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祥云一中 2027 屆高一年級上學期 12 月月考 地理本試卷分第 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綜合題)兩部分。第 Ⅰ卷第 1 頁至第 7 頁,第Ⅱ卷第 7頁至第 10 頁。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滿分 100 分,考試用時 90 分鐘。 第 Ⅰ卷(選擇題,共 50 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黑色碳素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座位號在答題卡上填 寫清楚。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 2B 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 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選擇題(本大題共 25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 是符合題目要求的)2023 年 8 月 30 日凌晨,該年度“最大滿月 ”亮相夜空,這是 2023 年最大的“超級月亮 ”(圖 1)。據 此完成 1~2題。1.“超級月亮 ”所處的天體系統中,級別最低的是A.地月系 B.太陽系C.銀河系 D.可觀測宇宙2.與月球相比,地球表面晝夜溫差小,存在生命的溫度條件更適宜,其主要原因有①地球晝夜更替的周期較適中 ②地球具有適中的質量和體積③地球大氣中有臭氧層 ④地球距太陽的距離較遠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圖為地質時期(局部)全球氣溫、降水量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3~4 題。3.在圖示甲時期A.被子植物繁盛 B.大陸冰川覆蓋面積廣 C.海平面高于現代 D.傳統農作物頻頻歉收 4.恐龍繁盛時期全球氣候特征是A.總體比較寒冷 B.總體比較濕潤C.冷暖干濕交替 D.溫暖干旱明顯5.2023 年 12 月 18 日,甘肅臨夏發生 6.2 級地震,震源深度 10 千米。此次地震震源位于A.地殼 B.地幔 C.內核 D.外核北京時間2024 年 4 月 25 日 20 時 59 分,搭載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的運載火箭于甘肅酒泉發射升空。 圖示意大氣的垂直分層,據此完成6~7題。6.大氣中A.二氧化碳可以調節地表溫度 B.氧是生物體內蛋白質的重要組成C.臭氧能吸收紅外線增溫 D.塵埃的存在不利于云雨形成 7.火箭發射過程中經過的各大氣層特點正確的是A.①—臭氧含量最大 B.②—氣流以平流運動為主C.③—利于高空飛行 D.④—天氣現象復雜多變臺灣海峽是我國重要的海上通道,鹿耳門港和廈門港是清代臺灣海峽兩岸商貿往來的重要港口,《臺海 使槎錄》記述了臺灣海峽兩岸的風向日變化:“內地之風,早西晚東;惟臺地早東風、午西風……四時皆然。” 圖示意鹿耳門港和廈門港位置。據此完成8~9題。8.下列能反映廈門港“早西 ”(早晨吹西風)的熱力環流是(B.)A.(C.)D.9.清代我國商船每日早晚借助風力(順風)進出鹿耳門港的規律是①早晨出港 ②早晨進港③傍晚出港 ④傍晚進港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讀圖亞洲某時刻近地面等壓線分布圖,完成 10~11 題。10.此時 P 地的風向為A.東北風 B.西北風 C.東南風 D.西南風11.此時 P、Q、M、N 四地風力最大的是A.P 地 B.Q 地 C.M 地 D.N 地12.下圖為水圈構成圖,圖中甲、乙、丙、丁代表的水體類型分別是A.陸地咸水、陸地淡水、地下淡水、冰川 B.陸地咸水、陸地淡水、冰川、地下淡水 C.地下淡水、冰川、陸地咸水、陸地淡水 D.陸地淡水、陸地咸水、地下淡水、冰川13.渤海(如圖)是一個近封閉的內海,地處北溫帶,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多年平均氣溫 10.7℃ , 海水鹽 度為 30‰ 。渤海是中國最大的鹽業生產基地,生產歷史悠久經驗豐富,聰慧的古人充分利用了海水運動規 律,每天定時納潮,使源源不斷的海水自動納入灘田,進而生產海鹽。古人納海水入灘田曬鹽,充分利用 的海水運動形式是A.海浪 B.洋流 C.潮汐 D.海嘯 讀圖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圖,完成 14~15題。14.圖中數碼所示的洋流中為暖流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5.關于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敘述不正確的是 A.P 處因寒暖流交匯形成世界著名的漁場B.洋流②對南美洲西岸有降溫作用C.洋流①能帶來北極地區的冰山D.北美洲東岸海域污染物不會影響歐洲西岸板根(如圖)是一種特有的板狀不定根,它是樹木生長快,細胞變長變大,樹木為適應快速生長,不 至于倒伏性狀出現改變而形成。其可看成一種氣生根,是高大喬木的一種附加的支撐結構,通常輻射生出, 以 3~5 條為多并以最為負重的一側發達,在土壤淺薄的地方板根更易形成。據此完成 16~17 題。16.圖中植被A.葉片細小,呈鱗片狀 B.葉片寬大,多呈革質C.根系發達,埋藏深 D.夏綠冬枯,季節變化顯著17.上述植物分布區域的氣候特征是A.濕熱 B.冷濕 C.干熱 D.冷干河曲是指河流在發育過程中形成的彎曲部分。下圖中甲、乙示意位于同一河流不同河段兩種類型的河曲。 甲河曲所在區域地勢較平坦,乙河曲兩岸多為高大山地。據此完成 18~19題。18.甲河曲持續發育,易形成A.三角洲 B.沖積扇 C.“V ”形峽谷 D.牛軛湖 19.與甲河曲相比,乙河曲A.堆積作用較強 B.位于河流下游C.侵蝕作用強烈 D.流水速度較慢某中學地理研學小組在浙南山區進行野外土壤觀測實踐,在研究性學習報告中寫到:紅壤,剖面呈均 勻紅色,腐殖質層厚度小,土壤質地較疏松……并繪制了土壤剖面圖(如圖所示)。據此完成20~21題。20.關于該研學報告的敘述完全錯誤的是 A.土壤質地較疏松;母質層和母巖層位置 B.腐殖質層厚度小;母質層和母巖層位置 C.剖面呈均勻紅色;淀積層和淋溶層位置 D.土壤質地較疏松;淀積層和淋溶層位置 21.紅壤形成過程中A.地形坡度影響其土層厚度 B.高溫有利于有機質的積累C.母巖是其有機質主要來源 D.生物決定紅壤的理化性質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2024 年 4 月 3 日 7 時 58 分在臺灣花蓮縣海域發生 7.3 級地震,震源深度12 公里,震中位于 23.8 °N,121.74 °E,距臺灣島約 14 公里。據此完成 22~23 題。 22.下列關于此次地震的說法,正確的是A.釋放的能量小 B.可能引發海嘯C.由太陽活動引起 D.對地球外部圈層沒有影響 23.下列地震災害的避防措施中,正確的有①迅速坐電梯逃生②在衛生間和廚房尋找三角空間避震③為家人準備應急包和應急卡片④躲在外墻窗下伺機逃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珠江由西江、北江、東江等河流匯聚而成,其水位受上游徑流和海洋潮汐共同影響。2022 年 6 月 13 日 開始,廣東省多地出現連續暴雨天氣,6 月 15 日(農歷五月十七)珠江水位暴漲,對廣州城區造成嚴重的 洪澇威脅。圖為珠江流域局部示意圖。據此完成24~25題。24.下列不屬于珠江水位暴漲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連續強降水,降水量大 B.流域面積大,匯水面積大C.上游地形起伏大,匯水速度快 D.海水進入小潮,頂托作用強25.面對洪水,正確的避災措施是A.逆洪水方向逃生 B.遠離高壓線路等危險區域C.到大樹底下避雨 D.穿好救生衣隨時準備救援第Ⅱ卷(綜合題,共 50 分)注意事項:第Ⅱ卷用黑色碳素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26.(10 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恒星,為地球上的水循環、大氣運動、生物和人類活動提供動力,是地理環境 形成和變化的重要影響因素。太陽活動是太陽大氣各種活動和變化的總稱。 以太陽黑子、耀斑等為主要標 志的太陽活動對地球和人類產生著巨大的影響。下圖為太陽大氣結構圖。(1)指出太陽黑子位于太陽大氣中的 層(字母),并說明為什么有人說太陽黑子并不是黑的。(4 分)(2)簡述太陽活動強烈時,對地球會產生哪些影響。(6 分) 27.(10 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 年國慶長假期間,全國很多地區出現前期天氣晴熱,后期受較強冷空氣影響有降水和大風降溫過 程。此外,部分緯度較高地區的果農在果園內堆枝葉、雜草等點火熏煙。下圖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和 2022 年 10 月 1 日至 7 日上海氣溫的晝夜變化情況及天氣。(1)寫出圖中④代表名稱 。近地面大氣溫度升高的熱量傳遞過程順序是 。(填序號)(2 分)(2)運用大氣受熱過程原理,分析上海 10 月 5 日至 7 日晝夜溫差大小及其原因。(6 分)(3)指出緯度較高地區的果農在日出前常常在果園點火熏煙的理由。(2 分) 28.(10 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圖 1 為某大洋表面年平均溫度、鹽度和密度隨緯度變化示意圖。圖 1材料二 海水鹽度是指海水中各種鹽類物質與海水質量之比,其高低主要受降水量、蒸發量和徑流量 影響。亞速海是東歐的一個陸間海,與黑海海峽相通,平均深度 8 米,最深處只有 14 米,是世界上最淺的 海。亞速海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氣溫高,冬季大范圍封凍,常形成強風。亞速海鹽度極低,但錫瓦什 灣鹽度超高,錫瓦什灣水深僅在 0.5 米~1.0 米之間。 圖 2 為亞速海區域示意圖。圖 2(1)材料一中影響②曲線數值隨緯度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③曲線代表的是海水的(填“溫度 ”“鹽度 ”或“密度 ”)。(2 分)(2)一般來說表層海水的密度隨著緯度的增高而(填“增大 ”或“減小 ”),“水中斷崖 ”現象的出現與海水的 (填“溫度 ”“鹽度 ”或“密度 ”)關系密切。(2 分)(3)根據材料二分析錫瓦什灣鹽度高的原因。(6 分) 29.(10 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海綿城市指利用自然山體、河湖濕地、耕地、林地、草地等生態空間,發揮建筑、道路、綠 地、水系等對雨水的吸納和緩釋作用,提升城市蓄水、滲水和涵養水的能力。材料二 2022 年 5 月,蕪湖市成功入選全國第二批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為緩解夏季校園路面積水 嚴重問題,蕪湖一中積極配合市政府海綿城市建設工作,進行了“海綿校園 ”美化改造工程,如圖所示。(1)從水循環的角度分析校園改造前夏季路面積水嚴重的原因。(6 分)(2)結合學校改造情況,從圖 17 中任選兩項措施從水循環角度說明它的作用。(4 分) 30.(10 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溶洞是指喀斯特地貌區的石灰巖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所溶蝕而形成的天然洞穴。 圖 1 示意 我國亞熱帶地區某喀斯特溶洞斷面。圖 1(1)結合材料一,從氣候、地形和地質角度簡述溶洞的形成條件。(6 分) 材料二 圖 2 為游客在我國西北地區拍攝的兩種景觀圖。圖 2(2)結合材料二回答,①地貌景觀的名稱是 其成因是____________作用。②地貌景觀迎風坡坡度較 (填“緩 ”或“ 陡 ”),多個沙丘鏈的延伸方向與盛行風大致____________。(4 分)祥云一中 2027 屆高一年級上學期 12 月月考地理參考答案第 Ⅰ卷(選擇題,共 50 分) 選擇題(本大題共 25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50 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 A D B D A A B C C B A B C題號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 C D B A D C D A B C D B第Ⅱ卷(綜合題,共 50 分)26.(10 分)(1)(4 分)c(2 分) 太陽黑子所在區域溫度較其他區域低一些,看上去顯得比其他區域暗一些,其實并 不是黑色的(2 分)(2)(6 分)影響地球的氣候,使氣候出現異常;(2 分) 電磁波干擾電離層,影響短波通信、衛星通信、 航空航天等;(2 分)高能帶電粒子干擾磁場,產生磁暴和極光現象。(2 分)27.(10 分)(1)(2 分)大氣逆輻射( 1 分) ②—①—③(1 分)(2)(6 分)5 日至 7 日以陰天為主, 白天多云,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少; (2 分) 白天產生的地面輻射少,大氣獲得熱量少,最高溫較低;(2 分)夜晚多云,大氣逆輻射強,保溫 作用較好,夜晚氣溫相對晴天夜晚較高,故 5 日至 7 日晝夜溫差小。(2 分)(3)(2 分) 日出前,地面輻射損失最多,是一天中氣溫最低的時候;(1 分)點火熏煙能夠增強大氣逆輻 射,減少凍害。(1 分)28.(10 分)(1)(2 分)太陽輻射(1 分)鹽度(1 分)(2)(2 分)增大(1 分)密度(1 分)(3)(6 分)夏季氣溫高,蒸發旺盛;(2 分)有沙嘴阻隔,海灣較封閉,水體交換少;(2 分)徑流注入少。 (2 分)29.(10 分)(1)(6 分)夏季多暴雨,降水強度大;(2 分)校園內路面硬化,下滲作用減弱,地表徑流增多;(2 分) 地勢低洼處匯水速度快且地下設施排水標準低,排水不暢。(2 分)(2)(4 分)擴建蓄水池:利用洼地存蓄雨水,滯留地表徑流。 鋪設透水磚:利于雨水和地表水下滲。增加綠地面積:滯留地表徑流,增加蒸發和蒸騰。 蓄水修建噴泉:增加局部空氣濕度。(每點 2 分,任答其中兩點即可)30.(10 分)(1)(6 分)氣候:當地降水豐富,雨熱同期,為流水溶蝕作用提供充足的水源。(2 分) 地形:當地地形起伏大,有利于增強流水侵蝕作用。(2分)地質:石灰巖廣布,多裂隙,有利于流水溶蝕,形成地下溶洞。(2 分)(2)(4 分)風蝕蘑菇(1 分)風力侵蝕(1 分)緩(1 分)垂直(1 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