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第六章 力與運動七年級上冊板塊三 力學2025年中考物理教材專題復習基礎知識點梳理PART 01力與運動牛頓第一定律慣性二力合成力的平衡過知識內容: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① 狀態或靜止狀態研究方法:理想實驗法(推理法),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實驗事實的基礎上推理得來的理解: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勻速直線運動牛頓第一定律知識梳理練定義:任何物體都有保持原來的② 狀態的性質影響因素:慣性是一切物體所固有的一種屬性,大小只與③ 有關,與物體是否受力、運動狀態等因素無關理解:a.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b.慣性不是力,只能說“具有或由于慣性”,不能說“受到慣性力或慣性作用”利用與防范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質量慣性重力慣性唯一影響因素撥動簧片,小球沒有隨金屬片飛出,是因為小球具有④ ,小球又落回支座上是因為受到⑤ 的作用利用:跳遠運動員助跑、緊固錘頭等防范:安全帶、公交車上的扶手知識梳理練判斷二力平衡的三種方法:a.根據二力平衡的條件;b.根據物體是否處于平衡狀態;c.根據物體所受合力是否為零F1+F2F1-F2二力合成知識梳理練二力的方向 同向 反向圖示合力的大小 F合=⑥ F1>F2時,F合=⑦合力的方向 與F1和F2的方向相同 與F1(較大的力)方向相同類型 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力的示意圖相同點 (1)大小相等;(2)方向相反;(3)作用在用同一直線上 不同點 作用在⑨ 分別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平衡狀態:⑧ 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平衡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簡記為:同體、等大、反向、共線靜止同一物體力的平衡四點缺一不可互為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知識梳理練改變形狀→請列舉1例:①大單元概念=非平衡狀態,受力不平衡彈簧受力被壓縮(合理即可)=力力與運動的關系靜止勻速直線運動變速直線運動曲線運動不受力受力平衡平衡狀態受力分析作用效果改變運動狀態木塊在拉力F作用下做勻速直線運動,則f③ F。②在地面靜止的支架上固定一小球,請畫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圖。④木塊在光滑斜面上下滑,請畫出木塊的受力示意圖。隨堂鞏固練1農忙季節小強和爸爸一起干農活,爸爸用600 N的拉力F1向前拉車,小強用200 N的推力F2向前推車,他們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別是( )A.800 N 向前B.600 N 向前 C.400 N 向后D.200 N 向后A隨堂鞏固練2[滬科八全P136 圖7-19、人教八下P21圖8.2-3變式]如圖所示的無人機下方,用細繩懸掛一個重物。不計空氣阻力,無人機帶著重物豎直勻速上升,重物的重力為G,重物對細繩的拉力為F1,細繩對重物的拉力為F2。上述三個力中,屬于一對平衡力的是 (填符號,下同),屬于一對相互作用力的是 ;若忽然剪斷細繩,則重物將 (寫具體運動情況)。 G和F2F1和F2先減速上升后加速下降隨堂鞏固練3小星的爸爸駕駛小汽車載著一家人外出旅游,汽車在一段平直公路上勻速直線行駛,小星坐在汽車的座位上,小星受到的重力G和座位對他的支持力F的大小關系為 。突然遇到緊急情況,爸爸緊急剎車,小星的身體將向 (選填“前”或“后”)方傾斜,理由是 。小星觀察到前擋風玻璃設計成傾斜的,這是因為擋風玻璃相當于 鏡,車內物體易通過它成 像(填像的性質)。 G=F前行駛的汽車突然剎車時,小星的下半身隨車停止運動,而其上半身由于慣性仍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繼續向前運動,所以小星身體會向前傾斜平面正立、等大、虛考點鞏固練習PART 02考點1 牛頓第一定律、慣性(10年6考)1[2023貴州中考1題]在中國空間站的“天宮課堂”上,航天員王亞平和葉光富做了太空拋物實驗,冰墩墩被王亞平輕輕一推,便幾乎沿直線勻速飄向葉光富,下列哪一定律能解釋此運動現象( )A.光的反射定律 B.牛頓第一定律C.歐姆定律 D.焦耳定律B題眼1年新題針對練1-1[2024遵義播州區月考]雨滴如珠簾般落在雨傘上,當我們快速旋轉雨傘時,傘上的雨滴會被甩出,這是因為雨滴具有 ;假設雨滴被甩出的瞬間,外力全部消失,雨滴將會做 運動。 慣性勻速直線考點2 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10年5考)2[2020貴陽中考16題]網傳“2月11日這天地球引力最小,可以將掃把靜立于地面”,如圖所示,或許你也“成功”嘗試過。其實只要細心操作,在任何時候你都能成功,掃把能靜立于水平地面主要是利用了 原理,之所以細心操作是為了滿足原理中 的這一條件。這與地球引力大小并無關系。 二力平衡重力與支持力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1年新題針對練2-1[2024貴陽烏當區二模]一個物體受到10 N的一對平衡力作用做勻速直線運動,如果這對平衡力突然同時增大到30 N,則物體( )A.速度增大到3倍B.按增大后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C.做變速運動D.仍按原來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D考點3 力與運動綜合分析(10年7考)3[2024貴州中考5題]“貴州村超”足球賽精彩紛呈。比賽中,足球在空中劃過一道弧線飛向球門。此過程中對足球的分析正確的是( )A.相對球門靜止 B.運動狀態改變C.慣性逐漸消失 D.受平衡力作用B1年新題針對練3-1[2024廣東白云區期末]一輛行駛在水平地面的汽車車廂里用繩子掛著一個小球,某時刻出現如圖所示的情景。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汽車可能做減速運動也可能做加速運動B.汽車可能做減速運動,不可能做加速運動C.繩子的傾斜角度越大,小球所受到的重力就越大D.小球所受到的重力和繩子對其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A考點3 力與運動綜合分析(10年7考)4[2022遵義中考](多選)如圖所示,甲、乙兩物體疊放在水平桌面上,丙、丁兩物體分別由繞過A、B滑輪的輕繩與乙物體相連,乙物體到A、B滑輪的輕繩在同一水平直線上,且甲、乙始終保持相對靜止。忽略輕繩的彈性、滑輪摩擦,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若丙靜止,則甲只受到兩個力的作用B.若丁靜止,則乙一定受到桌面的摩擦力作用C.若丁勻速下降,則甲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D.若丙勻速下降,則桌面對乙的摩擦力大小等于丙、丁的重力之差AD1年新題針對練4-1如圖甲所示,一根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豎直墻壁上,另一端系在一小鋼球上。水平面上O點為橡皮筋原長時小鋼球的位置,OA段光滑,OB段粗糙程度均勻。現將小鋼球拉到B點由靜止釋放,請在圖乙中畫出小鋼球的速度隨位置變化的大致圖像(不考慮空氣阻力,設橡皮筋不會阻擋小鋼球)。水平方向不受力水平方向受橡皮筋的拉力和水平面的摩擦力作用解題妙招“三步法”受力分析第1步:確定受力物體根據題目要求,選擇受力分析的對象。如果要分析多個物體,可以逐次選擇其中一個物體作為分析對象;也可以將其中的幾個物體“打包”成一個整體(即“整體法”)作為分析對象。第2步:按順序畫出力按照“一重二彈三摩擦”的順序進行受力分析,這樣不容易遺漏;有時很難判斷摩擦力是否存在,可以先假設存在,再在下一步中進行確認。第3步:根據運動狀態檢查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判斷受力情況。如物體處于靜止狀態,那么物體所受力的合力為零,如果不為零,則說明受力分析出錯了,要重新分析。過實驗實驗7 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方法 (1)控制變量法的應用:a.讓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處由靜止滑下,控制小車到達水平面時的① 相同;b.通過改變水平面的表面材料來改變② 的粗糙程度,從而控制小車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不同 (2)轉換法的應用:用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③ 顯示阻力對運動的影響 (3)科學推理法(理想實驗法)的應用:水平面越光滑,小車運動的距離就越遠,由此推理得出,小車在不受力時將永遠運動下去回顧過程速度接觸面距離實驗過程分析 (1)小車運動到斜面底端后繼續運動的原因:小車具有④ (2)小車最終停下來的原因:小車受到阻力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3)進行實驗時發現,每次小車都會滑出木板,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不增加現有器材的情況下,可以進行的操作:⑤ 實驗結論 (1)物體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就越慢,在初速度相同時,運動得越遠(2)運動的物體不受力時,將永遠運動下去回顧過程慣性降低小車由斜面自由下滑的高度提升能力1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兩次實驗中,水平木板上一次鋪有棉布,一次不鋪棉布。(1)從斜面上滑下后,小車沿水平面運動,小車在豎直方向上受到的 力和 力平衡,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當于小車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作用。 重支持(兩空可互換)(2)每次都讓小車從同一個斜面的同一高度處由靜止開始滑下,是為了使小車滑到斜面底端時具有相同的 。 (3)轉換法實驗中的“阻力”是指小車受到的 ,實驗中是通過改變 來改變小車所受的阻力大小的。 (4)實驗中發現,水平木板上不鋪棉布時小車運動的距離較遠,說明水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越 ,速度減小得越 。 1提升能力速度摩擦力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小慢提升能力1(5)在此實驗的基礎上進行合理推測,可以得到:運動的物體不受外力時,它將 。 (6)評估交流本實驗通過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來研究“力與運動的關系”,可以說明力是 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為什么不通過探究“推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來研究“力與運動的關系” 請說出一條理由: 。 永遠運動下去改變推力不容易測量(或推力不容易控制,或不容易控制物體在某個方向上只受推力作用)提升能力1(7)設計實驗某次出游,小星在高速路入口處看到醒目的提示標語“嚴禁超速”,小星猜想是因為汽車行駛速度越大,遇到緊急情況時剎車距離就越遠。為探究小星的猜想是否正確,同學們準備了以下實驗器材:滑塊、砝碼、斜面、表面光滑的長木板、表面粗糙的長木板。實驗時選取的器材有:滑塊、斜面和① 。組裝好實驗器材后,讓滑塊從斜面的② ,然后比較③ 。如果④ ,則說明小星的猜想是正確的。 表面粗糙的長木板不同高度處由靜止自由滑下滑塊在粗糙的長木板上通過的距離滑塊從斜面越高的位置由靜止自由滑下,在粗糙的長木板上通過的距離越遠過實驗實驗8 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回顧過程實驗器材及裝置實驗操作要點 (1)控制物體靜止的原因:a.使物體處于平衡狀態;b.與勻速運動狀態相比,物體靜止更容易判斷和操作(2)多次實驗的目的:得出普遍規律,避免偶然性實驗結論 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③ 相等、④ 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則二力平衡 方向大小大小方向提升能力1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實驗中,小明采用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1)實驗中,若小明分別向左盤和右盤同時放入一個質量相等的砝碼,則木塊兩邊所受的拉力 (選填“相等”或“不相等”),木塊處于靜止狀態。小明再把右盤中的砝碼換成一個質量較大的砝碼時,發現木塊仍然處于靜止狀態,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于是他把木塊換成小車,并換用較 (選填“光滑”或“粗糙”)的實驗桌面,繼續完成實驗。 相等桌面與木塊間的摩擦較大光滑提升能力1(2)在左右兩盤中放入質量相等的砝碼,再將小車水平扭轉一定角度,松手后,觀察小車的運動狀態,這樣做的目的是探究 。 (3)小明用輕質硬紙片代替小車,在兩端的小盤中加入質量相等的砝碼,硬紙片保持靜止;用剪刀將硬紙片從中間剪開,發現分開后的硬紙片向相反方向運動,由此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一個條件: 。 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是否能平衡兩個力必須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分析這樣操作后哪個條件會變化提升能力1(4)實驗評估在(1)中,把木塊換成小車是通過 來改變摩擦力的大小,換用光滑的實驗桌面是通過 來改變摩擦力的大小。 (5)實驗改進小安同學使用兩個高度不同的滑輪使紙片靜止(如圖乙),此裝置能否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選填“能”或“不能”)。若紙片重10 g,鉤碼選用 (選填“5 g”“10 g”或“100 g”)的為宜。 (6)實驗改進小紅設計了如圖丙所示的裝置,A、B小車內裝有電磁鐵,電磁鐵的通、斷電可遙控實現,當通電時,A、B小車吸合成一體。若要探究平衡的兩個力是否必須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需要進行的操作是 。 變滑動為滾動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能100 g給電磁鐵斷電,觀察兩小車能否平衡所選鉤碼質量應遠大于紙片質量,減小紙片自重對實驗的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