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九單元 課題1溶液的組成 第2課時 教學設計課題 第九單元 課題1溶液的組成 第2課時 授課教師 化學 課型 公開課教 材 分 析 1.通過實驗觀察溶解過程中的溫度變化,探究溶解過程中的吸熱和放熱現象。 2.了解溶液在日常生活、工農業生產、科學探究與醫療中的廣泛用途。 本節課是人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下冊第九單元“溶液”課題1“溶液及其利用”第二課時“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的內容。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溶液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前面學習的關于純凈 物、混合物的分類,也為認識溶液打好了理論基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引導學生自己通過科學探究的方法,綜合運用對比、分析等科學的思維方法,把感性認識提升為理性認識。學 情 分 析 通過本課程前八個單元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化學實驗操作能力,對常用儀器、藥品的取用和操作等都有過初步的訓練,對于一些科學研究的方法已有一定的了解,對于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方式也有了一些體驗。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緊密聯系生活和生產實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通過本課題的學習了解物質在溶解過程中的吸熱和放現象。通過本課題的學習,了解物質在溶解過程中的吸熱和放熱現象,利用吸熱放熱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溶液在化學科學研究、生命活動、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價值。核 心 素 養 目 標 1.化學觀念:知道一些常見的乳化現象及乳化現象的原理。 2.科學思維:能對實驗現象的觀察等信息的加工,形成科學探究的思維。 3.探究幾種物質在溶解過程中熱量的變化。 4.科學態度與責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意識,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和勇于創新的精神。教學 重難點 重點: 實驗探究溶解過程中的吸熱與放熱現象; 2.難點: 知道溶解過程中一般伴隨吸熱和放熱現象。教學 方法 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實驗探究、相互反思、習題專練、交流掌握教學 環節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一、情景引入,導入新知 【課件展示】探究物質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 視頻展示,知道學什么二、 合作探究 任務一:實驗記錄和實驗結論 自主學習:觀看實驗視頻,交流歸納 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來認識常見溶解中熱量的變化,發展學生獲取和加工瑣碎信息的能力。任務二:【歸納總結】 物質在溶解過程中通常伴隨著熱量的變化,有些物質在溶解時會出現吸熱現象,使溶液的溫度降低,如硝酸銨固體; 有些物質在溶解或稀釋時會出現放熱現象,使溶液的溫度升高,如氫氧化鈉固體、濃硫酸; 有些物質在溶解時熱量變化不明顯,溶液的溫度基本不變,如氯化鈉固體。 引導學生圍繞實驗目的進行合理的猜想與假設,通過小組合作進行歸納總結。任務三: 交流歸納 有的放熱是物理變化,有的放熱是化學變化 生石灰遇水放熱是化學變化 CaO+H2O=Ca(OH)2 氫氧化鈉溶于水是物理變化。 區分的方法:看溶質是否發生改變。 學生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任務四: 溶液的應用 1.化學反應加速:溶液促進化學反應的進行,這在實驗室和化工生產中尤為重要。通過將兩種固體物質溶解形成溶液,然后混合并振蕩,可以加速反應過程。 2.醫療應用: 溶液在醫療領域有著重要應用,例如葡萄糖溶液和生理鹽水用于治療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癥。 眼藥水等也是根據特定要求配制成溶液使用的,顯示了溶液在醫療方面的關鍵作用。 3.植物營養: 植物通過根部吸收土壤中的溶液,這些溶液是由水分和各種溶解在其中的養料組成的土壤溶液,幫助植物獲取所需養分。 4.生命維持與營養供給: 在動物體內,溶液幫助動物攝取食物中的養分,并通過消化轉化為可吸收的形式。 氧氣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溶解也是通過溶液實現的,這對于維持生命活動至關重要。 培養學生對探究的結果進行逆向思考的意識,發展學生的辯證觀。任務五: 資料卡片 【卡片】乳濁液和懸濁液 振蕩植物油與水的混合物,可以得到乳狀渾濁的液體。在這種液體里分散著不溶于水的、由許多分子集合而成的小液滴,這種液體叫作乳濁液。把少量泥土放入水中攪拌,也會得到一種渾濁的液體。在這種液體里懸浮著很多不溶于水的固體小顆粒,使液體呈現渾濁狀態,這種液體叫作懸濁液。 分散在溶液、乳濁液和懸濁液中的粒子大小是不同的。在溶液中溶質粒子的直徑小于1nm;在懸濁液和乳濁液中,粒子的直徑大于100nm。 【實驗結論】 1.油與水不能互溶,不能形成溶液,經振蕩后形成乳狀渾濁的液體,用水不能洗去油污。 2.若在油水混合物中加入洗滌劑,振蕩后形成較穩定的乳狀渾濁液體,可被水沖洗干凈。 【化學與生活常識】 生活中去除油污的方法有三種,但原理各不相同。 一是用汽油等溶解油污; 二是利用洗潔精等乳化劑的乳化作用去除油污; 三是把廚房中的堿面(即蘇打)用熱水溶解后與油污發生化學反應。 乳濁液和懸濁液的應用 通過小視頻,了解資料卡片內容。 學以致用,聯系生活。三、小結作業 1.總結:學生暢談本節課的收獲是什么。 本節主要內容: ①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 ②乳化現象 A.乳化并不是溶解,只是使植物油等分散成細小液滴存在水中而不是集聚,生活中常用的乳化劑:肥皂、洗潔精等。 B.去污方法及原理 2.課后作業: 實際探討:修汽車的工人常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說明汽油 與洗滌劑一樣能去油污,二者去油污的原理是否相同 (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是將油污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從而除去油污。) 總結所學知識,鼓勵學生課后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更多相關知識。四、板書設計 第九單元 溶液課題1.2溶液及其應用 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 二、乳化現象 三、化學實際應用 直觀形象,突出本節課重點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五、教學反思 1.通過實驗觀察和分組討論認識溶解過程中的吸熱和放熱現象。課題由溶液的形成變為溶液及其應用,突出知識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 2.探究改為實驗,不再單列標題。 3.乳化現象刪去,乳濁液和懸濁液以資料卡片出現,重點突出溶液。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