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學(數學)學科(五)年級上冊課時教學方案)課題 五年級上冊數學第五單元信息窗《摸球游戲——可能性》時間 2023.10.26 節次 2來源 青教版(五四制)小學數學課型 新授課 授課對象 五年級學生 設計者目標確立依據 課標 分析 《可能性》這部分內容是新課標中新增的內容,屬于統計與概率的范疇。在三年級上冊中初步認識了可能性,學生學會用"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詞語描述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和確定性還會用“經常”、“偶爾"等詞語描述-些事件的可能性;而本冊本單元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初步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基礎上,使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逐漸從定性向定量過渡。同時通過與已有知識的對比,使學生擴大并加深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并逐漸從定性向定量過渡。同時,通過與已有知識的對比,使學生擴大并加深對統計知識的理解,逐步培養學生利用統計與可能性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材 分析 本單元是小學計算唯一一次對概率知識的學習,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可能性”方面的模糊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又是以后學習較復雜的概率知識的基礎。學情 分析 本單元是小學計算唯一一次對概率知識的學習,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可能性”方面的模糊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又是以后學習較復雜的概率知識的基礎。 學生之前玩過摸球的游戲,對事物發生的可能性知道有大有小。學習目標 1.借助摸球游戲,充分體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情的發生是不確定的,能對生活中簡單的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出確定性的描述。 2.經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初步形成判斷、推理的能力,獲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樂趣,形成合作學習的意識,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教學重難點 學習重點:初步感受事物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學習難點:能按照活動要求根據可能性的大小設計簡單方案。評估任務 1.學生能依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完成預學單; 2.小組交流中能用數學語言進行嚴謹表達; 3.能結合舊知推理,判斷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大小。 4.組內交流有序、人人參與;互動交流中能專注傾聽,勇于質疑。教學準備 多媒體,學習單教學過程課前預學自主學習課本第64和65頁,理解確定性事件和不確定性事件,以及可能性的大小。課中展學活動一:交流預學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評估要點出示與信息窗有關的教學情境。如果咱們做一個摸球游戲:捂著眼睛從袋子里任意摸一個球,根據你的經驗大膽猜測一下,從這三個袋子中任意摸一個球,會是什么顏色? 設計活動規則:4人一組,每人摸十次,每次摸完后放回,搖勻再摸。用畫正字的方法記錄。 1.交流預學內容,什么是確定性事件?什么是不確定性事件? 2.小組合作進行摸球游戲。 3.展示交流,整理摸球的結果。 1.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對可能性的理解。 2.交流中嚴謹表達,積極提問。 3.通過舉例子來理解可能性,多多列舉生活中的實例。活動二:設計方案,確保公平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評估要點1.足球比賽開始前用什么方法決定哪個隊先開球是公平的? 2.一年級有3個班,你來設計一個決定上場順序的方案。 (1)討論設計方案應注意什么。 (2)強調設計的方案要滿足兩個條件:一要保證公平;二要切實可行,便于操作。 1.組內依次交流自己的想法,進行簡要記錄,用紅筆訂正。 2.學生交流概括:要想公平,每個班級的可能性必須是一樣的。 1.組內互相交流補充。 2.學生表達能力、語言嚴謹性的評價激勵。活動二:我給小球寫數字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評估要點1.最可能摸出的數字是3,○里面應該填什么數字? 2.重點讓學生理解要想摸到3的可能性大,袋子里面的3就要比別的數字多。 3.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對我們的小組合作學習還有什么樣的建議? 1.學生獨立完成,用自己的方法解決。 2.小組交流方法; 3.全班交流。 4.總結: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是不確定的。不確定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1.學生的表達是否有條理; 2.學生是否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談一談自己的收獲,對自己的表現做出評價。課后延學(作業設計)必做:課后練習第一題,第二題,第三題。 選做:板書 設計教學 反思 1.課堂中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 可能性大小是研究隨機事件的課,需要實驗的驗證,體驗和感悟的。例1是教學用幾分之一表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因此,我采用了“猜想——驗證—— 感悟”的教學思路,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中建構“可能性大小"的原始經驗,得出猜想。再組織學生進行驗證。課堂提供足球比賽拋硬幣決定哪一個隊先開球是否公平的素材,學生分組進行實驗,觀察數據得出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數有的組是相等的,有的組是不相等,但是比較接近,學生大膽想出試驗的次數越多,就越接近。因此,學生自己實踐的過程中得出了正確的的結論,并能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練習設計貼近生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拓展應用時,我采用了書上的三道練習題,自己又選擇了一道,這些練習題都是貼近學生的生活和游戲中,讓學生感覺很親切,學生不僅解決了可能性大小用分數來表示,還能夠自己設計游戲轉盤,讓游戲更公平,從而引出只有在可能性相等的情況下,游戲才會公平。 3.教學活動過程有條不紊,能放能收。 往往老師在.上課時,都特別害怕學生操作,害怕操作不容易控制,打亂教師的教學過程,導致教學任務完不成。但是我在教學實踐中,越發發現學生動手操作的重要性,自己獲得的知識最不容易遺忘,所以開始教學這個班時,只要需要學生操作活動交流的,我一定會讓他們去做, 慢慢地,學生的操作活動都在我的掌握之中,所以雖然是拋硬幣,但是還是非常順利地進行了,只要把活動要求給學生明確,他們知道做什么,應該怎么做學生都會按照要求去完成的。 雖然這節課學生掌握情況還不錯,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在板書時,我在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的下面打了一個箭頭,寫了相等、公平,這樣會給學生造成歧義,覺得只有可能性是二分之一才是公平的誤會。 這是我對本課的一些反思,我想在我們的課堂上更多地是教會學生思考的方法,不僅是讓學生掌握應該掌握的知識,還要讓學生把學習的方法深深地留在腦海里,受用終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