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學(數學)學科(五)年級上冊課時教學方案)課題 五年級上冊數學第七單元信息窗一《比的意義》時間 2023.11.15 節次 2來源 青教版(五四制)小學數學課型 新授課 授課對象 五年級學生 設計者目標確立依據 課標 分析 1.課標摘錄: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內容的第三學段中提出:在實際情境中理解比以及按比例分配的含義,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本課涉及的核心素養可以聚焦到有條理的思考能力、運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2.課標分析: 比的教學要合理利用實際生活中的情境,在具體情境中判斷兩個量的比,會計算比值,能解決按比例分配的簡單問題。教材 分析 本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的意義性質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和分數乘除法的基礎上教學的。由于比與分數有著密切的聯系,把比安排在分數除法之后進行教學、既加強了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又為以后學習比例及相關知識打下基礎。學情 分析 本信息窗呈現的是趙凡身體各部分長度的情境,借助問題“趙凡的頭部長和身長有怎樣的關系呢”,讓學生了解頭部長和身長的關系除了可用分數表示之外還有另一種表示方法,從而引出“比”,并初步認識比的各部分名稱。借助“趙凡3分鐘走了330米,她的行走速度是多少”這個問題,教學比的意義。內容雖然較為抽象,但是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難度不大。學習目標 1.我能結合實例,理解比的意義,知道比各部分名稱,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2.我能主動運用推理、歸納等方法進行研究,做到嚴謹表達、勇于質疑。 3.在小組合作中,能夠有序交流,用心傾聽組員發言,并對小組成員的發言及時記錄、補充、提出建議。教學重難點 學習重點: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學習難點:理解比的意義評估任務 1.結合現實情境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比的讀、寫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稱以及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 2.經歷比的概念的抽象過程,經歷探索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的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教學準備 多媒體,學習單教學過程課前預學測量自己身體各部分的長度,并記錄下來 身高: 腿長: 臂長: 頭長:課中展學活動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評估要點1.交流學生測量數據 2.出示教材情境窗,找信息,提問題 1.組內交流測量數據 2.交流情境圖中的信息、提出問題 1.交流學生測量數據。 2.出示情境窗,找信息,提問題。活動二:探究同類量比的意義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評估要點1.通過問題列出算式 2.引導學生描述比的意義。 3.小結:趙凡同學的身高是頭部長的幾倍,列式為:160÷25.也可以說成趙凡身高與頭部長比是160:25。 1.自主列式 2.根據老師的引導總結描述:趙凡同學的頭部長是身高的幾分之幾列式為:25÷160.也可以說成趙凡頭部的長與身高的比是25:160 趙凡同學的臂長是腿長的幾分之幾列式為:66÷88.也可說趙凡同學的臂長與腿長的比是66:88 1.用數學語言描述比的意義 2.學生表達能力、語言嚴謹性的評價激勵。活動三:探究不同類量比的意義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評估要點1.出示問題:趙凡3分鐘走了330米。 2.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3.舉例生活中常見的比,總結比的意義及各部分名稱。 兩個數相除又叫兩個數的比。 25 : 160=25÷160= 1.自主思考,提出問題 2.全班交流 速度=路程÷時間 單價=總價÷數量 工作效率=工作總量÷工作時間 1.紙筆評價,統計準確率。 2.交流反饋,常見的數量關系。活動四:求比值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評估要點1.啟發談話:比的各部分名稱比較好理解,比值就是比的前項除以比的后項的商。剛剛大家列舉的例子,說一說前項、后項和比值。 2.出示題目: 3.觀察學生有幾種表示的方法; 4.巡視指導小組交流:比值可以用分數表示,也可以用整數和小數表示。 5.對比總結比與分數和除法之間的關系。 1.學生獨立完成,用自己的方法解決。 2.小組交流方法; 3.全班交流。 4.以表格形式對比分數、除法和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1.學生的計算是否準確。 2.學生是否可以用多種形式表示比值。課后延學(作業設計)任務一:基礎過關營 1.對比練習:巧判斷。 (1)蘋果有30千克,梨有20千克,梨和蘋果重量的比是30:20。( ) (2)小明身高1米,爸爸身高170厘米,小明與爸爸身高的比是1:170。( ) (3)星期一,六(2)班到校人數是48人,缺席3人。缺席人數與全班人數的比是3:48。( ) 2.綜合練習:誰射得準些? (圖3) 3.發展練習:“哪杯水更甜?” 出示:兩杯糖水,并標出糖和水質量的比,第一杯是1∶20,第二杯是1∶25。 4.你知道嗎?——人體中有趣的比。 將拳頭滾一周,它的長度與腳底長度的比大約是1:1 腿長與頭長的比大約是4:1 身高與雙臂平伸的比大約是1:1 腳長和身高的比是1:7 …… 任務二:探究益智營——練習冊板書 設計 (比的意義25÷160 25:160160÷25 160:25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330 : 3 = 330÷3 = 110前項比號后項比值)教學 反思 目標: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比的意義,知道比各部分的名稱,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問題:在寫出一個比的過程中,個別學生把前后項顛倒。求比值的方法掌握的不太靈活,特別是小數的比。 歸因:在探索比的意義以及各部分名稱的時候用的時間較少,沒有特別的強調,求比值練習較少。 改進:在以后的練習中重點引導學生探索怎樣確定比的前后項,運用各種形式的比練習求比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