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樂一中高一12月月考地理試題一、單選題(65分)2023年1月22日,我國拍攝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在各大影院正式上映。“流浪計劃”的目的是將地球推入木星軌道,借助木星引力彈射出太陽系,抵達距太陽系最近的恒星系——比鄰星系。下圖示意“地球流浪”過程。完成下面小題。1. 圖中字母A、B、C所處的天體系統層級均屬于( )A. 地月系 B. 太陽系 C. 銀河系 D. 河外星系2. 地球找到新家園是因為比鄰星( )①提供穩定的光和熱②促進地球水循環③有特定的運動軌道④促進地球大氣運動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北京時間2019年2月5日(大年初一)零點,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在中國內地上映,電影講述了在不久的將來太陽即將毀滅,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下稱“計劃”)。但是把地球搬家的步驟也很繁瑣:第一步,用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停止自轉;第五步,最近的適合居住的星系是4.2光年外的比鄰星,地球泊入比鄰星軌道,成為這顆恒星的行星。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 “計劃”流浪2500年,最終泊入比鄰星軌道,成為比鄰星的行星,全新的地球時代到來。關于地球泊入宜居軌道后,下列推測不可信的是( )A. 與比鄰星距離適中,能保持適宜的溫度B. 比鄰星性質較為穩定,能提供穩定的光照條件C. 地球表面有堅硬的巖石,防止星際物質撞擊D. 比鄰星周圍的宇宙環境較為安全、穩定4. 如果地球順利泊入比鄰星軌道,則地球所處的天體系統為( )A. 太陽系 B. 銀河系 C. 河外星系 D. 地月系5. 電影反映了太陽與人類生存密不可分,下列現象與太陽輻射無關的是( )A. 煤炭,石油的形成 B. 無線電短波通訊中斷C. 地表水的蒸發 D. 風的形成6. 在《流浪地球》故事設定中,人類居住在地下五千米深度左右的地下城中,下列關于地下城所在地層論述正確的是( )A. 屬于巖石圈 B. 是巖漿的發源地C. 縱波能夠傳播,橫波無法傳播 D. 處于莫霍界面據科學家預測,2024年將是太陽活躍期。2024年5月11日9時,中國氣象局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發布地磁暴紅色預警。下圖示意太陽大氣層。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 引起地磁暴的太陽活動及其在圖中對應位置正確的是( )①C為光球層日珥 ②B為色球層耀斑 ③A為日冕層太陽風 ④C為色球層太陽黑子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8. 2024年太陽活動可能對地球造成的影響是( )A. 我國北京出現極晝現象 B. 地球各地出現極光C. 擾動高層大氣電離層 D. 干擾無線電長波通信9. 在太陽劇烈活動時期,人們可以采取的防護措施有( )①關閉所有的通信設施 ②適當調控人造衛星的運轉 ③盡量減少室外活動 ④關閉所有大型發電設施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2024年5月,研究人員首次在舟山發現松葉蕨。松葉蕨有“生物活化石”之稱,最早出現于約3億年前的泥盆紀,比銀杏更為古老。圖左為松葉蕨標本,圖右為地質年代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0. 松葉蕨出現的地質年代是( )A. 前寒武紀 B. 古生代 C. 中生代 D. 新生代11. 下列地球演化歷史特點,發生在甲地質時期的是( )A. 被子植物繁盛 B. 出現三葉蟲 C. 兩棲動物繁盛 D. 恐龍大繁盛讀下圖“大氣垂直分層示意圖”(圖1)和“地球某大氣成分濃度垂直分布圖”(圖2),完成下面小題。12. 一架飛機在北京和海口之間飛行,為了降低成本,同時保證旅途中飛機始終平穩飛行( )A. 飛機從哈爾濱到廣州,飛行高度應該下降B. 飛機從廣州到哈爾濱,飛行高度應該上升C. 暑假,飛機飛行高度應該上升D 寒假,飛機飛行高度應該上升13. 在大氣中,右圖所示大氣成分( )A. 吸收地面輻射的能力強 B. 對生物具有保護作用C. 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 D. 是生物體的基本元素廣東某綜藝節目組于2022年12月5日到達甘肅月牙泉(周圍為沙丘)拍攝節目。下圖圖1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圖2為月牙泉地區景觀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4. 使甘肅月牙泉近地面大氣溫度升高的熱量傳遞過程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④→③ D. ②→③→①15. 節目組拍攝過程中,隊員感覺當地晝夜溫差明顯較大,其合理的解釋是( )A. ②弱、③強 B. ①強、③弱 C. ②強、④強 D. ②強、④弱16. 節目組人員還了解到這里深秋的夜晚容易出現霜凍,主要是因為( )A. ①的減弱 B. ③的增強 C. ④的減弱 D. ①的增強據觀察,在一周內的幾個白天,采用太陽能電源的同一個交通信號燈的亮度有較大變化。結合下面“我國年太陽輻射總量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17. 影響同一交通信號燈的亮度在一周內的幾個白天有較大變化的因素可能是( )A. 海拔高度 B. 電網供電 C. 天氣狀況 D. 交通流量18. 下列四個地區中,采用太陽能電源交通信號燈效果最好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下圖是地球四大圈層聯系示意圖,圖中甲、乙、丙、丁代表四大圈層。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9. 丙在地球環境中的意義不包括( )A. 主要成分是氣體和懸浮物 B. 改變大氣圈、水圈的組成C. 促進太陽能向有機能轉化 D. 改造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20.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反映的圈層關系是( )A. 甲和乙 B. 乙和丙 C. 甲和丙 D. 丙和丁21. 地球內部圈層與大氣圈的關系是( )A. 生物圈是大氣中的碳進入內部圈層的紐帶B. 地球內部能量的釋放導致全球氣候變暖C. 巖漿侵入使地球內部的碳釋放到大氣圈D. 大氣圈吸收太陽能使地球內部不斷增溫熱力環流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下圖示意我國長江流域某山谷熱力環流狀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2. 此圖最可能表示( )A. 白天山風 B. 夜晚山風 C. 白天谷風 D. 夜晚谷風23. 該河谷常有霧氣,推測該河谷霧氣最濃的時段為( )A 正午前后 B. 日出前后 C. 子夜時分 D. 日落前后箐口天坑位于重慶市武隆北部,坑壁有較多流水侵蝕痕跡。天坑坑底與二王洞、三王洞相連,形成獨特的天坑——洞穴系統。調查發現,當地巖層的上部多覆蓋有透水性較差的頁巖。下圖為當地地質剖面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4. 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點是( )A. 冰川廣布 B. 千溝萬壑 C. 奇峰林立 D. 土壤肥沃25. 圖中天坑發育的基本條件是( )A. 降水稀少 B. 氣候寒冷 C. 上覆巖石堅固 D. 石灰巖深厚2024年8月3日3時30分,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姑咱鎮日地村,一場突如其來的特大山洪泥石流造成巨大損失。下圖為康定山洪泥石流現場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6. 下列關于泥石流災害的敘述,正確的是( )A. 泥石流的發生必須有水的參與 B. 泥石流常發生在河流下游地區C. 我國西北地區不會發生泥石流災害 D. 泥石流的發生與地震具有高度同步性27. 下列關于泥石流災害的監測與防御,表述錯誤的是( )A. 可以運用遙感技術對災區進行實時監測B. 可以利用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確定泥石流災害的發生范圍C. 泥石流發生時不要順溝谷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兩邊的山坡上面逃生D. 加強植被保護有利于減輕泥石流災害28. 新疆某地沙丘主導風向為東北風。下列四幅等高線(單位:米)地形圖中,能正確示意的是( )A. B.C. D.我國氣候干旱區,農民在耕作土壤表面鋪設10—15厘米的砂石覆蓋層,發展農作物種植,形成砂田農業,圖左中數字代表水循環環節,圖右為寧夏砂田景觀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9. 砂田對水循環環節的影響是( )A. ①減弱 B. ②增加 C. ④減少 D. ⑤減少30. 砂田能夠提高作物產量的主要原因就在于( )A. 降水增多 B. 蒸發加劇 C. 土壤含水量增多 D. 地表徑流增多二、綜合題31. 地理學習應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地理實驗是學習地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圖甲為熱力環流模擬實驗示意圖材料二:讀“大氣的垂直分層示意圖(圖N)”和“某地的氣壓狀況圖(圖P)”,圖P是圖N中A層某地的氣壓狀況圖,該地位于北半球。據此回答下列問題。(1)從圖甲中觀察到的該模擬實驗結果,煙的運動方向呈____(填“順時針”或“逆時針”)循環;其模擬的自然地理過程是____;若該實驗模擬城郊之間的熱力環流,那么表示城市的是____。(熱水或冰塊)(2)讀圖N,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大氣層是____(填字母),其直接熱源是____,該層大氣運動以____為主;被譽為“地球生命的保護傘”存在于____層(填字母),請說明其中的原因____,該層大氣溫度隨高度升高而____(升高或降低);(3)圖P中①②③④⑤中氣壓由大到小排序____。(4)若圖P表示海濱地區夜晚的熱力環流圖,則甲地為____(海洋或陸地);若表示白天山谷之間的熱力環流,則乙地為____(山地或谷地)。(5)為提高首都環境質量,北京市密云區首云、建昌,威客等鐵礦于2019年全部關停,鐵礦等大量出現的地層主要是下列哪一年代的地層( )A. 前寒武紀 B. 古生代 C. 中生代 D. 新生代32.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塔斯溝地處岷江上游盂屯溝右岸,泥石流災害多發。塔斯溝流域屬高山峽谷地貌,整體呈樹枝狀,海拔高程2088~4286m,谷坡陡峻(坡度達45°~60°)。氣候受地形影響顯著,雨量少但降雨集中,常出現局部性暴雨。塔斯溝流域屬龍門山地震帶中段,地質構造活動劇烈,且受高寒氣候影響,兩側溝壁巖體較破碎,大量崩塌物質堆積在溝谷兩側山坡,地震活動多次發生,誘發泥石流形成。下圖示意塔斯溝流域及分區。(1)闡釋塔斯溝泥石流災害多發的原因。(2)簡述塔斯溝泥石流造成的危害。(3)列舉塔斯溝泥石流災害的預防措施。答案1-10 CACBB ABCBB 11-16 DCBAD CCCAD 21-30 ABBCD ABBDC31. (1) ①. 順時針 ②. 熱力環流 ③. 熱水(2) ①. A ②. 地面輻射 ③. 對流 ④. B ⑤. 該層有一層臭氧層能夠吸收紫外線,使生物免受強烈太陽紫外線的傷害。 ⑥. 升高(3)④>①=②=③>⑤(4) ①. 陸地 ②. 山地(5)A32. (1)塔斯溝流域屬高山峽谷地貌,地勢南高北低,坡高谷深,溝谷比降大,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高位勢能。流域匯水面積較廣,水系呈“Y字形”發育,樹枝狀分叉多,易于匯水,溝谷中部狹窄,增加水的動力條件,洪水具有量大、峰高、歷時較短的特點;流域雨量少但降雨集中,常出現局部性暴雨,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水源和動力條件。流域屬龍門山地震帶中段,地質構造活動劇烈,加之高寒山區的常年積雪,凍融作用強烈,坡體巖體較破碎,大量崩塌物質堆積在溝谷兩側山坡;地震活動多發,使溝谷兩側巖土體及溝谷堆積體松散,為泥石流的發生提供了充足的物源。(2)堆積淤埋河道,造成河流改道;危害農作物,淤埋農田;毀壞房屋,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3)運用遙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地理信息系統等現代地理科學技術,提高對塔斯溝泥石流災害的預警預報、實施動態監測等;設立泥石流觀測站點,建立地質災害預報預警系統;對溝口農戶進行泥石流災害宣傳教育,并采取搬遷避讓措施;在堆積區的溝谷靠塔斯村一側設置混凝土擋土墻導流,引導水流或泥石流排向孟屯河下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