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世界第2課時 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教學設計 教學分析: 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實驗技能,此前學生已經對溶質質量分數有了一定的認識,能夠根據溶質的質量分數計算出某溶液中溶質、溶劑的質量。在配制溶液的過程中,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學會與他人合作和交流。教學目標: 1.學習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基本方法,初步感受定量研究的意義。 2.通過實驗操作,能根據需要熟練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硝酸鉀溶液。 3.能對配制過程中產生誤差的原因進行分析。教學重點: 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教學難點: 配制過程中產生誤差的原因分析和解決方法。教學用具:托盤天平、藥匙、燒杯(100 mL、250 mL、500 mL)、量筒(50 mL、100 mL、250 mL)、膠頭滴管、玻璃棒、試劑瓶、標簽,硝酸鉀固體、水等。教學思路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情境導入】 綠蘿作為觀葉植物,施肥應以氮肥為主,鉀肥為輔。在綠蘿的生長期,每隔7天左右施加一次濃度約為0.3%的硝酸鉀溶液,可使綠蘿葉色深綠、長勢良好!那么,如何配制溶質質量分數為0.3%的硝酸鉀溶液呢 傾聽并思考。 利用上節課所創設的生活情境,營造熟悉的學習氛圍,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利于學生調動所學知識來探索新知。任務一 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 【活動1】 配制溶質質量分數為3%的硝酸鉀溶液 【思考討論】 投影展示教材P47實驗用品和三種實驗方案,學生思考每種方案所需的實驗試劑和實驗儀器,并在小組內討論實驗方案的優缺點。 實驗用品:硝酸鉀固體、托盤天平、藥匙、燒杯(100 mL、250 mL、500 mL)、量筒(50 mL、100 mL、250 mL)、玻璃棒、試劑瓶、標簽等。 步驟方案一(可供10次使用)方案二(可供5次使用)方案三(可供1個月使用)明確實驗目的配制含6 g硝酸鉀的溶質質量分數為3%的硝酸鉀溶液配制含97 mL水的溶質質量分數為3%的硝酸鉀溶液配制80 g溶質質量分數為3%的硝酸鉀溶液選擇實驗試劑6 g硝酸鉀 mL水 g硝酸鉀 97 mL水 g硝酸鉀 mL水 選擇實驗儀器討論結束后由學生展示每種方案的實驗試劑和實驗儀器,教師糾錯,再請小組代表闡述方案的優缺點。 閱讀教材P47,計算每種方案所需要的溶質質量和溶劑體積,根據溶質和溶劑的量選擇合適的實驗儀器,并在小組內討論方案的優缺點。 填寫表格內容。 復習鞏固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公式和溶質質量、溶劑質量的計算,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過渡】 根據實際需要并考慮到課堂上配制溶液的方便性,選擇方案二進行實驗操作。請同學們自主學習教材P47的“實施實驗方案”,根據實驗步驟在小組內配制溶質質量分數為3%的硝酸鉀溶液。 【學生實驗】 配制含97 mL水的溶質質量分數為3%的硝酸鉀溶液,配制溶液的步驟如下: 1.計算:根據實際需要計算出所需的硝酸鉀的質量和水的體積。 2.稱量:用托盤天平稱量所需質量的硝酸鉀,倒入燒杯中;用合適規格的量筒量取所需體積的水。 3.溶解:將量筒里的水注入盛有硝酸鉀的燒杯中,并用玻璃棒攪拌使硝酸鉀充分溶解。 4.裝瓶:把上述硝酸鉀溶液裝入貼有試劑名稱和溶質質量分數標簽的試劑瓶中,蓋好瓶塞,放到指定的液體試劑柜中。 【反思與交流】 (1)固體稱量操作要點:①“左物右碼”;②兩托盤上放上質量相等的稱量紙,調節天平平衡,準備進行稱量;③先將天平的砝碼和游碼調整到所需硝酸鉀的質量的刻度,然后逐漸添加硝酸鉀直到天平平衡;④稱量完畢,游碼還歸原位。 (2)液體量取操作要點:視線要與量筒內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 (3)傾倒液體操作要點:將量筒中的水沿燒杯壁倒入燒杯中,切勿灑出。 (4)攪拌操作要點:攪拌時玻璃棒不要碰到燒杯底和燒杯壁。 (5)裝瓶貼標簽注意事項:應注明溶液的名稱以及溶質的質量分數。 動手實驗,根據實驗步驟配制溶液。 傾聽并記憶。 通過學生動手操作,促使學生深刻理解配制溶液的步驟,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 使學生對操作中應注意的要點有正確的認識。【過渡】 配制溶液時,有時候我們用到的試劑不是純凈的溶質,而是該溶質的濃溶液,那在配制時又該怎么操作呢 思考并回答。 自然過渡到下一部分,引出配制溶液的第二種方法。【活動2】 用配好的3%的硝酸鉀溶液配制溶質質量分數為0.3%的硝酸鉀溶液 【學生實驗】 1.要配制200 g 0.3%的硝酸鉀溶液作為家用土培綠蘿的營養液,需要水和溶質質量分數為3%的硝酸鉀溶液各多少克 2.學生動手操作進行配制。 【歸納總結】 用濃溶液配制稀溶液的基本步驟是:計算、量取、混勻、裝瓶。 注意:因為不需要稱量硝酸鉀固體,所以用濃溶液配制稀溶液時不需要使用托盤天平。 思考并計算。 動手實驗。 傾聽,理解,記錄。 復習鞏固有關溶液的稀釋的計算,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 拓寬學生視野,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任務二 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實驗誤差分析 【活動3】 不規范操作引起的誤差分析 【提問】 配制溶液時,若配出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偏大或偏小,可能是哪些因素導致的呢 對學生的匯報進行合理的評價。 【歸納總結】 引起所配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產生偏差的原因分析: (1)所配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偏小 ①從計算角度思考: a.水算多了; b.溶質算少了。 ②從用托盤天平稱量的角度思考: a.砝碼破損; b.試劑和砝碼放顛倒,且使用了游碼; c.左盤放紙片,右盤沒放紙片。 ③從用量筒量取液體角度思考: a.量取溶劑時,仰視讀數; b.量取濃溶液時,俯視讀數。 ④從轉移試劑角度思考: a.燒杯內有水; b.向燒杯轉移固體溶質時,有一部分溶質撒落到燒杯外。 ⑤從試劑的純度角度思考:溶質中含有雜質。 (2)所配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偏大 ①從計算角度思考: a.水算少了; b.溶質算多了。 ②從用托盤天平稱量的角度思考:稱量時,所用砝碼已生銹或沾有油污。 ③從用量筒量取液體角度思考: a.量取溶劑時,俯視讀數; b.量取濃溶液時,仰視讀數。 ④從轉移液體角度思考:向燒杯轉移水時,有水灑到燒杯外。 思考并分組討論,討論結束后由小組代表進行匯報并闡述理由。 傾聽并理解。 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課堂小結】 總結這節課所學知識,構建知識網絡。 討論并歸納總結。 使學生學會歸納總結,并構建模型。【課堂練習】 完成學案中的課堂練習。 思考,解答。 及時練習、反饋。教學反思:1.學生在利用溶質和溶劑直接溶解配制溶液時,能準確計算溶質和溶劑的量嗎 2.學生能熟練利用濃溶液配制稀溶液嗎 3.學生能準確分析出所配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偏大或偏小的原因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