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聽賞)有一個美麗的地方》教學設計課本內容教材分析《有一個美麗的地方》是一首具有傣族風情的歌曲,創作于 20 世紀 50 年代。它由曲作家在云南傣族居住地采風后,吸取傣族民間音調元素創作而成。這首歌描繪了云南傣族地區的美麗景色,同時也表達了傣族人民對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在演奏方面,木葉演奏的音色近乎人聲,清脆明亮且悅耳動聽,表現力豐富。歌曲采用五聲羽調式,四三拍子,旋律悠長寬廣,節奏抑揚頓挫。倚音的運用增強了樂曲抒情柔美的氣息,體現出傣族音樂音調的特點。 從意境和配樂來看,樂曲的意境靜謐祥和,象腳鼓和铓鑼的伴奏具有傣族原生態風味,能夠讓聽眾仿佛置身于美麗迷人的傣族村落中,感受傣族人民的風土人情。課時1 課時 40 分鐘教學目標目標 活動目標 活動要求審美感知 通過聆聽《有一個美麗的地方》,感受傣族音樂的獨特風格 體會樂曲中所描繪的美麗景象和傣族人民的生活情感藝術表現 能夠用簡單的肢體動作表現樂曲的節奏特點 嘗試用身邊的物品模仿樂曲中的音色,增強對音樂的表現力創意實踐 引導學生發揮創意,嘗試用不同的節奏和音色組合來表現傣族音樂的特色 培養學生的音樂創作能力文化理解 了解傣族音樂文化,認識傣族樂器及其在音樂中的作用 感受音樂與地域文化的緊密聯系教學重難點重 難點 描述教學重點 感受《有一個美麗的地方》的傣族音樂風格,理解樂曲所表達的情感和意境。教學難點 模仿傣族音樂的音色,用身邊的物品進行簡單的音樂創作,表現出傣族音樂的特點。教學方法教學 方法 教學內容 教學目的聽賞法 反復聆聽樂曲 感受樂曲的旋律、節奏和音色演示法 演示木葉、象腳鼓樂器演奏 直觀了解傣族樂器特點實踐法 嘗試用身邊物品進行音樂創作 提高音樂實踐能力討論法 組織討論傣族音樂文化 激發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教學準備類別 內容多媒體課件 樂曲音頻、視頻資料傣族樂器 木葉、象腳鼓、铓鑼(實物或圖片)學生準備物品 筆套、紙片、小瓶子可發聲物品教學過程導入(5 分鐘)師生問好師:同學們好,歡迎來到今天的音樂課。生:老師好。創設情境師:(播放云南傣族地區的風景圖片)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一個美麗的地方。(展示圖片)你們看,這里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流,還有獨特的建筑。你們知道這是哪里嗎?生:傣族地區。師:對啦,這就是傣族聚居的地方。傣族人民能歌善舞,他們的音樂非常有特色。今天我們就來聽賞一首傣族風格的樂曲《有一個美麗的地方》。新課講授(20 分鐘)初步聆聽(3 分鐘)師: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靜靜地聆聽這首樂曲,感受一下樂曲給你帶來了什么樣的心情?(播放樂曲)(樂曲播放完畢)師:好,同學們,聽完這首樂曲,你們的心情是怎樣的呢?生 1:我感覺很輕松、很愉快。生 2:我覺得好像來到了一個很美的地方,很寧靜。師:同學們說得都很好,這首樂曲確實給人一種輕松、愉快、寧靜的感覺。介紹樂曲背景(3 分鐘)師:同學們,這首《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創作于 20 世紀 50 年代,是曲作家在云南傣族居住地采風后,吸取傣族民間音調元素創作而成的。它描繪了云南傣族地區美麗的景色和傣族人民對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再次聆聽,感受旋律(5 分鐘)師:現在我們再來聽一遍這首樂曲,這次請同學們注意聽樂曲的旋律。(播放樂曲)(樂曲播放完畢)師:同學們,這首樂曲的旋律有什么特點呢?生 1:我覺得旋律很悠揚。生 2:旋律很流暢,好像一條小河在流淌。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這首樂曲的旋律悠長寬廣,就像傣族地區的美景一樣讓人陶醉。分析樂曲節奏(4 分鐘)師:接下來,我們來聽一聽樂曲的節奏。(播放樂曲片段,重點突出節奏)師:同學們,這首樂曲是幾拍子的呢?生:四三拍子。師:對了,四三拍子給人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呢?生 1:很輕快。生 2:有舞蹈的感覺。師:沒錯,四三拍子的節奏讓這首樂曲充滿了舞蹈性,這也是傣族音樂的一個特點。認識傣族樂器(5 分鐘)師:同學們,傣族音樂這么好聽,離不開他們獨特的樂器。(展示木葉、象腳鼓、铓鑼的圖片或實物)你們知道這些樂器嗎?生:知道,這是木葉,這是象腳鼓,這是铓鑼。師:對了,木葉演奏的音色近乎人聲,清脆明亮。象腳鼓和铓鑼的伴奏具有傣族原生態風味。(教師演示木葉、象腳鼓、铓鑼的簡單演奏)師:同學們,你們聽,這些樂器的聲音是不是很有特色?實踐活動(10 分鐘)肢體表現(3 分鐘)師:同學們,我們已經了解了樂曲的旋律和節奏,現在讓我們用肢體動作來表現這首樂曲。(播放樂曲)當你聽到歡快的節奏時,可以用輕快的動作表現;當你聽到悠揚的旋律時,可以用舒緩的動作表現。(學生跟隨樂曲做肢體動作)師:同學們做得非常好,通過肢體動作,我們把樂曲的節奏和旋律表現得更加生動了。自制樂器模仿音色(7 分鐘)師:剛才我們認識了傣族的樂器,現在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筆套、紙片、小瓶子物品,試著模仿傣族樂器的音色。(學生嘗試)師:哪位同學來試一試?生 1:(用小瓶子吹出聲音)我覺得這個聲音有點像象腳鼓的聲音。生 2:(用筆套吹出聲音)我吹出的聲音有點像木葉的聲音。師:同學們都很有創意,通過這些簡單的物品,我們也能模仿出傣族樂器的音色。課堂總結(3 分鐘)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聽賞了《有一個美麗的地方》這首傣族風格的樂曲,了解了傣族音樂的特點,還嘗試用肢體動作和自制樂器表現了樂曲。你們有什么收獲呢?生 1:我知道了傣族音樂很有特色,旋律悠揚,節奏輕快。生 2:我學會了用身邊的東西模仿樂器的聲音。師:同學們的收獲都很多,希望你們課后可以繼續探索傣族音樂,感受不同民族音樂的魅力。課后作業聆聽其他傣族風格的音樂,感受其特點。用自制樂器為《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創編一段簡單的節奏。板書樂曲:《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傣族音樂特點:旋律悠長寬廣節奏四三拍子樂器:木葉、象腳鼓、铓鑼實踐:肢體表現自制樂器模仿音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