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第二次月考七年級地理試題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50分)下圖為世界地圖。讀圖,完成1—4小題。1.全球海陸分布的特點是( )A.南極地區主要是陸地 B.陸地面積大于海洋面積C.北極地區主要為陸地 D.海洋被陸地分為四部分,互不相連2.下列對應正確的是( )A.①—歐洲 B.②—北美洲 C.③—非洲 D.a—太平洋3.圖中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是( )A.土耳其海峽 B.直布羅陀海峽 C.德雷克海峽 D.蘇伊士運河4.下列關于大洲、大洋的敘述,正確的是( )A.歐洲是面積最小的大洲 B.南極洲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洲C.太平洋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洋 D.大洋洲全部位于南半球2020年11月10日8時12分,奮斗者號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為10909米,刷新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讀海底地形示意圖,完成5—6小題。5.奮斗者號潛水器成功坐底的海底地形是圖中的序號( )A.① B.② C.③ D.④6.下列關于海底地形的敘述,錯誤的是( )A.大陸架是陸地向海洋的延伸,海水深度一般不超過200米B.大陸坡坡度巨大,海水深度從幾百米陡增到幾千米C.海溝是大洋底部最深的地方,常出現在大陸架與洋盆的交界處D.各大洋都有洋中脊,且四大洋的洋中脊相互連通7.有關世界陸地地形之最,說法有誤的是( )A.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 B.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C.最高的山脈—安第斯山脈 D.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2024年3月底,湖北省地質科學研究院研究團隊在十堰市鄖西縣西北部的鄖西縣大梁地區開展重要化石層調查中,發現豐富典型的泥盆紀珊瑚化石(如下圖)。珊瑚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海洋生物和最著名的海洋造礁生物之一。據此完成8—9小題。8.研究團隊在鄖西縣大梁地區發現海洋生物化石的根本原因是( )A.生物進化 B.人類活動 C.海陸變遷 D.大陸漂移9.下列地理現象的成因與鄖西縣大梁地區珊瑚化石成因一致的是( )A.喜馬拉雅山脈上有海螺化石 B.紅海面積在不斷擴大C.非洲與南美洲古老地層相似 D.荷蘭填海造陸擴大陸地面積某生物學家發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有一種蚯蚓同時分布在圖中同緯度的甲、乙兩地,但與甲地同緯度同大陸的西海岸卻并沒有這種蚯蚓分布。讀圖,完成10—12小題。10.甲、乙兩地之間的大洋是(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11.與甲地同緯度同大陸的西海岸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A.位于板塊張裂拉伸地帶 B.位于板塊碰撞擠壓地帶C.位于板塊斷裂錯動地帶 D.當地有大型工程建設12.關于這種蚯蚓的分布現象,下列解釋中最合理的是( )A.蚯蚓能穿越海洋 B.蚯蚓不能穿越陸地 C.大陸漂移 D.蚯蚓分布范圍窄讀“阿爾卑斯山脈、喜馬拉雅山脈成因示意圖”,完成13—14小題。13.屬于兩個板塊碰撞形成的有( )①喜馬拉雅山脈 ②阿爾卑斯山脈 ③非洲大陸 ④紅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幾千萬年后,最有可能消失的是( )A.紅海 B.阿爾卑斯山脈 C.地中海 D.阿拉伯半島某地理興趣小組開展了氣溫的測定和記錄,一天測量四次,讀某日不同時段的氣溫測量值圖,完成15—18小題。15.進行氣溫觀測時,將儀器放在圖1裝置中的目的是( )①防止太陽對儀器的輻射 ②使儀器免受強風、雨、雪等的影響③保證測得的數據更加準確 ④阻止儀器周圍的空氣流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6.圖2中能正確顯示14:00時氣溫狀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7.該地當日氣溫的日較差大約為( )A.20℃ B.15℃ C.10℃ D.7℃18.圖2所示地區這一天的日平均氣溫約為( )A.10℃ B.15℃ C.8℃ D.20℃圖1為世界某區域1月等溫線分布示意圖(單位:℃),圖2為該區域7月等溫線分布示意圖(單位:℃)。讀圖完成19—21小題。19.從空間差異看,該區域( )A.1月等溫線密集,南北溫差小 B.1月同緯度條件下,太平洋上氣溫高于亞洲大陸C.7月等溫線密集,南北溫差大 D.7月同緯度條件下,太平洋上氣溫高于亞洲大陸20.該區域( )A.地處北半球,1月氣溫低,7月氣溫高 B.地處南半球,1月氣溫高,7月氣溫低C.大部分地處熱帶,全年高溫,氣溫變化D.大部分地處北溫帶,全年寒冷,氣溫變化小21.該區域1月與7月氣溫分布的共同特點是( )A.北極圈穿過地區比北回歸線穿過地區氣溫高 B.太平洋地區比北冰洋地區氣溫低C.一般隨緯度升高,氣溫升高 D.一般隨緯度升高,氣溫降低22.學完了世界降水的分布規律之后,甲、乙、丙、丁四位同學結合亞歐大陸的緯度和海陸分布情況,繪制了四幅“亞歐大陸降水的地區分布示意圖”,哪位同學繪制的示意圖是正確的( )A.甲同學 B.乙同學 C.丙同學 D.丁同學23.讀某地降水量柱狀圖,對該地降水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②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③全年降水季節差異大 ④全年降水季節差異小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某地理興趣小組觀測當地某月全部五次降水過程,并記錄了降水量(見下表)。當地年平均降水量約1100mm。據此完成24—25小題。本月降水次數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降水日期 5日 7日-8日 11日 15日-27日 29日降水量 15mm 21mm 25mm 153mm 41mm24.該地當月降水量為( )A.41 mm B.51 mm C.255 mm D.1100 mm2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年中該月降水量可能最少,屬于旱季 B.該地當月五次降水雨量都比較均勻C.該地當月中下旬持續降水時間長 D.該地當月第二次降水的強度最大二、綜合題(每空1分,共50分)26.讀“全球四大灣區分布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14分)(1)地球表面海陸分布不均,概略地說是 。赤道穿過的大洲有 、 、 、 。四大洋中,形狀呈“S”形的是 洋。(2)從大洲來看,粵港澳大灣區和東京灣區位于A (填洲的名稱)洲,紐約灣區與舊金山灣區位于B (填洲的名稱)洲,A大洲和B大洲的分界線甲是 (填分界線名稱)。(3)紐約灣區瀕臨 洋,其它三個灣區都瀕臨 洋。貨輪從紐約灣區到舊金山灣區的最短航線經過B大洲與C (填洲的名稱)洲的分界線乙 (填分界線名稱)。(4)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類對海洋的探索越來越廣泛,海洋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請你結合自身經驗說說海洋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1條即可)27.某班學習“板塊的運動”時,用紙張和書本做實驗,閱讀實驗方法并結合圖1、圖2,回答下列問題。(12分) 【實驗】課桌上有一本書和一張紙。如圖甲,用手擠壓書本;圖乙,用手向兩側撕拉紙張。(1)實驗中紙張(書本)代表地球上的版塊, 圖甲實驗反映板塊的 (碰撞擠壓或張裂拉伸)運動,圖乙實驗反映了板塊的 (碰撞擠壓或張裂拉伸)運動。當板塊發生張裂運動時,地表會發生的現象是( )①斷裂陷落 ②地表隆起 ③形成高大山脈 ④形成新的海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讀圖2可知,全球分為 大板塊,其中 板塊幾乎全是海洋,北美洲在 板塊。(3)我國主要位于 板塊,喜馬拉雅山脈是由該板塊與 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4)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包括① 火山地震帶② 火山地震帶。(5)我們中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為減輕地震給人類帶來的危害,請你結合實際出謀劃策 。(兩條)28.某地理小組為了理解海陸位置對氣溫的影響,進行了一次實驗。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4分)【實驗過程】把一盆沙土和一盆水放在太陽下暴曬20分鐘,用溫度計測量其溫度;再把沙土和水同時移到空調室內約20分鐘,再次測量溫度,并記錄下來(如圖1所示)。【實驗對比】(1)通過圖1可以看出,同時對沙土和水加熱, 升溫快。由此推測夏季時,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 氣溫較高。(2)通過圖1可以看出,同時把沙土和水移到空調室內, 降溫慢。由此推測冬季時,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 氣溫較高。【實驗結論】(3)受海陸位置影響,同緯度的陸地和海洋,夏季陸地氣溫 (高于/低于)海洋氣溫,冬季相反。【拓展延伸】如圖為世界年平均氣溫及特大城市分布圖(4)人口超過100萬的特大城市多分布在 。A.等溫線較密集的地區 B.熱帶沿海地區 C.亞洲、歐洲、北美洲 D.大陸內部地區(5)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的一般規律是:從 地區向 地區逐漸降低,主要影響因素是 。(6)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熱帶地區,年平均氣溫一般在 ℃以上,主要原因是獲得的太陽輻射量最多。(7)南半球的等溫線比北半球要 (平直/彎曲),請簡述原因 。(8)亞洲中部的青藏高原地區,年平均氣溫明顯 (高于/低于)同緯度的其他地區,主要影響因素是 因素。30.讀“北半球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數據統計表”(下表),完成下列問題。(10分)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降水量/毫米 10 5 22 47 94 101 115 199 43 57 24 12(1)測量降水量的基本儀器是 ,該地的年降水量大約是 。(2)根據表中的數據,補充繪制該地5~9月降水量柱狀圖。(3)該地降水最多的月份,降水量達199毫米,降水最少的月份,降水量只有5毫米。由此得出,該地降水量季節分配 (填均勻或不均勻),屬于 季多雨, 季少雨。(4)世界各地的年降水量分布是不均衡的,回歸線附近的大陸 降水多, 降水少。世界“雨極”是 ,世界“干極”是 。1七年級地理第二次月考參考答案1.A 2.B 3.D 4.B 5.C 6.C 7.C 8.C 9.A 10.A 11.B 12.C 13.A 14.C 15.A 16.B 17.C 18.A 19.B 20.A 21.D 22.B 23.B 24.C 25.C26.(14分)(1) 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亞洲 非洲 南美洲 大洋洲 大西(2) 亞 北美 白令海峽(3) 大西 太平 南美 巴拿馬運河(4)海洋為人類提供豐富的礦產資源;提供海產品;提供旅游資源等。27.(12分)(1) 碰撞擠壓 張裂拉伸 D(2) 六 太平洋 美洲(3) 亞歐 印度洋(4) 環太平洋 地中海—喜馬拉雅(5)認真學習地震的相關知識,積極參與地震逃生演習;準備必要的地震所需物品,如食物、飲用水、應急工具、醫療器具等(說法合理即可)(2分)28.(14分)(1) 沙土 陸地 (2) 水 海洋 (3) 高于 (4) C(5) 赤道(低緯) 兩極(高緯) 緯度因素 (6) 20 (7) 平直 南半球海洋面積廣大(8) 低于 地形29.(10分)(1) 雨量器 729毫米(2)(3) 不均勻 夏 冬(4)東岸 西岸 乞拉朋齊 阿塔卡馬沙漠釋水毫米20017515012575-5025123456789101112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七年級地理第二次月考答案.docx 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縣萬隆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