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自然地理實踐─地球上的大氣大氣的受熱過程(課例2)課程標準要求運用示意圖等,說明大氣受熱過程的原理,并解釋相關現象。學習目標1.結合大氣的受熱過程示意圖,認識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和大氣輻射及其之間的轉化過程。2.運用大氣受熱過程的基本原理,解釋與之有關的自然現象,增強對生活中自然地理現象進行觀察,識別描述和解釋的意識及能力。大家聽說過北斗衛星,嫦娥一號,風云氣象衛星,玉兔月球車嗎?它們是從哪里發射的呢?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是我國綜合能力最強,發射數量做多,對外開放最早的發射中心。我國的“北斗”“嫦娥”系列衛星都是在這里發射升空的。是“北斗”和“嫦娥”的唯一母港西昌名片-----太陽城、月亮城概念辨析:輻射與太陽輻射自然界中一切物體,只要溫度在-273.5℃以上,都會以電磁波的形式時刻向外傳遞能量,這種傳遞方式就被稱為輻射。一般而言,溫度越高,輻射的能量也就越強,波長就越短太陽輻射Y射線X射線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微波太陽輻射:太陽向宇宙空間發射的電磁波和粒子流,太陽輻射時所傳遞的能量就是太陽輻射能。太陽輻射光譜示意圖讀圖說出太陽輻射總能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哪?紫外線能量占太陽輻射能的7%可見光區能量占50%左右紅外區能量占43%左右太陽輻射能是地球最重要的能量來源作用形式 參與作用的大氣成分 被削弱的光線 作用和特點反射 云層(作用最顯著) 全部光線 無選擇性 云層越厚,云量越多,反射越強,反射光呈白色散射 空氣分子、懸浮的細小的塵埃等 可見光中波長較短的藍光、紫光 有選擇性 晴朗的天空呈蔚藍色吸收 水汽、二氧化碳(對流層) 臭氧(平流層) 紅外線、紫外線 有選擇性 對可見光吸收得很少。太陽輻射并不是近地面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散射:光通過密度或折射率不均勻分布的介質時,除在光的傳播方向外,在其他方向上也可見到光。散射不把輻射轉變成熱能,只是改變輻射方向,使得一部分太陽輻射到不了地面。任務一: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探討【云情境一】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位于西昌市冕寧縣境內,具有緯度低、海拔較高、多山的地理特征,這里白天太陽輻射強,年均日照時數在2200-2400小時。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的角度,分析該地區太陽輻射強的主要原因。任務一: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探討【云情境二】右圖為一網友在西昌拍攝的黃昏時的天空和晴天正午時的天空景象。為什么同樣的天空在不同的時刻所呈現出來的景象不同?太陽輻射穿越大氣層達到地球表面的路程長短會影響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晴天正午時分,太陽高度角大,路程短,波長較短的藍光易被散射,天空呈湛藍色。黃昏時陽光斜射,路程長,短波各色光皆被散射,只剩下波長較長的紅光色,從而形成黃昏晚霞美景。西昌名片-----中國晚熟葡萄之鄉太陽短波輻射與地面長波輻射從大氣受熱過程看,大氣對太陽短波輻射吸收較少,太陽短波輻射能夠通過大氣到達地面。近地面大氣的主要的直接熱源是地面輻射從大氣的受熱過程看,大氣對太陽短波輻射吸收較少,太陽短波輻射能夠通過大氣到達地面近地面大氣中的水汽、二氧化碳、臭氧等對地面長波輻射吸收較多,絕大部分地面長波輻射會被大氣截留高處不勝寒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任務二:大氣的保溫作用探討【云情境三】北京時間2019年3月10日0點28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完成了第300次發射任務二:大氣的保溫作用探討【云情境三】北京時間2019年3月10日0點28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完成了第300次發射觀看衛星發射前,工作人員提示,當地晝夜溫差大,夜晚溫度會明顯降低,要及時添加衣物。結合大氣受熱過程,分析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晝夜溫差大的原因。任務二:大氣的保溫作用探討【云情境四】西昌位于川西高原的安寧河平原腹地,是極富盛名的高品質晚熟葡萄的種植區,以晚熟品種克瑞森為主,從10月下旬開始采收銷售,一直持續到12月份。與國內其他產區比較,西昌種植葡萄從萌芽到采收的生長周期長,年平均晝夜溫差達9--14攝氏度,這兩點指標特別突出,甚至比原產地美國加州還好。任務二:大氣的保溫作用探討【云情境四】西昌位于川西高原的安寧河平原腹地,是極富盛名的高品質晚熟葡萄的種植區,以晚熟品種克瑞森為主,從10月下旬開始采收銷售,一直持續到12月份。與國內其他產區比較,西昌種植葡萄從萌芽到采收的生長周期長,年平均晝夜溫差達9--14攝氏度,這兩點指標特別突出,甚至比原產地美國加州還好。分析西昌大量種植晚熟葡萄的原因。并說出葡萄架下鋪設地膜的作用。西昌所處緯度低,太陽高度角大,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適合種植晚熟葡萄,且品質高;種植晚熟葡萄可以延遲上市時間,錯峰上市,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鋪設地膜可減少水分過快蒸發,阻隔地面輻射,減少熱量散失,保持地溫,更有利于晚熟葡萄種植。大氣上界地 面太陽輻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溫射向宇宙空間射向宇宙空間大氣輻射大氣逆輻射1.太陽暖大地2.大地暖大氣3.大氣還大地被CO2 H2O氣體吸收地面輻射大氣吸收 、反射、散射等削弱作用大氣的受熱過程太陽輻射大氣吸收、散射大氣反射地面吸收地面輻射逸出逸出(大氣輻射)返回地面(大氣逆輻射)大氣吸收地球持續接受太陽輻射為什么地球溫度沒有持續升高?100任務三:分析全球變暖與大氣受熱過程的關系【云情境五】2016年12月11日和2021年6月3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風云四號系列氣象衛星。氣象衛星獲得的氣球氣溫檢測數據顯示,近年來全球平均氣溫仍呈緩慢上升趨勢。運用大氣受熱過程的原理,分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導致全球變暖的原因。人類過度砍伐樹木和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使得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含量不斷增加溫室氣體與全球變暖應對氣候變暖中國在行動我宣布中國將力爭于203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意味著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將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2021年4月16日,習近平同法國德國領導人舉行視頻峰會時強調碳達峰、碳中和——中國的2023和2060應對全球變暖中國在行動綠色創新節能減排低碳循環經濟實施碳交易發展碳匯增強固碳清潔能源碳達峰、碳中和——中國的2023和2060應對全球變暖中國在行動綠色創新節能減排低碳循環經濟實施碳交易發展碳匯增強固碳清潔能源碳匯:是指通過植樹造林、植被恢復等措施,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從而減少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濃度的過程、活動或機制。 碳交易:也稱為碳交易機制,是一種規范國際碳交易市場的制度,旨在通過市場機制解決溫室氣體減排問題。對比地球和月球表面的輻射過程運用大氣受熱過程的原理,分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導致全球變暖的原因。比較地球表面和月球表面晝夜溫度的變化根據課程標準要求、教學目標,參照學業質量標準等,制定的評價目標,請同學們自我評價本節學習效果。評價目標 水平1 水平2 水平3 水平4說明大氣受熱過程原理,并解釋相關現象。 能說出大氣受熱過程的各個環節,但缺乏邏輯聯系 能準確說明大氣受熱過程 能準確說明大氣受熱過程,并繪制原理示意圖加以說明。 能結合真實案例和問題情境應用大氣受熱過程原理解釋說明相關現象。學習效果評價課后作業中秋假期晚上去爬一次泰山,登頂看一下日出,欣賞泰山雄奇壯麗的風光的同時,注意觀察登山過程中在不同海拔高度看到的星空和月色有什么區別,感受上山和下山時氣溫是如何變化的,運用大氣受熱過程的原理做出解釋,并繪制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提前制定好出行計劃,一定注意安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