋的河流:雅魯藏布江、怒江等。
東南
1/3
北冰
印度
內、外 流區 主要分 布地區 占全國總 面積的比重 占全國河流
總水量的比重
外流區    部 約2/3 超過95%
內流區 西北部 約    不到5%
(3)注入   洋的河流:長江、黃河、瀾滄江等。
(4)我國最長的內流河:   河。
(5)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人工河:京杭運河。
任務二 初步學會歸納河流的水文特征
1.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   、水位、流量、流速、   與枯水期、   、結冰期等。
2.一般來說,我國河流在   季水位高,流量大,形成汛期;   季水位低,流量小,形成枯水期。秦嶺—淮河一線以北的河流,冬季普遍有   現象。
太平
塔里木
水量
汛期
含沙量


結冰
口訣記憶中國的河流之最
長江長、黃河黃,珠江最南汛期長,
黑龍江冷(結)冰期長,塔里木河在新疆,
額爾齊斯北冰洋,最長運河是京杭。
任務一 了解長江的概況
1.概況:長江發源于青藏高原上的   ,注入   海,全長6 300千米,是我國長度最長的河流。
2.分界點:長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點是   ,中游和下游的分界點是   。
唐古拉山脈

宜昌
湖口
3.主要支流:雅礱江、岷江、嘉陵江、烏江、   、   、贛江等。
4.干流主要流經的省級行政區域:青、   、藏、云(或滇)、渝、   、湘、贛、   、蘇、滬。
5.干流主要流經的地形區:   高原、橫斷山脈、   高原、四川盆地、   平原。
湘江
漢江
川(或蜀)


青藏
云貴
長江中下游
任務二 概括和初步理解長江的開發與治理
1.“水能寶庫”:長江水能資源蘊藏量占全國的1/3,主要集中在
   河段。長江干流上建成了世界最大的   水利樞紐。
2.“黃金水道”:長江干支流通航里程占全國內河航道總里程的2/3,被稱為“黃金水道”。長江干流上自西向東有著名的港口城市重慶、
   、南京和   等。
上游
三峽
武漢
上海
3.長江的治理
水土流失
植樹造林
河段 存在的主要問題 治理措施
上游    
中、下游 泥沙淤積、洪澇 災害、水污染 平垸行洪、退田還湖、
治理水污染等
任務一 了解黃河的概況和開發
黃河流域水系圖
1.概況: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上的   ,流入   ,是我國的第二長河。
巴顏喀拉山脈
渤海
2.分界點:黃河上游和中游的分界點是   ,中游和下游的分界點是   。
3.主要支流:湟水、洮河、汾河、   等。
4.干流主要流經的省級行政區域:   、川(或蜀)、甘(或隴)、寧、內蒙古、陜(或秦)、晉、   、魯。
5.干流主要流經的地形區: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   高原、華北平原。
河口
桃花峪
渭河


黃土
6.黃河的開發
(1)①上游:在寧夏和內蒙古境內,黃河塑造了   平原和   平原。
②下游:黃河是   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
(2)黃河為沿岸地區提供了   之利,提供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
(3)黃河上中游蘊藏著豐富的   資源,國家對其實行梯級開發,已陸續建成了多座大型的水電站。
寧夏
河套
華北
灌溉
水能
(1)黃河的水能主要集中在上中游河段,而長江的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2)三峽位于長江上游,三門峽位于黃河中游。
河段 憂患 治理措施
上游 荒漠化、凌汛 開展   綜合治理、保護地表植被
中游 水土流失嚴重 下游 凌汛、“地上河” 加固黃河   ,疏通河道,引黃淤灌
任務二 說出黃河的憂患及治理
水土保持
大堤
任務一 描述我國常見的自然災害
1.自然災害的含義:自然環境中會造成資源   、財產損失、人員
   等危害的   變化叫做自然災害。
2.我國常見的自然災害
破壞
傷亡
異常
名稱 特征及危害
  長時期降水異常偏少甚至無降水,會造成農作物減產、人畜飲水困難等
  連續性的暴雨或短時間的大暴雨,都可能形成洪澇,會淹沒農田、村莊、城鎮等
干旱
洪澇
考點四: 自然災害
  是一種發源于熱帶洋面的大氣渦旋,常帶來狂風和特大暴雨等
  是強冷空氣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圍的劇烈降溫現象,并伴有大風、雨雪、冰凍等
  地下深處巖層發生斷裂,產生震動,會導致房屋倒塌、交通和通信中斷、人員傷亡等
  是坡地上的不穩定塊體在重力作用下整體向下滑動的現象,會沖毀甚至掩埋山麓的交通線、房屋、農田等
  是在坡度較陡的溝谷中形成的飽含石塊和泥土的特殊洪流,會沖毀農田、房屋、道路等,具有強大的破壞力
臺風
寒潮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任務二 歸納我國自然災害的分布規律及原因
1.氣象災害
2.地質災害
(1)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山區,以   地區最為集中。
(2)地震:分布范圍廣,臺灣、   和西北地區多發。
東南沿海
西南
主要災害 臺風 干旱 洪澇 寒潮
主要分 布地區    地區    地區    地區 影響范圍廣,
   、華北、東北較為嚴重
華北
南方
西北
西南
任務三 對不同的自然災害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議,并能掌握相應的安全防護技能
1.我國防災減災措施
(1)運用   等技術,能夠比較精確地預報臺風、寒潮等災害。
(2)修建了大量的防災工程。
(3)建設一大批   儲備中心。
(4)我國政府能及時調動救災人員,積極進行災害救援。
2.個人避災方法
(1)當地震發生時,如果條件允許,應及時、有序撤到安全的   地帶;如果不能及時撤離,可以暫時躲在小開間的   。
(2)當發生泥石流時,應向   于泥石流流動方向的山坡上跑。
遙感衛星
救災物資
空曠
墻角
垂直
連接真題
見板塊課堂習題訓練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二章 單元復習習題(后附答案)
一、真題鏈接 實戰演練              
我國的地形和地勢特征
  (2022·宜昌)我國地形復雜多樣,開發利用中要注重因地制宜。讀表完成1、2題。
某地地形類型比例及農作物分布表
地形類型 占土地面積 海拔 糧食作物
平原 20% <200米 水稻
丘陵 60% 200~500米 水稻、小麥
山地 20% >500米 小麥、馬鈴薯
1.該地區的地形 ( )
A.以山地為主 B.以丘陵為主C.以平原為主 D.以高原為主
2.從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目前該地區農業發展中不宜采取的措施是 ( )
A.發展綠色農業,改善生態環境B.發展立體農業,充分利用土地和氣候資源
C.重點發展水稻種植業,解決人多地少的矛盾D.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積極發展多種經營
  (2022·無錫)讀中國沿32°N地形剖面圖,完成3~5題。
3.有關我國地形、地勢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地形復雜多樣,平原面積廣大B.地勢中高周低,呈階梯狀分布
C.地形山河相間,縱列分布D.山區面積廣大,山脈構成地形的基本骨架
4.有關圖中代碼表示的地形區,敘述正確的是( )
A.②為柴達木盆地,位于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
B.①為云貴高原,位于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
C.③為長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我國地勢第三級階梯
D.④為太行山,是我國地勢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
5.下列關于我國地形對環境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 )
①西高東低的地勢,便于海洋水汽進入,季風區廣
②地勢階梯分界線附近的河段落差大,水能豐富
③地形類型多樣,平原面積廣大
④山區面積廣,有利于多種農作物的生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2023·新疆建設兵團)我國地形類型多樣,下列地形區與其描述對應正確的是( )
A.四川盆地——我國面積最大的盆地B.柴達木盆地——我國海拔最高的盆地
C.云貴高原——我國最平坦的高原D.長江中下游平原——我國面積最大的平原
我國氣候特點及影響因素
  (2023·煙臺)2022年7月初,全國遭遇當年首次高溫天氣,有媒體根據中央氣象臺發布的氣象信息繪制了一幅全國“高溫蒸烤地圖”。讀圖完成1~3題。
1.有同學根據此圖做出以下搭配,與事實相符的是 ( )
A.廣州—“燒烤”模式B.成都—“熬煮”模式
C.濟南—“煎炸”模式D.烏魯木齊—“燜蒸”模式
2.通過該圖,有同學對圖示日期的全國天氣狀況做出以下推測,合理的是 ( )
A.青藏地區氣溫高于同緯度的東部地區
B.北方地區降水多于南方地區
C.四種“蒸烤”模式的地區分布差異可能與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有關
D.此次高溫天氣是受冬季風影響的結果
3.為了免于被“高溫蒸烤”,暑期人們通常會選擇外出旅行避暑。關于人們選擇以下地區避暑的原因,說法合理的是 ( )
A.拉薩位于河谷,氣溫較低B.哈爾濱緯度較高,氣溫較低
C.昆明位于內陸,氣溫較低D.煙臺海拔較高,氣溫較低
4.(2022·無錫)讀我國氣候分布和吐魯番、海口、漠河、五道梁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氣候類型名稱A ,B ,C ,D 。海口所屬的氣候類型是 。
(2)A、B這兩種氣候類型的分界線是 - 一線,該界線是我國1月 ℃等溫線
和 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
(3)四地中,冬季最冷的是 ,最熱的是 ,兩地冬季溫差大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因素;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最少的是 ,造成這兩地降水量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因素。
黃河、長江的開發與治理
  (2023·蘇州)2022年12月,隨著白鶴灘水電站全面投產發電,至此,金沙江下游的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四座大型水電站,與葛洲壩水利樞紐、三峽工程“連珠成串”,共同構成了世界最大的清潔能源走廊,實現了“一滴水發6次電”的中國奇跡。下圖為長江流域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1.下列關于長江各河段水文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 )
A.上游河段水流平緩,多曲流B.中游河段水量銳減,冬季斷流
C.下游河段江闊水深,航運價值高D.整個流域面積較小,支流稀少
2.圖中水電站主要分布在 ( )
A.長江中下游平原 B.長江各主要支流C.我國東部內流區 D.地勢階梯交界處
  (2023·晉中節選)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十四五”規劃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下圖示意黃河流域。據此完成3、4題。
3.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泥沙主要來源于 ( )
A.源頭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4.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措施是 ( )
A.禁止開采煤炭 B.大力開發航運C.退耕還林還草 D.陡坡開荒種地
  (2023·云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讀黃河流域示意圖,完成5~8題。
5.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突出優勢有 ( )
①能源資源豐富②河流航運價值高③森林資源豐富④文化根基深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為防治黃河源頭水量減少,應加強水源涵養能力建設。下列做法中,有利于黃河上游涵養水源的是 ( )
A.疏浚河道,增水減沙,保持水流暢通B.退耕還林還草,科學治理已退化草原
C.擴大上游牧區面積,增加牧民的收入D.以橋代路,為野生動物提供遷徙通道
7.圖中甲、乙、丙、丁所在地區,應重點增強水土保持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8.河口三角洲是河流挾帶的泥沙在入海口沉積而成。近年來,黃河三角洲面積增速減緩,主要原因是 ( )
①下游加固堤壩,防止洪水泛濫②工農業用水量增加,下游水量減少
③污水凈化達標后排放入河,增加水量④生物與工程措施結合,減輕水土流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3·臨夏州)長江流域面積廣,流域內自然資源豐富,航運便利,經濟發達,讀圖1長江流域示意圖和圖2長江干流沿河縱剖面圖,完成下列問題。
(1)長江流域水能資源豐富,但分布不均,長江干流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分布在 (上游/中游/下游),判斷依據是 。
(2)長江中下游航運發達,試分析其原因。

(3)圖3示意長江中游地區洪澇災害易發的主要原因。請將字母填入圖中相應的空白框內。
A.湖泊萎縮 B.水流緩慢
答案:
第二章 單元復習習題(教師版,答案版)
一、真題鏈接 實戰演練              
我國的地形和地勢特征
  (2022·宜昌)我國地形復雜多樣,開發利用中要注重因地制宜。讀表完成1、2題。
某地地形類型比例及農作物分布表
地形類型 占土地面積 海拔 糧食作物
平原 20% <200米 水稻
丘陵 60% 200~500米 水稻、小麥
山地 20% >500米 小麥、馬鈴薯
1.該地區的地形 (B)
A.以山地為主 B.以丘陵為主C.以平原為主 D.以高原為主
2.從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目前該地區農業發展中不宜采取的措施是 (C)
A.發展綠色農業,改善生態環境
B.發展立體農業,充分利用土地和氣候資源
C.重點發展水稻種植業,解決人多地少的矛盾
D.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積極發展多種經營
  (2022·無錫)讀中國沿32°N地形剖面圖,完成3~5題。
3.有關我國地形、地勢的敘述,正確的是 (D)
A.地形復雜多樣,平原面積廣大B.地勢中高周低,呈階梯狀分布
C.地形山河相間,縱列分布D.山區面積廣大,山脈構成地形的基本骨架
4.有關圖中代碼表示的地形區,敘述正確的是(C)
A.②為柴達木盆地,位于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
B.①為云貴高原,位于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
C.③為長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我國地勢第三級階梯
D.④為太行山,是我國地勢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
5.下列關于我國地形對環境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A)
①西高東低的地勢,便于海洋水汽進入,季風區廣
②地勢階梯分界線附近的河段落差大,水能豐富
③地形類型多樣,平原面積廣大
④山區面積廣,有利于多種農作物的生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2023·新疆建設兵團)我國地形類型多樣,下列地形區與其描述對應正確的是(B)
A.四川盆地——我國面積最大的盆地B.柴達木盆地——我國海拔最高的盆地
C.云貴高原——我國最平坦的高原D.長江中下游平原——我國面積最大的平原
我國氣候特點及影響因素
  (2023·煙臺)2022年7月初,全國遭遇當年首次高溫天氣,有媒體根據中央氣象臺發布的氣象信息繪制了一幅全國“高溫蒸烤地圖”。讀圖完成1~3題。
1.有同學根據此圖做出以下搭配,與事實相符的是 (C)
A.廣州—“燒烤”模式B.成都—“熬煮”模式
C.濟南—“煎炸”模式D.烏魯木齊—“燜蒸”模式
2.通過該圖,有同學對圖示日期的全國天氣狀況做出以下推測,合理的是 (C)
A.青藏地區氣溫高于同緯度的東部地區
B.北方地區降水多于南方地區
C.四種“蒸烤”模式的地區分布差異可能與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有關
D.此次高溫天氣是受冬季風影響的結果
3.為了免于被“高溫蒸烤”,暑期人們通常會選擇外出旅行避暑。關于人們選擇以下地區避暑的原因,說法合理的是 (B)
A.拉薩位于河谷,氣溫較低B.哈爾濱緯度較高,氣溫較低
C.昆明位于內陸,氣溫較低D.煙臺海拔較高,氣溫較低
4.(2022·無錫)讀我國氣候分布和吐魯番、海口、漠河、五道梁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氣候類型名稱A亞熱帶季風氣候,B溫帶季風氣候,C高原山地氣候,D溫帶大陸性氣候。海口所屬的氣候類型是熱帶季風氣候。
(2)A、B這兩種氣候類型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該界線是我國1月0℃等溫線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
(3)四地中,冬季最冷的是漠河,最熱的是海口,兩地冬季溫差大的主要影響因素是緯度因素;年降水量最多的是海口,最少的是吐魯番,造成這兩地降水量差異的主要因素是海陸因素。
黃河、長江的開發與治理
  (2023·蘇州)2022年12月,隨著白鶴灘水電站全面投產發電,至此,金沙江下游的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四座大型水電站,與葛洲壩水利樞紐、三峽工程“連珠成串”,共同構成了世界最大的清潔能源走廊,實現了“一滴水發6次電”的中國奇跡。下圖為長江流域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1.下列關于長江各河段水文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C)
A.上游河段水流平緩,多曲流B.中游河段水量銳減,冬季斷流
C.下游河段江闊水深,航運價值高D.整個流域面積較小,支流稀少
2.圖中水電站主要分布在 (D)
A.長江中下游平原 B.長江各主要支流C.我國東部內流區 D.地勢階梯交界處
  (2023·晉中節選)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十四五”規劃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下圖示意黃河流域。據此完成3、4題。
3.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泥沙主要來源于 (C)
A.源頭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4.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措施是 (C)
A.禁止開采煤炭 B.大力開發航運C.退耕還林還草 D.陡坡開荒種地
  (2023·云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讀黃河流域示意圖,完成5~8題。
5.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突出優勢有 (B)
①能源資源豐富②河流航運價值高③森林資源豐富④文化根基深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為防治黃河源頭水量減少,應加強水源涵養能力建設。下列做法中,有利于黃河上游涵養水源的是 (B)
A.疏浚河道,增水減沙,保持水流暢通B.退耕還林還草,科學治理已退化草原
C.擴大上游牧區面積,增加牧民的收入D.以橋代路,為野生動物提供遷徙通道
7.圖中甲、乙、丙、丁所在地區,應重點增強水土保持的是 (C)
A.甲 B.乙 C.丙 D.丁
8.河口三角洲是河流挾帶的泥沙在入海口沉積而成。近年來,黃河三角洲面積增速減緩,主要原因是 (C)
①下游加固堤壩,防止洪水泛濫②工農業用水量增加,下游水量減少
③污水凈化達標后排放入河,增加水量④生物與工程措施結合,減輕水土流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3·臨夏州)長江流域面積廣,流域內自然資源豐富,航運便利,經濟發達,讀圖1長江流域示意圖和圖2長江干流沿河縱剖面圖,完成下列問題。
(1)長江流域水能資源豐富,但分布不均,長江干流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分布在上游(上游/中游/下游),判斷依據是流經階梯交界處,河流落差大且水量豐富。
(2)長江中下游航運發達,試分析其原因。
自然方面:江闊水深,水流平緩,無結冰期;人文方面:人口、城市眾多,客運量和貨運量需求大。
(3)圖3示意長江中游地區洪澇災害易發的主要原因。請將字母填入圖中相應的空白框內。
A.湖泊萎縮 B.水流緩慢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17張PPT)
第二節 氣候
第1課時 冬季南北溫差大,夏季普遍高溫
主題 我國冬、夏季氣溫的分布特點,冬季氣溫特點的成因及影響
主題·探究案
[自主探究] 我國冬、夏季氣溫的分布規律
1.在1月平均氣溫分布圖中勾畫出1月0 ℃等溫線,說出它大致通過的山脈與河流名稱。此線南北河流最明顯的不同是什么
參考答案:畫圖略。1月0 ℃等溫線大致通過秦嶺、淮河。此線以北河流冬季有結冰現象,以南河流無結冰現象。
2.在1月平均氣溫分布圖中找出漠河、上海和海口1月的大致平均溫度。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約為多少,這反映了什么問題
參考答案:漠河在-28 ℃以下,上海在0 ℃以上,海口在16 ℃以上;南北溫差在40 ℃以上,這反映了我國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
3.讀7月平均氣溫分布圖,說出7月我國氣溫最低的地區及我國夏季氣溫分布特點。
參考答案:青藏高原;除青藏高原等少數地區外,全國普遍高溫。
[合作探究] 我國冬季氣溫南北差異大的原因
西伯利亞位于俄羅斯,是影響我國氣候的冷空氣的發源地之一。結合
1月平均氣溫分布圖及下圖資料,從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兩方面分析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特點的形成原因。
(1)緯度位置:我國冬季氣溫南北   ,主要是受   因素的影響,太陽直射點在   (填“南”或“北”)半球,正午太陽高度相差   ,且日照時長相差大,北方得到的光熱與南方相差較大。
(2)海陸位置:由于我國處于世界最大的大陸——   大陸的東部、世界最大的大洋——   的西岸,季風強盛;此外受地形影響,陸地南北距離大,   風到達南方時已成強弩之末,南北溫差加大。
差異大
緯度

較大
亞歐
太平洋
冬季
[遷移應用] 每年冬天,有一群老人從北方,像候鳥一樣,到廣西北海,等到第二年春天又像候鳥一樣回到自己的家鄉。我們從氣溫角度探究“候鳥老人”現象的形成原因。
1.結合我國冬季的氣溫分布特點,說說“候鳥老人”為什么在1月份遷徙到南方生活
參考答案:冬季我國的氣溫分布特點是南方氣溫高,北方氣溫低,南北溫差大。所以在冬季北方的許多老人到南方居住。
2.冬季,也有很多北方人不選擇去南方,因為北方會供暖,并且各地的取暖期不一致。請猜測一下我國冬季供暖的分界線,并猜測一下我國哪些地方的取暖期會最長
參考答案:冬季供暖分界線和秦嶺—淮河一線大體一致。越往北取暖期越長,如我國的東北三省取暖期為5~6個月。
評價一 能夠結合中國氣溫分布圖,分析我國冬夏季氣溫分布特點
1.秦嶺—淮河一線大致與1月    等溫線相吻合。( )
A.16 ℃ B.8 ℃ C.0 ℃ D.-24 ℃
2.造成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多樣 B.南北緯度差異
C.海陸分布 D.夏季風的影響
C
B
3.我國夏季氣溫分布的主要特點是( )
A.除青藏高原等少數地區外,全國氣溫都較高
B.南北氣溫差異大
C.氣溫最低區域在北方
D.東高西低,氣溫差異大
A
評價二 能夠結合實例,掌握我國溫度帶的分布
竹子喜溫暖濕潤的環境。下圖為我國溫度帶及竹子分布示意圖,甲、乙、丙、丁為不同溫度帶。據此回答4~5題:
4.竹子分布面積最廣的溫度帶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A
5.圖中丁溫度帶是( )
A.中溫帶 B.暖溫帶
C.亞熱帶 D.青藏高原區
6.在我國不同的溫度帶內,出產不同的水果。下列各組水果主要產自暖溫帶的是( )
A.香蕉、椰子 B.柑橘、杧果
C.蘋果、鴨梨 D.菠蘿、荔枝
A
C
每年都有一抹耀眼的金黃,緩緩掠過神州的原野,鋪陳出精彩的大地藝術。讓我們跟隨油菜花的金色足跡,來一場絢爛的旅行。下圖陰影區示意我國冬、春油菜主要分布區。據此回答7~8題:
7.在冬油菜分布區,我們跟隨油菜花盛開的金色足跡,賞花旅行的最佳方向是( )
A.由東向西 B.由西向東
C.由北向南 D.由南向北
8.青海省東部甲地油菜花盛開時間較晚,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
A.地形 B.光照
C.降水 D.緯度
D
A
9.小紅說她的家鄉在吉林省長白山下,你覺得下列哪一項最符合其家鄉的特征 ( )
A.房屋高大,通風透氣性好 B.椰子、香蕉園到處可見
C.房屋多雙層窗戶,以炕代床 D.水稻一年兩熟到三熟
10.下列關于我國溫度帶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都屬于中溫帶
B.熱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大致與1月0 ℃等溫線一致
C.我國最大的平原位于暖溫帶
D.有“聚寶盆”之稱的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區
C
D
11.(綜合思維)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從氣候學上講,連續5天日平均氣溫<10 ℃時,首日即冬季的開始日。因而在立冬節氣到來之際,全國從南到北實際上存在三個氣候學意義上的季節。下圖是某年10月我國各地當前季節及部分地區常年入冬時間圖。
(1)圖示中,武漢正處于   季。
(2)圖示中,已入冬的哈爾濱所在的省級行政區域是   ,當前依舊在夏季的海口所在省級行政區域的簡稱是   ,全年無冬的行政中心城市在同一季節氣溫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3)讀圖,推測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特點是   。
(4)哈爾濱的傳統民居多有雙層窗戶,房內以炕代床或有地爐火墻,廣州的房屋則高大寬敞,比較注重通風透氣,這種差別是由于   的差異。

黑龍江省

緯度位置
自南向北氣溫逐漸降低
氣溫(共17張PPT)
第2課時 東西干濕差異顯著
地理 八年級上冊RJ
主題 我國降水的空間分布特征及其影響
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 中國干濕地區分布圖
主題·探究案
[自主探究] 我國年降水量與干濕地區的分布及影響
1.結合上面兩圖可分析出:⑤→⑥→⑦→④年降水量逐漸   ,①→②→③→④年降水量逐漸   。
2.結合上面兩圖可分析出:我國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分界線,大致沿秦嶺—   一線向西延伸到   高原的東南邊緣,大致接近
   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半濕潤區與半干旱區的分界線,大致接近
   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半干旱區與干旱區的分界線,大致接近
   毫米年等降水量線。
減少
減少
淮河
青藏
800
400
200
干濕 地區 年降水量與蒸 發量的關系 自然植被 土地利
用類型
濕潤區 降水量    蒸發量 以  為主 以  為主
半濕 潤區 降水量>蒸發量 森林和草原 的過渡地帶 以旱地為主
半干 旱區 降水量<蒸發量 以   為主 以草地為主
干旱區 降水量    蒸發量 荒漠草原、荒漠 以難以利用
的土地為主
[合作探究] 我國干濕地區與年降水量和蒸發量的關系及影響
>
森林
水田
溫帶草原
<
[遷移應用] 降水對我國各地傳統民居的影響
以下面圖片所示地區的傳統民居為例,分析氣候干濕程度對我國傳統民居房屋結構的影響。
西北地區平頂屋  江南斜頂屋 西雙版納竹樓
參考答案:西北地區氣候干旱,降水較少,多平頂屋。南方地區降水多,比較濕潤,房屋窗戶比較大,利于通風散熱;屋頂坡度大,有利于排水;西雙版納地區房屋架高,有利于防潮、通風。
我國降水空間分布不均勻的原因
評價一 能夠運用地圖和資料,掌握我國降水的時空分布特征
1.我國年降水量分布的總趨勢是( )
A.從西南向東北遞減
B.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C.從北方向南方遞減
D.從西北內陸向東南沿海遞減
B
讀我國四地降水量柱狀圖,回答2~3題:
2.我國東部地區降水最多的季節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如果月降水量超過100毫米算進入雨季,那么從北向南雨季的變化是( )
①越向南,雨季開始越早 ②越向南,雨季結束越早 ③越向南,雨季越短 ④越向南,雨季越長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B
D
4.下圖為某地1991—1997年降水量變化圖,該圖表示該地的降水( )
A.季節分配不均
B.空間分布不均
C.季節變化大
D.年際變化大
D
評價二 結合地圖和實例,說明我國干濕地區的劃分及影響
5.下列地形區中,主要位于濕潤區的是( )
A.華北平原
B.長江中下游平原
C.黃土高原
D.塔里木盆地
B
6.(鏈接生活)2023年11月8—10日,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在浙江烏鎮舉行,主題為“建設包容、普惠、有韌性的數字世界——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下面為烏鎮的一處景觀圖,由此判斷該地位于( )
A.干旱區 B.半干旱區
C.半濕潤區 D.濕潤區
D
7.出門使用“共享單車”“共享雨傘”已成為城市居民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從氣候角度看,下列城市“共享雨傘”使用率最高的是( )
A.烏魯木齊 B.西寧 
C.哈爾濱  D.長沙
D
某年暑假,小珍隨父母坐火車外出旅行,按照火車行進的路線,他們沿途先后看到下列景觀。讀圖,回答8~9題:
森林    草原    荒漠
8.上面依次排列的植被景觀圖,反映了我國( )
A.從南往北的熱量變化 B.從東往西的熱量變化
C.從東往西的降水變化 D.從南往北的降水變化
C
9.根據圖示植被景觀的變化判斷,小珍一家的旅行路線最可能是( )
A.從太行山脈向南到長江中下游平原
B.從大興安嶺向西到塔里木盆地
C.從橫斷山脈向東到東南丘陵
D.從秦嶺向南到四川盆地
B
10.某學校地理興趣小組的同學探究中國不同地區的氣溫和降水差異。結合下圖所示氣候資料,探究下列問題:
(一)探究降水的空間和時間分布
(1)上海和哈爾濱相比,年降水量較多的是   。 
上海
(2)如果以月降水量達到100毫米為雨季,那么哈爾濱雨季7月開始8月結束;上海雨季   月開始   月結束。由此可知,南方雨季開始
   (填“早”或“晚”),結束   (填“早”或“晚”),雨季
   (填“長”或“短”)。
(3)總結降水的分布規律:我國南方地區降水量比北方地區   (填“多”或“少”);我國南方地區降水時間比北方地區   (填“長”或“短”)。
(二)探究氣溫的空間和時間分布
(4)上海和哈爾濱相比,氣溫較高的是   。
4
9





上海
(5)上海與成都緯度相近,但冬季成都的氣溫比上海   (填“高”或“低”),其主要原因是成都北面的   、大巴山等高大山脈能阻擋寒冷的冬季風。
(6)拉薩與成都緯度接近,但游客即使夏季到拉薩旅游,也需要準備較厚衣物。請運用所學地理知識分析其主要原因:   。
(7)總結以上影響氣溫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緯度位置和   。

秦嶺
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
地形(共21張PPT)
第3課時 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 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地理 八年級上冊RJ
主題 我國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及其影響因素
主題·探究案
[自主探究] 我國氣候類型的分布及其主要特征
1.從上圖中分別找出三種季風氣候,一種大陸性氣候,一種高原山地氣候,說出我國這五種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
參考答案:三種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緯度由低到高依次是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高原山地氣候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區。
2.說出我國三種季風氣候的共同特征。
參考答案:夏季高溫多雨(或雨熱同期)。
[合作探究] 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1.比較海口、上海和漠河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說出這三個城市的氣溫和降水差異,并分析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
參考答案:氣溫年較差最大的是漠河,年均溫最高的是海口;降水量最少的是漠河,降水量最多的是海口。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是緯度位置。
2.比較上海和五道梁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說出這兩個城市的氣溫差異,并分析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
參考答案:五道梁氣溫低,上海氣溫高,主要影響因素是地形。
3.從海陸差異角度分析我國的氣候
比較 項目 冬季風 夏季風
主要 源地    
風向 偏北風(   季風、東北季風) 偏南風(   季風、
   季風)
性質    
(1)列表對比影響我國的冬季風和夏季風
亞歐大陸內部
太平洋和印度洋
西北
東南
西南
寒冷干燥
溫暖濕潤
(2)根據冬季風和夏季風源地、性質的不同,分別說出它們對我國氣候的影響。
參考答案:冬季風加劇了北方的嚴寒,使南北氣溫差異加大;夏季風使廣大的東部地區降水豐沛、雨熱同期。
(3)結合我國氣候類型分布圖,分析上海比吐魯番降水多的主要原因。
參考答案:上海距海近,受夏季風影響大;吐魯番距海遠,受夏季風影
響小。
[遷移應用] 季風氣候使我國與同緯度的國家或地區的氣溫和降水有差異
1.阿拉伯半島和長江中下游平原幾乎位于同緯度,阿拉伯半島沙漠廣布,長江中下游平原卻山清水秀。分析這一差異的形成原因。
參考答案:長江中下游平原受夏季風影響,降水較多。
2.北京和美國港口城市紐約的緯度大致相當,但1月平均氣溫比紐約低,
7月平均氣溫比紐約高,氣溫年較差比紐約大。簡析這一現象的成因。
參考答案:北京受冬、夏季風的影響,與港口城市紐約相比,冬季氣溫更低,夏季氣溫更高,氣溫年較差更大。
評價一 能夠掌握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及分布
1.(鏈接生活)在廣州上學的朵朵發現冬季國旗飄向偏南方向,夏季國旗飄向偏北方向,這種現象與我國氣候哪一特征有關 ( )
A.氣候復雜多樣
B.以高原山地氣候為主
C.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D.季風氣候顯著
D
2.我國各地主要出產的水果不同,如山東的蘋果、江西的柑橘、海南的杧果、新疆的葡萄等。這說明我國( )
A.夏季普遍高溫
B.全國降水豐富
C.氣候復雜多樣
D.季風氣候顯著
C
3.下列氣候類型圖中,符合秦嶺—淮河一線以北地區主要氣候特征的是( )
D
評價二 能夠分析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4.下圖是在同一季節從我國黑龍江省和海南省拍攝所得,圖中景觀差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海南島  黑龍江
A.距海洋遠近不同 B.地形差異大
C.東西跨經度廣 D.南北跨緯度大
D
(跨學科·語文)古詩詞中有很多描述地理現象、揭示地理規律的詩句。據此回答5~6題:
5.“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產生此現象的主要因素是
( )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地形地勢 D.季風
6.“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從地理角度可解釋為( )
A.冬季風到達不了玉門關 B.夏季風到達不了玉門關
C.玉門關緯度高,不受季風影響 D.玉門關海拔高,沒有春季
C
B
本草是中藥的統稱,最初中國人把用來治病的植物稱為本草,現在某些本草儼然已經是舉世公認的中國符號。下表為我國部分本草分布地區統計表。據此回答7~8題:
本草 黃芪 懷地黃 冬蟲夏草 云南三七
局部分布區 寧夏 山西 西藏 云南
7.明代李時珍編撰的《本草綱目》記載了我國1 892種中草藥,我國本草種類豐富,這體現了我國氣候( )
A.寒、溫、熱三帶齊全
B.類型復雜多樣
C.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最廣
D.季風氣候顯著
B
8.表中黃芪分布地區的氣候類型為( )
A   B
C   D
D
[綜合思維]我國西南橫斷山區、四川盆地和云貴高原的交界地帶,四季如春、物產豐富、環境優良,被人們稱為“宜居地帶”。下圖為西南宜居地帶示意圖及西昌、長沙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讀圖,回答9~10題:
9.西南宜居地帶( )
A.地勢平坦開闊
B.位于川、滇、湘交界處
C.氣候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
D.航運便利,交通發達
10.影響西昌和長沙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陸位置 B.緯度位置
C.地形 D.人類活動
C
C
11.我國各地氣候差別很大。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甲、乙兩地,1月均溫低于0 ℃的是   地,氣溫年較差較小的是
   地。
(2)甲、乙兩地,年降水總量比較多的是   地。



(3)甲、乙兩地降水變化的共同點是( )
A.各月降水都很多
B.各月降水都很少
C.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D.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
C
(4)廣東省東莞市屬于圖丙三種季風氣候中的   氣候。東莞市降水較多,這主要是( )
A.受夏季風及臺風的影響
B.受緯度位置的影響
C.受冬季風的影響
D.受地形的影響
(5)甲地的氣候類型屬于圖丙三種季風氣候中的   氣候,此類氣候對農業生產的有利影響是  .
 。
亞熱帶季風
A
溫帶季風
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利于農作物
的生長和成熟(共16張PPT)
第三節 河流
第1課時 以外流河為主
主題 影響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因素
[自主探究] 根據河流流量的年變化圖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主題·探究案
1.圖示四條河流中,有結冰期的是哪兩條河流 (提示:流量接近
0米3/秒)
參考答案:松花江和黃河。
2.四條河流中,哪條河流的流量最大 哪條河流的汛期最長
參考答案:長江。西江。
3.這些河流都在什么季節水量最大 在什么季節水量最小
參考答案:夏季水量最大。冬季水量最小。
[合作探究] 地形、氣候、植被對河流的影響
1.地形對河流的影響:我國許多大江大河自西向東注入太平洋,主要原因是   。我國許多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建在河流流經的地勢階梯交界處,主要是因為   。
2.氣候對河流的影響
(1)我國秦嶺—淮河一線以北的河流,冬季普遍有結冰現象,主要原因是   。
(2)我國東部季風區的河流,秦嶺—淮河一線以南降水量較多,所以秦嶺—淮河一線以南河流的水量   秦嶺—淮河一線以北的河流。
地勢西高東低
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能豐富
秦嶺—淮河一線以北1月平均氣溫低于0 ℃
大于
(3)我國夏季降水量大,所以大部分河流夏季的水量   冬季的水量,我國大部分河流的汛期在   季。
3.植被對河流的影響:秦嶺—淮河一線以南地區的年降水量超過800毫米,屬于   (填干濕地區),植被茂密,河流含沙量小。
大于

濕潤區
[遷移應用] 讀非洲地形圖、非洲氣候分布示意圖,試從氣候、地形地勢等方面分析剛果河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
參考答案:氣候方面:剛果河主要流經熱帶雨林氣候區,全年高溫多雨,水量大。地形地勢方面:剛果河流經高原和盆地的交界處,地勢起伏大,落差大。
影響我國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因素
評價一 能夠區分我國內、外流河與內、外流區
1.下列河流中,注入北冰洋的是( )
A.額爾齊斯河 B.瀾滄江 C.黑龍江 D.長江
2.(鏈接生活)朵朵旅游時,喜歡將寫有祝福語的漂流瓶放到河流中,期待它能漂向大海被遠方的朋友收到。下列河流中,最不適合朵朵放漂流瓶的是( )
A.額爾齊斯河 B.黃河 C.長江 D.塔里木河
A
D
3.我國內流區與外流區的分界線大致與下列哪條地理界線相吻合 ( )
A.秦嶺—淮河一線
B.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一線
C.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
D.黑河—騰沖一線
評價二 運用圖文資料,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影響因素
4.我國東部地區河流水位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緯度位置 B.地形因素
C.太陽輻射 D.季風氣候
C
D
下圖為某省級行政區域河流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5~6題:
5.關于水口水電站所在河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為內流河 B.位于浙江省
C.注入黃海 D.沒有結冰期
D
6.正常年份,水口水電站發電量最大的季節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7.新疆的塔里木河經過多年的整治,當地人說:“河道重新有水了,河里有魚了,兩岸的胡楊又活過來了。”下列有關我國塔里木河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我國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B.我國汛期最長的河流
C.我國最大的外流河
D.我國最長的內流河
B
D
8.流經圖中四個省級行政區域的河流為同一條河流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B
松花江發源于長白山天池(白頭山天池),主要流經東北平原的濕潤區和半濕潤區,是黑龍江在中國境內的最大支流。讀松花江某水文站多年平均徑流量圖及黃河和松花江流域面積、年平均徑流量對比表,回答9~10題:
河流 流域面積/萬千米2 年平均徑流量/億米3
黃河 79.5 660多
松花江 56.1 760多
9.4月份,松花江徑流量較大的主要原因是松花江流域( )
A.降水量大 B.積雪融化
C.土壤解凍 D.冰川融化
10.與黃河相比,松花江徑流量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松花江主要流經濕潤區和半濕潤區
B.松花江主要流經平原地區
C.松花江冬季有較長時間的結冰期
D.松花江上修建的水庫較少
B
A
11.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位于外流區的河流主要有   、   、   、
   等,這些河流受氣候影響,水量   ,水源補給主要靠
   ,汛期主要在   季。
黑龍江
黃河
長江
珠江
較大
大氣降水

(2)受地勢影響,我國大部分外流河自西向東注入   洋。
(3)圖中位于內流區的河流主要有   等,這些河流受氣候影響,水量   ,水源補給主要靠   ,汛期主要在
   季。
(4)下列河流中,一年有兩個汛期的是( )
A.長江 B.黃河 C.珠江 D.松花江
太平
塔里木河
較小
高山冰雪融水

D(共22張PPT)
第2課時 長江的開發與治理
主題 長江的開發與治理
[自主探究] 了解長江的概況
在方框中將“ ”按數字順序用直線連接,繪制長江示意簡圖,并標注數字5~11所代表的城市名稱。在繪制的圖中標注長江的發源地、注入海洋,畫出雅礱江、岷江、嘉陵江、湘江、漢江、贛江。
主題·探究案
參考答案:
[合作探究] 歸納長江的水文特征
1.通過估算各拉丹冬峰到宜昌的相對高度,分析長江上游河段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
參考答案:各拉丹冬峰到宜昌的相對高度是6 000多米。長江上游河段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①流經地勢階梯交界處,落差大;②流域內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降水多,流量大。
2.長江在四川宜賓至湖北宜昌之間的河段稱為川江。川江灘多流急,國家是如何治理的
參考答案:興建了長江三峽工程。
3.長江在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磯河段稱為荊江。荊江河道彎曲,地勢低洼,水流不暢,容易積水,國家是如何綜合治理的
參考答案:建立荊江蓄洪區;加高加固堤防;采取裁彎取直工程;等等。
[遷移應用] 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下圖示意鄱陽湖位置。
(1)鄱陽湖對長江流域的旱澇災害有重要的調節作用,你知道鄱陽湖是怎樣發揮其調節作用的嗎
參考答案:當長江干流洪水來臨時,江水注入鄱陽湖,削減干流洪峰;當長江干流水位低于鄱陽湖水位時,湖水注入長江,增加干流水量。
(2)為發揮鄱陽湖對旱澇災害的調節作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參考答案:退田還湖,增加湖區面積;周邊綠化,保持水土;等等。
圖示長江的開發與治理
評價一 能夠掌握長江的概況和水文特征
1.“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中的“雪山”指( )
A.雪峰山 B.大興安嶺
C.武夷山脈 D.唐古拉山脈
D
2.長江干流主要流經的地形區,按從上游到下游的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
①長江中下游平原 ②巫山 ③青藏高原 ④四川盆地 ⑤橫斷山區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③⑤④②①
D.③⑤②④①
C
漢江是長江的支流,圖1為漢江流域示意圖,圖2為丹江口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讀圖,回答3~4題:
圖1 圖2
3.漢江在   注入長江。( )
A.重慶 B.湖口 C.武漢 D.南京
4.有關漢江及其流域自然環境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地勢東北高,西南低
B.流量季節變化大
C.流速由慢變快
D.有結冰期
B
C
評價二 長江對流域內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的影響
讀長江流域示意圖,回答5~6題:
5.長江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a是( )
A.小浪底 B.葛洲壩
C.二灘 D.三峽
D
6.a水利樞紐工程具有綜合效益,其首要功能是( )
A.發電 B.防洪
C.航運 D.養殖
7.長江中下游地區最嚴重、最頻發的自然災害是( )
A.地震 B.洪澇
C.沙塵暴 D.寒潮
B
B
8.長江干流的荊江河段曲流甚多,素有“九曲回腸”之稱,歷史上水患頻發。針對該河段存在的主要問題,最宜采取的措施是( )
A.植樹種草
B.退耕還林
C.裁彎取直
D.興修水庫
C
位于長江上游的白鶴灘水電站與長江其他水電站聯合調度,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潔能源走廊。下圖為長江、黃河流域部分水利樞紐(水電站)分布示意圖。據此回答9~10題:
9.長江上游河段的總體特征是( )
A.支流少 B.水能豐富
C.河段平直 D.水流速度慢
B
10.下列與白鶴灘水電站共同構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潔能源走廊的有
( )
①三峽水利樞紐 ②龍羊峽水電站 ③小浪底水利樞紐 ④葛洲壩水利樞紐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C
11.《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下列措施與圖中長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最相適應的是( )
A.①—管控航運,保護生態環境
B.②—禁建水電站,保護水力資源
C.③—疏浚河道,提高防洪能力
D.④—禁止耕作,防止水土流失
C
12.讀長江水系略圖(圖1)和長江干流縱剖面圖(圖2),回答下列問題:
圖1 圖2
(1)長江發源于   ,由   向   注入東海。由長江干流的流向可以推斷,我國地勢的特征是   。
(2)長江素有“水能寶庫”之稱。據圖可知,長江的水能主要集中在
   (填“上游”“中游”或“下游”)河段。
(3)三峽水利樞紐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其主要作用有
   等。
(4)金沙江、川江、荊江三河段中,最易發生洪澇災害的是   河段,主要原因是什么
唐古拉山脈
西

西高東低
上游
防洪、發電、灌溉、航運、旅游
參考答案:此河段流經地區地勢低洼,降水較多,支流較多;河道彎曲,水流不暢。
荊江
(5)長江中下游地區是洪澇災害較為嚴重的地區。下面列舉了長江中下游地區洪澇災害頻發的一些重要原因,請提出相應的防洪對策。
原因         防洪對策
水土流失是導致中下游地區洪澇災害加劇的重要原因之一
——
①   
植樹造林
圍湖造田使天然湖泊面積減小,蓄洪能力減弱
——
退田還湖
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
② 
加固堤防
河道彎曲,泥沙淤積嚴重,泄洪不暢
——
裁彎取直(共21張PPT)
第3課時 黃河的治理與開發
主題 黃河不同河段的憂患及治理
黃河流域水系圖
主題·探究案
[自主探究] 了解黃河的概況
1.在圖中找出巴顏喀拉山脈和渤海,用藍色筆圈起來。
參考答案:標圖略。
2.在圖中找出河口和桃花峪,用紅色筆圈出來。
參考答案:標圖略。
[合作探究] 黃河的憂患
1.黃河上游流經地區,氣候趨于   ,再加上人們對草地的破壞,草地退化,   嚴重。
2.黃河含沙量最大的河段在哪里 為什么
干旱
荒漠化
參考答案:中游。因為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支流較多。黃土高原土質疏松,植被破壞嚴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與雨水一起匯入黃河,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3.下面是“地上河”示意圖,這種現象形成在黃河   河段。結合地形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下游
參考答案:黃河進入下游平原地區,河道變寬,河床坡度變緩,水流速度減慢,河水挾帶的泥沙沉積下來,使河床逐漸抬高。人們被迫不斷加高堤壩,形成“地上河”。
4.在我國北方地區,若河流從較低緯度流向較高緯度地區,初春時較低緯度地區河段冰層融化早于較高緯度地區河段,初冬時較低緯度地區河段結冰晚于較高緯度地區河段。因此,上游(較低緯度河段)流向下游(較高緯度河段),初春初冬時節易形成冰壩,阻擋水流,發生凌汛現象。結合黃河流域水系圖,分析黃河哪個河段會發生凌汛。
參考答案:黃河在寧夏、內蒙古和山東境內的部分河段會發生凌汛。
[更進一步] 總結黃河各河段的憂患,并提出恰當的治理措施。
河段 主要憂患 治理措施
上游 荒漠化嚴重  
凌汛 及時破冰,疏通河道
中游    流失 嚴重,多泥沙    、修筑梯田
下游 “地上河” 加固堤壩、疏通河道、
修建 
斷流 節約用水、合理調度
凌汛 及時破冰,疏通河道
植樹種草、合理放牧
水土
植樹種草
水庫
圖示黃河的憂患與治理
評價一 能掌握黃河的概況
1.“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中的“天”和“海”分別指
( )
A.唐古拉山脈和東海
B.喜馬拉雅山脈和黃海
C.昆侖山脈和南海
D.巴顏喀拉山脈和渤海
D
2.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點分別位于( )
A.寧夏回族自治區、河南省
B.陜西省、山東省
C.內蒙古自治區、山東省
D.內蒙古自治區、河南省
D
讀圖,回答3~4題:
3.黃河穿過的甲是( )
A.山西省 B.甘肅省
C.寧夏回族自治區 D.陜西省
4.下列描述中,符合黃河乙河段水文特征的是( )
A.汛期長 B.含沙量小
C.無凌汛 D.無結冰期
D
C
評價二 能掌握黃河不同河段的憂患及治理
5.結合下圖,分析黃河發生凌汛的河段可能是( )
A.①和②河段 B.①和④河段
C.②和③河段 D.②和④河段
B
黃河流域的開發利用與治理保護,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下圖為黃河水系示意圖。讀圖,回答6~8題:
6.圖中乙河段的開發利用主要體現在哪一方面 ( )
A.水能 B.灌溉
C.航運 D.養殖
B
7.最能體現“一碗水,半碗泥”說法的河段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下面關于丁河段主要問題所采取的治理措施,最可行的是( )
A.加固河堤     B.植樹造林
C.裁彎取直 D.打壩淤地
C
A
(2023濟南)某學校組織了跨學科主題學習,語文、地理老師分別提供了有關黃河的學習資料。圖1為“黃河詩文”的時間軸,圖2為黃河潼關站的水文資料。據此回答9~11題:
圖1
圖2
潼關站 多年平均 2021年
年輸沙量/萬噸 92 100 17 100
年徑流量/億立方米 335.3 395.1
9.自漢到宋,從對黃河的描述上反映出黃河最典型的水文特征是( )
A.水量大 B.含沙量大
C.流速快 D.無結冰期
10.潼關站水文資料顯示,近年來黃土高原地區( )
A.河流年輸沙量變大 B.河流年徑流量變小
C.水土流失減少 D.植被破壞加劇
B
C
11.同學們查閱的資料中,屬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是
( )
①在上游提升“中華水塔”的水源涵養能力 ②在中下游推進“黃金水道”的生態治理 ③在中游開展“水土保持”的綜合治理 ④在下游推進黃河三角洲濕地的保護修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C
12.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黃河干流以河口、桃花峪為界分為上、中、下游;上游河套平原、寧夏平原發展灌溉農業的條件優越,有“塞上江南”的美稱;中游流經的黃土高原土質疏松,植被覆蓋率低。
材料二 初冬或初春季節,黃河某些河段會發生凌汛。凌汛是由于河流上、下游封凍或解凍時間的差異,形成冰壩阻塞水流,導致河水泛濫的現象。
圖1
圖2 黃河各河段年平均含沙量和年平均徑流量示意圖
(1)圖1中甲、乙兩河段中,容易發生凌汛的河段是   。當凌汛來臨時,人們最常采取的防治措施是   。
(2)上游的蘭州至河口河段,年平均徑流量逐漸變   ,從人類活動方面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
(3)河口至桃花峪河段,河水含沙量快速變   ,其主要原因是該河段流經溝壑縱橫的   地區。為了防止泥沙下泄,該地區應大力實施的生物措施是   。

爆破

引黃灌溉

黃土高原
植樹種草
(4)黃河下游流經地勢低平的華北平原,河道變寬,水流速度變慢,泥沙大量   ,導致河床抬高,形成“   ”。河堤一旦決口,沿岸廣大地區將遭受   (災害)威脅,為了防止這一災害發生,我們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淤積
地上河
洪澇
加固大堤(共19張PPT)
第四節 自然災害
主題 我國自然災害的形成與預防
我國主要氣象災害分布圖
主題·探究案
[自主探究] 我國主要氣象災害的分布
1.我國主要有哪些氣象災害
參考答案:氣象災害主要有干旱、洪澇、臺風、寒潮等。
2.對照我國主要氣象災害分布圖,說出我國主要氣象災害主要分布的地區。
參考答案:寒潮影響范圍廣,西北、華北、東北地區較為嚴重;臺風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洪澇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區;干旱主要分布在華北地區。
類型 成因
臺風 熱帶海洋(太平洋)上形成的強烈的熱帶氣旋,從低緯度海洋侵入,在我國東南沿海登陸后逐漸減弱以至消失
干旱 華北地區降水量較少,尤其是春季 
洪澇 南方地區年降水量   ,降水   分配不均,雨季
   ,多暴雨和連續性降雨
寒潮 源自西伯利亞、蒙古一帶的   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圍的劇烈降溫
[合作探究] 我國氣象災害的成因
降水少

季節

強冷空氣
[更進一步] 我國地質災害的分布、成因及個人防災措施
地質 災害 分布地區 成因 個人防
災措施
地震 分布范圍廣,以    、西南和西北地區為主 我國地處  火山地震帶和  .  火山地震帶,地殼運動活躍 如果條件允許,應及時、有序撤到   地帶;如果不能及時撤離,可以暫時躲在小開間的墻角
滑坡、 泥石流 中西部的山區,以   地區最為集中 多山、   ,相對高差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當遇到滑坡時,應向兩側跑離滑坡體;當遇到泥石流時,應迅速向兩岸
   方向逃離
臺灣
環太平洋
地中海—
喜馬拉雅
安全的空曠
西南
坡陡
上坡
評價一 認識我國常見的自然災害
1.圖中顯示的自然災害是( )
A.地震 B.寒潮
C.春旱 D.臺風
A
2.下列現象或事件中,屬于自然災害的是( )
A.一場突如其來的冰雹,把地里的西瓜砸爛了
B.化工廠廢水泄漏,水田被污染,有刺鼻的臭味
C.一游客違反規定在林區吸煙,亂扔煙頭引發森林火災
D.塔克拉瑪干沙漠三個月未下一滴雨
A
評價二 歸納并分析我國自然災害的分布及頻發的原因
3.我國是一個氣象災害頻發的國家,對我國農業生產影響最大、最常見且分布最廣的氣象災害是( )
A.洪澇 B.干旱 C.梅雨 D.臺風
4.下列四個省級行政區域中受臺風影響最小的是( )
A.臺 B.瓊 C.粵 D.隴
B
D
評價三 掌握防災減災措施
5.洪澇災害會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我國高度重視防洪救災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下列做法與防洪救災關系不大的是( )
A.使用遙感技術增強天氣預報能力
B.修建水庫等水利工程
C.建設大量救災物資儲備中心
D.北方地區營造防護林
D
6.(2023涼山)我國是一個地質災害頻發的國家,當地震來臨時,不恰當的做法是( )
A.躲避時盡量用棉被、枕頭或其他軟物保護頭部
B.在家中,如果不能及時撤離,可以暫時躲在小開間的墻角
C.在野外,應到空曠的地方避震
D.在高層建筑里,應迅速進電梯撤離
7.為應對寒潮,以下做法不恰當的是( )
A.完全停止居民生活供水
B.加強預警,做好農業生產防護
C.對溫室和畜舍等農業設施進行加固
D.及時清除高速公路和城市市區的路面積雪
D
A
讀我國旱災發生頻次分布圖,回答8~9題:
8.下列地形區中,旱災發生頻次<10的是( )
A.華北平原 B.黃土高原
C.云貴高原 D.塔里木盆地
D
9.下列關于圖中甲、乙、丙三地旱情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地區常受臺風影響,可緩解旱情
B.乙地區位于干旱區,旱情嚴重
C.丙地區終年少雨,旱情嚴重
D.三地旱災頻發的主要原因是降水的季節、年際變化大
D
(2023煙臺)喜歡旅游的小明在我國某地看到一種傳統民居——“蠔宅”。當地原住居民就地取材,用灰、熟糯米、紅糖、黃泥等材料攪拌均勻,把蠔殼整齊地粘在墻上。這種“蠔宅”結實耐用,防潮降溫,不怕蟲蛀。據此回答10~11題:
10.根據“蠔宅”的建筑特點,推測當地的自然環境特點是( )
①以高原為主 ②以沙漠景觀為主 ③氣候濕熱 ④動植物種類較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B
11.原住居民設計和建造“蠔宅”時,需要重點關注的自然災害是( )
①臺風 ②寒潮 ③干旱 ④滑坡和泥石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D
12.沙塵暴是我國北方主要的災害性天氣之一,強大的風力裹挾著大量的沙塵,給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人民生活及生態環境等都帶來了嚴重的危害。某校地理興趣小組在2023年寒假對此展開了研究,請幫助他們完成研究任務:
研究方向:沙塵暴產生的原因及治理
研究思路:搜集材料—分析材料—提出措施
圖1 中國沙塵暴年總天數分布圖
圖2 近500年來華北地區沙塵暴各月累計次數圖
(1)從空間分布看,我國的沙塵暴主要分布在   地區和   地區;從時間上看,主要分布在   季。
(2)我們可以通過   、   等措施減少沙塵暴天氣的發生。
西北
華北

禁止過度放牧
退耕還林還草
(3)讀圖1和圖2,從自然和人為兩方面分析深色陰影區域沙塵暴多發的原因。
參考答案:自然原因:降水稀少,氣候干旱。人為原因:亂墾濫伐,超載放牧等。
(4)我國是災害性天氣多發的國家,除了北方的沙塵暴,我國東部是暴雨洪澇多發區、季節性干旱多發區。請說出幾條減輕干旱災害給生產、生活帶來不利影響的措施。
參考答案:改進灌溉方式,采用噴灌、滴灌等科學的灌溉方式;發展節水農業;增強節水意識;注意保護和合理利用水資源;種植耐旱作物。(共14張PPT)
第一節 地形和地勢
第1課時 地形類型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主題 我國主要山脈的分布及影響
主題·探究案
[自主探究] 我國主要山脈的走向及分布
在圖示中填寫山脈名稱,并把走向一致的山脈連成線,如:將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連起來,將天山山脈、陰山山脈和燕山連起來。這樣,可以發現我國的山脈將大地分割成許多網格。把我國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填注在這些山脈構成的網格中。
參考答案:連線略,填注略。
[合作探究] 我國一些山脈為地形區的界山
山脈構成我國地形的“骨架”,一些山脈成為我國地形區的分界線。結合我國省級行政區域分布圖補充完整下列山脈兩側的地形區。
山脈 西側 東側
大興安嶺    高原    平原
太行山脈    高原    平原
巫山    盆地    平原
橫斷山脈    高原    高原
(四川盆地)
內蒙古
東北
黃土
華北
四川
長江中下游
青藏
云貴
山脈 北側 南側
天山山脈    盆地    盆地
昆侖山脈    盆地    高原
[遷移應用] 我國經濟落后地區大多位于中西部山區,試分析原因。
參考答案:山地地面崎嶇,交通不便,不利于發展耕作業;自然災害頻發。
準噶爾
塔里木
塔里木
青藏
評價一 能夠通過中國地形圖,分析我國地形的分布
讀我國主要山脈分布圖,回答1~3題:
1.我國山脈眾多,構成我國地形的“骨架”。圖中數碼①表示的山脈是( )
A.秦嶺 B.陰山山脈
C.天山山脈 D.南嶺
C
2.判斷圖中數碼②表示的山脈走向是( )
A.東西走向 B.東北—西南走向
C.南北走向 D.西北—東南走向
3.山脈構成我國地形的“骨架”,高原、盆地、平原等地形鑲嵌其間,圖中數碼③代表我國著名高原,該高原的突出特點是( )
A.地勢高峻、雪山連綿
B.遼闊坦蕩、草原廣布
C.溝壑縱橫、黃土廣布
D.地形崎嶇、石灰巖廣布
B
C
4.我國地形類型多樣,對下列地形區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四川盆地——我國面積最大的盆地
B.柴達木盆地——我國海拔最高的盆地
C.云貴高原——我國最平坦的高原
D.長江中下游平原——我國面積最大的平原
B
評價二 能夠理解我國山區的分布及對經濟活動的影響
讀我國五種地形面積比例構成圖,回答5~7題:
5.在我國的地形構成中,面積最大的是( )
A.平原 B.高原
C.盆地 D.山地
D
6.圖中反映了我國地形的主要特點是( )
A.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B.地形結構單一
C.地形復雜多樣,平原面積廣大
D.地形復雜多樣,盆地面積廣大
7.這一地形特征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有利影響是( )
A.為農業的多種經營提供有利條件
B.為便利的交通運輸提供有利條件
C.為人口的快速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D.造成自然資源的嚴重匱乏
A
A
8.許多古代典籍如詩詞、諺語,其中包含一些地理知識。下列古詩詞中提到的山脈與其走向對應正確的是( )
A.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東西走向
B.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南北走向
C.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西北—東南走向
D.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南北走向
A
9.下面為小明在山東某山村進行地理調研時提出的一些建議,不合理的是( )
A.大力發展小麥種植業,提高糧食產量
B.在山區發展旅游業和農業的多種經營
C.修建公路,改善交通,拉動經濟發展
D.山地坡度較大,可側重發展林果業
A
10.讀中國地形的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區名稱。
盆地:A   ,D   。
高原:C   ,E   。
塔里木盆地
四川盆地
青藏高原
云貴高原
(2)A、B之間的分界線是   山脈。
(3)四大盆地中,緯度最高的是   ,面積最大的是   (填字母)。
(4)位于青、隴交界處的是   山脈;位于渝、鄂交界處的是  山;
位于藏、新交界處的是   山脈;位于晉、冀交界處的是   山脈。
天山
準噶爾盆地
A
祁連

昆侖
太行(共20張PPT)
第2課時 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主題 我國地勢特征及影響
主題·探究案
[自主探究] 我國每一級階梯上分布的主要地形區
1.在圖中描畫出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描畫出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說出這些山脈是我國的地勢第幾級階梯分界線,并說出我國的地勢特征。
參考答案:描圖略。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一線是我國地勢第一、二級階梯分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是我國地勢第二、三級階梯分界線。我國地勢特征是西高東低、呈階梯狀
分布。
2.北緯36°自西向東主要穿過了我國哪些地形區 通過觀察下面地形剖面圖,可進一步說明我國地勢的什么特征
沿北緯36°我國主要地形剖面圖
參考答案:自西向東穿過了青藏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進一步說明了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勢特征。
階梯名稱 主要地形區名稱
第一級階梯  
第二級階梯  

第三級階梯  

3.寫出三級階梯包括的主要地形區。
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
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
[合作探究] 我國地勢的影響
1.我國種植業主要分布在地勢的哪一級階梯 這里人口為什么稠密
參考答案:主要分布在地勢第三級階梯。第三級階梯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地勢較為平坦,土壤肥沃,靠近海洋,水源充足,自然條件優越,人口稠密。
2.在什么地區水能資源比較豐富
參考答案:在階梯交界處,地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資源比較豐富。
3.我國地勢特點對經濟有什么影響
參考答案:自西向東流的大河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經濟聯系,有利于促進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并可帶動西部地區經濟發展。
[舉一反三] 假如我國地勢東高西低,給氣候、河流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參考答案:①東部海洋的濕潤氣流將難以深入內陸,我國的降水會明顯減少;②眾多的河流水量也會減少,且大多數河流的流向也會變為自東向西。
我國地勢特征的影響
評價一 運用剖面圖判斷我國地勢特征
讀中國地勢三級階梯分布示意圖(沿北緯36°剖面),回答1~2題:
1.圖中①是( )
A.巫山 B.太行山脈
C.雪峰山 D.祁連山脈
B
2.圖示反映出我國地勢的特點是( )
A.中部高、四周低 B.北高南低
C.東高西低 D.西高東低
3.下列山脈中,位于我國地勢第一、二級階梯分界線上的是( )
A.太行山脈 B.祁連山脈
C.賀蘭山 D.雪峰山
4.下列地形區與黃土高原同在地勢第二級階梯的是( )
A.柴達木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長江中下游平原 D.華北平原
D
B
B
評價二 能夠結合實例,說明我國地勢特點的影響
5.下列關于我國地勢特點優越性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使我國河流水能資源豐富,幾乎處處可建水電站
B.使我國擁有豐富的水能資源、森林資源和礦產資源
C.有利于我國發展種植業
D.有利于海上濕潤氣流深入內陸
D
6.(跨學科·語文)能表現我國地勢特征的古詩句是( )
A.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B.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C.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D.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B
7.下圖示意我國地勢三級階梯的分布(沿北緯36°剖面),由于地勢落差大,可能帶來豐富水能資源的地段有(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
讀中國沿32°N緯線地形剖面圖,回答8~9題:
8.有關我國地形、地勢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地形復雜多樣,平原面積廣大
B.地勢中高周低,呈階梯狀分布
C.地形山谷相間,縱列分布
D.山區面積廣大,山脈構成地形的“骨架”
D
9.有關圖中數碼表示的地形區,敘述正確的是( )
A.②為柴達木盆地,位于地勢第一級階梯
B.①為云貴高原,位于地勢第二級階梯
C.③為長江中下游平原,位于地勢第三級階梯
D.④為太行山脈,是地勢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
C
10.我國地勢特征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有( )
①三級階梯地勢平坦,平原面積廣大 ②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 ③河流溝通東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內陸的經濟聯系 ④各類自然災害頻繁,集中發生在階梯交界處 ⑤海上濕潤氣流深入內陸,有利于農業發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C
11.下圖為我國四個省級行政區域輪廓圖,圖中a、b、c、d為我國重要的山脈,下列關于各山脈名稱及分界線的說法,正確的是( )
A.a為太行山脈,位于我國地勢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上
B.b為大興安嶺,位于我國地勢第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線上
C.c為昆侖山脈,位于我國地勢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上
D.d為巫山,位于我國地勢第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線上
A
12.(地理實踐力)某班同學在地理課上進行探究活動。探究主題:通過制作我國三級階梯模型探究我國地勢特征。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①表示的是我國地勢第   級階梯的分界線,該分界線上的山脈自北向南依次有   。
二、三
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
(2)小明身高150厘米,小華身高158厘米,小李身高165厘米,若用身體模擬中國地勢特征,三人自西向東依次排序為   能正確表示我國地勢特征。
(3)A地區表示的是我國地勢第   級階梯,其主要的地形區是
   。
(4)老師讓同學們在制作的階梯模型上標注出可能有水電站的地方。若你是小組長,你會怎么提示本小組同學
小李、小華、小明
青藏高原
參考答案:河流在流經階梯交界處時,落差大,產生水能,最可能有水電站分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锡市| 金沙县| 密山市| 浦东新区| 乐业县| 闸北区| 乃东县| 罗江县| 龙海市| 定西市| 宁安市| 安达市| 鄂托克前旗| 双牌县| 新郑市| 班玛县| 大理市| 阳新县| 军事| 兰西县| 百色市| 客服| 赫章县| 都安| 舟山市| 连江县| 伊川县| 金门县| 平原县| 尤溪县| 永城市| 阿鲁科尔沁旗| 子洲县| 合江县| 仁化县| 连江县| 加查县| 昌图县| 自治县| 祁门县| 望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