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科學四年級下冊 速記·巧練系列(教科版)第三單元 巖石與土壤一、巖石與土壤的故事1.巖石和土壤是地球的重要資源,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廣泛分布著巖石和土壤,巖石和土壤可以為人類生活提供很多材料。2.土壤是陸地上具有肥力并能生長植物的疏松表層。土壤幾乎隨處可見,是很多生物的棲息地,土壤可以長出各種植物。3.地球的表面被堅硬的巖石包裹著,不僅包括我們看到的陸地,還包括海洋的底部。陸地上的巖石有的被土壤覆蓋著,有的直接裸露出來。4.巖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質,它們的形成有的需要幾百萬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所以在每一塊巖石和每一方土壤上都留下了大自然的痕跡。5.巖石的化學成分可以告訴我們它們的形成年代。地球的年齡約是45.6億年,就是用這種方法測定的。6.巖石中動植物的痕跡表明過去有哪些生物存在過。7.在喜馬拉雅山發現了菊石化石,說明幾億年前這里曾經是海洋。8.土壤的形成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例如,要形成12厘米厚的土壤,可能需要幾百到數萬年的時間。9.土壤是由表層土、下層土、基巖碎屑和基巖構成的。將你學習到的巖石和土壤的知識分別填寫在對應的表中。二、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1.花崗巖、砂巖、大理巖等常見的巖石具有不同的特征。2.巖石的表面特征。有斑點的巖石 有小孔的巖石 有條紋的巖石 有層次的巖石3.巖石的顆粒粗細與結合的緊密程度。顆粒細密的巖石 顆粒粗疏的巖石 顆粒粗大的巖石4.觀察巖石時,需要仔細觀察巖石標本表面的條紋、層次、斑點、小孔等特征,可以用放大鏡觀察巖石標本的顆粒;可以用手觸摸巖石標本的表面,感覺巖石表面是粗糙的還是光滑的;可以用手電筒照射巖石,觀察巖石的光澤。5.礦物的硬度是指礦物抵抗刻畫或摩擦的能力。分別用指甲、銅鑰匙、小刀刻畫巖石,觀察巖石的軟硬程度。用指甲刻畫 用銅鑰匙刻畫 用小刀刻畫(1)軟:能用指甲刻畫出痕跡。(2)較軟:不能用指甲刻畫出痕跡,但能用銅鑰匙刻畫出痕跡。(3)較硬:不能用銅鑰匙刻畫出痕跡,但能用小刀刻畫出痕跡。(4)硬:用銅鑰匙、小刀都不能刻畫出痕跡。6.觀察巖石可以從顏色、條紋、氣味、顆粒、軟硬、光滑、粗糙、輕重等方面進行。觀察巖石粉末。分別用小鋼銼在巖石的一角銼出粉末,讓粉末散落在白紙(接顏色深的粉末)或黑紙(接顏色淺的粉末)上,觀察巖石的內部物質是否一樣。結論:花崗巖銼出的粉末以肉紅色為主,也伴有少量暗色的粉末,不同比例的粉末代表了不同的花崗巖。砂巖不容易銼出粉末,顆粒比較松散。大理巖銼出的粉末以白色居多,還伴有少量其他顏色的粉末。觀察不同的巖石,它們各有什么特點,請記錄在下表中。名稱 顏色 軟硬 光滑 光澤 有無層次、小孔、斑點、條紋 組成巖石的顆粒特征大小 顏色 種類花崗巖 多色 很硬 粗糙 類似鋁箔包裝紙的光澤 有斑點、無條紋 大 黑、白、肉紅 緊密砂巖 紅、土黃、灰 硬 粗糙 類似地板的光澤 有小孔、無條紋 中 土黃色 松散大理石 顏色豐富 較軟 比較粗糙 類似黑板的光澤 有條紋、有少量小孔或無小孔 中 白色 緊密三、巖石的組成1.所有的巖石都是由礦物組成的,有些巖石由多種礦物組成,有些僅由一種礦物組成。2.花崗巖主要由石英、長石和云母組成。3.對礦物的觀察。(1)礦物的顏色和條痕:將礦物放在白色的無釉瓷板上摩擦,瓷板上留下的痕跡就是礦物的條痕。礦物條痕的顏色比外表的顏色更可靠。(2)礦物的透明度:可以通過觀察礦物碎片的邊緣是否能看見其他物體來衡量礦物的透明度,一般把礦物分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種。(3)礦物的光澤:繼續借助其他物體的反光特性,采用比較的方法來觀察、描述礦物的光澤。(4)用放大鏡觀察礦物晶體的形狀。(5)用不同的硬物(如指甲、銅鑰匙、小刀)刻畫礦物,辨別礦物的硬度。4.常見物體的光澤:金屬強于玻璃,玻璃強于絲綢,絲綢強于泥土。5.認識更多的礦物。礦物名稱 特征和用途硫黃 塊狀或粉末狀,顏色淺黃,透明或半透明,油脂光澤,軟而脆,條痕黃白色硫黃主要用來制造硫酸,也常用在農藥、煙花、爆竹等方面石墨 片狀或塊狀,鐵黑色或鋼灰色,不透明,條痕黑灰色,強金屬光澤或光澤暗淡,質軟,觸摸具有滑膩感,染手、染紙石墨可制電極、鉛筆芯、防銹涂料、固體潤滑劑等巖鹽 粒狀或塊狀,立方晶體,無色透明或淺灰、淺藍等色,玻璃光澤,味咸,較軟,易溶于水巖鹽主要用于制取純堿燒堿、鹽酸等方鉛礦 塊狀或粒狀集合體,鉛灰色,條痕黑灰色,金屬光澤,不透明,軟,用指甲可以劃動,重、脆,受力可以碎成立方體小塊方鉛礦是重要的煉鉛、煉銀礦石石膏 板狀,白色、淺灰或無色透明,玻璃光澤或絲絹光澤,軟,用指甲可以劃動,較輕石膏主要用來制作水泥模型、塑像,點豆腐,還用于制作醫療護具等6.采集礦物標本。(1)得到標本后,可記下標本的名稱等相關信息,用軟紙或毛巾包好帶回來。(2)如果得到的是不知名的礦物和巖石,可以記錄下它們的采集地、采集時間等相關信息,并給它們編號。(3)我們可以根據前面學到的知識,對照巖石和礦物的標本圖鑒,識別自己采集的標本,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專業人士。觀察花崗巖的組成。礦物名稱 礦物特征 花崗巖中類似顆粒的特征石英 一端有尖角的柱狀或長柱狀,無色透明,常含有少量雜質,而變為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晶體 無色透明、閃閃發光(或灰白色),沒有規則的形狀長石 呈柱狀、板狀或細粒狀,顏色呈肉紅、淺黃、白或灰白 顏色較淡,帶紅或黃色調,近似柱狀或板狀云母 呈片狀或鱗片狀,顏色呈黑、棕紅、白或淺灰 白色或黑色片狀結論:花崗巖主要由石英、長石和云母三種礦物組成。將花崗巖的組成及每一種成分的特性填寫在下圖中。四、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1.通過觀察巖石和礦物的特征,對照查找標本圖鑒等資料對它們進行鑒別。有時有些巖石或礦物特征比較相近,還需要用其他方法來鑒別它們的種類。比如滴加鹽酸觀察它們是否冒泡等情況來區分一些巖石和礦物。2.制作精美的巖石和礦物標本:廣泛收集各種巖石和礦物的標本;認真觀察巖石和礦物帶有的信息,仔細識別它們的種類;詳細、準確地記錄巖石和礦物的標簽;根據巖石和礦物的大小、顏色等分類放置在不同的收納盒中,認真貼好對應的標簽。請你歸納出制作巖石標本的方法與步驟,填寫在下面的表格中。1.清理:將采集到的巖石和礦物用清水清洗干凈,擦干水,放在陰涼、通風處徹底風干2.編號:將采集到的巖石和礦物分別編號3.識別:觀察每一塊已編號的巖石,對照巖石和礦物的標本圖鑒,識別采集到的標本4.貼標簽:將巖石和礦物分別添加標簽,標清你識別的巖石和礦物種類5.裝盒:將巖石和礦物按照編號順序放置在收納盒或者格內,標簽對應放好五、巖石、沙和黏土1.由于太陽、風、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許多大塊的巖石可能碎裂,形成較小的顆粒、沙和黏土。形成的沙和黏土等微粒又會在風、流水等外力作用下重新沉積、固結形成巖石。2.巖石、沙、黏土的顆粒大小不同,巖石顆粒最大,其次是沙,黏土的顆粒最小。3.沙與巖石的特征類似,比較堅硬,分布廣泛,在顏色上與巖石接近,基本不吸水,黏性差;黏土是含沙粒很少、有黏性的土壤。一般的黏土是一些巖石在地球表面風化后形成的,黏土比較松軟,分布廣泛,顏色與巖。石、沙有差異,吸水,有比較強的黏性。4.巖石的風化過程:請按照表格的內容,將觀察結果記錄在下表中。巖石 沙 黏土發現地 山腳下 山腳下 山腳下特征 看 巖石由很多顆粒組成,體積較大 沙的顆粒體積小,呈淡黃色 黏土的顆粒最小聞 幾乎沒有氣味 幾乎沒有氣味 有泥土味捻 堅硬 較硬 松軟團球 —— 不容易團球 容易團球圖痕 —— 顆粒松散開,水痕明顯;水分消失后會從紙上被抖落下來 顆粒有黏性,水痕沒有沙的明顯;水分消失,黏土還能黏在紙上六、觀察土壤1.土壤對我們人類非常重要,我們吃的許多食物都來自在土壤中生長的植物。2.土壤包含巖石風化而形成的大小不同的顆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3.土壤中的腐殖質是有味道的;土壤摸起來是濕潤的,說明土壤中含有水分。4.根據顆粒大小,可以對土壤的微粒進行分類。最大的土壤顆粒是沙礫(小石子) ,其次是沙,接著是比沙還小的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以上這些統稱為巖石的微粒。沙礫直徑大于2毫米,黏土的微粒很小,甚至用肉眼都沒有辦法看清楚。5.土壤在地球的表層,土壤覆蓋了地球陸地的大部分,不同地區的土壤也各不相同。觀察植物生長繁茂的地方的土壤特點:植物生長繁茂的地方,土壤一般顏色較深,這是因為土壤中的腐殖質比較多,水分充足,比較肥沃,并且表層土壤顆粒疏松,有許多小動物在土壤中活動。6.土壤是由小石子、沙、黏土、腐殖質、空氣、水、動植物的殘體組成的。請將觀察土壤的結果記錄在下表中。觀察方法 我的發現看 褐色、有葉根、蟲子、小石子聞 有泥土的氣味摸、捻 直接摸土壤,微微濕潤,有許多捻不碎的小石子和沙;向土壤里加入水后,用手摸會有些黏的感覺,有些小石子和沙能被捻碎倒入水 有氣泡產生,土壤疏松坍塌,水面漂浮一層黑色的物質;用小棒攪拌后,水變得很渾濁。靜置一段時間后,土壤出現分層現象;大的顆粒在下,細小的顆粒在上七、比較不同的土壤1.土壤按成分含量不同可分為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2.三種土壤的特性。根據觀察,沙質土土質疏松,顆粒間的縫隙大,滲水性、透氣性較好,保水性、保肥能力比較差,適合耐旱植物;黏質土土質細密,顆粒間的縫隙小,滲水性、透氣性一般,保水性、保肥能力較好,適合耐澇植物;壤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滲水性和透氣性都適中,適合大多數植物,是理想的土壤質地。3.不同的土壤適合種植不同的植物。土壤類別 適宜生長的植物沙質土 花生、芝麻、西瓜、仙人掌、蘆薈、扁豆、葡萄、沙柳、駱駝刺、胡楊、杜英、沙漠玫瑰、鳳梨、石斛蘭等壤土 蘋果、蠶豆等黏質土 水稻、荷花、蘆葦、蓮花、金銀花、榕樹、楊樹、柳樹等通過觀察,將三種不同土壤的特性記錄在表格中,并根據閱讀資料判斷出三種土壤的類別。土壤類別 沙質土 黏質土 壤土感官觀察 顆粒大 顆粒小 顆粒大小不均勻黏性 黏性弱 黏性強 黏性適中滲水性 滲水性強 滲水性弱 滲水能力適中八、巖石、土壤和我們1.巖石和土壤的特性決定了它們的用途。巖石和土壤在生產和生活中用途很廣,人類的生存離不開巖石和土壤。2.保護自然資源。巖石和礦物是組成地球的重要資源,也是人們生產生活的寶貴資源。人類開采這些資源以后,它們就不可能再生了,因此我們要好好地保護、合理地利用巖石和礦物。人類必須依賴土壤才能生存,因此應該珍惜土壤,保護土壤不被污染和浪費。3.保護巖石和土壤的措施。(1)節約燃料,節約用電,綠色出行。(2)盡量不使用一次性物品,多使用耐用品。如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不使用塑料袋等。(3)不亂丟棄廢金屬、廢塑料制品,將垃圾分類投放,變廢為寶,使資源循環利用。(4)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5)保護公共綠地,做護綠小隊員。1.歸納巖石、礦物和土壤三者之間關系。2.歸納巖石、礦物和土壤的用途,記錄在氣泡圖中。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