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年秋教學質量監測(三)七年級地理試卷第I卷(選擇題)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符合題意)“回南天”是一種天氣返潮現象,一般出現在2、3月份,主要是因為冷空氣變弱后, 暖濕氣流迅速反攻,形成連日的小雨或大霧,人們會感覺空氣特別潮濕。如圖為某城市“回南天”天氣過程氣溫變化圖。據此完成第1-3題。1.能準確表示每次“回南天”前后幾天氣溫變化的是①先是氣溫較低②氣溫大幅升高③持續高溫④氣溫下降⑤狂風暴雨A.①—②—④ B.①—④—③ C.②—①—③D.③—④—⑤2. “回南天”發生時,當地的天氣一般是3. “回南天”現象對當地的主要影響有A.空氣干燥,適合晾曬衣物B.水位急劇上漲,造成城市內澇C.能見度低,影響交通出行D.氣溫下降,適宜出門踏青4.上課鈴響了,幾個同學滿頭大汗跑進教室,老師說:通常這個時候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 要注意防暑。這節課上課的時間最有可能是A. 10 點B. 12 點C. 14點D. 16 點5.某地最熱月是7月,最冷月是1月,它最有可能位于A.北半球陸地B.北半球海洋C.南半球陸地D.南半球海洋6. 2024年4月11日 13日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全州人民熱烈慶祝傣族盛大節日一一潑水節,人們互相潑灑吉祥,祝愿全國人民都幸福安康。關于這三天天氣狀況的說法,正確的是A. 11日是雷陣雨天氣,不適宜室外運動 B. 12日風力最強,晝夜溫差最大C. 13日天氣晴朗,最適合過潑水節D. 13日空氣質量指數最高,對健康有影響如圖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圖。讀圖,完成7-8小題。7.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規律是A.內陸地區降水量多于沿海地區B.兩極地區降水量多C.赤道附近地區降水量少D.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量多8.亞歐大陸內部降水量較少的主要 原因是A.氣溫高,降水難以形成B.距海遠,水汽難以到達C.海拔低,水汽難以凝結D.植被少,降水難以存留讀人口自然增長率變化圖,完成9—10題。9.關于圖中信息描述正確的是A.①處人口數量最多B.②和④處人口數量一致C.③處人口數量最少D.②處人口數量最多10.當一個國家處于②—③階段時可能出現的問題有A.人口老齡化 B.資源短缺嚴重C.就業困難 D.住房嚴重緊張讀2023年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長率圖,完成11 12題。11.圖中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大洲是A.亞洲 B.非洲C.北美洲 D.歐洲12.該大洲目前面臨的問題有A.資源、環境壓力大 B.兵源不足C.勞動力短缺 D.養老負擔重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水檻遣心二首 其一》中有一句“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描 寫了城市與鄉村不同的場景。讀古代城市與鄉村的景觀圖,完成13-14小題。13.詩中“此地”的聚落類型及特征分別是A.鄉村;房屋矮,發展農業B.城鎮;房屋高,且密集C.鄉村;房屋高,人口較少D.城鎮;房屋矮,經濟發達14.若該地由“此地兩三家”演變為“城中十萬戶”,則其景觀與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不包括A.房屋變高,人口增加B.學堂變多,車水馬龍C.雞鳴犬吠,炊煙裊裊D.農田減少,商戶林立在中國專家的幫助下,馬達加斯加利用高產雜交水稻品種實現了糧食自給。讀“馬達加 斯加地形圖及甲、乙兩地多年平均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完成15-17小題。15.對于甲、乙兩地的敘述,正確的是①都地處南半球②都全年多雨③都是7月氣溫最低④甲地比乙地降水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6.造成甲、乙兩地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是A.緯度位置B.地形因素C.植被類型D.人類活動17.對甲地的氣候特征,描述正確的是A.全年高溫多雨B.全年高溫,有明顯的雨旱季C.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濕潤 C.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18.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 由低緯向高緯,世界年平均氣溫的變化特點是A. 逐漸升高B. 逐漸降低C. 有升高有降低,無規律可循D. 變化不大“窗含西冷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近期,某校組織學生到成都西嶺雪山進行研學 實踐。在高海拔地區由于氣溫低,多積雪。讀“成都西嶺雪山局部地形圖”,完成19-20題。19. 此次研學實踐,同學們最有可能發現“千秋雪”的地點是A. 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20.近年來,成都市區內觀賞到雪山的天數逐年增加,主要原因是大氣環境改善。為更好助 力天藍,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A.夏天空調溫度調低一些B.盡量使用一次性器具C.在超市買東西時,購買過度包裝的商品 D.綠色出行,盡量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第II卷(非選擇題)二、非選擇題。21.根據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0分)材料一:2026年2月6日至22日,第25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將在意大利舉行。此前 的四屆冬奧會的舉辦地分別是加拿大溫哥華、俄羅斯索契、韓國平昌、中國北京。材料二:圖1為北半球1月平均氣溫分布及歷屆冬奧會舉辦地位置示意圖;圖2為第21 24屆冬奧會的舉辦地氣候資料。(1)讀圖1歷屆冬奧會舉辦地最多的是 洲。(2)讀圖1,冬奧會舉辦城市選址一般選在北半球的 (填“高”或“中”或“低”) 緯度地區,氣溫多介于 (填“-10℃ 0℃”或“0℃ 10℃” ) 之間的 (地形類型)。(3)北京的氣候類型是 ,舉辦冬奧會時的氣候特征是 。(4)平昌與北京兩地氣候類型相同,由于海陸位置的影響,冬季更溫暖的是 , 冬季降水更少的是 。(5)對比北京與其他三個城市的氣候,從氣溫和降水任選一方面,分析北京舉辦冬奧會有利條件或不利條件?(2分)22.某校學生分小組開展“世界的人口”探究活動,根據活動資料,完成下列問題。(10分) 第一小組:以“世界人口分布”為主題進行活動探究。(1)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衡。 (填“中低”或“中高”)緯度的 (填 “內陸”或“沿海”)地帶多為人口稠密區。(2)圖中甲、乙、丙、丁四地均為人口 (填“稠密”或“稀疏”)地區。對影響四地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原因的分析,正確的是 。A.甲地 緯度低,氣候濕熱 B.乙地 位于內陸,降水少C.丙地——極地地區,降水多 D. 丁地——海拔高,高寒缺氧第二小組:以“展望世界人口”為主題 進行活動探究。資料《世界人口展望》報告指出,在未來30年全球新增的20億人口中,將有一半 集中在非洲國家。歐洲人口在減少,預計2050年歐洲老齡人口將占到該地區總人口 的 35%。(3)世界人口增長在不同地區存在差異,未來30年人口增長快的國家主要集中在 洲;而歐洲的人口將會 出現下降,為了緩解人口下降,可以 采取的措施有 。(4)能不能用人口遷移的方法,讓全球各地的人口均勻分布?為什么? (3分)23.亞洲是世界文明發祥地之一(圖1),圖2為宗教代表建筑,圖3為亞洲、歐洲、非洲面積和人口資料。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0分)(1)圖中A、B、C三大文明發祥地,位于中國的是 (填字母) ,該地絕大部分屬于 人種,該人種的頭發特點是 。(2)三大文明發祥地最早形成聚落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填序號中的一個:①資源 ②人口③宗教④河流)。(3)某同學了解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文明后,深入了解當地主要信仰宗教為伊斯蘭教,它 的代表性建筑物是圖2中的 ,當地主要使用的語言是 。(4)由圖3可知,人口數量最多的是 洲,而 是人口自然增長速度最慢的大洲。(5)目前,一些國家人口增長過慢,甚至停止增長或出現負增長,可能產生的主要社會問題有哪些?(至少答2點,共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