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有理數》單元備課 一、單元教材分析、學情分析: 1.本章的主要內容: 對正、負數的認識;有理數的概念及分類;相反數與絕對值的概念及求法;數軸的概念、畫法及其與相反數與絕對值的關系;比較兩個有理數大小的方法;有理數加、減、乘、除、乘方運算法則及相關運算律;科學計數法、近似數、有效數字的概念及求法。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的知識是本冊教材乃至整個初中數學知識體系的基礎,它一方面是算術到代數的過渡,另一方面是學好初中數學及與之相關學科的關鍵,尤其有理數的運算在整個數學及相關學科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可以說這一章內容是構建“數學大廈”的地基。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有理數加、減、乘、除、乘方運算 難點: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對結果符號的確定及對科學計數法、有效數字的認識。 三、教學具體措施: 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有理數的兩種分類經常用到,應注意它們的區別; ?。?)數軸的三要素缺一不可,利用數軸可直觀地比較有理數的大小; ?。?)相反數指的是兩個僅符號不同的數,數軸上表示一對相反數的兩個點到原點的距離相等,它們的和為0;而倒數指的是兩個乘積為1的數; ?。?)一個數的絕對值總是非負數,數a的絕對值是數軸上表示數a的點到原點的距離; ?。?)要熟練掌握運算法則,在法則的指導下進行運算,做到有理有據;要時刻注意運算的順序,在計算前,要認真觀察式子,選擇正確的順序進行運算;在每一步的計算過程中,要先確定符號,再進行絕對值的計算;靈活運用運算律可以提高運算的速度和正確率,運算律可以正向用也可以逆向用。 四、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數學思想及方法及教學目標: 1.分類討論的思想:主要體現在有理數的分類及絕對值一節課的教學中。 2.數形結合的思想:主要體現在數軸一節課的學習上,用數字表示數軸(圖形)的形態,反過來用數軸(圖形)反映數字的具體意義,達到數字與圖形微觀與宏觀的統一,具體與抽象的結合,即用數說明圖形的形象,用圖形說明數字的具體,尤其利用數軸比較有理數的大小,理解相反數與絕對值的幾何意義,更是形象直觀。 3.化歸轉化的思想:主要體現在有理數的減法轉化為有理數的加法,有理數的乘法轉化為有理數的除法。 4.類比法:對于有理數加、減、乘、除、乘方運算可類比小學學過的加、減、乘、除、混合運算等內容學習,總的來說計算方法不變,只是把數字的范圍擴大了,增加了負數。在學習過程中要時時考慮符號問題。用類比的方法去學習會對新知識有“似曾相識”之感,不會覺得陌生,學起來自然會輕松的多。 五、教法建議 1.在學完數軸一節課后,把利用數軸比較有理數的大小補充進來,提前講解,在講完絕對值后,在利用絕對值比較兩個負數的大小,這樣做既可以體會到數軸的用途,也可以避免兩種方法放在一起給學生造成的混亂,而利用絕對值比較有理數的大小,寫法上學生一般情況下掌握不好,這樣可以著重訓練學生的寫法,分散難點。 2.注重聯系實際:這本教材的編排更注重了知識來源于生活,反過來又應用到生活中去的思想。充分體現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人人都學有用的數學的理念。因此,在每課的“創設情境”這一環節中,要充分注意這一點,充分利用生活實例引入新知識,使學生充分體現到學好數學是有用的,因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六、常見題型的處理建議: 1.賦值法:在學生遇到一些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往往很難判斷結果,這時采用此方法,比較簡單易行。但要注意賦值的范圍。2.數軸法:例如:有理數a,b,a﹤0,b﹥0, 且a的絕對值﹤b的絕對值,試比較a,b,﹣a,﹣b的大小。借助數軸進行比較。七、教學進度配檔表:第二周 2.1-2.2第三-四周 2.3第五周 十一假期第六-七周 2.4-2.5第八周 2.6-2.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