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時 金屬活動性順序1.化學觀念:通過實驗探究,知道金屬能與某些金屬化合物的溶液發生反應,并能據此判斷金屬的活動性強弱;在此基礎上認識并熟記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意義,解釋一些簡單化學現象。2.科學思維:能夠依據金屬活動性順序,初步預測常見的金屬的主要性質,設計實驗方案,分析、解釋有關的實驗現象,進行證據推理,得出合理的結論。3.科學探究與實踐:通過實驗判斷金屬的活潑性,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運用化學語言表達有關信息。4.科學態度與責任:通過實驗探究的一般思路與方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創新實踐、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1.教學重點:金屬活動性順序。2.教學難點:對金屬活動性順序的初步探究;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除了通過金屬與氧氣、稀鹽酸、稀硫酸反應的難易程度和劇烈程度比較金屬的活動性之外,還有其他證明金屬活動性強弱的方法嗎?探究點一 金屬與金屬化合物溶液的反應探究實驗【實驗步驟】(1)把一根用砂紙打磨過的鋁絲浸入硫酸銅溶液中;(2)把一根潔凈的銅絲浸入硝酸銀溶液中;(3)把一根潔凈的銅絲浸入硫酸鋁溶液中。【實驗記錄】實驗 實驗現象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鋁絲浸入硫酸銅溶液中 鋁絲表面析出紅色物質,溶液由藍色逐漸變成無色(或藍色變淺) 2Al+3CuSO4===Al2(SO4)3+3Cu銅絲浸入硝酸銀溶液中 銅的表面附著銀白色固體,溶液由無色變成藍色 Cu+2AgNO3===2Ag+Cu(NO3)2銅絲浸入硫酸鋁溶液中 無明顯現象 —歸納總結 以投影形式展現,可配適當圖片或視頻。一種金屬可以把另一種金屬從其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換出來,說明不同金屬的活動性強弱不同,從上面的實驗現象可以看出,三者的活動性:Al>Cu>Ag。探究點二 金屬活動性順序提出問題 為什么有的金屬與氧氣、酸、金屬化合物的溶液反應,有的金屬則不反應呢?討論交流 學生閱讀教材,討論相關問題,了解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歸納總結 以投影形式展現,可配適當圖片或視頻。1.金屬活動性順序(逐漸減弱)。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記憶技巧】金屬活動性順序可以每五個一組,按順序記憶: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2.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1)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動性就越強。(2)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稀鹽酸、稀硫酸中的氫。(3)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換出來。課堂討論波爾多液是一種農業上常用的殺菌劑,它由硫酸銅、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為什么不能用鐵制容器來配制波爾多液?(鐵與硫酸銅反應,腐蝕鐵制容器,且降低藥效)第2課時 金屬活動性順序一、金屬與金屬化合物溶液的反應二、金屬活動性順序三、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請完成對應課時作業。成功之處 本節課重點是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要注意讓學生弄清楚金屬活動性順序得出的過程,理解其原理,學會探究金屬活動性的實驗設計,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不足之處 本節課的內容缺乏生動性,知識抽象,學生不易理解。探究實驗的設計有些理論化,應增加適量的學生實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