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 科 信息技術 班 級 六年級課 題 九、 絲綢之路大闖關單 元 學期總課時 16課 型 新授課 課時 1主備人 執教人學習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1.能夠運用工具設計出包含豐富題目內容的程序;2.學會添加屏幕界面并實現多屏幕間的流暢切換;3.構建具有多個場景或功能模塊的完整程序架構。二、過程與方法目標:1.在設計多題目程序與屏幕切換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邏輯組織能力2.通過不斷嘗試與調試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和對復雜程序結構的掌控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激發學生對圖形化編程創作的興趣與成就感;2.培養學生在面對復雜編程任務時的耐心與堅持,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評價任務 1. 程序功能評價:檢查程序中題目的數量、種類、邏輯正確性,以及屏幕切換的流暢性、準確性和功能性。2. 設計評價:學生在題目設計、屏幕布局與切換效果等方面,包括界面美觀度、色彩搭配協調性、元素布局合理性等。3. 操作過程評價:觀察學生在編程過程中對各類編程模塊和指令的運用熟練程度,如題目生成、屏幕添加與切換控制等,記錄學生遇到問題時的思考方式情況。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 掌握多種題型的編程實現方法,如選擇題、填空題等,能夠合理組織題目順序與邏輯。2. 理解屏幕添加與切換的原理和操作流程,能夠根據程序功能需求創建不同的屏幕界面,教學難點1. 設計復雜的題目邏輯,處理不同題目之間的關聯與數據傳遞。2. 實現多屏幕切換時的無縫銜接與資源管理,要保障程序的正確性與可靠性學前準備 1.“第九課絲綢之路大闖關.exe”2.學習任務單教法學法 1. 演示教學法:教師先展示“絲綢之路大闖關”的EXE程序,學生觀察并模仿。2. 實踐練習法:提供相應的課程素材,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來鞏固所學知識。3. 反饋指導法:及時給予學生操作和理解上的反饋,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教學流程 一、導入同學A:我們已經了解了許多有關絲綢之路的知 識,也學會了設計一問一答的程序。同學B:下面讓我們沿著古代的絲綢之路走下去, 設計一個途經不同城市的知識問答闖關程序吧!新課講授思考營打開教材資源庫中的“第九課絲綢之路大闖關.exe”, 觀 察 運行情況。本程序的設計思路為:從起點城市到終點城市,每 個城市都有一個知識問答,回答完畢前往下一個城市。如果總 計回答錯誤兩次則闖關失敗,闖關完成終點城市的問題則闖關 勝利。想一想,如何才能實現呢 操練場打開教材資源庫中的“第九課絲綢之路大闖關bcm”, 設 計 “長安”“敦煌”角色的腳本等。1.新建變量“錯誤數量”,用來記錄回答錯誤的數量。2.設計“長安”“敦煌”角色的腳本,如圖9-1所示。“德 黑蘭”“莫斯科”“鹿特丹”角色的腳本,可通過復制、粘貼后 修改完成。3 . 其他城市的闖關問題可以參考下面的表格。(表中加下 劃線的選項為正確答案。)其他城市的闖關題目城市題 目選項1選項2敦煌它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以壁畫的形式 記錄了曾經的輝煌。它位于敦煌的 兵馬俑莫高窟德黑蘭德黑蘭是哪個國家的首都 伊朗伊拉克莫斯科下面哪個建筑位于莫斯科 克里姆林宮盧浮宮鹿特丹鹿特丹是哪個國家的第二大城市 英國荷蘭羅馬羅馬是哪個國家的首都 西班牙意大利思考營小短走到烏魯木齊時,需要到商店里正確回答商店老板的 問題,才能進入下 一 關。想 一 想,如何才能用程序實現小短進 入商店與商店老板對話 知識站使用源碼編輯器設計程序時,有時需要同一個角色(或 不同的角色)出現在不同的場景中,我們可以通過添加不同 的“屏幕”來實現。在源碼編輯器里,設置的每個屏幕里都可 以有背景和各種角色。屏幕的使用與修改,如圖9- 2所示。多 個屏幕間的切換,可以使用“事件”積木盒子中的“切換屏 幕”“當屏幕切換到”等積木實現。操練場設計“烏魯木齊”“西域商人”角色的腳本,修改“羅馬”角色的腳本。1 .設計“烏魯木齊” 角色的腳本,如圖9-3所示。2.設計屏幕“烏魯木 齊”中“西域商人”角色 的腳本,如圖9-4所示。3.修改“羅馬”角色的腳本。將 最后的“發送廣播”積木替換為對 話積木,同時可加入聲音,如圖9-5 所 示 。挑戰臺試一試將各城市的腳本中重復的腳本用函數替換,并在最 后挑戰成功時顯示答對題的次數。創建函數的思路如圖9-6所 示,創建函數示例如圖9-7所示,函數使用示例如圖9-8所示。三、課堂總結同學們分享收獲 批 注:板書設計 絲綢之路大闖關1.會設計含有更多題目的程序2.會添加屏幕和切換屏幕總結反思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