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部編版(新教材)七年級下冊語文孫權勸學(第一課時)學習目標1.了解《資治通鑒》及司馬光等文學常識,熟記重要的文言詞語及句式,理解文章大意。(重點)2.分析人物的對話,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難點)3.學習規勸的藝術——善勸,明白后天學習的重要性,勉勵自己重視學習,養成讀書的好習慣。(素養)新課導入新課導入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公曰:“善哉!”新課導入新課導入新課導入作者介紹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陜州夏縣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史學家和散文家,世稱“涑(sù)水先生”。自幼嗜學,尤喜《左氏春秋》;及長,學識更為淵博。諫議大夫、翰林學士、御史中丞。他在政治上是保守派,頑固反對王安石變法。后退居洛陽十五年,專門從事《資治通鑒》的編撰。后任尚書左仆射(yè)(即宰相),不久辭世,謚號文正。文:經緯天地曰文;正:內外賓服曰正;新課導入作品介紹《資治通鑒》是由北宋司馬光主持編纂的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共294卷。它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上起戰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貫串了1362年間的史事。在這部書里,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鑒,宋神宗認為此書“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戒來加強統治,所以命名為《資治通鑒》。新課導入作品介紹編年體:紀傳體:《史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書體例《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春秋》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編年體史書。編年體:指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有關歷史事件的體例。編年體是以時間為經,以史事為緯,按年、月、日順序記述史事,比較容易反映出同一時期各個歷史事件的聯系。新課導入人物鏈接孫權(182-252),字仲謀,三國時吳國的創建者。他最大的功績就是開發了東南地區,促進了東南地區經濟的繁榮發展。呂蒙(178-219),東漢末孫權手下的將領。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東南)人。魯肅(172—217),字子敬,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人。他一生的最大功績是維護孫劉聯盟,使三國能夠形成。新課導入背景鏈接本文節選自《資治通鑒》卷六十六(中華書局1956年版)。題目是編者加的。文章所敘故事發生于三國之初。孫權大將周瑜在赤壁之戰中大破曹操軍隊后,不久病死于江陵。魯肅接替周瑜成為孫權的謀佐,勸孫權將荊州借給劉備共拒曹操,劉備很快取得益州,形成曹、劉、孫三方鼎峙的局面。孫權勸呂蒙注意學習的故事就發生在此時。新課導入字詞學習卿( ) 豈( ) 邪( )涉獵( ) 孰( ) 遂( )qīnɡqǐyéshèshúsuì新課導入整體感知朗讀課文,朗讀時讀準字音,注意節奏和斷句。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新課導入譯法點撥請同學們再次閱讀全文,要求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留———國號、年號、地名、書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替———用現代漢語雙音詞替換古代漢語單音詞。調———調整語序,使其符合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補———補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刪———刪去無實在意義的詞,不譯。新課導入全文翻譯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 為博士 邪!從前,當初。對某人說,常與“曰”連用。古代君對臣的愛稱。朋友、夫婦之間也以“卿”為愛稱。推托。當道,當權。古時王侯的自稱。事務。研究儒家經典。經,指《易》《書》《詩》《禮》《春秋》等書。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語氣詞,同“耶”。譯文: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了,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多來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鉆研經書當博士嗎?新課導入全文翻譯譯文: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事務多,比起我來怎么樣?我經常讀書,自以為大有益處。”但 當涉獵,見往事 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粗略地閱讀。只,只是。了解歷史。見,了解。往事,指歷史。語氣詞,表示限止語氣,可譯為“罷了”。疑問代詞,這里可以為“哪里”。于是,就。從事學習。新課導入全文翻譯 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 吳下 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到,等到。經過。才干和謀略。不再是。泛指吳地。呂蒙的小名。另,另外。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刮,擦拭。對朋友輩的敬稱。知曉事情。讀書人。于是。連詞,表承接。譯文:到魯肅經過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議論,十分驚奇地說:“以你現在的才干和謀略來看,不再是原來那個吳下阿蒙了!”呂蒙說:“士別三日,就要用新眼光看待,長兄知道這件事多么晚啊!”魯肅于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而后就分別了。新課導入字詞學習◆古今異義孤古義:古時王侯的自稱今義:單獨,孤單博士古義: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今義:學位的最高一級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見往事耳往古義:指歷史今義:過去的事耳古義:語氣詞,相當于“而已”“罷了”今義:耳朵新課導入字詞學習◆古今異義但當涉獵但古義:只,只是今義:轉折連詞,但是即更刮目相待更古義:另,另外今義:更加◆通假字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同“耶”,語氣詞,可譯為“嗎”新課導入字詞學習◆一詞多義卿今當涂掌事但當涉獵當動詞,掌管,擔當動詞,應當,應該與蒙論議,大驚曰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大副詞,表程度高或范圍廣,十分形容詞,年長新課導入字詞學習◆一詞多義蒙辭以軍中多務自以為大有所益以介詞,用認為見往事耳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見了解知曉新課導入字詞學習◆文言句式省略句:蒙辭以軍中多務狀語后置,即“蒙以軍中多務辭”倒裝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結友”前省略“與蒙”,即“肅遂拜蒙母,(與蒙)結友而別”部編版(新教材)七年級下冊語文孫權勸學(第二課時)新課導入整體感知本文寫的是呂蒙在孫權的勸說下開始學習,其才略很快就有了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嘆服并與之“結友”的故事。請同學們概括本文的故事情節,理清課文思路。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新課導入整體感知結合背景,分析孫權為何勸呂蒙學習?一是國家發展的需要。當時三國鼎立局面剛剛形成,東吳局勢不穩定,國家需要能文能武的將領。二是呂蒙更好履職的需要。呂蒙長于帶兵打仗,但差于文治,又“當涂掌事”,為更好履職,便“不可不學”。新課導入精讀課文孫權是怎樣勸說呂蒙讀書的?請結合具體語句加以分析。孫權認為學習對執掌軍權的呂蒙來說尤為重要。孫權勸說呂蒙,首先向呂蒙指出學習的必要性,“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這是一個雙重否定句,而且句末用了一個感嘆號,應該讀出堅定、嚴肅的語氣。◎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新課導入精讀課文孫權是怎樣勸說呂蒙讀書的?請結合具體語句加以分析。當呂蒙“以軍中多務”相推托時,孫權指出學習的目的和方法——“但當涉獵,見往事耳”,而且現身說法,以“卿言多務,孰若孤?”回應了呂蒙的推托,并用“孤常讀書,大有所益”來強調學習的作用。最終,呂蒙無可推托,“乃始就學”。◎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邪”后用了一個感嘆號來加強語氣,應讀出呂蒙在推托后孫權對他的一種責備的語氣。“耳”是“罷了”的意思,說明孫權不想給他壓力,語氣由責備變得平和、親切了。新課導入精讀課文課文是怎樣表現呂蒙學識進步的?1)通過魯肅的神態描寫、語言贊美和行為活動。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2)通過呂蒙自得自豪的語言描寫。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這最后的一筆,是魯肅“與蒙論議”的余韻,進一步從側面表現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新課導入精讀課文呂蒙由不學到學有所成的經歷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發?讀書、學習是非常重要的;讀書可以增長人的才干,讀書可以改變人生;讀書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可以提高人的品位;讀書不只是學生要做的事,參加工作的人同樣要讀書;人要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活到老,學到老。新課導入精讀課文文章雖短,但通過人物的對話描寫,刻畫了鮮明的人物形象。試簡要寫出孫權、呂蒙和魯肅三人的性格特征。呂蒙孫權魯肅虛心受教善于學習機敏精干循循善誘平易近人關愛下屬愛才惜才敬才君臣君臣同僚新課導入精讀課文孫權勸呂蒙,使之“就學”,“勸”的本領可謂高矣。試分析他勸說技巧的高明之處。① 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② 但當涉獵,見往事耳。③ 卿言多務,孰若孤?④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雙重否定重要性和必要性—— 限止語氣 目標明確—— 反問語氣 阻斷借口—— 切身體會 亮明益處新課導入寫法精析1.記事簡練而完整。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段,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再寫出結果,而不寫呂蒙如何好學,他的才略是如何長進的。寫事情的結果,也不是直接寫呂蒙如何學而所成,而是通過魯肅與呂蒙的對話,從側面反映出呂蒙的進步之大。新課導入寫法精析2.詳略得當,剪裁精當。全文只寫“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段。寫孫權勸學,著重以孫權的勸說之言來表現他的善勸,而略寫呂蒙的答語和反應;寫魯肅“與蒙論議”,著重寫二人一唱一和,互相打趣的對話,略寫二人“論議”的內容,并僅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一句作結。此外,人物的語言也非常簡潔,極富表現力,毫無冗繁之處。新課導入課后總結孫權勸學孫權勸學當涂掌事 不可不學(原因)學必有得魯肅嘆學非復吳下阿蒙印證變化但當涉獵 見往事耳(學法)孤常讀書 大有所益(好處)呂蒙就學:蒙乃始就學結友而別新課導入課后總結本文寫了呂蒙在孫權的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了驚人的長進,進而令魯肅嘆服并與之“結友”的故事,說明了人只要學習就會有長進,突出了讀書學習的重要性和作用,勉勵人們努力學習。部編版語文 七年級下冊 2025新教材謝謝大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4 孫權勸學 同步優質課件.pptx 三國鼎立疆域演變.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