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湘教版·七上·第五章·第三節 第二課時 課堂導入 夏天,人們為什么喜歡到海里游泳?同一時刻,為什么海水和沙灘的溫度不一樣呢? 目 錄 海陸分布與氣候 地形地勢與氣候 人類活動與氣候 學習目標 學會運用實驗演示和地理計算,解決生活中的地理問題。認識人類活動對氣候狀況產生深刻的影響,樹立氣候變化的全球觀念及關心環境從我做起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區域認知 綜合思維 人地協調觀 知道海陸分布對氣溫變化的影響;能舉例說明地形對氣溫和降水的影響。 能簡單分析海陸分布對氣溫變化的影響 海陸分布與氣候 如圖,兩個玻璃容器中分別盛入等體積的水和沙土,各插入一支溫度計。把它們用酒精燈同時加熱相同的時間后觀察,你發現哪支溫度計的讀數高? 沙土的溫度高。說明:沙子的溫度升高得快,水的溫度升高得慢。 海陸分布與氣候 撤掉酒精燈,一定時間后,讀出兩支溫度計的數值,你發現哪支溫度計的讀數高? 水的溫度高,說明沙土的溫度下降得快,水的溫度下降得慢。 水 沙子 海陸分布與氣候 我國西北內陸地區 海陸分布與氣候 海洋:受熱慢、放熱慢 陸地:受熱快、放熱快 升溫慢、降溫慢 升溫快、降溫快 夏季,海洋氣溫偏低、冬季,海洋氣溫偏高 夏季,陸地氣溫偏高、冬季,陸地氣溫偏低 北半球中緯度,陸地月平均氣溫最高和最低的月份一般分別出現在7月、1月。 北半球中緯度,海洋月平均氣溫最高和最低的月份一般分別出現在8月、2月。 同緯度地區 結論 海陸分布與氣候 活動 一般來說,瀕臨海洋的地方氣候濕潤,但也有的地方好像不是這樣的。如非洲撒哈拉西海岸、澳大利亞西海岸……。這是為什么呢? 這些地區雖然靠近海洋,但當地的盛行風是從大陸吹向海洋,海洋水汽很少進入陸地,且當地有寒流影響,降水少。 海陸分布與氣候 活動 1月份平均氣溫逐漸降低 (2)自西向東觀察5個城市7月平均氣溫的變化特點。 7月份平均氣溫逐漸升高 (3)自西向東5個城市的氣溫年較差的變化有何特點? 氣溫年較差逐漸增大 (1)讀圖,自西向東觀察5個城市1月平均氣溫的變化特點。 海陸分布與氣候 為何自西向東氣溫年較差逐漸增大? 這是由于沿海和內陸海陸位置不同,離海越遠,受海洋影響越小,氣溫年較差越大。 海陸分布與氣候 瀕臨海洋的地方:水汽豐富 降水較多 深居內際的地方:水汽稀少 降水較少 森林 草原 荒漠 草原 荒漠 我國自東向西景觀差異 地形地勢與氣候 山脈對太陽輻射的屏障作用 山脈對太陽輻射的屏障作用,使得山地陰坡和陽坡的溫度、濕度狀況都產生很大的差異。 陽坡氣溫高,陰坡氣溫低。 陰坡 地形地勢與氣候 陽坡 陰坡 地形地勢與氣候 為什么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脈西側沿海是森林茂密的濕潤景觀,而東側的巴塔哥尼亞高原卻是一片荒漠? 活動 南美洲南端 安第斯山脈西側景觀 安第斯山脈東側景觀 濕潤 干旱 山脈的阻擋,使迎風坡和背風坡的降水量產生很大的差異,迎風坡濕潤景觀與背風坡荒漠景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地形地勢與氣候 觀察山頂和山麓(山腳下)景觀有何差異?并思考原因 活動 山頂白雪皚皚;山麓綠樹成林 原因: 氣溫的熱量直接來源于地面,離地面越遠氣溫越低。 就地形而言,地勢高,氣溫低;地勢低,氣溫高。氣溫隨海拔的升高而逐漸降低,一般來說,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約0.6℃。另外地形對降水的影響是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地形地勢與氣候 赤道雪山 位于赤道附近的乞力馬扎羅山海拔5895米,被稱為“赤道雪山”,山頂終年積雪。 地形地勢與氣候 青藏高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雪山連綿、冰川廣布,位于同緯度的長江中下游平原卻氣候溫暖濕潤,形成了著名的“魚米之鄉”。 地形地勢與氣候 活動 (1)如圖4-28,山麓B處與山頂A處的相對高度為5000米。如果B處的氣溫為20℃,那么A處的氣溫大約是多少? A B 20℃-30℃=-10℃ (5000m÷100m)×0.6℃=30℃ 地形地勢與氣候 (2)分析下表各種氣候現象的主要影響因素,并填入相應的表格中。 氣候現象 主要因素 天津的年降水量比烏魯木齊多 青藏高原是我國夏季氣溫最低的地方 安第斯山脈南段西側降水充沛,而東側降水稀少 赤道地區終年炎熱,而南極大陸終年冰雪覆蓋 海陸分布 地形因素 地形因素 緯度因素 活動 人類活動與氣候 通過改變地面狀況,影響局部地區氣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庫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局部地區氣候有所改善。 “十三五”期間,我國完成造林5.45億畝——人工林,為大地添綠。我國成為世界上人工林面積最大的國家。 人類活動與氣候 修建水庫 人類活動與氣候 我國有效灌溉面積已由1949年的2.4億畝發展到目前的10.37億畝,為確保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據介紹,我國農業節水灌溉成效顯著,截至2020年底,全國節水灌溉面積達到5.67億畝,其中噴灌、微灌、管道輸水灌溉等高效節水面積達到3.5億畝。 人類活動與氣候 如果任意砍伐森林,則可能使當地氣候惡化 亂砍濫伐 廢氣排放 人類活動與氣候 焚燒秸稈、雜草 人類活動與氣候 在人口密度大、工業集中的城市,往往中心城市區氣溫比郊區高,風速比郊區小,上升氣流顯著,霧和低云增多,形成城市熱島效應。 氣流流向 地面氣溫變化曲線 人類活動與氣候 人類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導致全球變暖。 地球變暖的一個征兆,是南北極地區冰雪的快速消融。跟蹤考察表明,在1978—1966年間,北極地區的冰蓋面積縮小了約6%,即每年實際減少約3萬千米2;冰層的平均厚度也由原來的310厘米減少到180厘米。北極熊等極地動物的生存空間變得越來越小。20世紀90年代以來,南極洲冰山脫離南極大陸的速度與日俱增,南極大陸冰蓋的體積迅速縮小。 人類活動與氣候 人類活動與氣候 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的量急劇增加,使全球氣溫升高,旱澇等災害頻繁。 旱災 洪澇 人類活動與氣候 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壞高空的臭氧層,導致地面太陽紫外線輻射增強,進而危及人類的健康。 人類活動與氣候 思考:面對全球氣候惡化,我們可以做什么? 1.農業方面:嚴禁亂砍亂伐,杜絕過度開墾、過度放牧。退耕還林還草,植樹種草等。 2.工業方面:清潔生產,減少廢氣排放,降低能源、資源消耗。 3.日常生活:節約用電,人走燈滅;少乘坐私家車,綠色出行;少用一次性筷子;節約用紙;多植樹造林……。 課堂小結 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海陸分布與氣候 地形地勢與氣候 人類活動與氣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