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比的意義和性質 第1課時比的意義課題名稱:比的意義教學指導思想:以教師的引導為主導,體現先導后教"、進而無為而教"的教學思想。以學生的學習為主體,體現先做后學"、進而自主學習"的學習思想;主要采用了探究發現法、討論歸納法,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領會學習方法,獲得數學學習的經驗,教師的鼓勵,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內容分析:本節課主要內容是 讓學生清晰比的基本性質是在學生理解掌握了比的意義,比和除法、分數的關系的基礎上組織教學的,學好比的基本性質為下一步學習化簡比打下基礎,安排比的意義的學習時,分為三個階段:比的意義、比的各部分名稱、比與分數及除法的關系。比的意義教材是從日常生活中的相除關系的例子中引出的,通過對具體例子的討論,明確了比的概念是建立在除法的意義基礎之上的,揭示了比與除法之間的本質聯系,是一種以“倍比”為基礎的比較關系學情分析: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分析、交流的能力??紤]到本節課教學內容相對抽象,學生的年齡較小,抽象邏輯思維較差,還是以形象直觀思維為主,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回憶并運用這兩條性質,為下一步的猜想和類推做好了知識上的準備,由于在推導比的基本性質時要用到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系,除法的商不變性質,分數的基本性質等知識。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的意義,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稱,掌握比的讀、寫方法,會求比值。2.過程能力與方法:通過學生的小組合作與交流,讓學生知道比與除法、分數間的聯系與區別,從而向學生滲透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初步理解比與分數,比與除法之間的關系。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理解比的意義,讓學生對比分數的基本性質,找到兩者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有助于學生加深記憶,在學習上降低難度。教學難點:比、分數、除法的聯系,讓學生對比的意義有一個進一步的理解,并且能夠熟練準確地的求出一個比的比值。教學準備: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學具準備:練習本等。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出示例1圖表: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表格后提問:你從表格中了解到什么信息?每兩個數量之間有怎樣的關系?你都會用哪些方法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 學生可能找到每兩個數量之間各種各樣的關系,針對學生所答,及時作出引導評價。教師引導:我們會用加法表示兩個量之間的合并關系。會用減法表示兩個量之間的相差關系,也會用分數或除法表示兩個量之間的倍數關系。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種新的表示兩個量間數量關系的方法。教師揭示課題——比的意義。【設計意圖:從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從家到學校所以的時間和路程)導入新課,能發現比在生活中的應用,從中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br/>(二)探究新知 1.初步認識比及比的讀、寫方法。教師:請同學們看例1中的表格,根據表格中信息寫出用分數或除法表示兩個量之間的倍數關系。學生用分數或除法表示表中兩個量之間倍數關系。預設:240÷5;200÷4;240÷200;5÷4……。教師給予鼓勵。教師根據學生寫出的算式,揭示:像這樣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教師舉例:比如張麗用的時間是李蘭的幾倍? 5÷4=,我們就說,張麗和李蘭所用時間的比是“5比4”,可以寫成 5:4 或 ,讀作:5比4。教師:比是除法的另一種表達形式,它也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倍關系,只是形式不同。 然后讓學生帶著下面的問題自讀教科書例1內容。 問題:①比的各部分名稱是什么 ?、谀愣贾懒岁P于比的哪些知識? ?、?比4是哪個數量與哪個數量的比?那4比5呢?學生自學后根據問題談自己的收獲。教師給予鼓勵性評價。 教學例1之后的“試一試”。 提問:你能用剛才所學的知識解決“試一試”中的問題嗎? 組織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然后集體訂正,評價。 教師追問:為什么張麗與李蘭所用時間的比中5是比的前項,而在李蘭與張麗所用時間的比中5又是比的后項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兩個數的比是有順序的。因此,在用比表示兩個數量的關系時,一定要按照敘述的順序,正確表達是一個數量與另一個數量的比,不能顛倒兩個數的位置。 教師提問:5分鐘、4分鐘都表示什么?(時間) 教師小結:5分鐘、4分鐘都表示時間,它們是同一種量,我們就說這兩個數量的比是同類量的比。 觀察“試一試”中的最后一個問題。 教師:求的是什么?誰和誰進行比較?路程和時間誰除以誰?教師:我們也可以用比來表示路程和時間的關系。路程除以時間可以說成什么?(可以說成路程和時間的比)路程和時間是同一類量嗎?(不是)不同類量比的結果是什么?(產生一個新的量:速度)師生共同小結:兩個數量的比可以是同類量的比,也可以是不同類量的比。【設計意圖:在出示例題后,組織學生圍繞“比”的問題去研究、探索、討論、概括、總結,實現了自主學習,這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創新精神?!?br/> 2.學習求比值。 教師:5∶4表示什么?4∶5表示什么?它們的結果是什么?教師揭示:比的前項除以比的后項得到的商就是比值。教師:你知道怎么求比值嗎?預設:比的前項除以后項。教師:下面就請同學們求出試一試中的各個比的比值。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匯報交流,教師給予鼓勵性評價。教師提出:比的后項可以是0嗎?為什么?學生簡單交流后匯報。預設:比的后項不能為零,因為在求比值是比的后項是除數,除數不能為零。教師給予鼓勵。 3.探討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系。 分組討論,議一議:比、分數和除法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討論后匯報,根據匯報情況師生共同完成下表。【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內討論交流,探討比、除法、分數的聯系,促使了原有知識的重新建構,加強了知識之間的聯系。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討論中探究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識。】(三)鞏固新知1.處理教材第51頁課堂活動第(1)小題。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有500萬人因吸煙而死亡,其中中國因吸煙而死亡的人數與全球因吸煙而死亡的人數的比是1∶5。你從所提供的信息中找到了哪些關于比的信息?看到這些信息,你有何想法?(2)圖示呈現:兩杯糖水,第一杯中糖與水的比是2:50;第二杯中糖與水的比是3: 50。哪一杯糖水更甜?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后,集體訂正評價。2.讓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52頁練習十四第1題。指出下列每個比的前項后項,并求出比值。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評析。【設計意圖:通過本環節,讓學生對比的意義有一個進一步的理解,并且能夠熟練準確地的求出一個比的比值,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br/>四)達標反饋1.填空題。(1)黑兔只數是白兔的,黑兔和白兔的只數比是( )。(2)用10克糖與90克水配制成糖水,糖和水的重量比是( );糖和糖水的重量比是( )。(3)用一輛汽車運貨,上午運了5次,共運20噸;下午運了6次,共運24噸。上、下午運的次數的比是( ),比值是( ); 上、下午運貨噸數的比是( ),比值是( )。(4)?。? ):8 = =( )÷4 = 0.252.判斷題。(1)小明身高1米,爸爸身高174厘米,小明與爸爸身高的比是1 :174。( )(2)比的前項不能為零。 ( )(3)把1克鹽溶于20克水中,鹽與鹽水重量的比是1 : 20。( )(4)4比5可以寫成4 : 5 ,也可以寫成,都讀作四比五。( )3.根據下表中的數據寫出幾組比。4.求出下列各比的比值。4:8 0.2:0.1 : :答案1.(1)1:3(2)10:90 10:100(3)5:6 20:24 (4)2 40 1 2.(1)×(2)× (3)×(4)√3.答案不唯一,例如:3:5 5:3 180:60等4.0.5 2 0.5 3(五)課堂小結談話:今天這堂課,學習之后,你們有什么收獲呢?生1:我們想知道的東西,都得到解決了。生2:我認識了比,知道了它的意義與寫法。生3:我認識了比,并學會了比值的計算。生4:比實際上就是除法,只是形式不同。這節課上,大家的表現都很出色,讓我們為自己鼓掌【設計意圖:通過談話的方式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領會學習方法,獲得數學學習的經驗,教師的鼓勵,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六)布置作業1.填一填。(1)在21:5中,比的前項是( ),后項是( ),比值是( )。(2)一個長方形的長是9厘米,寬是6厘米,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寬的比是( ),寬和長的比是( )。(3)( ):8 = =( )÷2 = 0.5(4)乙數是甲數的,則甲數與乙數的比是( )。(5)甲數除以乙數的商是,那么甲數與乙數的比值是( )。2.求出下列各比的比值。3:5 0.8:0.4 : :3.貨車4小時行駛260千米,轎車3小時行駛240千米,轎車與貨車的時間比、路程比和速度比分別是多少?板書設計比的意義表示兩個數相除的形式,又叫做比。5 : 4 = 5 ÷ 4 =↓ ↓ ↓ ↓前 比 后 比項 號 項 值比的前項除以后項所得的商,是這個比的比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