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高三年級第一學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試卷一、單選題下圖示意某區域地形地質圖,EF為斷層出露線,A、B、C是不同時代的地層,依次由老到新。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甲處的構造地貌是( )A.背斜山 B.背斜谷 C.向斜山 D.向斜谷2.圖示區域的構造活動( )A.先褶皺后斷層,斷層線以北下降 B.先褶皺后斷層,斷層線以北抬升C.先斷層后褶皺,斷層線以北下降 D.先斷層后褶皺,斷層線以北抬升凱爾蓋朗群島位于印度洋南部,是世界上距離大陸最遠的群島(下圖)。某地理科考隊2021年2月初登上該島,進行為期半個月的考察,考察發現島上氣候潮濕寒冷,多風暴,地表巖層裸露,植被種類單一,地形以山地和高原為主,山地表面多被冰川覆蓋。完成下面小題。3.推測凱爾蓋朗群島( )A.落葉闊葉林廣布 B.土層深厚肥沃C.屬于大陸島 D.河流短小湍急4.該群島氣候寒冷的最主要原因是( )A.位于高緯地區 B.平均海拔較高 C.受西風漂流影響 D.受極地東風影響西班牙南部某地有甲乙兩處沙質海岸,兩海岸附近的浪高及沙灘沉積物顆粒差異較大,下圖示意該地甲乙兩處海岸,完成下面小題。 5.影響甲乙海岸附近浪高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①盛行風向②陸地輪廓③入海徑流④海岸性質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6.據此推測,甲、乙兩處海岸沉積物顆粒大小及侵蝕最嚴重的季節,組合正確的是( )A.甲>乙,夏季 B.甲<乙,夏季C.甲>乙,冬季 D.甲<乙,冬季2024年4月中旬,常年炎熱干燥的波斯灣附近出現多個雷暴雨團,形成暴雨帶,迪拜24小時內降水量超過160毫米,約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2倍。此類極端天氣過程的形成與中緯度西風帶的南移波動有關。下圖示意暴雨時該區域500百帕高度氣壓分布。完成下面小題。7.圖中甲處500百帕高度的風向為( )A.西北風 B.東南風C.東北風 D.西南風8.相同天氣現象易發生于( )A.4月、美國東南部 B.10月、南非西北部C.10月、阿根廷西部 D.4月、意大利北部在水平大氣分布均勻的甲,乙兩地,各選取一個空氣柱(圖)。兩地由于地面受熱不均產生空氣運動,圖中箭頭指示其運動方向。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假設空氣柱內氣流沒有水平位移,則圖中氣壓( )A.①>② B.②>④ C.①=② D.③=④10.實際情況下,空氣在近地面和上空某高度產生輻合或輻散,圖中氣流在( )A.①處輻散 B.②處輻散 C.③處輻合 D.④處輻散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發生概率增大。局部地區的相對海平面變化是區域性陸地升降與海平面升降共同作用的結果。下左圖為黃浦江部分江段示意圖,下右圖為上海市黃浦江防汛墻高度變化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11.黃浦江沿岸地區易受內澇威脅,主要因( )①降雨較多,蒸發量小②河網密度小,河道較狹窄③地勢低平,流速緩慢 ④受臺風影響,易發生暴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不考慮防汛標準提高,造成黃浦江防汛墻高度變化的直接原因是( )A.河流淤積加劇,河岸高度升高 B.相對海平面升高,風暴潮位升高C.陸地構造抬升,河床高度升高 D.相對海平面升高,地下水位升高公元前3世紀,某地理學家得知太陽光線在6月21 日可以直射到塞尼城的井底。在該日正午他對亞歷山大城某垂直地物投下的影子進行測量時,發現陽光偏離地物正上方的角度α為7.2°(圖1)。接下來他測量了塞尼城和亞歷山大城之間的地表距離為5000斯塔蒂亞(圖2)。據此完成13~15題。13.圖中亞歷山大城緯度為A.30.7°N B.31.25°N C.16.3°N D.16.85°N14.推測地球周長約為A.12.5×5000斯塔蒂亞 B.25×5000斯塔蒂亞C.37.5×5000斯塔蒂亞 D.50×5000斯塔蒂亞15.和公元前3世紀相比,如今濟南的6月21 日A.晝長變長 B.正午太陽高度變大C.日出方位偏南 D.日落方位偏北二、綜合題1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某研究小組調查發現,在金沙江部分干熱河谷的緩坡上發育著一定厚度的黃土狀物質,其下部及附近谷底廣布古堰塞湖沉積物(如下圖)。在冬春季,常見谷風裹挾著塵土從谷底吹向谷坡。即將建成的白鶴灘水電站位于金沙江下游。(1)分析金沙江干熱河谷段冬春季谷風勢力強的原因。(6分)(2)研究小組通過調查和實驗,認為該地黃土狀物質主要來源于附近古堰塞湖沉積物,推測其判斷的主要依據。(6分)(3)白鶴灘水電站蓄水后,甲地谷底有部分被淹沒,該地的黃土狀物質沉積速率可能減小還是增大?表明你的觀點并說明理由。(5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2分)呼倫湖位于內蒙古境內,呈東北-西南狹長分布,湖長93km,平均寬度32km,湖水面積2339k㎡。達蘭鄂羅木河、新開河位于呼倫湖東北部,河長25公里,流向受呼倫湖和海拉爾河水位變化的制約,順逆不定,是呼倫湖的吞吐河流。呼倫湖是一個淡水湖和咸水湖不斷轉化的湖泊。冬季11月初至翌年4月下旬,呼倫湖水量處于不增不減的平衡狀態。下圖示意呼倫湖位置及其周圍水系。(1)分析呼倫湖在冬季11月初至翌年4月下旬期間水量穩定的主要原因。(4分)(2)說明呼倫湖4月下旬成為淡水湖的原因。(8分)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圖a示意歐洲部分區域一種典型的海平面氣壓分布形勢。冬季受該氣壓形勢控制時,瑞士中部高原地區(圖b)風速較大,最大風速位于萊芒湖區,時速可超過100千米。這種風會使瑞士中部高原地區出現逆溫層,逆溫層下方常有層云(低空中呈層狀的云層)形成;當有其他條件配合時,萊芒湖畔局地還容易出現冰凍現象。右圖為萊芒湖畔某次發生冰凍時的街景。(1)結合圖,分析萊芒湖區大風的原因。(8分)(2)說明冬季受該氣壓形勢控制時,瑞士中部高原地區層云的成因。(8分)19.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處于分水嶺兩側的河流,由于侵蝕速度差異較大,其中侵蝕力強的河流切穿分水嶺,搶奪侵蝕力弱的河流上游河段的現象,稱為河流襲奪。白草河與安昌河曾因河流襲奪發生過水系重組(圖1、圖2分別為重組前和現階段水系圖)。研究發現,本區域構造運動引起的地面升降對河流襲奪產生了重要影響(圖3為重組前和現階段河道縱剖面圖)。(1)據圖描述圖中水系演變的過程。(8分)(2)與水系演變前相比,指出水系演變后安昌河河床的變化。(2分)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三年級第二次月考地理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D C C C A B D B題號 11 12 13 14 15答案 D B B D C16.(1)該地河谷受季風干擾小;山高谷深,相對高差大;冬春季晴天多,太陽輻射強,加之植被稀少,山坡與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氣溫差大。(2)黃土狀物質空間分布與古堰塞湖沉積物臨近;粒徑由谷底向山坡由粗到細;物質組成與古堰塞湖沉積物相似;堆積年代晚于古堰塞湖沉積物的沉積年代。(3)可能減小:水電站蓄水后,淹沒區域增加,古堰塞湖沉積物出露減少;大氣濕度增加,植被覆蓋率增加,抑制起沙。可能增大:水電站蓄水后,谷風勢力增強;水位抬升,流速減慢,水庫大壩上游附近河段泥沙沉積加強。17.(1)在此期間,呼倫湖水系各河流正值封凍期,地面徑流補給減少或停止;降雪和蒸發對湖水位基本上沒有影響,湖水量處于穩定狀態。(2)4月下旬(春季)開始,河流進入解凍期,流域內的積雪融化,注入湖內的徑流量增加;此期間湖面冰層處在融化期,湖面蒸發量不大,;呼倫湖水位上升,成為外流湖(排水湖),呼倫湖湖水鹽度降低,成為淡水湖。18.(1)等壓線較為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較大;偏北風越過汝拉山脈后下沉過程中,受重力影響加速;地處阿爾卑斯山和汝拉山脈之間,谷地呈東北一西南走向,與風向平行,具有狹管效應;湖面摩擦力小,風速大。(2)氣壓北高南低,偏北風越過汝拉山脈下沉增溫,高空氣團性質溫暖,冷空氣因密度大,堆積在阿爾卑斯山和汝拉山脈之間的谷底,下部氣團性質較冷,上下氣團形成逆溫;萊芒湖水的蒸發為下部氣團提供水汽;大氣穩定,晴天多,(夜晚)輻射散熱強,降溫明顯,使水汽易冷卻凝結成云;由于逆溫層的存在,難以對流,云系難以向上發展,形成層狀展開。19.(1)構造運動引起古安昌河斷層線以下河段地殼隆升;(斷層以下河段)古白草河的地勢低,溯源侵蝕強,斷層發育處巖層破碎,易被侵蝕;古白草河襲奪了古安昌河上游河段,古安昌河上游河段流入古白草河,白草河流程變長;安昌河流程變短(形成斷頭河)。(2)(因地面隆升、流水下蝕)加劇使河床加深,坡度(比降、坡降)增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參考答案.docx 地理試題 - 副本.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