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試題選擇題 (共50分)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證明了( )A.地球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 B.人類生存的地球是個球體C.地球公轉周期約為365天 D.地球平均半徑約4萬千米2. 二十四節氣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形狀 B.太陽運動 C.地球公轉 D.地球自轉3. 下列節氣中,北半球晝夜等長的是( )A.立春、立秋 B.冬至、夏至 C.立夏、立冬 D.春分、秋分4. 一年內有兩次太陽直射的地方位于( )A.北回歸線 B.南回歸線 C.赤道上 D.極圈5.下列現象中,由于地球自轉所產生的是( )A.極晝極夜 B.東西時刻的差異C.四季的變化 D.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6. 關于經緯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A.經線相互平行 B.緯線長度相等C.經線的長度不同 D.緯線相互平行7. 高,中間低的地形稱為( )A.山地 B.高原 C.盆地 D.丘陵“滄海桑田”簡單來說就是滄海變成桑田,桑田變成滄海,它的原意是指海陸變遷。造成海陸變遷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地殼的變動、海平面的升降、人類活動等等。根據所學知識,完成下面小題。8.下列現象不能證實海陸變遷的是( )A.科學家在喜馬拉雅山考察時發現巖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B.荷蘭圍海造田獲得了大量土地C.在我國東部海域的海底人們發現古河道及水井D.鄭州突發暴雨,地面積水嚴重9考古學家在臺灣海峽海底發現森林遺跡和古河道,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人類活動 B.海平面的升降C.地殼運動 D.板塊碰撞擠壓10.“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A.洋流 B.緯度因素 C.海陸分布 D.地形地勢12.下列有關陸地五種基本地形類型特征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四周高、中部相對低平的是盆地B.地面起伏連綿、坡度較陡的是山地C.高原、平原的相對高度較小,但海拔高低不同D.山地和丘陵相對高度差異小而海拔差異大13.下列即屬是兩大洋又是兩大洲分界線的是( )A.烏拉爾河B.臺灣海峽C.土耳其海峽D.白令海峽讀“某縣某日氣溫變化曲線圖”,完成下面的題。14.從圖中可以看出,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 )A.正午12時 B.約14時 C.日出以前 D.子夜15.氣溫日較差指一天中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之差。這一天的氣溫日較差是( )A.10.5℃ B.9℃ C.11.5℃ D.67.5℃16.氣溫相等的各點連線叫做( )A.等高線 B.等深線 C.等溫線 D.等降水量線17.某氣象站在一天的2時、8時、14時、20時,測得的氣溫依次是18℃、24℃、35℃、27℃,該地當日平均氣溫是( )A.24℃ B.25℃ C.26℃ D.27℃18.如圖是亞歐大陸自大西洋沿岸到太平洋沿岸(北緯50度)一線示意圖,①②③④⑤分別表示5個地點。有關這5個地點降水量變化規律的說法,正確的是( )A.年降水量從①到⑤逐漸減少 B.年降水量從⑤到①逐漸減少C.年降水量自③向東西兩側逐漸減少 D.年降水量自③向東西兩側逐漸增多19.如圖為某地年降水量柱狀圖,該地的降水特點是( )A.降水豐富,季節分配均勻 B.降水較豐富,年內變化明顯C.降水稀少,季節分配均勻 D.降水稀少,年內變化明顯20.古詩詞中往往蘊含豐富的地理知識,下面古詩中影響當地夜雨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夜雨寄北(唐 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注:巴山指今四川盆地一帶。A.地形 B.地理位置 C.季風 D.人類活動21.一天中,陸地最高溫一般出現在( )A.日出前后 B.午后2時 C.午后1時 D.中午12時22. 關于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規律,敘述正確的是[ ] A.赤道附近地帶終年高溫,降水少 B.中緯度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降水少 C.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西岸降水多 D.兩極地區緯度高,降水豐富23.世界降水的分布規律是[ ]A.赤道地區降水多 B.兩極地區降水多C.中緯度地區降水都少 D.沿海地區降水都多24.“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詩中隱含的地理原理是( )A.不同緯度地帶氣溫不同 B.海拔越高,氣溫越低C.同一緯度地帶,海洋和陸地氣溫不同 D.南方氣溫比北方氣溫高25.下列關于全球氣候變暖成因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燃燒礦物燃料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②使用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放出大量二氧化碳③植被破壞導致吸收的二氧化碳減少 ④水污染導致二氧化碳猛增.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二 綜合題(共50分)26.讀下圖,完成下列問題。(10分)(1)地球公轉方向是 ,繞轉中心是 。(2)公轉過程中,太陽直射點總是在 和 之間移動,德州市 (有、無)陽光直射, (有、無)極晝、極夜現象。(3)夏至時,太陽直射的緯線是 ,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 (長或者短), (北極圈或南極圈)內有極夜現象。(4)10月1日國慶節,太陽直射點向 (南或者北)移動,德州市的晝夜長短情況是 。27.讀世界六大板塊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11分)(1)寫出字母所代表的板塊名稱:A___________,B ,C___________,E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2)各大板塊處在不斷運動當中。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____________,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3)喜馬拉雅山脈是由______________板塊和________________板塊互相碰撞擠壓而形成的,印度半島位于______________板塊。(填名稱)(4)世界上兩大火山地震帶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28.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7分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的地區,其緯度位置大部分分布在________之間。(2)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的一般規律是由________向________逐漸降低。(3)由圖中可以看出,最炎熱的大洲是________洲,最寒冷的大洲是________洲。(4)南半球20℃等溫線在B西側向低緯凸出,說明此處氣溫比周圍________。(5)南半球等溫線比北半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________。(6)受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影響,夏季陸地溫度和海洋溫度相比, 溫度大于溫度。(填“陸地”或“海洋”)(7)受地形因素影響,同緯度的青藏高原比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溫度 (“高”或“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讀下列材料,并結合下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0分某人于7月15日從位于南半球的甲地出發,向北旅行,他動身時,甲地正值多雨期,7月20日到達位于赤道附近的乙地,7月31日到達北緯40附近太平洋西岸的丙地,此時丙地也正值多雨期。(1)甲、丙兩地季節是否相同?_________(2)甲地氣候類型主要是溫帶海洋性氣候,該氣候類型主要分布在中緯度地區大陸_______岸,以________西部分布最廣。(3)乙地的氣候類型是_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________附近,氣候特點是____________(4)與丙地相對應的氣候圖是_____(填字母)氣候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5)A地最高月氣溫出現在____月,由此判斷在南北半球,A地在____半球。30.讀下列四幅氣溫變化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完成下列各題。(12分)(1)觀察①②③④四幅圖表,氣溫年較差最大的是________,降水季節變化最小的是________。甲 乙(2)對比甲乙兩幅圖表,兩種氣候的區別主要在于 (氣溫或降水)方面, 乙氣候的特征為 。(3)對比AB兩幅圖表,屬于亞熱帶地區的是________地。降水相對集中的是________地。A為的________氣候,氣候特征為 。(4)填表,寫出影響下列各地氣候的主要因素:氣候現象 新加坡終年高溫多雨,南極大陸終年冰雪 天津的年降水量比新疆多 橫斷山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乞拉朋齊世界的雨極主要因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