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考模擬作文:讓自己___一、文題呈現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不斷地探索、嘗試,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讓自己___”這個半命題作文,給了你一個思考和表達自己成長感悟的機會。請根據自己的理解,先將題目補充完整,如“讓自己勇敢”“讓自己成長”“讓自己充滿希望”等,然后寫一篇文章。要求:1. 立意自定,文體自選(詩歌、戲劇除外);2. 不得抄襲,不得套作;3. 書寫工整,不少于600字;4. 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個人信息。二、思路導航(一)補題思路1. 從品質修養方面補題可以填寫“讓自己善良”“讓自己寬容”“讓自己誠信”等。這類題目引導考生思考如何在成長過程中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以具體事例展現擁有這些品質的意義以及自己努力養成的過程。例如,寫“讓自己善良”時,可以講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弱勢群體時的態度轉變,從最初的漠視到后來受到某些啟發而主動伸出援手,從而體現讓自己變得善良的過程。2. 從個人成長目標補題像“讓自己進步”“讓自己強大”“讓自己獨立”等題目。重點在于描述自己朝著某個成長目標努力的經歷,可能會遇到挫折、困難,但通過自身努力克服并實現目標。比如“讓自己進步”,可以從學習成績、技能提升或者人際交往能力等方面選材,講述自己制定進步計劃、執行計劃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如學習中的難題、與同學之間的矛盾影響心情等,以及如何克服這些困難最終實現進步的。3. 從情感態度補題“讓自己快樂”“讓自己充滿希望”“讓自己樂觀”等屬于這一類。強調在生活中積極調整自己的情感態度,以正面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情況。以“讓自己快樂”為例,可以寫自己曾經因為壓力或者挫折而陷入低落情緒,后來通過發現生活中的小確幸,如閱讀一本好書、參加一次有趣的活動、與朋友的一次深入交流等,從而讓自己重新快樂起來的故事。(二)寫作思路1. 立意確定無論選擇哪個題目,立意都要積極向上,反映出成長中的正能量。例如,寫“讓自己勇敢”,立意可以是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挑戰能讓人不斷突破自我,實現成長;寫“讓自己善良”的立意則可以是善良是一種力量,它不僅能溫暖他人,也能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滋養。2. 素材選擇個人生活經歷:學習生活中的故事,如考試失利后的奮起直追,體現讓自己變得堅強或者努力;參加各種競賽、活動時的經歷,像演講比賽克服緊張情緒,體現讓自己自信。家庭生活中的事例,例如與家人發生矛盾后學會理解和包容,這可以用來寫“讓自己寬容”;或者在家中承擔一定家務,鍛煉自己的獨立能力,對應“讓自己獨立”這個題目。社會見聞感悟:看到社會上的一些正能量事跡,如志愿者的奉獻精神,受到啟發而讓自己變得更有愛心;或者看到一些弱勢群體的困境,促使自己想要變得更強大去幫助他們。社會熱點話題也可以成為素材,如環保話題,意識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后,讓自己成為環保行動者,從自身做起,影響身邊的人。3. 結構安排開頭:可以采用開門見山的方式直接點明主題,如“成長的路上,我一直在努力讓自己變得勇敢,因為我知道,只有勇敢面對,才能迎接生活的挑戰。”也可以用引用名言警句、設置懸念等方式引起讀者興趣。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在成長的歷程中,我不斷思索如何讓自己強大,像那搏擊長空的雄鷹。”中間:如果是寫一件事,可以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包括起因、經過、結果來敘述,在敘述過程中要注意對人物的描寫(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以突出主題。若是寫幾件事,可以采用小標題或者排比段的形式,每件事都圍繞主題展開,并且注意事件之間的過渡要自然。結尾:總結全文,再次點明主題,如“通過這些經歷,我深刻地明白了,讓自己樂觀是一種生活的智慧,它能讓我在未來的道路上無論遇到什么都能積極面對。”也可以進行升華主題,把個人的成長與社會、國家聯系起來,例如“讓自己進步,不僅僅是為了個人的夢想,更是為了能在祖國的建設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三、佳作展示例文一:讓自己勇敢成長,是一場漫長而又充滿挑戰的旅程。在這個過程中,我一直在努力讓自己勇敢,因為勇敢是我面對生活中種種未知的力量源泉。小時候,我是一個膽小怕事的孩子。黑暗對于我來說就像是一個充滿恐懼的深淵,只要一到晚上,我就不敢獨自出門。哪怕是在自己家里,沒有燈光的角落也會讓我心生恐懼。記得有一次,家里突然停電了,黑暗瞬間籠罩了整個房間。我當時正坐在客廳看電視,突如其來的黑暗讓我驚慌失措。我蜷縮在沙發上,眼睛緊緊盯著黑暗中的一切,仿佛黑暗中有無數雙眼睛在盯著我。我想大聲呼喊爸爸媽媽,但喉嚨像是被什么東西堵住了,發不出聲音。那一刻,我覺得自己是如此的弱小和無助。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逐漸意識到自己不能一直這樣膽小下去。我開始嘗試著去克服對黑暗的恐懼。有一天晚上,我主動向爸爸媽媽提出要去院子里拿東西。他們有些驚訝,但還是鼓勵我去。當我打開家門,踏出第一步的時候,我的心跳陡然加快,感覺自己像是一個即將奔赴戰場的士兵。院子里沒有燈光,只有微弱的月光灑在地上。我深吸一口氣,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向院子里的儲物間。每走一步,我都能聽到自己的心跳聲在耳邊回響。我不斷地在心里給自己打氣:“我可以的,這沒什么可怕的。”當我終于拿到東西,轉身往回走的時候,我發現黑暗并沒有那么可怕了。這次小小的嘗試,讓我嘗到了勇敢的甜頭。進入學校后,勇敢對我來說又有了新的含義。課堂上,我總是不敢主動舉手發言。我害怕自己回答錯誤,會被同學們嘲笑。有一次,老師在課堂上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其實知道答案,但就是不敢舉手。我低著頭,眼睛盯著書本,心里在做著激烈的斗爭。就在這時,我看到了同桌自信地舉起了手,并且回答得非常正確。那一刻,我突然覺得自己很懦弱。為什么我不能像同桌一樣勇敢地表達自己呢?從那以后,我開始努力讓自己在課堂上勇敢起來。每次老師提問,我都會在心里默默地鼓勵自己:“勇敢一點,即使回答錯了也沒關系。”慢慢地,我舉手的次數越來越多,也不再害怕回答錯誤了。真正讓我深刻體會到勇敢的力量,是在一次學校組織的登山活動中。那座山很高,山路崎嶇險峻。當我們爬到半山腰的時候,很多同學都已經氣喘吁吁,想要放棄了。我也感覺很累,腳步變得越來越沉重。但是,我抬頭看著山頂,心中涌起一股強烈的愿望:我要登上山頂。于是,我咬緊牙關,繼續向上攀登。在攀登的過程中,我遇到了一段非常陡峭的山路,幾乎沒有可以攀爬的地方。有些同學看到這個情況,直接選擇了回頭。我站在那里,心中也有一絲猶豫。但是,我想到自己一直以來努力讓自己勇敢的過程,我知道這是一個挑戰自己的好機會。我仔細觀察了一下周圍的環境,找到了一些可以借力的石頭和樹枝。我小心翼翼地抓住它們,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爬。當我終于爬上那段陡峭的山路時,我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最終,我成功登上了山頂。站在山頂上,看著腳下的美景,我心中充滿了自豪。我知道,是勇敢讓我克服了困難,實現了自己的目標。在成長的道路上,讓自己勇敢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實踐的過程。每一次面對恐懼,每一次克服困難,都是我變得更加勇敢的一步。我相信,只要我繼續保持這種勇敢的態度,未來無論遇到什么挑戰,我都能夠坦然面對。例文一點評:1. 主題明確,立意深刻文章緊緊圍繞“讓自己勇敢”這一主題展開,通過小時候對黑暗的恐懼、課堂上不敢發言以及登山活動等事例,詳細地闡述了自己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克服恐懼、變得勇敢的過程,讓讀者深刻地感受到勇敢對于成長的重要性。2. 描寫細膩,生動形象在敘述過程中,作者運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寫,如“我蜷縮在沙發上,眼睛緊緊盯著黑暗中的一切,仿佛黑暗中有無數雙眼睛在盯著我。我想大聲呼喊爸爸媽媽,但喉嚨像是被什么東西堵住了,發不出聲音。”生動地刻畫出了自己當時膽小害怕的心理狀態。同時,動作描寫也很到位,如“我深吸一口氣,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向院子里的儲物間。”使讀者仿佛能夠看到作者克服恐懼的樣子。3. 結構清晰,層次分明文章采用總分總的結構,開頭點明勇敢對自己成長的重要性,中間分別從不同的事例展開敘述,結尾總結全文,強調勇敢在成長道路上的意義,使文章層次清晰,條理分明。例文二:讓自己成長成長,如同一場無聲的蛻變,在歲月的長河中悄然發生。對我而言,“讓自己成長”是一個不斷自我挑戰、自我完善的過程。記得剛上初中的時候,我還是一個非常依賴父母的孩子。每天早上,媽媽都會幫我準備好早餐,整理好書包;放學后,我也總是迫不及待地回家,等著媽媽做好的美味飯菜。在學習上,遇到難題就會立刻向爸爸求助,從沒有想過要自己去解決。那時候的我,就像一棵生長在溫室里的花朵,雖然備受呵護,但卻缺乏獨立成長的能力。改變發生在一次學校組織的野外實踐活動中。那是一次為期三天的活動,要求我們離開父母,在野外獨立生活。當我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內心充滿了恐懼和不安。我從來沒有離開過父母這么長時間,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照顧好自己。然而,我也知道這是一個讓自己成長的好機會,所以我還是鼓起了勇氣參加了這次活動。到達營地后,我們面臨的第一個挑戰就是搭建帳篷。看著那些零散的帳篷部件,我完全不知所措。同學們都開始忙碌起來,有的在看說明書,有的已經開始動手嘗試了。我站在那里,感覺自己像個局外人。這時,我看到旁邊的一位同學,他也是第一次搭帳篷,但他卻非常認真地按照說明書一步一步地操作。我心想:他可以做到,我為什么不可以呢?于是,我也開始行動起來。雖然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比如帳篷桿不知道怎么插,帳篷布不知道怎么固定,但我沒有放棄。我不斷地嘗試,向其他同學請教,終于成功地搭起了自己的帳篷。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種成就感,也意識到自己有能力獨立完成一些事情。在野外生活,做飯也是一個大問題。我們小組的成員一起商量著要做一頓簡單的晚餐。我主動承擔了洗菜的任務。這看似簡單的工作,卻讓我發現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處。我洗菜的時候總是洗不干凈,不是有泥土殘留,就是把菜洗得亂七八糟。看到其他同學熟練地切菜、炒菜,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學會做飯。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認真地向同學們學習做飯的技巧,從切菜的手法到炒菜的火候,我都仔細地觀察和學習。到了第二天晚上,我已經能夠獨立為小組做一道簡單的菜了。吃著自己做的菜,雖然味道不是特別好,但我卻覺得格外美味,因為這是我成長的見證。除了生活上的獨立,這次活動也讓我在學習上有了新的認識。在野外,我們有一些關于自然科學的學習任務。其中有一個任務是觀察一種植物,并寫一篇關于它的報告。我選擇了一種比較常見的野花進行觀察。剛開始的時候,我只是簡單地看了看它的外觀,然后就不知道該怎么做了。但是,我不想像以前一樣遇到問題就放棄或者求助他人。我開始查閱我們帶來的資料書,還利用手機上網查找相關的信息。我仔細地觀察這種野花的生長環境、花朵的結構、葉子的形狀等,并且認真地記錄下來。在這個過程中,我遇到了很多不懂的知識,比如植物的分類、花朵的繁殖方式等,但我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地學習和探索,最終完成了一篇非常詳細的報告。這次野外實踐活動,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我成長的大門。從那以后,我開始主動地讓自己去承擔一些事情,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學校。我學會了自己洗衣服、整理房間,在學習上也更加主動地去解決難題。我知道,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每一次的嘗試,每一次的失敗,都是成長的基石。我會繼續努力讓自己成長,成為一個獨立、自信、有能力的人。例文二點評:1. 選材真實,貼近生活作者選取了初中生活中的野外實踐活動作為主要素材,從搭建帳篷、做飯到完成自然科學報告等方面,詳細地描述了自己在這次活動中的經歷和成長,這些素材都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2. 情節豐富,詳略得當在敘述野外實踐活動時,作者詳細地描寫了自己在活動中遇到的困難以及如何克服這些困難的過程,如搭建帳篷時的不知所措到成功搭建,做飯時從不會洗菜到能獨立做菜等,而對于活動的背景等則一筆帶過,做到了詳略得當,使文章重點突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