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三12月質量測試地 理注意事項考生在答題前請認真閱讀本注意事項及各題答題要求1.本試卷共5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考試結束后,請將答題卡交回.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座位號用0.5毫米黑色字跡簽字筆填寫在答題卷上.3.請認真核對監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考試證號與本人的是否相符.4.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書寫黑色字跡的0.5毫米的簽字筆寫在答題卷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無效.一、選擇題:本題共 22小題,每小題 2分,共 4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下圖為我國某地區地貌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該類地貌在我國分布最廣泛的地形區是A.云貴高原 B.內蒙古高原 C.黃土高原 D.青藏高原2.與圖示地區的峰叢、溶洞等地貌形成發育密切相關的自然因素是A.巖石、植被 B.巖石、水文 C.土壤、水文 D.氣候、土壤讀太陽光照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3.關于圖中信息,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下一刻 D點將進入黑夜 B.C在晝半球C.D,E兩點的自轉角速度和線速度都相同 D.AB是晨線4.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A地一年中有一天被直射 B.B地以南是南溫帶C.C地一年中有兩天被直射 D.E地極晝極夜現象5.讀太陽光照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從 D向 E水平運動的物體將偏向西側 B.D地比 C地時間早 4小時C.地球晝夜交替的周期為 23小時 56分 4秒 D.此時地球處在近日點圖為“2024年 10月 9日 8時亞洲部分地區海平面氣壓形勢圖”。完成下面小題。6.此時,圖中甲~乙地區可能形成降水的是A.甲 B.乙C.丙 D.丁7.北京市未來兩日的天氣情況可能是A.氣溫將明顯上升 B.氣壓將持續升高C.風向轉為西北風 D.出現連續性降水天山西部的巴音布魯克地區億萬年前曾是一片汪洋,后來逐漸形成了以礫巖為主的石林景觀。下左圖為“巴音布魯克地區示意圖”,下右圖為“云霧環繞的天山石林景觀圖” ,完成下面小題。8.天山石林形成的主要地質作用過程依次是A.地殼運動——沉積作用——地殼運動——物理風化——流水侵蝕B.地殼運動——沉積作用——地殼運動——物理風化——溶解侵蝕C.沉積作用——地殼運動——沉積作用——地殼運動——冰川侵蝕D.沉積作用——地殼運動——沉積作用——地殼運動——風力侵蝕9.推測圖中甲河徑流量日變化最大的季節是A.春 B.夏 C.秋 D.冬根據主城區內的主要環城道路(環城路、二環路、三環路),可將昆明市主城區由內到外劃分為核心區域、二環區域、三環區域、新城區域。讀昆明主城區高收入人口居住空間結構圖,完成下面小題。10.昆明主城區高收入人口居住空間結構特征呈現A.東北—西南向的集聚軸帶B.東北一西南向的點式分布C.西北—東南向的集聚軸帶D.西北—東南向的點式分布11.昆明高收入人口選擇臨近滇池、世博園的新城區居住主要考慮A.公共交通 B.城市規劃 C.景觀特色12.昆明主城區的高收入人口更傾向于選擇鄰近中心區的新城居住,是因為該區域A.文化氛圍活躍 B.住房價格較低 C.購物非常方便濰煙高鐵是山東省境內連接濰坊市與煙臺市的高速鐵路,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環渤海高鐵的重要組成部分,2024年 9月 19日至 10月 19日開展運行試驗。如圖為“濰煙高鐵線路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影響濰煙高鐵修建決策的主要因素是A.礦物運輸 B.科學技術 C.國防安全 D.區域發展14.濰煙高鐵的建設運營對區域的影響是A.提升了濰坊城市的等級 B.促進了礦產資源的外運C.加速了生產要素的流通 D.加劇了區域人口的流出耕地非糧化是將大量耕地轉化為非糧食生產的行為,以非糧食作物播種總面積占農作物播種總面積的比率表示非糧化程度。“山城”重慶是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圖示意重慶市2011~2020年耕地非糧化程度分布。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5.2011~2020年重慶耕地非糧化程度變化正確的是A.低度非糧化的區縣數量增加 B.低度非糧化的區縣數量變化最大C.中度非糧化的區縣面積減少 D.高度非糧化的區縣數量變化最小16.重慶市耕地非糧化率高的自然基礎是①紅壤分布廣泛 ②山地、丘陵為主 ③地質災害頻發 ④水、熱、土組合多樣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17.該市高度非糧化的地區以蔬菜、瓜果生產為主,主要原因是A.市場需求量大,經濟效益高 B.土壤肥力不足,不宜種糧C.農民外出務工,勞動力短缺 D.地形崎嶇,不宜機械化生產開都河在廣袤的巴音布魯克草原上蜿蜒流過,形成九曲十八彎。右圖為“巴音布魯克草原上的九曲十八彎景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8.營造該地九曲十八彎景觀的外力主要來自A.風力 B.冰川 C.流水 D.海浪19.隨著河曲發展,該地最容易形成的是A.牛軛湖 B.沖積扇 C.三角洲 D.離岸堤圖中衛星城和新城的建設目的是疏解倫敦主城區人口。早期衛星城以工業為主且工廠相對集中,人口 3-6萬,道路呈環形放射狀。MK新城建于 1971年,以服務業為主,道路呈網格狀。2014年起,MK新城依托周邊地區資源,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即時提供各類數據,促進通信、教育、社區和商貿等發展。2020年,MK新城人口約 27萬。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0.MK新城規劃的人口數量遠高于早期衛星城,主要原因是MK新城A.建成時間較遲且功能分區明確 B.離大學城較近且城市等級較高C.位于兩大城市中間且交通便捷 D.地租較低且人口數量增長較快21.為了吸引產業和人口遷入,便于生產生活,MK新城在規劃時采取的城市布局模式是下圖中的A.A B.B C.C D.D22.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可使MK新城A.城市職能轉變 B.工業集聚增強 C.城際聯系加強 D.逆城市化加快二、非選擇題:共 56分。2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9分)新疆賽里木湖海拔約 2073米,全年盛行偏西風,流域內年降水量約 257毫米,湖面年蒸發量約 550毫米(比我國西北內陸其他湖泊蒸發量小很多),結冰期長達 6個月。近 60年來,賽里木湖流域氣候暖濕化,湖水鹽度隨之變化。組成湖岸的多為粘性差、易透水的粉砂巖,近年來湖岸整體上出現坍塌趨勢,尤其以東岸坍塌最為嚴重。下圖為賽里木湖及周邊示意圖。(1)結合圖文材料,分析賽里木湖年內蒸發量小的原因。(4分)(2)指出近 60年來賽里木湖鹽度的變化趨勢,并從氣候角度說明原因。(5分)(3)分析近年來賽里木湖湖岸易坍塌的原因。(4分)(4)結合材料,對東岸坍塌最為嚴重做出合理解釋。(6分)24.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1分)舟山漁場地處長江,錢塘江入海口,是我國最大的漁場,自古以來因漁業資源豐富而聞名。下圖所示區域為我國部分漁場分布示意圖。(1)從海水運動角度說明舟山漁業資源豐富的原因。(6分)(2)結合材料從自然地理的角度描述舟山新區地理位置特點。(6分)(3)簡析舟山新區產業結構的特點及獨特的資源條件對其產業結構的影響。(9分)25.閱讀圖文資料,完成后面要求。(16分)樹袋熊分布在澳大利亞大分水嶺東北部,主要以桉樹葉為食。樹袋熊集中分布區也是人類喜歡的定居之地。因受人類活動的干擾,樹袋熊面臨很大的生態威脅。當地居民認為,人類集中居住干擾了樹袋熊的生活,于是把房屋分散修建于桉樹林中。可事與愿違,人類分散居住反而對樹袋熊造成更大的威脅。下左圖為樹袋熊景觀圖,下右圖示意澳大利亞地形分布。(1)比較澳大利亞 A地 1月和 7月降水的多少并分析原因。(4分)(2)運用整體性原理,分析人類分散居住對樹袋熊造成更大威脅的原因。(6分)(3)為了保護樹袋熊,有專家提出應將當地居民遷移出樹袋熊集聚地。你是否贊同,說明理由。(6分)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三12月質量測試地理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題共 22小題,每小題 2分,共 4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D C B C C A B A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D D C B C A C A C題號 21 22答案 D C二、非選擇題:共 56分。23.(1)湖面海拔較高,氣溫較低;受冰川融水補給影響,湖水水溫較低;湖面結冰期長,蒸發歷時較短。(每條 2 分,答對 2 條得 4 分,共 4 分)(2)變化趨勢:鹽度降低。原因:氣候變暖,冰雪融水增多,氣候變濕,降水量增加,匯入的淡水量增加,對湖水起到稀釋作用。(變化趨勢 2 分,原因 3 分,共 5 分)(3)湖泊水位上漲,湖岸巖性較軟,抗蝕能力弱;風力作用的加持。(每條 2 分,共 4 分)(4)匯入湖泊的水量增加,湖泊水位上漲;湖岸巖性抗侵蝕能力弱;東岸是迎風岸,易受風浪、湖冰的沖擊;東岸湖岸相對陡峭。(每條 2 分,答對 3 條得 6 分,共 6 分)24.(1)沿岸有暖流和寒流在此交匯,海水受到擾動,將下層營養鹽類帶到表層,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魚類餌料較多;寒暖流交匯形成水障阻礙魚類游動,使魚群集中。(每條 3分,共 6 分)(2)位于中國南北沿海航線與長江水道交匯樞紐處;緊鄰上海市、和杭州、寧波等長江三角洲的大城市,服務范圍廣,腹地廣闊;位于 31°N附近,位于中低緯度地區。(每條 2 分,共 6 分)(3)特點:產業結構以第三、第二產業為主導,第一產業占比相對較低,產業比例關系為3:2:1,說明產業結構不斷升級優化中。對產業結構的影響:舟山新區有我國最大的群島,是我國最大的海洋漁場,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和悠久的捕撈歷史,發展了以漁業為絕對優勢的第一產業;海洋資源豐富,發展水產品加工;得天獨厚的港口條件,發展了以船舶業為主的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以及航空產業園;風能、潮汐能豐富,發展電力工業;海底油氣、礦產等資源豐富,發展了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為主的工業。依托第一和第二產業提升第三產業的發展。發展港口物流業,海島海洋型旅游,濱海度假旅游,普陀山佛教文化旅游、休閑漁業游。在實現海洋資源環境可持續利用的過程中,使海洋的產業結構不斷升級與優化。(從三大產業闡述,每個產業 3分,共 9分)25.(1)1月降水多(7月降水少);1月吹海洋向陸地的西北風降水多(7月吹陸地向海洋的東南風降水少)。(每條 2 分,共 4 分)(2)人類分散居住會加大植被破壞,導致棲息地縮小,棲息地出現碎片化;分散居住縮小樹袋熊覓食區域,造成食物短缺,食物鏈破壞。(每條 3 分,共 6 分)(3)贊同:當地居民遷出后,利于樹袋熊棲息地的生態修復與連通;澳大利亞經濟發達,人口遷移賠償支付能力強;不贊同:可采取適當措施,進行樹袋熊棲息地生態修復;澳大利亞經濟發達,人口遷移成本較高。(贊同或不贊同,每條 3 分,共 6 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