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數學 二年級 下冊(人教版)《表內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認識——平均分第1課時 教案一、教學內容教材第8頁及相關內容。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平均分,什么不是平均分。學生能夠運用平均分的方法將一定數量的物品平均分成幾份。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公平、公正的意識,體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三、教學重難點1.重點: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2.難點:能夠準確判斷一種分法是否是平均分。能靈活運用平均分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四、教學方法1.直觀演示法:通過實物或多媒體展示平均分的過程,幫助學生直觀理解。2.動手操作法: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分物品,加深對平均分概念的理解。3.合作交流法: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分享各自的分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表達能力。五、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教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有趣的故事,熊貓媽媽新采摘了6根竹子,她想把這些竹子分給她的三個熊貓寶寶,可是怎么分呢?這可難住了熊貓媽媽。(課件配合演示)學生:(紛紛討論)大寶分3個,二寶分2個,小寶分1個。教師:哦,有同學說大寶分3個,二寶分2個,小寶分1個。那大家覺得這個分法公平嗎?學生:不公平!教師:為什么覺得不公平呢?學生:因為大寶分得多,小寶分得少。教師:是的,大家說得很好。這種分法確實不公平,因為每個熊貓寶寶分到的竹子數量不一樣。那大寶分1個,二寶分1個,小寶分4個呢?學生:不公平!教師:我們應該怎么分才公平呢?學生:(思考后回答)每個熊貓寶寶都分一樣多。教師:對,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平均分。(二)探究新知教師:現在,老師這里有6塊糖果,我要把它們分給3個同學,誰能告訴我有多少種分法?(課件配合演示)學生:(紛紛舉手回答)可以分成1塊、2塊、3塊;也可以分成1塊、1塊、4塊;還可以分成2塊、2塊、2塊。教師:大家說得很好,這些分法都是正確的。但是,我們注意到有一種分法特別特殊,那就是每個同學都分到2塊糖果。這種分法我們叫它什么?學生:平均分。教師:對,這就是平均分。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樣多。那大家再想一想,如果每份分得數量不相同,那是不是平均分呢?學生:不是。教師:很好,我們總結一下。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每份分得數量不相同,就不是平均分。教師:現在,請大家拿出自己的小棒,我們來做一個練習。請大家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看看每份有多少根小棒。(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教師:好了,大家分好了嗎?誰能告訴老師,每份有多少根小棒?學生:每份有3根小棒。教師:很好,大家都分對了。這就是平均分的應用。(三)拓展延伸教師:現在,老師這里有一個新的問題。兔媽媽有10根胡蘿卜,她要把這些胡蘿卜分給她的兩只兔寶寶,請問有多少種分法?哪種是平均分?(課件配合演示)學生:(小組討論后回答)可以分成1根、9根;也可以分成2根、8根;還可以分成3根、7根;4根、6根;5根、5根。教師:大家說得很好,這些分法都是正確的。但是,哪種分法是平均分呢?學生:5根、5根是平均分。教師:對,5根、5根就是平均分,因為每只兔寶寶都分到了5根胡蘿卜。那大家再想一想,如果兔媽媽只有8根胡蘿卜,她要分給兩只兔寶寶,怎么分才是平均分呢?學生:(思考后回答)每只兔寶寶分4根。教師:很好,大家都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現在,請大家用平均分的方法,把16朵小花平均分給4個同學,看看每個同學能得到幾朵小花。(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教師:好了,大家分好了嗎?誰能告訴老師,每個同學能得到幾朵小花?學生:每個同學能得到4朵小花。教師:很好,大家都分對了。這就是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四)課堂小結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學生:平均分。教師:很好,我們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也學會了用平均分的方法分物品。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樣多,大家記住了嗎?學生:記住了。教師:那大家再想一想,我們在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平均分呢?學生:(紛紛回答)分水果、分蛋糕、分玩具等。教師:很好,大家說得都很好。平均分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只要我們用心去發(fā)現,就能找到很多平均分的應用。(五)作業(yè)布置1.請同學們回家后,用家中的物品(如蘋果、香蕉等)進行平均分練習,并記錄下每次練習的結果。2.完成課本上的相關練習題,鞏固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學生記錄作業(yè)內容)教師: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了。下課!學生:老師再見!六、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通過情境導入、探究新知、拓展延伸、課堂小結和作業(yè)布置五個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逐步引導學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合作中成長。同時,我也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長。在情境導入環(huán)節(jié),我通過講述熊貓媽媽分竹子的故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是平均分。在探究新知環(huán)節(jié),我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小棒和糖果,幫助學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在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我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兔媽媽分胡蘿卜的問題,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應用。在課堂小結環(huán)節(jié),我通過提問和討論的方式,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并引導學生思考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發(fā)現了一些問題。例如,有些學生在動手操作時不夠熟練,需要我在巡視指導時給予更多的幫助和鼓勵。另外,有些學生在判斷一種分法是否是平均分時,還存在一些困難,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這方面的訓練。總的來說,本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良好,學生基本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xù)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和合作交流,加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成長和進步。同時,我也將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