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七年級地理科階段性練習題(二)內(nèi)容包括:第三章第2節(jié)~第四章一、選擇題(共30題)讀甲、乙兩地海拔和相對高度示意圖,完成下列小題。1. 甲地的海拔高度是( )A. 1100米 B. 1500米 C. 2000米 D. 2900米2. 甲、乙兩地相對高度是( )A. 800米 B. 1100米 C. 2900米 D. 900米某學校初中地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在學完《地形圖的判讀》這一節(jié)后,繪制了如下圖所示的四幅地形簡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3. 下列地形特點的描述,與序號所示地形互相匹配的是( )A. ①——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積較大,外圍較陡、內(nèi)部起伏較為和緩B. ②——四周高,中間低C. ③——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相對高度相對較小D. ④——海拔在500米以上,峰巒起伏,坡度較陡4. 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出現(xiàn)綠色→黃色→褐色的顏色變化表示的地勢變化為( )A. 高→低→高 B. 低→高 C. 低→高→低 D. 高→低云中草原風景區(q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境內(nèi),“東山頂上看晚霞”是這里著名的旅游項目。讀云中草原風景區(qū)箏高線地形圖,完成下面小題。5. 東山頂?shù)暮0巫钣锌赡苁牵? )A. 2140米 B. 2190米C. 2240米 D. 2290米6. 圖中PQ段道路位于( )A. 山脊 B. 陡崖C. 鞍部 D. 山谷7. 與PQ段不同,OP段道路設計成“之”字形為了( )A. 降低造價 B. 縮短距離 C. 減緩坡度 D. 美化環(huán)境下圖為海底地形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8. 下列對海底地形判斷正確的是( )A. ①處是大洋中脊 B. ②處是海溝C. ③處是洋盆 D. ④處是大陸架9. 我國在深海探測中取得了重大成果,若要探測海底最深處,應前往( )A. ①處 B. ②處 C. ③處 D. ④處2024年3月底,湖北省地質科學研究院研究團隊在十堰市鄖西縣西北部的鄖西縣大梁地區(qū)開展重要化石層調查中,發(fā)現(xiàn)豐富典型的泥盆紀珊瑚化石(如下圖)。珊瑚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海洋生物和最著名的海洋造礁生物之一。完成下面小題。10. 研究團隊在鄖西縣大梁地區(qū)發(fā)現(xiàn)海洋生物化石的根本原因是( )A. 生物進化 B. 人類活動 C. 海陸變遷 D. 大陸漂移11. 下列地理現(xiàn)象的成因與鄖西縣大梁地區(qū)珊瑚化石成因一致的是( )A. 喜馬拉雅山脈上有海螺化石 B. 紅海面積在不斷擴大C. 非洲與南美洲古老地層相似 D. 荷蘭填海造陸擴大陸地面積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大陸漂移學說認為在兩億年前,地球上各個大洲是相互連接的一塊大陸,后來原始大陸分裂成幾塊大陸,緩慢地漂移分離。圖1示意兩大洲,圖2示意海陸分布變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2. 圖1中,甲、乙、丙分別表示的是( )A. 甲一非洲,乙一大西洋,丙—南美洲 B. 甲一南美洲,乙一大西洋,丙—非洲C. 甲一非洲,乙一太平洋,丙一南美洲 D. 甲一北美洲,乙一太平洋,丙一非洲13. 魏格納找到圖1中大洋兩岸相吻合的證據(jù)包括( )①地層具有一致性 ②生物化石相似③大洋兩岸火山、地震頻發(fā) ④大洋兩岸都有高大山脈分布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14. 根據(jù)魏格納提出的學說判斷,圖2中大陸漂移的正確順序是( )A. a—b—c—d B. c—a—b—d C. a—c—d—b D. d—a—c—b中國地震臺網(wǎng)正式測定,2023年5月6日21時23分在四川甘孜州瀘定縣(北緯29.61度,東經(jīng)102.03度)發(fā)生3.3級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5. 甘孜州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 位于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B. 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C. 位于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處 D. 位于環(huán)印度洋火山地震帶上16. 板塊構造學說認為( )A. 板塊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B. 板塊交界地帶是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帶C. 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由八大板塊拼合而成D 板塊內(nèi)部穩(wěn)定,不可能再分成小塊17. 地震時正確的防護可以效的減少地震中的傷害,下列屬于地震中正確的做法的是( )①地震時就近躲避,地震后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②避震應選擇室內(nèi)結實、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面;③遠離高大建筑物,不乘坐電梯;④逃生時需要避開高壓線和變壓器,防止觸電。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各地區(qū)人口數(shù)量及增長速度不同,對自然環(huán)境和經(jīng)濟發(fā)展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下圖為世界人口分布圖,據(jù)此完成下列小題。18. 下列地形區(qū)中,不屬于人口稠密區(qū)是( )A. 長江中下游平原 B. 四川盆地 C. 亞馬孫平原 D. 西歐平原19. 世界人口分布是不均勻的,根據(jù)圖中信息可知( )A. 亞洲東部人口稠密 B. 歐洲西部人口稀疏C. 大洋洲西部人口稠密 D. 北美洲東部人口稀疏20. 在世界人口稠密地區(qū),如果人口增長過快,可能導致的問題有( )A. 勞動力短缺 B. 交通壓力增大 C. 國防兵源不足 D. 養(yǎng)老負擔加重讀圖為四類國家人口增長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列小題。21. 關于圖中的四類國家,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①國家最可能表示歐洲國家 B. 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是②國家C. 人口死亡率最低的是③國家 D. ④國家的人口出現(xiàn)負增長22. 圖上四類國家中,與非洲人口增長現(xiàn)狀最相符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23. 影響人口自然增長的因素不包括( )A. 人口政策 B. 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 C. 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 D. 人種和語言讀16-20世紀某大洲移民來源示意圖,完成下列小題。24. 從非洲來的移民大多是( )A. 混血人種 B. 黑色人種 C. 白色人種 D. 黃色人種25. 歐洲向西移民需經(jīng)過的大洋是( )A. 大西洋 B. 印度洋 C. 北冰洋 D. 太平洋《清明上河圖》生動記錄了汴京(今開封市)北宋時期的節(jié)日集會和商貿(mào)活動。汴河是當時全國重要的漕運交通樞紐,商船云集。結合圖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題。26. 汴京的聚落類型及判斷依據(jù)是( )A. 鄉(xiāng)村聚落,有河流經(jīng)過B. 城市聚落,非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活動為主C. 鄉(xiāng)村聚落,建筑比較低矮D. 城市聚落,建筑比較高大27. 根據(jù)圖文材料可知,圖中聚落形成的最大優(yōu)勢是( )A. 水陸交通便利 B. 地形平坦 C. 資源豐富 D. 氣候溫和地理課上,同學們開展了“走遍世界,尋訪特色民居”的模擬旅游活動。圖為甲乙丙丁四地特色民居及尋訪特色民居旅游路線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28. 該次模擬旅游活動( )A. 途經(jīng)了七個大洲 B. 起點位于大洋洲 C. 跨越了地球的五帶 D. 跨越了高中低緯度29. 尋訪路線中( )A. 甲地全年高溫多雨,斜頂木屋便于排水 B. 乙地終年炎熱干燥,墻厚窗大利于隔熱C. 丙地河湖稀少,草木茂盛就地取材 D. 丁地終年嚴寒,圓頂冰屋防寒保暖30. 居住在甲地的人們( )A. 多信仰猶太教,屬于黑色人種 B. 多信仰佛教,屬于黃色人種C. 多信仰基督教,屬于白色人種 D. 多信仰伊斯蘭教,屬于白色人種二、綜合題(共2大題)31. 圖為我國南方某地的地形圖,該地區(qū)響應國家鄉(xiāng)村振興政策號召,因地制宜發(fā)展生態(tài)旅游農(nóng)業(yè)。據(jù)此完成下列問題。(1)判斷該地的主要地形類型及等高距。(2)判斷圖中甲處的地形部位,并寫出判斷理由。(3)該地計劃打造梯田觀光景點,判斷圖中甲、乙、丙三地中最適合修筑梯田的是地點并說明原因。(4)簡述該地適合開發(fā)的旅游項目(至少2個),并簡要分析其原因。32.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索科特拉群島主島面積3635平方公里。該島雖然離大陸不遠,但與大陸板塊已經(jīng)隔絕1800萬年。索科特拉群島氣候干旱,其中37%的植物、90%的爬行動物和95%的蝸牛都是島上獨有的,稀有生物品種多,2008年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名錄。讀圖為索科特拉群島地理位置示北極意圖和索科特拉群島獨特的民居示意圖。(1)簡述索科特拉群島的地理位置。(2)分析索科特拉群島上動植物適宜生長的環(huán)境及動植物獨特的原因。(3)索科特拉群島的民居以平頂石屋為主,說說這種建筑與當?shù)刈匀画h(huán)境相互協(xié)調的關系。(4)分析索科特拉群島聚落難以發(fā)展城城市的因素。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七年級地理科階段性練習題(二) 簡要答案內(nèi)容包括:第三章第2節(jié)~第四章一、選擇題(共30題)【1~2題答案】【答案】1. C 2. B【3~4題答案】【答案】3. A 4. B【5~7題答案】【答案】5. B 6. D 7. C【8~9題答案】【答案】8. D 9. A【10~11題答案】【答案】10. C 11. A【12~14題答案】【答案】12. B 13. A 14. C【15~17題答案】【答案】15. C 16. B 17. A【18~20題答案】【答案】18. C 19. A 20. B【21~23題答案】【答案】21. A 22. B 23. D【24~25題答案】【答案】24. B 25. A【26~27題答案】【答案】26. B 27. A【28~30題答案】【答案】28. D 29. D 30. C二、綜合題(共2大題)【31題答案】【答案】(1)山地;50米(2)山谷;理由:等高線向高處凸出。(3)丙;原因:甲乙兩地等高線較為密集,坡度陡;丙地等高線稀疏,坡度最緩。(4)①漂流;原因:圖中有河流,等高線比較密集,坡度較陡,水流更為湍急。②登山;該處為山地地形,適合爬山。【32題答案】【答案】(1)位于東半球、北半球;地處印度洋北部。(2)炎熱干旱的環(huán)境;原因:與大陸板塊隔絕。(3)平頂:降水少,氣候干旱;石頭建筑:利于就地取材;墻厚:隔熱;窗小:防風沙。(4)氣候干旱降水少,水源不足;離大陸有一定距離,交通不便;島嶼面積小;經(jīng)濟較不發(fā)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