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章 中國的自然資源知識點一 自然資源概況1.什么是自然資源(1)自然資源的含義:存在于自然界、能為人類提供福利的物質與能量。①自然資源的兩重屬性:“自然屬性”——必須能直接從自然界中獲得。“經濟屬性”——必須能用于人們的生產、生活,亦對人類“有用”。②自然資源的種類:氣候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等。2.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1)自然資源的分類: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可再生資源包括土地、森林、水、氣候等;非可再生資源包括礦產資源、巖石和化石燃料等。(2)自然資源的利用對于可再生資源也要合理利用,不能隨意浪費污染。對于非可再生資源要注意節約使用,合理利用。知識點二 中國的土地資源1.“人多地少”是中國的基本國情。2.類型齊全類型及全中國各類土地資源總量中草地所占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對偏小。難以利用土地比重較大。3.區域差異明顯類型 主要分布地區耕地 主要分布在東部季風區的平原、盆地以及低緩丘陵地區;西部耕地較少,分布零散。林地 天然 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南的邊遠山區人工 東南山區草地 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內陸地區,東部草地較少,而且分布零散。難以利用的土地 分布在新疆、內蒙古的干旱荒漠以及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荒漠等。第 1 頁 共 3 頁地區 土地資源質量區域差異 自然原因東部季風區 北方地區 土地生產力高, 以旱地為主 雨熱同 平原廣闊,耕地多,但氣溫略集中了全國 92% 期、土 低,降水偏少南方地區 的耕地和林地 以水田為主 壤肥沃 多丘陵、山地,氣候濕熱多雨非季風區 西北地區 以草地和荒漠為主 光照充足,熱量較為豐富,但干旱少雨,水源不足青藏地區 土地生產力較低 光照充足,但熱量不足4.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土地類型 存在現象 采取措施《土地管理法》、切實保護耕地;是當開墾荒地,提耕地 利用不合理、亂占耕地高土地利用率林地 亂砍濫發 《森林法》營林、造林、護林,采育結合。草地 靠天養畜、超載放牧、毀草開荒 《草原法》規定合理載畜量、劃區輪牧、人工種草總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是我國的基本國策。知識點三 中國的水資源1.時空分布不均(1)降水的空間分布規律:自東南沿海往西北內陸降水逐漸減少。具有“東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點。(2)解決措施:跨流域調水——南水北調。(3)一個地區徑流量的大小主要由降水量決定,降水量多的地方,河流徑流量大。中國的徑流帶主要包括:豐水帶、多水帶、平水帶、少水帶、缺水帶。(4)中國南、北方水土資源配合不協調。2.降水時間分布不均時間分布特點:夏秋多冬春少;年際變化大。3.興建水利工程解決措施:興修水庫工程。導致中國降水時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夏季風的影響。4.緩解缺水問題的有效途徑:節約用水,合理用水,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第 2 頁 共 3 頁知識點四 中國的海洋資源1.豐富的海洋資源(1)我國適宜發展海洋生物的有利條件:①跨三個溫度帶;②沿海大陸架面積寬廣;③海水溫度適中。(2)四大海產:大黃魚、小黃魚、帶魚、烏賊。(3)我國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東海被稱為我國的“天然魚倉”。(4)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產鹽國。長蘆鹽場是我國最大鹽場。我國的海鹽 80%集中在北方鹽區。原因:北方地區降水少,晴天多,有利于曬鹽。2.海洋資源的保護(1)面臨的嚴峻問題:海洋災害頻繁;局部海域環境污染加劇;近海漁業資源衰竭。(2)原因:①大量污染物帶到海洋中,赤潮頻頻發生,還是養殖業造成嚴重損失。②中國海洋污染物的 80%來自陸地,包括污水排放、大氣污染、固體垃圾污染等。③過度捕撈。(3)保護“藍色國土”采取的措施:①加強海洋環境的保護力度,防止海洋污染,并對海洋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和綜合利用。②禁止過渡捕撈,伏季休漁,加大執法力度。(4)在各種海洋污染中,對海洋生物危害最大的是石油污染。第 3 頁 共 3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