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3 多樣的文化【練基礎】(必備知識)1不同的語言和宗教 2023年9月23日20時第19屆亞運會在中國杭州開幕,來自45個國家和地區的體育代表團相繼入場,受到全場觀眾的熱情歡迎。據此完成1~2題。1.亞奧理事會代理主席辛格開幕式致辭,使用的語言是 ( ) A.英語 B.漢語C.阿拉伯語 D.俄語2.中國觀眾加油助威,最可能使用的語言是( )A.漢語 B.英語C.西班牙語 D.俄語3.某旅行團在與意大利居民的交流中發現,當地的人種和他們信仰的宗教主要是 ( )A.黑色人種和基督教B.白色人種和伊斯蘭教C.黃色人種和佛教D.白色人種和基督教(必備知識)2不同的文化習俗 圖1為東南亞民居示意圖,圖2為西亞傳統民居示意圖。讀圖,完成4~5題。圖1 圖24.西亞傳統民居具有墻厚、窗小的特點,其主要原因是 ( )A.抵御嚴寒 B.增加安全性C.隔熱、防風沙 D.反射太陽光5.兩個區域的民居建筑風格明顯不同,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 )A.宗教 B.氣候 C.河流 D.地形【練能力】 地下城市馬特馬他(某電影外景地)位于突尼斯東南的撒哈拉沙漠中,聰明的柏柏爾人開鑿洞穴作為房屋,形成了環境舒適、四季不受氣候影響的地下穴居城市。讀圖,完成6~7題。6.柏柏爾人建造穴居城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地勢平坦 B.資源豐富C.宗教信仰 D.避暑擋風7.這里特有的山丘、峽谷和谷底,呈現出一種外太空般荒蕪凄涼的景觀,現在這座古城基本荒廢。推測現在這座古城荒廢的主要原因是( )A.地震頻繁 B.水源短缺C.交通不便 D.耕地不足【練素養】8. 北京某班學生通過收集有關資料,開展主題為“氣候對人們生活的影響”的探究學習。全班學生分為衣、食、住、行四大組,分享了學習成果,請你一起完成學習任務。【衣】 服飾組搜集了印度人和生活在北冰洋沿岸的因紐特人的服飾圖片(圖1)、北半球氣候類型分布圖(圖2)。圖1圖2(1)因紐特人穿厚厚的皮衣是為了適應當地__________的氣候特點。紗麗是印度婦女的一種傳統服裝,用絲綢為主要材料制作而成,紗麗質地輕柔薄爽適應了當地__________的氣候特點。 【食】 飲食組搜集了法國大西洋沿岸和地中海沿岸地區的氣溫年變化曲線和逐月降水量柱狀圖,制作了法國人特色飲食的結構圖(如下圖所示)。(2)請你將結構圖補充完整。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住】 特色民居也受當地氣候影響明顯。(3)在亞洲東南部熱帶地區生活的人們,其民居最有可能是圖中的__________,該種民居的特點是適應__________的環境。 【行】 出行組的小明同學分享了他搜集的甲區域的圖片(如下圖所示)。(4)駱駝耐旱,是甲區域主要的傳統運輸工具,原因是甲區域為__________(填氣候類型名稱),氣候特征是__________。 探究結論:氣候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的生活,衣食住行各方面生動地反映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第三節 多樣的文化【參考答案】1.A 2.A 3.D4.C 【解析】西亞地區屬于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干燥,為了阻隔熱浪與風沙侵襲,其民居具有墻厚、窗小的特點。5.B 【解析】東南亞氣候濕熱,高腳屋可以通風防潮,西亞氣候炎熱干燥,平頂屋不用考慮排水,小窗可以防止熱風進入。所以兩個區域的民居建筑風格明顯不同,其主要影響因素是氣候。6.D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柏柏爾人建造穴居城市位于突尼斯東南的撒哈拉沙漠中,這里屬于熱帶沙漠氣候,全年炎熱干燥,風沙大,柏柏爾人開鑿洞穴作為房屋,形成了環境舒適、四季不受氣候影響的地下穴居城市。所以主要是為了防暑擋風,與地形、資源和宗教無關。7.B 【解析】該地區屬于熱帶沙漠氣候,全年炎熱干燥,所以荒蕪凄涼的原因是氣候因素,據此推測這座古城荒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干旱造成水資源短缺。這里不在地震帶上,交通和耕地不足不是主要因素。8.(1)終年寒冷 炎熱(2)溫帶海洋性氣候 全年溫和濕潤 炎熱干燥(3)木樓 高溫多雨(4)熱帶沙漠氣候 全年炎熱干燥【解析】(1)因紐特人生活在高緯度的北冰洋沿岸,氣候寒冷,因此多穿厚實的皮毛衣服防寒保暖;印度為熱帶季風氣候,氣溫全年炎熱,紗麗質地輕柔薄爽適應了當地炎熱的氣候。(2)法國大西洋沿岸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濕潤,適合牧草的生長,所以歐洲農業以畜牧業為主;地中海沿岸屬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濕潤,光熱充足,適合葡萄的生長,所以當地盛產葡萄酒。(3)亞洲東南部地區主要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降水多,人們生活的傳統民居是通風透氣的木樓,底層架空、墻體高、屋頂坡度大,通風散熱,有利于排水,適宜濕熱的氣候環境。(4)看圖可知,甲位于非洲北部,該區域為熱帶沙漠氣候,常年干旱,沙漠廣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