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第一單元 樹立科學思維觀念第二課 把握邏輯要義第二框 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條件確定: 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同一律——思維的確定性要求(不能游移不定)矛盾律——思維的一致性要求(不能自相矛盾)排中律——思維的明確性要求(不能騎墻居中)一、同一律:思維的確定性要求1、遵循同一律的原因 P10-1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確定性的思維。要正確反映客觀事物的事實和規律,必須讓思維確定下來,不能游移不定。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2、同一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內容(1)常用公式:“A是A”(2)基本內容: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必須前后一致,A,即可以代指概念,也可以代指判斷。不能游移不定3、同一律的要求 P10-2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必須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轉移論題。4、違反同一律所犯的邏輯錯誤故意違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邏輯錯誤叫作“偷換概念”或“偷換論題”“概念”的同一性:在同一思維過程中,任一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必須具有確定性,不能隨意變換。邏輯錯誤:“混淆概念”或“偷換概念”。“判斷”的同一性:在同一思維過程中,任一判斷斷定了什么必須具有確定性,不能隨意更改。邏輯錯誤:“轉移論題”或“偷換論題”。指思維主體無意或故意違反同一律關于命題的邏輯要求,用另外一個與原論題無關的論題來代替原本需要論證的論題,從而使議論離開了原來的論題。舉一反三:下列表述是否違反同一律?1)顧客:你這里有好茶嗎?店員:我這兒全是好茶,從來不賣變質茶?2)甲:“你那么有錢,居然在路邊吃麻辣燙”;乙:“不在路邊吃,難道在路中間吃”3)“小張去年還是學生,現在已是教師了”。偷換論題偷換概念未違反,不同條件下?①在不同的時間或不同的條件下,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斷,同一律并不要求它們一定是同一的。②同一律并不否認認識對象的復雜多樣性及其變化發展。它所反對的,只限于在時間、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任意變更概念或判斷。5、運用同一律應注意的問題:同一律所維護的思想確定性是認識變化發展中的相對確定性。某顧客與小吃店的服務員對話如下:顧客:你們這兒是怎么搞的 啤酒里有蒼蠅!服務員:啊,不要緊,我們這兒的蒼蠅不會喝很多酒。上述對話中服務員的回答①違反了同一律的要求②犯了“偷換概念”的錯誤③犯了“偷換論題”的錯誤④并沒有違反邏輯的基本規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二、矛盾律:思維的一致性要求1、遵循矛盾律的原因 P112、矛盾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內容 P11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維。要避免思維出現不融貫一致的邏輯錯誤,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1)常用公式:“A不是非A” (不能自相矛盾)(2)基本內容: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表示對A否定的論斷)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不能自相矛盾“兩可”3、矛盾律的要求①“概念”角度,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對于同一個對象不能同時用兩個相互矛盾的概念來反映。②“判斷”角度 ,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對同一對象,不能同時作出兩個相互矛盾的判斷。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成立。例如:對于同一種顏色,不能既用“黑色”又用“五彩斑斕的黑色”來反映它。例如:“班上所有同學都是遵規守紀的”與“有些同學是不遵規守紀的”。根據矛盾律,這兩個判斷不能同時成立。4、違反矛盾律所犯的邏輯錯誤:自相矛盾(兩可)由真推假:適用于不能同真的判斷,可以同假【矛盾關系和反對關系】教材P11 探究與分享有同學說:“我堅信一位哲人的名言,‘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話’。”這位同學的話是否成立,為什么?判斷:下列論斷哪些是自相矛盾的,哪些不是?①小明想畫一個方的圓 。②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③人類的認識能力既是無限的,又是有限的。④這幾周的軍訓太緊張了,但已經不知不覺地過去了。不成立,自相矛盾自相矛盾(邏輯矛盾)自相矛盾(邏輯矛盾)辯證矛盾辯證矛盾5、運用矛盾律應注意的問題:(1)思維中的自相矛盾≠辯證矛盾。任何科學都要求排除邏輯矛盾,而任何學科又都要求認識事物本身的辯證矛盾。自相矛盾是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作的具有矛盾關系的論斷,是對客觀實際的錯誤反映,是思維混亂的一種表現。違反邏輯規則,僅僅出現在思維領域中,是可以避免的。辯證矛盾斷定的是事物同時具有兩種對立統一、相反相成的屬性。辯證矛盾是客觀的、普遍的,不可能從世界排除。(2)客觀事物是發展變化的,此事物可以變成彼事物。從不同時間、不同方面對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論斷,并不是自相矛盾的。遵守矛盾律的要求是正確把握客觀矛盾的必要條件。想一想:以下判斷違反矛盾律的要求嗎?1.“運動物體既在這一點,又不在這一點”2.“雷鋒是平凡的,又是偉大的”3.“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物體運動“既有間斷性,又有連續性,是間斷性與連續性的對立統一”。是從不同時間談論同一對象,不違背矛盾律,而且體現了人們認識的深刻性和全面性。其中的“平凡”指他的工作崗位和事跡;而“偉大”是指他的精神和價值。是從不同方面談論同一對象,不違背矛盾律。其中“死了”是指自然生命的結束;“活著”是指精神永存。這樣的矛盾是從不同的方面對事物的認識,因而屬于辯證矛盾,不違反矛盾律的要求。02某珠寶店鉆石被盜,現查明罪犯是趙、錢、孫、李中的一人,四人口供如下。趙:不是我偷的。錢:李是罪犯。孫:錢是罪犯。李:不是我偷的。四人中只有一人說了假話,請問罪犯是誰?為什么?結合矛盾律的相關內容,得出錢與李的口供矛盾;同時應結合“只有一人說假話”這一條件進行分析。因為錢的口供“李是罪犯”和李的口供“不是我偷的”相互矛盾,根據矛盾律,二者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根據題意說假話者只有一人,那么說假話者非錢即李。因此,趙和孫的口供都是真的,按照孫的口供,錢是罪犯。矛盾律,傳統邏輯基本規律之一,又稱不矛盾律,它通常被表述為A不是非A,或A不能既是B又不是B。作為思維規律,矛盾律則是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對同一對象不能同時作出兩個矛盾的判斷,任一命題不能既真又不真。下列不違反矛盾律的是( )A.不等速的等速運動B.在漆黑的大街上,只有幾家亮著燈C.他們當中有些人是學生,有些人則不是學生D.價值規律是一個永恒的歷史范疇C甲說:“我不贊成禁煙,煙草可是國家的一項重要產業。可是,畢竟吸煙危害人的健康所以,我也不贊成不禁煙的意見。”“禁煙”與“不禁煙”是否兩不可?議:關于“禁煙”與“不禁煙”,乙的論斷是否有邏輯錯誤?這里的邏輯錯誤與前面廣告詞中的邏輯錯誤一樣嗎?否定了“禁煙”也否定了“不禁煙”#禁煙話題#三、排中律:思維的明確性要求1、遵循排中律的原因2、排中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內容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明確性的思維。邏輯思維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邏輯錯誤,也要反對在“是”與“非”之間騎墻居中,在矛盾關系的論斷之間持“兩不可”的態度。(1)常用公式:“A或者非A ”。(不能騎墻居中)(2)基本內容: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不能騎墻居中3、排中律的要求: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不成立。4、違反排中律的邏輯錯誤:“兩不可”①“概念”角度,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對于一定領域的某一個對象,或者用概念“A”來反映。或者用概念“非A”來反映,二者必居其一。②“判斷”角度,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對同一個對象的斷定,或者是“A”,或者是“非A”,二者必居其一,必須承認其中一個是真的,不能同時否定。教材P13 示例評析甲:下周去香山看紅葉,你去嗎?乙:誰說我不去?甲:你去,請登記吧!乙:我要是去,早就登記了。甲:那么,你是不去呀?乙:我已經說得很清楚了。甲說:下周去香山看紅葉,你去嗎?乙答:我去,也不去。甲說:你到底是去還是不去?乙說:我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同時否定了“去”與“不去”違背了排中律(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同時肯定了“去”和“不去”違背了矛盾律(不能同真,必有一假)關系 矛盾律 排中律區別 含義不同 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來表示矛盾律的內容,意思是說: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它的否定論斷“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來表示排中律的內容,意思是說: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要求不同 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成立 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不成立錯誤不同 “自相矛盾”(“兩可”) “兩不可”作用不同 運用矛盾律可以以真推假,即具有矛盾關系的兩個判斷,如果一個真,則另一個必假,常用于反駁 運用排中律可以以假推真,即具有矛盾關系的兩個判斷,如果一個假,則另一個必真,常用于證明【知識整合】矛盾律和排中律的關系規律名稱 基本內容 公式 要求 邏輯錯誤同一律 思想自身同一 A是A 確定性 (自身同一) 偷換概念、偷換論題矛盾律 一個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真 A不是非A 一致性 (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自相矛盾(兩可)排中律 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 A或者非A 明確性 (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兩不可知識整合:比較三大邏輯基本規律①基本要求②基本規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合乎邏輯的思維具有確定性、一致性、明確性只有遵循形式邏輯基本規律的思維,才有可能成為科學的思維。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是形成科學思維的必要條件。③來源在社會實踐中,對認識客觀事物的正確思維活動的總結,既認識了客觀事物的規律,也認識到了思維自身的規律。④必要性四、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與基本規律課堂小結【請你破案】確定犯罪嫌疑人是甲、乙、丙、丁四人中的一人。在審訊中,四人口供如下:甲:我不是罪犯乙:丁是罪犯丙:乙于五天前找人賣盜車丁:盜車的不是我(1)假定這四人中只有一人說真話,則罪犯是誰?(1)乙和丁供詞相互矛盾,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人供詞是真,根據排中律,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這唯一的真話在乙和丁中,則甲、丙的供詞為假。甲說他不是罪犯為假,因此甲是罪犯。(2)假定這四人中只有一人說假話,則罪犯又是誰?(2)乙和丁供詞相互矛盾,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人說假話,根據矛盾律,兩個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真,乙和丁中必有一假,則甲、丙為真話。甲說我不是罪犯是真話,則甲不是罪犯;丙說的話為真,因此乙是罪犯。課堂上,老師寫了三張紙條交給三位同學,A同學紙條上寫著:A不唱歌;B同學紙條上寫著:B不唱歌;C同學紙條上寫著:A唱歌。老師說:“三個紙條上的話只有一句是真話,根據這條件你會推出誰給大家唱歌?”結果B同學回答正確。B同學的推理是( )①根據矛盾律,“A不唱歌”和“A唱歌”必有一真 ②根據排中律,“A不唱歌”和“A唱歌”必有一真③“B不唱歌”為假命題,真命題應該是“B唱歌” ④“A不唱歌”為假命題,真命題應該是“A唱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邏輯思維的基本規律是關于思維形式的基本規律,是人們正確運用各種思維形式的概括、抽象和總結。我們應當依據邏輯規律來制定思維規范。邏輯思維的基本規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同一律要求人們: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必須保持自身同一性。下列違反同一律的是( )①對于喜歡讀書的人來說,偷書不是偷②以人為本,我是人,所以,以我為本③說世上有鬼,這是迷信,我不同意。但要就此斷定世上無鬼,我也不同意④愛國者的話是最有價值的,我的話是愛國者的話,所以我的話是不錯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C有一只老虎感冒了,想要吃掉熊貓,熊貓哭著說:“你感冒了,為什么要吃掉我呢?”老虎答:“廣告上都說了,感冒就要吃白加黑!”從形式邏輯的角度看,老虎( )①違背了排中律的要求②犯了“自相矛盾”的邏輯錯誤③違背了同一律的要求④犯了“偷換概念”的邏輯錯誤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要想鮮明地表達思想,思維必須合乎邏輯。下列選項犯了相同邏輯錯誤的是( )①物質是不滅的,那么作為房屋的物質都是不滅的②這幾天考試太緊張了,但已經不知不覺地過去了③這篇作文不能說是離題的,也不能說是不離題的④嚴禁觸碰電線!千伏高壓,一觸即死,違者法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近年來,美國一些勢力出于霸權心態和冷戰思維,利用臺灣問題阻撓中國和平統一,破壞臺海和平穩定,企圖“以臺制華”。早在1971年,美國就曾向中國聲明,美方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方過去沒有、今后也不會支持任何"臺獨"運動;無意執行"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政策,但最近美國卻又聲稱美方的“一中”政策與中方的“一中”原則不同,各國有權自行界定“一中”政策框架。美國無視國際法律文件,再度鼓吹“臺灣地位未定”,宣稱支持臺灣“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體系”,為“臺獨”分裂勢力撐腰打氣,給中國實現和平統一制造障礙,這充分暴露了他們搞"以臺制華"、阻撓中國統一的政治圖謀,必須予以徹底揭露和嚴正譴責。運用“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的知識,揭露美國在對待中國臺灣問題認識上的錯誤性。綜合應用:運用“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的知識,揭露美國在對待中國臺灣問題認識上的錯誤性。【答案】①合乎邏輯的思維具有確定性,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必須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一中”政策與“一中”原則,核心都是指一個中國,而美國卻認為“一中”政策與“一中”原則不同,偷換概念,混淆視聽。②合乎邏輯的思維具有一致性,這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成立。美國一方面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不會支持“臺獨”,另一方面卻鼓吹“臺灣地位未定”,宣稱支持臺灣“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體系”,自相矛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