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配套初中數學蘇科版「第六章」平面圖形的初步認識6.3 相交線第1課時-對頂角小學里,我們已經認識了相交線.如圖,過一點可以畫出無數條相交的直線,那么,如何描述這些相交線的位置關系呢 答:可以通過角來描述這些相交的直線.對頂角將兩根細木條釘在一起,可以形成哪些角 這些角之間有什么關系 發現1:相鄰的兩個角互補;發現2:相對的兩個角相等。對頂角我們可以將兩條木棒抽象成兩條直線,那么我們會得到四個角。有公共頂點沒有公共邊的兩個角叫作對頂角(opposite angles)。例如:∠1和∠3是對頂角;∠2和∠4是對頂角.對頂角性質猜想:對頂角相等嗎?你能證明∠1=∠3嗎?答:相等,理由:因為∠1,∠3都是∠2的補角,所以∠1=∠3.同理,可以得到∠2=∠4.結論:兩直線相交,對頂角相等.符號語言:因為∠1和∠3為對頂角所以∠1=∠3∠1的對頂角是哪個角 你還能找出哪些對頂角 (只用含數字的表示)對頂角答:∠1的對頂角為∠4;圖中對頂角還有:∠2和∠5是對頂角;∠3和∠6是對頂角.注意:(1)兩條直線相交產生對頂角,對頂角的三個特征(①有公共頂點;②無公共邊;③角的兩邊互為反向延長線.(2)對頂角是成對出現的,每兩條直線就有兩對對頂角,因而找對頂角的關鍵是看共有多少組兩兩相交的直線.鄰補角有一條公共邊,而且另一邊互為反向延長線的兩個角互為鄰補角.猜想:∠1和∠4具有怎樣的數量關系?答:互補.理由:因為∠AOB為平角,所以∠1和∠4互補.同理,可以得到∠2與∠3互補.結論:兩直線相交,鄰補角有四對,分別為∠1和∠4、∠4和∠3、∠3和∠2、∠2和∠1.鄰補角鄰補角與補角的區別:答:1. 相同點:互為鄰補角、互為補角都是和為180°;2. 不同點:互為鄰補角與位置有關;互為補角與位置無關.直線AB,CD 相交于點O,OE平分∠AOC.OE的反向延長線OF平分∠BOD嗎 為什么 解:OF平分∠BOD.理由:根據“兩直線相交,對頂角相等”,得∠AOE=∠BOF,∠COE=∠DOF.因為OE平分∠AOC,所以∠AOE=∠COE.所以∠BOF=∠DOF,即OF平分∠BOD.直線AB,CD相交于點O,OE平分∠AOC.若∠AOD=130°,求∠AOE的度數.1.下列各圖中,∠1和∠2是對頂角嗎 請說明理由 . 答:(1)不是,因為它們兩個角不是兩條直線相交而得到;(2)是;(3)不是,無公共頂點;(4)不是,因為不是兩條直線相交而得到.2.如圖,如何在圍墻外面測量兩堵圍墻的底邊OA,OB 所形成的∠AOB的大小 解:如圖所示,可以延長AO、BO,則我們只需要測量∠COD,利用兩直線相交,對頂角相等得,∠AOB=∠COD.DC3. 如圖,直線AB,CD相交于點O,∠BOD與∠BOE互為余角,∠AOC=72°.求∠BOE的大小.解:因為∠AOC和∠BOD為對頂角,所以∠BOD=∠AOC=72°,又因為∠BOD與∠BOE互為余角,所以∠BOD+∠BOE=90°,所以∠BOE=90°-∠BOD=90°-72°=18°.4.觀察下列圖形,尋找對頂角(不含平角).(1)如圖1,兩條直線相交于一點,共有__________對對頂角;(2)如圖2,三條直線相交于一點,共有__________對對頂角;(3)如圖3,四條直線相交于一點,共有__________對對頂角;(4)n條直線相交于一點,共有__________對對頂角;5. 如圖,直線AB與CD相交于點O,∠DOE=80°,∠DOF:∠AOD=2:3,射線OE平分∠BOF,則∠BOC的度數為( )A.50° B.60° C.70° D.80°答:設∠DOF=2x,因為∠DOF:∠AOD=2:3所以∠AOD=3x因為∠DOE=80°所以∠EOF=∠DOE-∠DOF=80°-2x因為射線OE平分∠BOF所以∠BOF=2∠EOF=160°-4x因為∠AOB=180°所以∠AOD+∠DOF+∠BOF=2x+3x+160°-4x=180°所以x=20°,所以∠BOC=∠AOD=3x=60°故選擇B選項B第六章 平面圖形的初步認識6.3《相交線》第1課時 對頂角1. 學生能夠理解并掌握相交線的基本概念,包括交點、對頂角、鄰補角等,學生能夠識別并準確畫出相交線的對頂角和鄰補角,學生能夠運用相交線的性質進行簡單的幾何推理;2. 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思維力和動手能力;3. 培養學生對幾何圖形的美感,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情分析在現實生活中認識對頂角,理解對頂角的性質,會畫出對頂角,能利用對頂角相等的性質進行簡單推理和計算;經歷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條理的表達能力;體驗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敢于面對數學活動中的困難,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相交線的定義,對頂角和鄰補角的識別和性質.運用相交線的性質進行幾何推理.一、情境導入小學里,我們已經認識了相交線.如圖,過一點可以畫出無數條相交的直線,那么,如何描述這些相交線的位置關系呢 答:可以通過角來描述這些相交的直線.師生活動:先教師展示,學生回答,然后師生互動交流.設計意圖:通過對于小學知識的回憶,既喚醒了孩子的舊知,又巧妙引入新知,承上啟下,更有利于孩子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新知探究1.對頂角(1)將兩根細木條釘在一起,可以形成哪些角 這些角之間有什么關系 發現1:相鄰的兩個角互補;發現2:相對的兩個角相等。我們可以將兩條木棒抽象成兩條直線,那么我們會得到四個角。有公共頂點沒有公共邊的兩個角叫作對頂角(opposite angles).例如:∠1和∠3是對頂角;∠2和∠4是對頂角.(2)性質猜想:對頂角相等嗎?你能證明∠1=∠3嗎?答:相等,理由:因為∠1,∠3都是∠2的補角,所以∠1=∠3.同理,可以得到∠2=∠4.結論:兩直線相交,對頂角相等.符號語言:因為∠1和∠3為對頂角所以∠1=∠3(3)尋找對頂角∠1的對頂角是哪個角 你還能找出哪些對頂角 (只用含數字的表示)答:∠1的對頂角為∠4;圖中對頂角還有:∠2和∠5是對頂角;∠3和∠6是對頂角.注意:(1)兩條直線相交產生對頂角,對頂角的三個特征(①有公共頂點;②無公共邊;③角的兩邊互為反向延長線;)(2)對頂角是成對出現的,每兩條直線就有兩對對頂角,因而找對頂角的關鍵是看共有多少組兩兩相交的直線.師生活動:教師提示,師生問答方式,合作交流歸納總結.設計意圖:對頂角設計意圖在于通過直觀展示和邏輯推理,幫助學生理解對頂角的性質,掌握其相等關系,并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幾何思維.2.鄰補角有一條公共邊,而且另一邊互為反向延長線的兩個角互為鄰補角.猜想:∠1和∠4具有怎樣的數量關系?答:互補,理由:因為∠AOB為平角,所以∠1和∠4互補.同理,可以得到∠2與∠3互補.結論:兩直線相交,鄰補角有四對,分別為∠1和∠4、∠4和∠3、∠3和∠2、∠2和∠1.師生活動:老師提問,學生舉手回答問題.設計意圖:鄰補角設計意圖旨在通過實例和圖形,讓學生理解鄰補角的定義及性質,掌握其互補關系,培養學生的幾何直觀和邏輯推理能力.討論1 鄰補角與補角的區別:答:1、相同點:互為鄰補角、互為補角都是和為180°;2、不同點:互為鄰補角與位置有關;互為補角與位置無關.三、應用舉例:例1 直線AB,CD 相交于點O,OE平分∠AOC.OE的反向延長線OF平分∠BOD嗎 為什么 解:OF平分∠BOD.理由:根據“兩直線相交,對頂角相等”,得∠AOE=∠BOF,∠COE=∠DOF.因為OE平分∠AOC,所以∠AOE=∠COE.所以∠BOF=∠DOF,即OF平分∠BOD.變式:直線AB,CD相交于點O,OE平分∠AOC.若∠AOD=130°,求∠AOE的度數.解:因為∠AOC與∠AOD為鄰補角所以∠AOC=180°-∠AOD=50°因為OE平分∠AOC所以∠AOE= 0.5∠AOC=25°.師生活動:老師引導學生逐個解決所給問題.設計意圖:讓學生靈活利用所學的定理解決數學問題,訓練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四、課堂練習1.下列各圖中,∠1和∠2是對頂角嗎 請說明理由.答:(1)不是,因為它們兩個角不是兩條直線相交而得到;(2)是;(3)不是,無公共頂點;(4)不是,因為不是兩條直線相交而得到.2.如圖,如何在圍墻外面測量兩堵圍墻的底邊OA,OB 所形成的∠AOB的大小 解:如圖所示,可以延長AO,BO,則我們只需要測量∠COD,利用兩直線相交,對頂角相等得,∠AOB=∠COD.3.如圖,直線AB,CD相交于點O,∠BOD與∠BOE互為余角,∠AOC=72°.求∠BOE的大小.解:因為∠AOC和∠BOD為對頂角所以∠BOD=∠AOC=72°因為∠BOD與∠BOE互為余角所以∠BOD+∠BOE=90°所以∠BOE=90°-∠BOD=90°-72°=18°4.觀察下列圖形,尋找對頂角(不含平角).(1)如圖1,兩條直線相交于一點,共有__________對對頂角;(2)如圖2,三條直線相交于一點,共有__________對對頂角;(3)如圖3,四條直線相交于一點,共有__________對對頂角;(4)n條直線相交于一點,共有__________對對頂角;答:(1)2對;(2)6對;(3)12對;(4)n(n-1).5.如圖,直線AB與CD相交于點O,∠DOE=80°,∠DOF:∠AOD=2:3,射線OE平分∠BOF,則∠BOC的度數為( )A.50° B.60° C.70° D.80°答案:設∠DOF=2x,因為∠DOF:∠AOD=2:3所以∠AOD=3x因為∠DOE=80°所以∠EOF=∠DOE-∠DOF=80°-2x因為射線OE平分∠BOF所以∠BOF=2∠EOF=160°-4x因為∠AOB=180°所以∠AOD+∠DOF+∠BOF=2x+3x+160°-4x=180°所以x=20°,所以∠BOC=∠AOD=3x=60°故選擇B選項師生活動: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批閱.設計意圖:通過課堂練習鞏固新知,加深對本節課的理解及應用.五、課堂小結設計意圖:通過小結讓學生進一步熟悉鞏固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六、課后作業1. 完成課本上的相關練習題;2. 布置一個觀察任務,讓學生在家中繼續尋找生活中的相交線,下節課分享.1.實例引入:在教授新概念時,通過生活實例快速吸引學生興趣,但需注意實例與知識點的緊密關聯.2.活動式學習:學生參與度高,動手實踐加深理解,需平衡活動與知識傳授的時間。3.鼓勵提問:營造開放氛圍,學生提問積極,但需引導提問方向,避免偏離主題.4.聯系生活實際:增強知識實用性,但需確保聯系自然,不牽強附會.通過這樣的教學反思,我們可以使數學教學更加貼近孩子的生活,同時也能幫助學生建立起數學思維,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6.3.1對頂角 教案.docx 6.3.1對頂角 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