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數學 二年級 下冊(人教版)《表內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認識——平均分第2課時 教案一、教學內容教材第9頁及相關內容。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進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按指定份數進行平均分的方法。學生能夠靈活運用平均分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包括使用不同的分配策略(如逐個分配、成組分配等)。2.過程與方法:通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師生問答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比較不同分配策略的優劣,培養學生的策略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通過平均分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公平、公正意識,以及合作分享的精神。三、教學重難點1.重點:掌握按指定份數進行平均分的方法,能夠靈活運用不同的分配策略。2.難點:理解平均分與除法的關系,能夠根據實際問題選擇合適的分配策略。四、教學方法直觀演示法:通過實物展示或多媒體演示平均分的過程,幫助學生直觀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動手操作法:組織學生進行動手操作活動,通過親身體驗加深對平均分方法的理解。合作交流法:鼓勵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合作學習,分享各自的想法和策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表達能力。五、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教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均分的概念,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以及如何進行簡單的平均分操作。今天,老師再給大家講一個熊貓媽媽分竹子的故事。教師(講述故事):熊貓媽媽新采摘了6根竹子,她要把這些竹子分給她的3個熊貓寶寶。熊貓媽媽輕輕松松就口算出來每個熊貓寶寶可以分2根竹子。可是,如果熊貓媽媽采摘了15根竹子,要分給5個熊貓寶寶,口算就有些困難了。這時,熊貓媽媽該怎么辦呢?(課件配合演示)學生:(紛紛討論,提出各種想法)教師:對,熊貓媽媽可以使用我們學過的平均分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當數量較多時,我們可能需要更高效的分配策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如何更靈活地進行平均分。(二)探究新知教師:現在,老師這里有18個橘子,我要把它們平均分給6個同學。請大家想一想,我們應該怎么分? (課件配合演示)學生:(討論后提出不同策略)可以1個1個地分,也可以先2個2個地分,再1個1個地分,還可以3個3個地分。教師:很好,大家提出了很多不同的策略。現在,我們一起來試試這些策略,看看哪種策略最快捷、最準確。(教師引導學生分別使用不同策略進行分配,并觀察、記錄分配過程和結果)教師:通過實踐,我們發現3個3個地分這種方法最快捷、最準確。因為18可以被3整除,所以我們每次分3個橘子,正好可以分6次,每個同學得到3個橘子。教師:現在,請大家總結一下,我們是怎么把18個橘子平均分給6個同學的?學生:(討論后回答)我們把18個橘子按指定的份數6份進行平均分,可以1個1個地分,也可以幾個幾個地分,直到分完為止。最終,每份得到3個橘子。教師:很好,大家都理解了平均分的方法,這就是平均分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三)拓展延伸教師:現在,我們再來做一個練習。兔媽媽新采摘了16個胡蘿卜,她要把這些胡蘿卜分給她的4只兔寶寶。請大家想一想,兔媽媽應該怎么分,才能讓每只兔寶寶都得到相同數量的胡蘿卜呢? (課件配合演示)學生:(討論后回答)兔媽媽可以把16個胡蘿卜平均分成4份,每份4個胡蘿卜,這樣每只兔寶寶都能得到4個胡蘿卜。教師:很好,大家都理解了平均分的方法。現在,請大家用這種方法來解決一個問題:老師這里有18個棒棒糖,要平均分給3個小組,每個小組能得到幾個棒棒糖?(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教師:好了,大家分好了嗎?誰能告訴老師,每個小組能得到幾個棒棒糖?學生:每個小組能得到6個棒棒糖。教師:很好,大家都分對了。通過這兩個練習,我們發現平均分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非常有用。只要我們掌握了平均分的方法,就可以輕松解決這類問題。(四)課堂小結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學生:我們學習了按指定份數進行平均分的方法。教師:很好,我們知道了如何根據指定的份數把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并且學會了使用不同的分配策略來提高分配效率。大家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得很積極、很認真,老師感到很欣慰。教師:現在,請大家再想一想,我們在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平均分呢?學生:(紛紛回答)分水果、分蛋糕、分玩具、分書籍等。教師:很好,大家說得都很好。平均分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只要我們用心去發現,就能找到很多平均分的應用場景。(五)作業布置1.請同學們回家后,用家中的物品(如糖果、硬幣等)進行平均分練習,并記錄下每次練習的過程和結果。2.完成課本上的相關練習題,鞏固按指定份數進行平均分的方法。3.思考并嘗試解決以下問題:老師有20本故事書,要平均分給4個班級,每個班級能得到幾本故事書?如果老師想每個班級多得到一些書,但又不想超過6本,那么老師最少要準備多少本書呢?(學生記錄作業內容)教師: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了。下課!學生:老師再見!六、教學反思本節課通過情境導入、探究新知、拓展延伸、課堂小結和作業布置五個環節,層層遞進地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和合作交流,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比較不同分配策略的優劣,培養了學生的策略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在情境導入環節,我通過講述熊貓媽媽分竹子的故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在探究新知環節,我通過引導學生使用不同策略進行分配,并觀察、記錄分配過程和結果,幫助學生掌握了按指定份數進行平均分的方法。在拓展延伸環節,我通過引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知識,并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了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例如,有些學生在使用不同分配策略時,對于策略的優劣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比較。這可能是因為我在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時,沒有提供足夠的指導和支持。另外,有些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對于問題的理解和分析還不夠準確和深入。這可能是因為我在設計問題時,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認知水平。為了改進這些問題,我在今后的教學中將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強策略的比較和優化指導,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不同策略的優劣和適用場景;二是設計更符合學生實際情況和認知水平的問題,引導學生更準確地理解和分析問題;三是加強學生的實踐操作和合作交流,通過親身體驗和分享交流來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總的來說,本節課的教學效果良好,學生基本掌握了按指定份數進行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和合作交流,加強學生的策略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