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5年高考地理二輪復習——專題7人口一、單選題:一個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較大,撫養率比較低,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人口條件,即出現“人口紅利”。反之,可能出現“人口負債”。撫養比是指少兒人口(0~14歲)及老年人口(65歲及以上)之和與勞動年齡人口(15~64歲)之比,就業比是指勞動年齡人口與總人口之比。讀圖,回答下列題。1.嬰兒潮指的是在某一時期及特定地區,出生率較高的現象,下列年份中“嬰兒潮”較明顯的是( )A. 1950~1960 B. 1960~1970 C. 2000~2010 D. 2040~20502.關于上圖信息說法正確的是( )A. 就業比最低的時期是由于就業機會少導致的B. 撫養比最低的時期是由于勞動年齡人口較多導致的C. 2015年以后撫養比逐漸升高是由于嬰兒潮導致的D. 近幾年就業比逐漸下降將會導致勞動力嚴重不足3.2015年后“人口負債”愈發嚴重,對此我們應采取的措施是( ) ①全面放開生育政策,增加生育率②漸進式延長退休年齡③限制勞動年齡人口向國外遷移④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⑤加快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⑥建立健全城鄉養老保險制度A. ①③④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②⑤⑥4.有人認為,中國的人口合理容量較30年前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是當前生育政策調整的考慮因素之一,我國人口合理容量增加可能得益于( ) ①生產力和科技水平的大幅提高②自然環境和資源的極大改善③地區開放程度的極大改善④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下圖為“我國某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凈遷入率(凈遷入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隨時間變化曲線圖”。據此完成各題。5.有關該地區人口變化說法正確的是( )A. ①時期人口數量最大 B. ③時期人口增長模式為現代型C. ④時期當地人口數量達最小值 D. ⑤時期老年人口比例很小6.④時期以后人口凈遷入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 產業結構升級導致對勞動力的需求發生變化B. 生態環境惡化導致人口遷入量減小C. 經濟落后,大量人才外流D. 留守兒童問題使父母返鄉務工泰爾指數是衡量個人之間或者地區間收入差距的指標,數值越大表明收入差距越大,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人口分布狀況。下表為1982~2020年我國南北方地區泰爾指數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年份 1982 1990 2000 2010 2020總體Theil值 0.1761 0.1812 0.2048 0.2364 0.2918地區內部Theil值 0.1757 0.1809 0.2043 0.2358 0.2903地區間Theil值 0.0004 0.0003 0.0004 0.0006 0.0015南方地區Theil值 0.1496 0.1509 0.1819 0.2217 0.2760北方地區Theil值 0.2117 0.2216 0.2353 0.2556 0.31177.表示信息反映出2020年我國( )A. 北方地區內部人口分布空間差異最大 B. 北方地區間人口分布空間差異最大C. 南方地區內部人口分布空間差異最大 D. 南方地區間人口分布空間差異最大8.與北方地區相比,1982~2020年我國南方地區( )A. 地區間人口流動較大 B. 地區內部人口流動較大C. 地區間人口流動較小 D. 地區內部人口流動較小9.相比南方地區,對我國北方地區人口空間分布差異影響更大的是( ) ①人均 GDP ②地貌類型 ③地均糧食產量 ④科技水平 ⑤溫度帶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⑤ D. ①③下圖(左)為美國四大區域人口變化圖,下圖(右)為美國的四大區域劃分圖。完成下列小題。 10.1900年-2000年,美國四大區域人口變化特點是A. 中西部地區人口數量持續減少 B. 人口主要從中西部遷往東北部C. 美國人口地區分布趨向平衡 D. 美國南部人口增長快于西部11.美國西部沿海地區人口增長的主要動力是A. 科教發達 B. 交通便利 C. 氣候宜人 D. 環境優美人口洛倫茲曲線是指某區域人口累積百分比所對應的面積累積百分比的點所組成的曲線,如果人口的區域分布是均衡的,那么人口洛倫茲曲線是一條平分坐標軸的直線(見圖中“絕對均衡線”)。如圖示意東北三省不同年份人口洛倫茲曲線。據此完成下列題。12.990~2010年,東北地區的人口A. 逐漸趨于集中 B. 逐漸趨于分散 C. 先分散后集中 D. 先集中后分散13.圖中M~N表示的區域可能是A. 邊遠山區 B. 河流沿岸 C. 內陸地區 D. 城鎮地域14.有助于東北三省人口洛倫茲曲線接近絕對均衡線的措施是A. 促進鄉村經濟發展 B. 促進人口向沿海遷移C. 加快第三產業發展 D. 加快交通設施建設美國東北部大城市帶(亦稱波士華城市帶)是世界上形成最早、發育最為成熟的大城市帶。下圖為“1970~2008年波士華城市帶五個大城市中心城區人口增長率變化和城市帶人口增長率曲線示意圖”。完成下列題。15.關于波士華城市帶城市化進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A. Ⅰ階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區人口減少,出現逆城市化B. Ⅲ階段與Ⅱ階段相比,波士頓市的中心城區人口增多C. Ⅳ階段后,各中心城區人口負增長狀況得到有效抑制D. Ⅳ到Ⅴ階段,巴爾的摩市的人口逐漸向中心城區集聚16.影響Ⅳ—Ⅴ階段波士華城市帶各大城市中心城區人口變化的主導因素是( )A. 交通狀況 B. 產業結構 C. 人口政策 D. 自然環境甘肅省的永泰曾是宜居古城,近幾十年來,由于水資源匱乏、土地沙化和鹽漬化、森林覆蓋率急劇下降,城中的居民不得不外遷。據此完成各小題。17.導致永泰城中居民外遷的主要因素是( )A. 經濟因素 B. 政治因素 C. 社會文化因素 D. 生態環境因素18.永泰城中居民外遷,說明當地制約環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 人口的精神生活需求 B. 人口的生活消費水平C. 資源狀況 D. 人口的智力及技術條件19.關于北京人口容量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北京人口數量不斷增長,已超過人口合理容量②北京的人口合理容量大于環境承載力③北京人口合理容量與大眾消費水平無關④北京環境承載力的提高依賴于地區開放程度的提高A. ③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新疆是我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區,但其人口合理容量較東部地區的省區要低的多。如圖示意新疆主要城市分布。據此完成各小題。20.下列哪個不是導致新疆地區人口合理容量較小的因素( )A. 經濟發展水平 B. 消費水平 C. 水資源 D. 對外開放程度21.2022年1月1日,特斯拉汽車公司在新疆開設了首家汽車體驗中心。該體驗中心集銷售、售后、交付為一體,助力新疆用戶暢享一站式服務體驗。該體驗中心最可能設立在( )A. 烏魯木齊 B. 吐魯番 C. 阿克蘇 D. 和田22.和田大棗在荒漠化的土壤中生長,糖分高,個頭大,口感好,具有補氣養血的功效。其糖分高主要得益于( )A. 砂質土壤,土壤肥沃 B. 降水少,氣溫年較差大C. 降水少,氣溫日較差大 D. 冰雪融水灌溉,水質優二、綜合題:2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熱播電視劇《山海情》講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西海固人民在國家政策的號召支持下,分期分批遷移到生態和生存環境相對良好的寧夏北部平原灌溉區,進行生態移民脫貧致富的故事。“西海固”是寧夏南部西吉、海原和固原的簡稱,1972年該地區被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確定為全球最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區之一,是國家確定的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該區域山大溝深,年均降水量僅300mm,蒸發量卻在2000mm以上。2020年隨著政府宣布固原市西吉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標志著曾有“苦瘠甲天下”之稱的西海固地區全部“摘帽”,從此告別絕對貧困。材料二:如圖為寧夏國家級貧困縣分布示意圖。(1)說明西海固地區資源環境承載力低的原因。(2)分析寧夏北部地區吸引“生態移民”遷入所具備的條件。(3)從人口容量、生態環境角度,說明部分居民外遷對西海固地區脫貧的積極意義。24.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隨著城市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原交通設施對老年人越來越不友好,給城市規劃帶來新的挑戰。下圖為“天津市老年人口的空間分布差異示意圖”,其中天津市內6區為天津老城,2009年,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合并組建為國家級開發區濱海新區。(1)分析天津市內6區人口老齡化程度不同于其周邊縣區的原因。(2)根據城市發展規律,從長遠看特大城市人口老齡化程度區域差異趨于減小,請說明理由。(3)為提高交通設施對老年人的友好程度,請指出城市大中型十字路口進行交通設施規劃時可采取的措施。25.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和浙江省,區域面積占全國的2.19%,GDP總量占全國的21.7%,城市人口比重達68%。“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已躋身六大世界級城市群。圖1為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城市分布示意圖。杭州是該地區的重要城市。圖2為“杭州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數量及年齡構成統計圖”。(1)依據資料,歸納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特征。(2)讀圖2,描述圖中杭州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趨勢。(3)圖2顯示,杭州在1964年(二普)之前和2000年(五普)之后人口總數增長較快,分別說明其直接原因。答案和解析1~4.【答案】B、B、D、A【解析】1.【分析】本題考查“嬰兒潮”較明顯的時間段,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及調動和運用知識能力。熟練掌握“嬰兒潮”較明顯的時間段是解題的關鍵。【解答】圖示1950~1983年間撫養比較高,而此時間段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極低,說明此時間段內少兒人口比重較高,即出生率較高。A、B兩項的兩個時間段比較而言,1960~1970年間撫養比更高,故“嬰兒潮”較明顯的是該時段。故B正確,ACD錯誤。 故選B。2.【分析】本題考查人口數量變化的有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及調動和運用知識能力。熟練掌握人口數量變化的有關知識是解題的關鍵。【解答】依據材料中概念可知,撫養比與勞動年齡人口數量負相關,圖示撫養比最低時期又是就業比最高時期,就業比越高表明勞動年齡人口比重越大,故B正確;注意就業比指的是勞動年齡人口與總人口的比值,與就業無關,故A錯誤;2015年以后,我國人口出生率下降、但老齡化加劇,故撫養比增加,故C錯誤;勞動力不足導致就業比下降,而不是就業比下降導致勞動力不足,故D錯誤。故選B。3.【分析】本題考查“人口負債”應采取的措施,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及調動和運用知識能力。熟練掌握“人口負債”應采取的措施是解題的關鍵。【解答】由題意可知,人口負債是指勞動年齡人口比重較低、撫養人口比重較高的現象。針對勞動年齡人口減少,可延長退休年齡增加勞動年齡人口,以及加快產業結構升級,減少對勞動年齡人口的需求;針對撫養比較高,應建立健全城鄉養老保險制度,減輕撫養負擔。我國人口總量大,不適宜全面放開生育政策,目前我國只是全面放開二孩;而限制勞動年齡人口向國外遷移不現實。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4.【分析】本題考查影響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及調動和運用知識能力。熟練掌握影響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解題的關鍵。【解答】人口合理容量與資源、科技水平、對外開放程度正相關,與消費水平負相關,故人口容量增加可能得益于科技和對外開放的提升。注意近30年來,我國自然環境和資源條件總體呈下降趨勢。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5~6.【答案】B、A【解析】1.【分析】本題考查該地區的人口變化特點,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圖像信息的能力及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準確獲取圖示信息,掌握人口增長模式的相關知識是解題的關鍵。【解答】人口自然增長率只要為正值,人口數量就在增加,①時期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最大,其后一段時間仍為正值,說明人口總量還在增加,故①時期人口數量還未達到最大,A錯誤;③時期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說明人口出生率與死亡率相等,與此同時人口凈遷入率卻在上升,說明人口增長模式為現代型,B正確;④時期的人口凈遷入率遠大于人口自然增長率,說明該地總人口還是在增加,不是最小值,C錯誤;⑤時期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青少年人口比例較小,老年人口比例較大,D錯誤。故選B。2.【分析】本題考查人口凈遷入率的變化原因,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及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準確獲取圖示信息,掌握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是解題的關鍵。【解答】讀圖可知,④時期人口自然增長率為負,說明此時期經濟發達,在產業升級過程中,勞動力導向型產業逐漸外遷,導致該地就業機會減少,對普通勞動力的需求減少,人口遷入數量減少,A正確,C錯誤;材料中沒有體現生態環境問題和留守兒童問題,B、D錯誤。故選A。7~9.【答案】A、B、C【解析】1. 【分析】 本題考查1982~2020年我國南北方地區泰爾指數變化圖的判讀,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及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材料信息。【解答】根據材料可推斷,泰爾指數越大,表明收入差距越大,人口分布空間差異也越大,據表可以看出,從1982年至2020年中,北方地區Theil值每一年均較大,地區內部Theil值較高,而地區間Theil值較低,說明北方地區內部人口分布空間差異最大,A正確,B錯誤;南方地區內部人口分布空間差異和地區間人口分布空間差異均比北方地區小,CD錯誤。 故選A。2. 【分析】 本題考查1982~2020年我國南北方地區泰爾指數變化圖的判讀,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及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材料信息。【解答】據表可以看出,與北方地區相比,1982~2020年我國南方地區Theil值較小, 且小于地區內部平均Theil值,說明南方地區內部收入差距較小,地區內部人口流動較大,往外流動較少,B正確,ACD錯誤。 故選B。3. 【分析】 本題考查相比南方地區,對我國北方地區人口空間分布差異影響更大的 因素,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及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材料信息。【解答】南方地區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農業以水田為主,北方地區以溫帶季風氣候為主,農業以旱地為主,南方地區水熱條件優于北方,因此和南方地區相比,地均糧食產量和溫度帶對北方地區人口空間分布差異影響更大,③⑤正確;人均GDP、 科技水平對我國南方和北方地區人口空間分布差異均有影響,①錯誤,⑤錯誤;南方以山地為主,北方以平原為主,地貌類型對南方地區人口空間分布差異影響更大,②錯誤;C正確,ABD錯誤。故選C。10~11.【答案】C、A【解析】本題考查美國四大區域人口變化的特點。讀圖分析,1900年-2000年,美國東北部地區人口比例下降,中西部地區人口數量減少,但不是持續減少,東北部和中西部人口主要前往南部和西部,美國人口地區分布趨向平衡,故ABD錯,C對。故選C。本題考查美國西部沿海地區人口增長的主要影響因素。結合所學知識,美國西部沿海地區人口增長的主要動力是科技發達,故A對,BCD錯。故選A。12~14.【答案】C、D、A【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對區域人口數量變化的認識。明確洛倫茲曲線的判讀方法是解答本題的關鍵。人口洛倫茲曲線是指某區域人口累積百分比所對應的面積累積百分比的點所組成的曲線,如果人口的區域分布是均衡的,那么人口洛倫茲曲線是一條平分坐標軸的直線,如果人口分布是不平衡的,曲線將遠離絕對均衡線。依據圖示可知,洛倫茲曲線先接近絕對均衡線,然后遠離絕對均衡線,據此可知,東北地區的人口先分散后集中,分布越來越不平衡。故選B。本題主要考查區域人口的分布。明確洛倫茲曲線的判讀方法是解答本題的關鍵。人口洛倫茲曲線是指某區域人口累積百分比所對應的面積累積百分比的點所組成的曲線,如果人口的區域分布是均衡的,那么人口洛倫茲曲線是一條平分坐標軸的直線,如果人口分布是不平衡的,曲線將遠離絕對均衡線。M~N區域曲線,遠離絕對均衡線,據此可知M~N區域人口分布比較集中,不均衡,應對應人口比較密集的城鎮地域。D對,故選D。本題主要考查人口的遷移。明確洛倫茲曲線的判讀方法是解答本題的關鍵。人口的區域分布是均衡的,那么人口洛倫茲曲線是一條平分坐標軸的直線,如果人口分布是不平衡的,曲線將遠離絕對均衡線。結合上題分析可知,東北地區的人口逐漸遠離絕對均衡線,據此可知,東北地區的人口分布越來越不均衡,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可以減小城鄉差距,減少人口的空間流動,有利于減小人口分布的空間不平衡,A對;促進人口向沿海遷移,加快第三產業發展,加快交通設施建設都會使區域經濟發展差異增大,人口大量向城市集中,人口空間分布越來越不均勻,不利于人口洛倫茲曲線接近絕對均衡線,故BCD錯誤。故選A。 15~16.【答案】A、B【解析】1.【分析】本題考查城市化特點的判讀,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正確判讀材料及圖表信息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解答】根據材料中提示“波士華城市帶是世界上形成最早,發育最為成熟的大城市帶”,出現過逆城市化現象,Ⅰ階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區人口減少,出現逆城市化,A對;Ⅲ階段與Ⅱ階段相比,波士頓市的中心城區人口減少了,B錯;Ⅳ階段后,各中心城區人口負增長狀況沒有全部得到有效地抑制,費城和巴爾的摩還是負增長,C錯;Ⅳ到Ⅴ階段,巴爾的摩市的人口逐漸遷出中心城區,D錯。 故選A。2.【分析】本題考查影響中心城區人口變化的主導因素,旨在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正確理解圖表信息,熟知發達國家城市化的特點。【解答】該階段各地交通狀況都比較好,相差不大,A錯;在美國市場經濟下,人口政策對人口變化影響不大,最大的可能在于產業結構的調整,導致老工業區經濟重新崛起,發展高科技產業和第三產業,開發市中心衰落區,吸引年輕的專業人員回城居住,B對,C錯;逆城市化現象出現在城市化的成熟階段,造成該階段中心城區人口變化的主導因素是社會經濟因素,而不是自然環境因素,D錯。 故選B。17~19.【答案】D、C、B【解析】解:根據材料可知,由于水資源匱乏、土地沙化和鹽漬化、森林覆蓋率急劇下降,城中的居民不得不外遷;即該地因缺水,最終導致生態環境惡化,人口外遷。故選:D。人口遷移的原因有:氣候、資源、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的差別、較多的就業機會和較高的收入、穩定的社會環境等,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人口自然增長率較低,所以人口自然增長較慢,但是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吸引大量人口遷入造成人口迅速增長。本題以材料為背景,考查了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要求學生讀材料獲取信息解決問題,難度小。解:甘肅省的永泰曾是宜居古城,近幾十年來,由于水資源匱乏、土地沙化和鹽漬化,歸根結底是由于水資源短缺導致的,說明制約當地環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資源狀況。故選:C。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影響因素有:資源的豐富程度、科技發展水平、經濟發達程度、對外開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費水平等。本題以甘肅省的永泰為背景,考查了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及人口容量,解題的關鍵是從圖中獲取信息并調用相關知識進行解答。解:北京的人口數量已經超過環境人口合理容量,①正確。北京的人口合理容量不可能大于環境承載力,②錯誤。北京人口合理容量與大眾消費水平有關,③錯誤。北京的地區開放程度提高,使北京的環境承載力的提高,④正確。故選:B。環境人口容量的影響因素很多,例如:資源豐富程度、科技發展水平、經濟發達程度、對外開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費水平等,資源是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本題考查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旨在考查學生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熟記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是解題的關鍵。20~22.【答案】B、A、C【解析】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疆地處我國西北內陸,氣候干早,水資源缺乏,故C錯。新疆經濟落后,對外開放程度低,所以人口合理容量小,故AD錯。新疆經濟落后,消費水平較低,所以消費水平不是當地人口合理容量小的原因,故B對。故選:B。資源、消費水平、對外開放程度、經濟發展水平是制約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且資源、對外開放程度、經濟發展水平與環境人口容量成正相關的關系,地區消費水平與環境人口容量成負相關。本題難度較小,主要考查了影響人口容量的因素,理解即可。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疆位于我國西北地區,整體經濟較為落后。烏魯木齊為新疆省級行政中心,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基礎設施相對完善,人口相對較多,消費能力較強,因此特斯拉在該地開設了首家汽車體驗中心,A正確。吐魯番、阿克蘇、和田地區城市規模小,經濟相對烏魯木齊落后,不是體驗中心的最佳選擇,BCD錯誤。故選:A。商業區的布局一般有市場最優原則(靠近城市幾何中心)和交通最優原則(市區邊緣環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了商業區的布局,獲取圖文中信息即可。解:和田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少,晴天多,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糖分積累,是形成大棗糖分高的的主要原因,C正確。天山冰雪水質、砂質土壤與糖分積累無關,A、D錯。大棗的成長周期小于一年,氣溫年較差大與糖分積累無關,B錯誤。故選:C。農業區位因素包括自然區位因素(氣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會經濟因素(市場、交通、政策、勞動力、科技等)。本題考查農業區位因素,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調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需要認真閱讀材料,從中提取解題信息。23.【答案】(1)山區地形崎嶇耕地不足;深居內陸,氣候干旱,蒸發量大,水資源短缺。(2)水資源較豐富;人口密度較小;土地資源較豐富;就業機會較多;政策支持,資金充足;風俗習慣相近。(3)人口數量減少,人均資源增加,使人口容量趨于合理,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人口壓力減小,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減輕,生態系統得以修復,促進經濟發展。【解析】(1)根據材料二“1972年被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確定為全球最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區之一”可知,西海固的資源環境承載力低,從材料“該區域山大溝深,年均降水量僅300mm,蒸發量卻在2000mm以上”可知,資源環境承載力低的自然原因是:山大溝深,降水量小,蒸發量大,氣候干旱,水資源短缺;而且地形崎嶇,耕地不足。(2)西海固的生態移民要規避遷出地“山大溝深、降水少“的地理環境,所以遷入地應該具備水資源和土地資源豐富,適合發展耕作業,人口密度小,就業機會多,風俗習慣接近。生態移民遷入地要自然和社會環境良好,能夠容納更多的人口。(3)西海固地區生態環境脆弱,人口數量減少后,人口容量恢復到合理水平,有利于生態環境的恢復和保護,有利于西海固發展多種經營,有利于西海固地區脫貧致富。24.【答案】18.(1)市內6區為天津老城,發展早,經濟水平高,出生率低;地價高、房價高,青年人在此生存壓力大;新建住宅少,新增就業量少,戶籍人口多,外來人口比重小。(2)隨經濟發展,早期遷入人口比重較高地區新增就業機會增加減緩,外來人口流入量減小;早期遷入人口年齡逐漸增大,老齡化程度加劇;早期老齡化程度高的地區老齡化速度慢,老齡化程度提高空間小。(3)建設無障礙的過街天橋或地下通道;設置安全島;適當延長紅綠燈時間;設置醒目的路標指示牌。【解析】【分析】本題以天津人口空間分布差異圖及相關材料為背景設置題目,涉及影響人口結構的因素,人口問題,人口老齡化,城市問題的解決方式等知識,考查學生區域認知能力,地理實踐力和綜合思維。【詳解】(1)由圖可見,6區位于核心區域,是老城區,發展建設較早,經濟水平高,導致6區出生率較低,加劇了人口老齡化,周邊地區為開發新區,發展較晚,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就業機會增多,老城區地價高,房價高,青年人生活壓力大,青壯年人口向周邊新區轉移,導致6區老齡化速度快;由圖可見,中心6區地域面積較小,可開發面積小,心間建筑和企業數量少,導致遷入人口少,老齡人口占比大。(2)在城市發展早期,發展較快,就業機會更多的地區人口遷入更多,隨經濟發展,勞動力需求逐漸飽和,就業機會增加較少,外來人口遷入量較少,早期遷入的人口年齡逐漸增大,人口老齡化加劇,而此時隨經濟發展,城市其他區域吸納更多流動人口;隨時間繼續發展,由于前一階段人口遷入減少,早期遷入人口區域老齡化速度趨向平緩,而新人口遷入區人口老齡化正處于老齡化加劇狀態,區域減差異減少。(3)由于老年人數量大,且老人身體條件限制,老人過馬路需求時間較長,且部分老人需要無障礙通道,故需要設置無障礙通道或地下通道,設置安全島,并延長紅綠燈時間,給老人創造安全過馬路的條件。部分老人視力下降,路牌指示牌需更醒目。25.【答案】解:(1)結合圖文材料,從城市分布、城市數量和城市等級、城市化水平與經濟發展等方面說明特點。讀圖,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數量多,城市密集。城市等級體系完善,結構合理。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經濟發展水平高,GDP總量大、經濟實力強。根據圖例符號,城市分布中部多,南北少。(2)根據圖中數據從各年齡段人口比例的增減、拐點出現的時間等方面分析即可。讀圖乙,根據圖例,杭州人口年齡結構中0~14歲人口比例先增大,后減少。1953年(一普)至1964年(二普),遞增。1964年(二普)至2010年(六普),遞減。65歲以上人口比例變化是逐年增加。(3)影響人口增長的因素主要是自然增長和機械增長,然后根據杭州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結合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口政策的變化分析即可。1964年之前:人口自然增長為主(或出生率較高);2000年之后:人口遷入較多(或人口機械增長較多)。故答案為:(1)城市數量多(城市密集);城市等級體系完善(結構合理);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經濟發展水平高;(GDP總量大、經濟實力強);城市分布中部多,南北少。(2)0~14歲人口比例:1953年(一普)至1964年(二普),遞增;1964年(二普)至2010年(六普),遞減;65歲以上人口比例:逐年增加。(3)1964年之前:人口自然增長為主(或出生率較高);2000年之后:人口遷入較多(或人口機械增長較多)。【解析】(1)結合圖文材料,從城市分布、城市數量和城市等級、城市化水平與經濟發展等方面說明特點即可。(2)根據圖中數據從各年齡段人口比例的增減、拐點出現的時間等方面分析即可。結合圖示,可以對0~14歲和65歲以上不同年齡段,根據人口普查時間分段描述。(3)影響人口增長的因素主要是自然增長和機械增長,然后根據杭州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結合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口政策的變化分析即可。本題以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為材料,主要考查城市群的特征,人口年齡結構變化特點,人口增長的原因等知識,考查學生獲取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