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山東省聊城市莘縣慧園實驗學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地理試卷A(本試卷總分100分,時間60分鐘)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道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小題3分,共60分)1.下圖是某國人口自然增長率隨時間變化示意圖。該國人口數量不斷增加的時段是( )A.①—②和②—③ B.①—②和③—④C.①—②和④—⑤ D.②—③和④—⑤讀小明學習某大洲時所畫的左圖思維導圖和右圖北美洲局部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面小題。2.根據左圖中信息判斷,①處應填( )A.歐洲 B.非洲 C.亞洲 D.北美洲3.左圖可判斷該大洲地勢特征的方法有( )A.地形分布、河流流向 B.氣溫變化、降水變化C.人口分布、城市分布 D.交通狀況、海洋分布4.運用上述方法分析北美洲局部等高線地形圖,可推斷該區域多數河流流向是( )A.自中部向四周 B.自南向北C.自西向東 D.自東向西5.下列關于圖中四地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地位于東半球 B.乙地位于南溫帶C.丙地位于甲地的西南方 D.三條緯線中丁地所在緯線最短觀察“極地俯視圖”,圖中箭頭為地球自轉方向。讀圖,完成下列小題。6.下列關于經緯度的說法,錯誤的是( )A.①點的緯度是45°N B.②點的緯度是23.5°NC.③點的經度是135°E D.④點的經度是90°E7.關于圖中①、②、③、④地的說法正確的是( )A.①點的緯度最高 B.②點位于低緯度地區C.③點位于南半球 D.④點位于①點的東北方向8.讀世界局部氣候類型分布圖,回答小題。(1)關于圖中①②③④與其氣候類型名稱,對應正確的是( )A.①是地中海氣候 B.②是熱帶草原氣候C.③是熱帶雨林氣候 D.④是溫帶海洋性氣候(2)關于①②③④氣候類型分布地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A.①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地區B.②氣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附近C.③氣候主要分布在中緯度地區大陸東岸D.④氣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緯40°~60°大陸西岸9.下列地點中,位于“南半球、西半球、有極晝極夜”現象的是( )A. B.C. D.10.亞洲東南部的馬來群島大部分地區所屬的氣候類型是( )A. B.C. D.11.如圖為某區域7月份等溫線分布示意圖,圖中虛線表示海岸線,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區域位于北半球,乙地代表陸地B.該區域位于北半球,甲地代表陸地C.該區域位于南半球,甲地代表海洋D.該區域位于南半球,乙地代表海洋12.2015年2月13日馬刺隊與火箭隊的常規賽于當地時間20:00在紐約(西五區)開始.CCTV5的現場直播時間及地球在公轉軌道上所在的位置分別是( )A.2月13日9時① B.2月12日9時②C.2月14日9時③ D.2月14日9時④13.下圖是①、②、③、④四地的氣溫和降水量月變化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1)以上四地中,全年溫和濕潤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2)以上四地中,降水季節變化最大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3)以上四地中,與宜興氣候相似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14.東非高原的角馬,逐水草定期遷徙。讀圖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圖示區域位于非洲的北部B.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塞倫蓋蒂為地中海氣候,馬賽馬拉為熱帶草原氣候C.每年3月角馬群開始由塞倫蓋蒂向馬賽馬拉遷徙D.每年11月角馬群開始由塞倫蒂向馬賽馬拉遷徙15.假設地球公轉時,地軸不是傾斜的,下面現象仍然可能產生的是( )A.同一地方,一年有四季的變化B.同一地方有晝夜交替現象C.不同地方得到太陽的熱量是一致的D.同一地方晝夜長短的時間是變化的圖為沿32°N繪制的中國地勢起伏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6.上圖在“地圖家族”中的名字是( )A.分層設色地形圖 B.地形剖面圖C.地形平面圖 D.地形鳥瞰圖17.下列顏色中,通常用來表示圖中A處的地形類型的是( )A.綠色 B.藍色 C.白色 D.褐色18.閱讀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下列小小題。材料一粵港澳大灣區包括廣東、深圳、珠海等九市以及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是全球繼紐約、舊金山、東京后的第四大灣區。“灣區經濟”已成為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引領技術變革的領頭羊。港珠澳大橋已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車。材料二:(1)圖一中屬于粵港澳大灣區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那天,圖二中地球正運行至cd之間,四大灣區均晝短夜長B.四大灣區均分布在中低緯度的沿海地區,擁有便利的交通條件C.四大灣區所在國家之間的合作稱為“南南合作”D.甲灣區的“硅谷”依托斯坦福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成為美國乃至世界最具有影響力的高新技術園區。(3)對圖一中①、②、③、④點描述正確的是 ( )A.達州市 (31.2°N, 107.5°E)位于③點的東南方向B.①、②、③、④點中位于西半球、北半球、低緯度的是④點C.①點的經緯度位置是(40°N, 80°W)D.①、②、③、④點中既無陽光直射現象,又無極晝極夜現象的只有②點地球儀是地理學習的重要工具。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9.關于地球儀上的經緯線和經緯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緯度自南向北逐漸增大至90°B.30°W與30°E之間相差180°C.赤道是0°緯線,也是最大的緯線圈D.經線的形狀是圓形,每條經線的長度都相等20.下圖中,韶關地區每年的六月為考試季,高考、初中升中考都在這個時期進行,下列所示天氣狀況與濟南這個時期最相符的是( )A. B.C. D.二、填空題(4個小題,共計30分)21.讀右側等高線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山體部位名稱:A B C D (2)圖中A山在E處 方向。(3)量得A處海拔高度436米,則A與E處相對高度是 米。(4)從甲和乙兩處爬山,哪段爬山更容易: ,原因是 。(5)此圖的等高距是 米。(6)F山的海拔范圍 米之間。22.日本富山縣立山黑部地區的雪墻公路、秋日紅楓和黑部水庫,被譽為“立山三景”,人們稱該地區為日本最后秘境。圖為日本地形圖及立山黑部地區的旅游景觀圖。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7分)建設于黑部峽谷里的黑部水壩為日本最高大壩,在兩側高山峽谷共同圍攏下,形成了寬闊壯麗的黑部水庫,蓄水量約2億立方米。夏秋季開閘放水時,氣勢磅礴,引人注目,成為著名的旅游景點。(1)富山縣立山黑部地區是著名觀雪圣地,該地地處冬季風的 坡,每年冬季從 (海域名稱)吹來的 風(風向)帶來了充足水汽,形成豐富的降雪。工作人員用巨型鏟雪車,在厚重積雪中開辟出“雪墻公路”,成為當地著名的旅游景點。(2)每當秋季來臨,隨著氣溫 (降低/升高),楓葉逐漸變紅。立山黑部地區秋日紅葉的最佳觀賞期始于每年10月底,山中的紅葉每天約以30米的速度從 (山腳向山頂/山頂向山腳)變紅,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觀賞。(3)楓樹遍布日本各地,“追楓愛好者”想要拍攝日本“第一抹紅葉”的美景,拍攝地點要選擇在 島;他們想要繼續追趕“紅葉的腳步”,應向日本的南部進發。日本各地楓葉依次變紅現象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單選)。A.海陸位置 B.緯度位置 C.地形 D.人類活動(4)黑部水庫的作用有發展旅游、防洪、 等。23.某學校初一學生利用暑假組織了一次“紅色之旅”和“自然生態之旅”實踐活動.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3分)(1)若量得學校到丙村的圖上距離為1厘米,請問學校到丙村的實地距離約是 米。(2)同學們實地測量并繪制了當地的等高線地形圖(如圖),請估算該圖中山頂的海拔高度大約為 米;同時根據測量出的等高線地形圖同學們還發現實踐基地位于 (山地部位)邊緣,為提醒游客注意安全,請設計一句警示語: 。(3)同學們考察中還發現了海洋生物化石,據此推測當時的此地可能是 。24.城市水系 古韻今風蘇州護城河及內部的數百條河道互通互融,京杭大運河從蘇州古城外圍環繞而過,與長江、太湖等共同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城市水系。大運河孕育并傳播了吳文化,為吳文化的繁榮發展提供了不可缺失的環境。某校地理小組以“蘇州城市水系”為主題開展了研學活動,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1)研學主題一:護城河水系研學小組從胥門出發,沿護城河步道徒步考察,若步行速度為4千米/小時,則步行考察--圈大約需要Ⅰ 小時;蛇門位于閶門的Ⅱ 方向,根據圖中照片判斷小朋友拍照的時間大約是當天的Ⅲ 。Ⅰ.A.2 B.4 C.6 D.8Ⅱ.A.東北 B.西北 C.東南 D.西南Ⅲ.A.早晨 B.上午 C.正午 D.下午(2)蘇州古城河流呈Ⅳ 分布,Ⅴ 是蘇州水文化的重要表現。Ⅳ.A.南北向 B.向心狀 C.放射狀 D.網格狀Ⅴ.A.依山傍水 B.河街并行 C.南船北馬 D.通江達海(3)研學主題二:望虞河望虞河與太湖、長江相通,該河道修建了堤防、閘站等水利設施,能有效調節太湖水體更新能力,改善太湖流域水質。望虞河溝通太湖和長江,太湖汛期在每年Ⅵ ,此時望虞河所起的作用是Ⅶ Ⅵ.A.1-3月 B.5-7月 C.9-11月 D.12-2月Ⅶ.A.供水 B.治污 C.泄洪 D.航運(4)研學主題三: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從杭州起,到北京結束,全長1794公里。沿線在歷史上經濟繁榮,城市眾多,主要原因是Ⅷ ,推測當時從蘇州進京的貨船上運載的物品可能有Ⅸ 。Ⅷ.A.水源豐富 B.水運便利 C.景色優美 D.便于軍事防御Ⅸ.A.稻米、絲綢 B.小麥陶瓷 C.茶葉、青稞 D.木材、煤炭(5)京杭大運河已成功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新時代又賦予運河以新的功能,具體有 。①文化旅游 ②輸水通道 ③工業生產 ④圍湖造田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1.A2.C3.A4.C5.C6.D7.B8.(1)B(2)A9.C10.A11.B12.D13.(1)C(2)B(3)D14.C15.B16.B17.A18.(1)D(2)C(3)A19.(1)D(2)A20.C21.(1)山峰;山脊;山谷;陡崖(2)東南(3)136(4)甲;等高線稀疏,坡度緩(5)100(6)400—50022.(1)迎風坡;日本海;西北(2)降低;山頂向山腳(3)北海道;B(4)發電23.(1)500(2)270;懸崖;前方懸崖,當心安全(3)海洋24.(1)B;C;D(2)D;B(3)B;C(4)B;A(5)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