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地理考生注意:1 .本試卷分選擇題和綜合題兩部分。滿分 100 分,考試時間75 分鐘。2 .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 2B 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綜合題請用直徑 0.5 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 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本卷命題范圍:高考范圍。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16 小題,每小題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近些年, 國家出臺一系列措施,大力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并支持新 能源汽車下鄉。A 公司是一家國內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堅持“EV(純電動)+ICV(智能網聯)”路線,加 大研發力度,開發高端產品;全面打通上下游資源,實現了自主可控的產業鏈布局。據此完成 1~3題。1 .A 公司打通上下游資源,采用自研模式,實現從零部件到整車的全產業鏈自主可控的主要目的是A .降低運輸成本 B .降低對外依賴 C .提高生產效率 D .提高技術水平2 .國家出臺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能夠直接使鄉村A .就業崗位增加 B .基礎設施完善 C .農業經濟發展 D .消費水平提高3 .當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積極作用不包括A .促進人工智能發展 B .保護環境減少污染 C .維護國家能源安全 D .取代傳統汽車產業咸海,位于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交界處,曾經是世界第四大湖泊。該地區數十年的人類農業活 動導致咸海水位不斷下降,如今的咸海被切割成數個區域,其中北咸海面積最小,對南部咸海水域有重要 的補給作用,2005 年政府在北咸海東南部修建科卡拉爾水壩。2018 年衛星圖像顯示,咸海水域面積縮小了 90%,對周邊生態造成巨大影響,這是人類破壞環境的一個縮影。下圖為咸海示意圖。據此完成4~6 題。4 .數十年來,咸海面積一直在縮小的最重要原因是A .氣候干旱 B .地殼抬升 C .圍湖造田 D .引水灌溉5 .科卡拉爾水壩建設的目的A .蓄水和減少水外流 B .發展旅游增加收入 C .增加國家電力供應 D .鼓勵漁民生態養殖6 .下列關于咸海流域的說法,正確的是A .河流徑流量季節變化小 B .1960 年湖底西高東低C .河水主要來源大氣降水 D .水面蒸發參與陸地內循環“進村不見房,見樹不見村,車從房頂過,聞聲不見人 ”,這是對三門峽陜縣地坑院的真實寫照,這里 地處廣闊的黃土高原,為大陸性半干旱季風氣候區。當地先民利用黃土層向下鑿挖地坑院(下圖),院落與 地面的四周砌一圈青瓦房檐,房檐上砌高30~50 cm 的欄馬墻。 日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退宅還田 政策的要求,地坑院這種珍貴的民間文化遺產正從人們視野中逐漸消失。據此完成7~8題。7 .地坑院早期形成的最主要的社會經濟原因是A .氣候干旱 B .用地緊張 C .文化擴散 D .經濟落后8 .下列關于地坑院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 .欄馬墻使地坑院和環境美觀協調 B .排水和防滲是地坑院最要緊的事C .應發展特色旅游保護地坑院文化 D .院中有常綠硬葉林防止人畜跌落山谷風是山區晝夜間風向發生反向轉變的風系。 白天太陽輻射導致山坡上的空氣增溫強烈、暖空氣沿 坡面上升,形成谷風;反之,則形成山風。北京位于華北平原西北部, 中尺度的山谷風環流較為強盛。下 表示意 2023 年五一期間北京天氣狀況。據此完成9~10題。日期(時間) 天氣狀況 風向風力 溫度 (℃)5.1 白天 晴 北轉南風2~3 級 27夜間 時 南轉北風 1~2 級 105.2 白天 晴間多云 北轉南風2~3 級 29夜間 晴間多云 南轉北風 2 級左右 155.3 白天 晴轉多云 北轉南風2~3 級 28夜間 多云轉陰有小雨 偏南風 1~2 級 159 .依據山谷風形成原理,判斷北京所處區域的地勢特征A .西高東低 B .北高南低 C .東高西低 D .南高北低10 .山谷風的日變化對污染物輸送有明顯影響,在晴朗、微風的情況下,北京空氣污染物A .夜里濃度總體低于白天 B .濃度最大值在午夜前后C . 白天濃度總體低于夜里 D .濃度最小值在日出前后家住重慶(28 °N,105 °E)的某同學連續三個月內三次進行了正午太陽高度的測量。下表為該同學三 次測量結果的記錄。據此完成 11~13題。X 月 Y 月 Z 月75 ° M 80 °11.該同學每次測量正午太陽高度時,應選擇北京時間A .11:00 B .12:00 C .12:36 D .13:0012 .M 值最大約為A .69.5 ° B .75.5 ° C .79.5 ° D .85.5 °13 .測量的連續三個月內,重慶晝夜差值曲線變化符合垂直分異是指在一定高度的山區,隨著高度上升,從山麓到山頂, 自然環境及其組成要素會出現逐漸 變化更迭的現象。下圖為我國某山脈東坡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 14~16 題。14 .該山脈可能為我國A .大興安嶺 B .橫斷山脈 C .天山山脈 D .太行山脈15 .該山脈垂直分異受水分條件影響較大,推測水分條件最差的植被帶為A .針葉林 B .羊草 C .針茅草 D .草甸草16 .該山脈低海拔處未發育高大喬木,原因是A .海拔較低,光照不足 B .植被單一,土壤貧瘠C .地表空曠,風力強盛 D .凍土廣布,沼澤發育二、綜合題(本大題共 3 小題,共 52 分)17 .(18 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莫桑比克首都馬普托,瀕臨馬普托灣,是東非地區最重要的港口之一。該國大量就業人口居 住在卡騰貝地區,長期以來,莫桑比克都通過輪渡方式,連通首都馬普托灣兩岸地區,輪渡耗時耗力,也 存在安全隱患。材料二 2018 年 11 月 10 日馬普托大橋正式建成通車,將馬普托和卡騰貝兩地的渡海時間由三小時縮 短到十分鐘。馬普托大橋是非洲第一大懸索橋,總長3km,主跨680m,通航凈高60m。該項目由中國進出 口 銀行貸款融資、中國路橋承建,全橋鋼結構重量近 1.25 萬噸,所有鋼結構構件均從中國加工制作,然后運送到指定地點安裝。下圖為馬普托大橋位置及景觀圖。(1)指出該地區氣候類型,并簡述夏季施工過程中人員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條件。(6 分)(2)分析馬普托大橋設計成跨徑懸索橋的主要原因。(6 分)(3)概述馬普托大橋的建設給馬普托灣區帶來的有利影響。(6 分)18 .(16 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伊犁河是亞洲中部一條內陸河,發源于我國天山,由東南流向西北,最終注入巴爾喀什湖。 上游為山區河流,在伊犁村以上,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澤和湖泊的寬河谷中; 自伊犁村以下,伊犁 河進入卡普恰蓋峽谷,著名的卡普恰蓋水電站即修建在此。伊犁河各主要支流,雖然每年均有汛期,但此 時段洪量并不大,洪量處于相對平穩狀態,歷史上伊犁河未出現過大范圍的嚴重洪澇災害。材料二 中國境內的伊犁河流域形似向西開口的三角形,有三條自西向東收縮的山脈。北為天山北支, 南為天山南支,南、北天山山體高大,大小冰川和永久積雪分布寬廣; 中為低矮的克特綿山,東端有高大 山體將其與吐魯番盆地分隔開。就是這樣半封閉的地形“守護 ”著伊犁地區。材料三 下圖為伊犁河流域示意圖。(1)分析伊犁河洪量相對平穩的自然原因。(6 分)(2)運用自然環境整體性原理,分析半封閉地形是伊犁河谷天然“守護神 ”的原因。(6 分)(3)如何降低卡普恰蓋水庫建設對下游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說明你的想法。(4 分)19 .(18 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歐洲地處溫帶,受海洋影響,全年溫和多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海岸是世界上峽灣分布類型最多、 最典型的海岸,斯堪的納維亞山脈縱貫半島南北。下左圖為歐洲西部略圖,右圖為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部分地形圖。(1)簡述圖示區域半島東西兩側的氣候類型及形成原因。(6 分)(2)據圖簡述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部海岸地帶的地貌特征及其主要成因。(6 分)(3)從內外力作用的角度,推測阿爾卑斯山脈和斯堪的納維亞山脈的差異。(6 分)2025 屆“皖南八校 ”高三第二次大聯考 ·地理參考答案、解析及評分細則1 .B2 .B3 .D4 .D5 .A6 .D7 .D8 .D9 .B10 .C11 .D12 .D13 .B14 .A15 .C16 .D17 .(1)熱帶草原氣候。(2 分)不利自然條件:熱帶草原氣候,夏季氣候炎熱,高溫酷暑天氣較多;夏季 降水量大,易發洪澇災害;夏季受東南信風帶控制,多大風天氣;位于海灣地帶,夏季多颶風;蟻蟲叮咬, 野生動物干擾。(4 分,任答兩點)(2)馬普托是東非重要港口,懸索架空的建橋方式有利于過往船只通行;位于海灣地帶,多大風天氣,懸 索架空的方式對大風天氣適應性強;馬普托灣水面筑橋打樁條件復雜,懸索橋少橋樁,能有效減少海浪的 沖擊和海水腐蝕。(6 分)(3)完善了交通網絡建設;減少灣區兩岸的通行時間,降低運輸成本;加強了灣區兩岸的溝通與交流,促 進經濟發展;保證了渡海的安全性;推動物流業、旅游業的發展,帶動就業。(6 分,任答三點)18 .(1)上游多曲流,匯水速度慢;流域內多沼澤、湖泊,對流量有調節作用;受西風影響,流域內大氣 降水相對均勻;積雪和冰川融水受氣溫影響變化緩慢。(6 分,任答三點)(2)北部天山阻擋來自西伯利亞地區的干冷氣流,河谷冬季氣候溫和;東面山地阻擋來自吐魯番盆地的干 熱氣流,夏季相對涼爽;南天山阻擋來自塔里木盆地的風沙入侵;西風進入河谷,受北天山抬升,降水豐 富。(6 分,任答三點)(3)設置魚類洄游通道;定期生態放水;排沙清淤。(4 分,任答兩點)19 .(1)西側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地處盛行西風的迎風坡,降水多,且沿岸有暖流流經,增溫增濕。東側 為溫帶大陸性氣候,位于西風的背風坡地帶,降水少。(6 分)(2)特征:海岸線曲折漫長,地貌破碎;多峽灣地貌。(4 分)成因:冰川侵蝕;(1 分)海浪侵蝕,流水 侵蝕。(1 分)(3)阿爾卑斯山脈位于兩大板塊之間消亡邊界附近,是板塊擠壓抬升形成的年輕山脈,平均海拔較斯堪的 納維亞山脈高,坡度陡;斯堪的納維亞山脈位于板塊內部,為地質年代較古老的山地,久經風化、侵蝕、 搬運等外力作用,海拔較阿爾卑斯山脈低,坡度較緩。(6 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