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一、教學目標1.認識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概念,了解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2.知道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伴隨能量變化,初步認識化學反應的本質。3.對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質變化,能作出屬于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的判斷。4.能夠初步區分物質的哪些性質屬于物理性質,哪些屬于化學性質。5.學習觀察和描述實驗現象的方法,培養以客觀事實為依據作出判斷的科學態度。二、教學重難點重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概念以及他們的區別和聯系。難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判斷。三、教學準備教學儀器和藥品:試管、帶彎管的單孔橡皮塞、酒精燈、玻璃片、燒杯、鐵架臺(帶鐵夾)、藥匙、鑷子;水、石蠟、氫氧化鈉溶液、硫酸銅溶液、大理石、稀鹽酸、澄清石灰水、盛有氧氣和二氧化碳的集氣瓶、小木條。教學PPT及相關視頻。四、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環節一 創設情境 引入新課 【導入】世界上的物質都在不斷的發生變化,例如: 水結成冰、燃放煙花、燈泡發光、木炭燃燒等都是物質變化的實例。 【提問】你能舉出生活中物質發生變化的例子嗎? 傾聽,觀察圖片,然后舉出生活中物質發生變化的實例。 通過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的物質變化的實例,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環節二 新課講解 【合作探究】請同學們分組完成下列兩個操作。將紙剪成窗花和將紙點燃。 【提問】請同學們思考,從物質變化的角度看,這二者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明確】相同點:物質都發生了變化;不同點:紙變成窗花后依然是紙,紙張燃燒之后就不再是紙了。 【講述】將紙剪成窗花變化前后都是紙,沒有其他物質生成,這種變化我們稱之為物理變化,而將紙點燃,紙變成了灰燼,有其他物質生成,我們稱這種變化為化學變化。 學生按照要求進行操作。 思考并回答兩種操作的異同點。 學生傾聽并記憶。 通過設計學生動手試驗,讓學生尋找將紙剪成窗花和將紙點燃時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初步發現并體會物質發生這兩種變化的本質區別。 通過講述,讓學生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過渡】生活中物質變化的例子有很多,那么這些變化有什么本質區別呢?我們通過幾個物質變化的實驗來了解一下。首先我們來看如何進行實驗現象的觀察和描述。 【方法指引】 變化前:觀察試劑的顏色、狀態、氣味等,反應發生需要的條件。 變化時:發生的現象(如有發光、發熱等現象)。 變化后:觀察試劑的顏色、狀態、氣味等。 觀察時要全面、細致;描述時要用語言和文字客觀、全面、準確地描述觀察到的現象。 學生傾聽并思考。 學生閱讀ppt并記憶。 引導學生如何正確的觀察實驗現象和對實驗現象進行描述。演示實驗:1-1 水的沸騰。(注:也可下載實驗視頻) 觀察、交流實驗現象并記錄;討論、分析物質變化時的現象及變化前后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質。 通過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規范操作能力、實驗觀察能力和對實驗現象的表達能力,能從實驗現象分析物質變化的本質特征。【展示】PPT展示實驗記錄。 【組織活動】剛才老師做實驗的時候,看到很多同學都欲欲躍試,現在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實驗器材——燒杯與試管;實驗藥品——沸水和一小塊石蠟,請同學們分組將盛有一小塊石蠟地試管置于盛有沸水的燒杯中,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學生實驗】1-2 石蠟的融化。(注:也可下載實驗視頻) 【展示】PPT展示實驗記錄。 學生分組進行實驗并填寫表格。 通過設計學生分組實驗,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感受學習的樂趣,同時體會物質發生變化的實質。演示實驗:1-3 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 在一支試管中加入1~2 mL 氫氧化鈉溶液,向其中滴加硫酸銅溶液,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觀察、交流實驗現象并記錄;討論、分析物質變化時的現象及變化前后是否生成了新物質。 通過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規范操作能力、實驗觀察能力和對實驗現象的表達能力,能從實驗現象分析物質變化的本質特征。師生共同演示[實驗1-4]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觀察記錄試管和燒杯中的現象并記錄。 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實驗。觀察記錄實驗現象。 通過指導學生實驗,培養學生的規范操作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實驗觀察能力和對實驗現象的表達能力。【討論】請同學們填寫實驗記錄表格,并討論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是什么? 【展示】展示PPT第10頁。 【講述】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分析、對比四個實驗現象并得出結論。 通過讓學生分析四個實驗現象,讓學生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展示】展示物質發生變化時伴隨的現象。 【講述】在化學變化中往往伴隨著各種現象,但這些現象只能輔助我們判斷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質,卻不是判斷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的根本依據。 學生觀察圖片,傾聽并記憶。 引發學生對實驗現象和變化本質關系的思考,完善學生對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區別的理解。【展示】展示酒精的圖片。 【組織活動】酒精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一種物質,請同學們小組合作,探究酒精的下列性質。 【展示】PPT展示需要探究的問題。 【總結】酒精可以在空氣中燃燒與其他性質不一樣,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體現出來。 小組合作探究酒精的性質。 學生通過自己探究得出酒精的性質區別。【過渡】酒精燃燒,說明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燃性是物質的性質,性質是物質本身固有的屬性,是物質發生變化的內因。物質的性質分為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指導閱讀】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8的內容,自己總結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展示】PPT展示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明確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區別。 傾聽。 閱讀課本。 培養學生閱讀、總結能力,理解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概念。【合作探究】老師這里有提前制備并收集好的氧氣和二氧化碳氣體,請同學們觀察它們的顏色、狀態,聞一聞氣味。點燃一根小木條,將其分別慢慢地放入盛有氧氣和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觀察木條燃燒的現象并記錄發生的變化。然后試著判斷哪些屬于物理性質,哪些屬于化學性質,利用哪些方法可以區分這兩種物質? 【提示】聞氣味兒的正確方法。 【實驗記錄】PPT展示15頁。 學生分組合作、探究氧氣和二氧化碳氣體的性質。 通過實驗的觀察和分析加深對物質性質的認識和理解。【過渡】生活中,我們除了用水滅火之外,還常用二氧化碳滅火器進行滅火,請同學們思考,滅火器在滅火過程中體現了二氧化碳哪種性質? 【明確】二氧化碳滅火器用到了二氧化碳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的化學性質,同時還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的物理性質。這個我們在后續學習中還會學習。 【提問】物質的性質和用途之間有什么關系? 【展示】展示并講解物質變化、性質、用途之間的關系。 學生分組討論,并派代表進行回答。 通過分析二氧化碳在滅火過程中的變化讓學生初步體會變化、性質和用途之間的關系。環節三 拓展延伸 【展示】展示古詩詞。 【提問】請同學們分析橫線處物質發生了哪種變化。 【提示】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實質是構成物質的小微粒之間的變化,我們在以后的學習中會繼續學習。 討論 讓學生深刻體會,我們生活在一個不斷的變化世界中。隨堂作業 PPT展示 做題 通過習題鞏固本節所學知識環節四 課堂小結 展示PPT21頁。 傾聽并理解。 幫助學生梳理本節知識,便于學生記憶。五、板書設計課題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物質的變化物理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化學變化:生成新物質的變化。本質區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物質的性質物理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區別:是否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