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卷

資源簡介

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卷
(2024七上·安次期末)六勝塔是曾經的東方大港(刺桐港)、海上絲綢之路的第一座燈塔,在歷史上起著海上航標的作用,為鄭和第五次下西洋引航開道。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站在塔上看從遠方駛來的船,會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身,原因是(  )
A.地球是個球體 B.大地是平的
C.船開得太慢 D.地軸是傾斜的
2.六勝塔(118°43'E,24°48'N)所在的刺桐港位于現在的(  )
A.杭州 B.泉州 C.臺北 D.廣州
3.圖中判斷方向的方法是(  )
A.指向標 B.特殊定位法
C.經緯網 D.上南下北,左東右西
(2024七上·安次期末)位于金華市蘭溪市西部的諸葛八卦村是迄今發現的諸葛亮后裔的最大聚居地。村中建筑格局按“八陣圖”樣式布列,且保存了大量明清古民居,是國內舉世無雙的古文化村落。讀諸葛八卦村平面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4.諸葛八卦村所在的地形是(  )
A.盆地 B.丘陵 C.山地 D.平原
5.敏敏量得太公山與老鼠山的圖上距離為2.5cm,兩地的實地距離約為2500m。該地圖的比例尺為(  )
A.1∶1000 B.1∶10000 C.1∶100000 D.1∶1000000
6.洪澤湖濕地公園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中國十大生態休閑基地,總面積約20平方公里,位于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洪澤湖西畔。暑假期間小明同學準備去洪澤湖濕地欣賞滿池荷花的美景。請你為小明的暑假之旅推薦合適的地圖(  )
A.泗洪縣政區圖 B.泗洪縣地形圖
C.泗洪縣氣候圖 D.泗洪縣交通圖
(2024七上·安次期末)“獨竹漂”是貴州省赤水河流域苗族同胞獨具特色的,深受當地群眾喜愛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完成下面小題。
7.貴州省的行政中心是(  )
A.貴陽 B.長沙 C.太原 D.合肥
8.苗苗家住的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是國務院批準成立的最早的自治縣之一。我國設置民族自治縣,說明我國的民族政策是(  )
A.各民族不論大小,一律平等
B.各民族統一使用漢字,促進民族交流融合
C.尊重并保護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
D.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2024七上·安次期末)讀我國人口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
9.圖中四地,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我國人口分布很不均勻,主要表現為(  )
A.沿海地區人口密度小 B.干旱地區人口密度大
C.東部地區人口密度大 D.平原地區人口密度小
(2024七上·安次期末)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我國朝鮮族最大的聚居地,北京、河北、山東等地也有朝鮮族散居。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1.據材料推斷,我國民族分布的最大特點是(  )
A.大雜居、小聚居、交錯居住
B.少數民族全部分布在五大自治區內
C.大聚居、小雜居、交錯居住
D.少數民族集中在西北、東北、東南地區
12.吉林省的簡稱是(  )
A.京 B.黑 C.遼 D.吉
(2024七上·安次期末)下圖為“我國地勢特征”的簡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3.圖中反映了我國地勢(  )
①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②山區面積廣大③地形復雜多樣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14.這種地勢特征產生的影響有(  )
①利于海上濕潤氣流深入內陸②第二級階梯水能豐富,便于航運
③大河多自西向東流④第三級階梯起伏大,利于發展畜牧業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2024七上·安次期末)養蜂人為了采到合適的蜂蜜,帶著蜜蜂尋找蜜源充足、花期銜接的放蜂場地。讀放蜂采蜜路線圖,完成下面小題。
15.圖中四地,適合在冬季放蜂采蜜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6.造成各地放蜂時間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光照 C.氣溫 D.土壤
(2024七上·安次期末)我國氣候類型分布圖及我國夏季風和冬季風示意圖如下,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7.據圖判斷,下列屬于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的是(  )
A.熱帶氣候分布范圍廣 B.氣候類型單一
C.海洋性氣候顯著 D.氣候類型復雜多樣
18.當夏季風盛行時,我國東部地區(  )
A.寒冷干燥 B.炎熱多雨 C.炎熱干燥 D.長冬無夏
(2024七上·安次期末)“綠色發展,生態優先”是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首要任務,下圖為“長江干流各河段主要生態環境問題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9.長江的源頭位于青海省的(  )
A.陰山山脈 B.天山山脈 C.祁連山脈 D.唐古拉山脈
20.長江經濟帶各河段開發治理的合理措施是(  )
A.源頭發展航運 B.上游植樹造林
C.中游圍湖造田 D.下游修建水力發電廠
21.(2024七上·安次期末)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鄭國渠由韓國水工鄭國在秦國主持穿鑿興建,約十年完工。鄭國渠是古代勞動人民修建的一項偉大工程,是最早在關中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長達30余公里。
(1)圖中甲乙兩地的相對高度為   m。
(2)琳琳準備參觀鄭國渠,看一看千年前的偉大工程。她在出發前查詢天氣預報,衛星云圖上顯示該地整天都是綠色的,則這一天的天氣是   ,用天氣符號表示是   (填字母)。
A. B. C. D.
(3)古人利用地勢起伏修建鄭國渠,將涇河水引到洛水,據此推斷鄭國渠流經地區的地勢特點是   。
(4)“涇渭分明”指的就是涇河和渭河,涇河水流入渭河,最后匯入黃河,據此推斷涇河的流向為   。
22.(2024七上·安次期末)根據某地理小組探究“生育政策與人口增長關系”的學習任務,回答下列問題。
任務一:收集素材、匯總數據。2016~2022年我國人口增長情況表如下。
年份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出生率(‰) 13.57 12.64 10.86 10.41 8.52 7.52 6.77
死亡率(‰) 7.04 7.06 7.08 7.09 7.07 7.18 7.37
人口自然增長率(‰) 6.53 5.58 3.78 3.32 1.45 0.34
(1)2022年,我國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是   ‰,與2021年相比,人口數量   (選填“增加”或“減少”)。
(2)分析表中數據可知,2016~2022年間,我國人口增長速度的大致趨勢是   。
任務二:數據統計、發現規律。我國2010年和2020年人口年齡結構圖如下。
2010年人口年齡結構 2020年人口年齡結構
(3)與2010年相比,2020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   ,15~59歲人口所占比重   。
任務三:綜合分析、解決問題。
(4)為應對人口新形勢,我國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的政策,這一政策有利于優化人口結構,增加勞動力,緩解   。
23.(2024七上·安次期末)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318國道東起上海,西至日喀則,大致與30°N緯線平行,囊括了平原、丘陵、盆地、高原等地形,自然景觀豐富。
材料二:318國道路線圖如下。
【自然風光大道】
(1)地形:318國道東起于海平面,向西到達   高原,橫跨我國地勢三級階梯,沿線地勢落差   ,中途還經過了   盆地,地形種類豐富。
(2)氣候:與30°N緯線大致平行,經過了我國   氣候區和   氣候區。從高溫到   ,從濕潤到干旱,溫度和濕度都差異顯著。
【人文大道】
(3)318國道經過了許多民族聚居地,在西藏自治區可以看到的少數民族是   ,該民族的傳統節日是   。
(4)下圖為日喀則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日喀則的糧食蔬菜大部分都是從外地買入的,據圖分析原因   。
日喀則
24.(2024七上·安次期末)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上游河段】
(1)“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天上”指的是   ,“海”指的是   。
(2)上游河段多在高山、峽谷中穿行,蘊藏著豐富的   資源,該河段地區由于過度放牧、亂采濫挖導致生態環境惡化。
【中游河段】
(3)中游流經   (填地形區),這里土質疏松,多暴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河流含沙量   。
【下游河段】
(4)下游流經華北平原,這里地勢   ,河流流速   ,泥沙淤積,河床升高,形成地上河,易發生洪澇災害。
(5)為實現黃河流域的可持續發展,請提出你的治理建議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B
3.C
【知識點】地球的形狀;利用經緯網定向;地圖上的方向判讀
【答案】4.A
5.C
6.D
【知識點】地圖的選擇和使用;比例尺
【解析】【點評】人們通常把陸地地形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基本類型。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寬廣平坦;高原,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上,外圍較陡,內部起伏和緩;山地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具有聳立的高峰、陡蛸的山坡;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勢起伏較不大;盆地四周高中間低。
4.從諸葛八卦村平面示意圖可以看出,該地四周高、中間低,符合盆地的地形特征,A正確,BCD錯誤。
故答案為:A。
5.比例尺是指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已知圖上距離為2.5cm,實際距離約為2500m,則比例尺為2.5cm:2500m=2.5cm:250000=1:100000。
故答案為:C。
6.泗洪縣交通圖詳細展示了交通路線和交通設施,是規劃旅游路線、確定出行方式的重要參考,D正確;泗洪縣政區圖主要展示行政區域的劃分,A錯誤;泗洪縣地形圖顯示的是該地區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的分布,B錯誤;泗洪縣氣候圖顯示的是該地氣候類型的分布,C錯誤。
故答案為:D。
【答案】7.A
8.D
【知識點】中國的行政區劃;我國的民族構成和民族風情
【解析】【點評】(1)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河北省簡稱冀,行政中心石家莊;青海省簡稱青,行政中心西寧;廣東省簡稱粵,行政中心廣州;湖北省簡稱鄂,行政中心武漢;山東省簡稱魯,行政中心濟南;河南省簡稱豫,行政中心鄭州;山西省簡稱晉,行政中心太原;陜西省簡稱陜或秦,行政中心西安;遼寧省簡稱遼,行政中心沈陽;云南省簡稱云或滇,行政中心昆明;湖南省簡稱湘,行政中心長沙;黑龍江省簡稱黑,行政中心哈爾濱;貴州省簡稱貴或黔,行政中心貴陽。
(2)我國民族眾多,各民族都有自身的風俗習慣,各具特色的民族風情給人們以美的感受,我們要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鞏固和發展民族團結。
7.貴陽是貴州的行政中心;長沙是湖南的行政中心;太原是山西的行政中心;合肥是安徽的行政中心。故A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8.我國設置民族自治縣, 說明我國的民族政策包括: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ABC項并不能提現。
故答案為:D。
【答案】9.B
10.C
【知識點】我國人口分布特點和人口分界線
【解析】【點評】我國東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其分界線大致是黑龍江省的黑河市到云南省的騰沖縣,此線以東人口占全國的94%,以西人口占全國人口的6%。
9.讀我國人口分布圖可知,甲地人口密度為10-100人每平方千米,乙地人口密度為1人以下每平方千米,丙地人口密度為1-10人每平方千米,丁地人口密度為400人以上每平方千米,故四地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乙。
故答案為:B。
10.A、我國沿海地區由于經濟發達、交通便利,吸引了大量人口聚集,人口密度大,A錯誤;
B、干旱地區由于自然條件惡劣,水資源短缺,不利于人類生存和發展,人口密度小,B錯誤;
C、我國東部地區由于地理位置優越、氣候適宜、經濟發達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吸引了大量人口聚集,人口密度大,這是我國人口分布的主要特點之一,C正確;
D,平原地區由于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有利條件,是農業生產的理想區域,也是人類居住和發展的重要地區,人口密度大,D錯誤。
故答案為:C。
【答案】11.A
12.D
【知識點】我國的民族分布;中國的行政區劃
【解析】【點評】我國共有56個民族,民族分布特點為大雜居、小聚居,交錯居住,漢族地區有少數民族居住,少數民族地區也有漢族居住,漢族分布最廣,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則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東北部地區。
11.根據材料,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我國朝鮮族最大的聚居地,同時北京、河北、山東等地也有朝鮮族散居,這充分體現了我國民族分布的大雜居、小聚居、交錯居住的特點,A正確,C錯誤;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北和西南地區,集中分布在五大自治區內,BD錯誤。
故答案為:A。
12.吉正是吉林省的簡稱,D正確;京是北京市的簡稱,A錯誤;黑是黑龍江省的簡稱,B錯誤;遼是遼寧省的簡稱,C錯誤。
故答案為:D。
【答案】13.A
14.B
【知識點】我國的地勢特點及其影響;我國地勢三級階梯分界、各階梯內主要地形類型
【解析】【點評】(1)我國的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級階梯狀分布。第一級階梯地形以高原為主,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級階梯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海拔多在1000-2000米;第三級階梯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平均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2)本題考查我國地勢特征產生的影響,理解解答即可。
13.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但不能看出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故A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4.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有利于海上濕潤氣流深入內陸,形成降水,①正確;在地勢階梯的交界處,河流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但并不便于航運,②錯誤;地勢西高東低使許多大江大河自西向東流,③正確;地勢的第三階梯以平原、丘陵為主,有利于發展種植業,④錯誤。故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答案】15.A
16.C
【知識點】季節變化和五帶的劃分;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點評】(1)以北半球為例,3、4、5三個月是春季;6、7、8三個月是夏季;9、10、11三個月是秋季;12、1、2三個月是冬季。南半球季節與北半球正好相反。
(2)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緯度因素、海陸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運動、人類活動等。受緯度位置影響,氣溫由低緯向高緯逐漸降低;受海陸位置影響,陸地冬冷夏熱,海洋冬暖夏涼;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受地形影響,同緯度地區,海拔高處氣溫低;受洋流影響,暖流經過的地區氣溫高,降水多;寒流經過的地區氣溫低,降水少。
15.甲地1-2月采油菜花蜜、紫云英蜜,此時是冬季;乙地3月采油菜花蜜,丙地4-5月采油菜花蜜、山花蜜,此時是春季;丁地6-7月采油菜花蜜,此時是夏季。故A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6.由于各地區的緯度、地形等因素不同,導致各地氣溫差異大,使得各地的花期不同,從而影響了放蜂時間。即造成各地放蜂時間差異的主要因素是氣溫是。降水、光照和土壤對放蜂時間影響很小。故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答案】17.D
18.B
【知識點】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及氣候類型分布;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我國季風氣候區與非季風氣候區
【解析】【點評】我國是世界上氣候類型最多的國家之一。我國東半部有大范圍的季風氣候,自南而北有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西北地區大多為溫帶大陸性氣候,青藏高原區是獨特的高原氣候,西部高山地區則表現出明顯的垂直氣候特征。
17.氣候復雜多樣,是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國地域遼闊,地跨眾多的溫度帶和干濕地區,加上我國地形復雜,地勢高低懸殊,更增加了我國氣候的復雜多樣性。季風氣候顯著,是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之二。我國季風氣候顯著,季風氣候區域(指能受到夏季風影響的區域)最為遼闊,我國的季風氣候具有明顯的大陸性特征,D正確,ABC錯誤。
故答案為:D。
18.當夏季風盛行時,我國東部地區會迎來大量暖濕氣流,導致氣溫升高、降水增多,形成炎熱多雨的氣候特點,B正確,ACD錯誤。
故答案為:B。
【答案】19.D
20.B
【知識點】長江的概況、開發與治理
【解析】【點評】長江主要發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峰,是我國流程最長,水量最大的河流,中下游地區航運價值高,中上游地區水能資源豐富。
19.長江的源頭位于青海省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側的沱沱河,D正確,ABC錯誤。
故答案為:D。
20.A、長江河源段應注重保護環境,涵養水源,不適宜發展航運,A錯誤;
B、長江上游地區水土流失嚴重,植樹造林可以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是合理的開發治理措施,B正確;
C、長江中游地區湖泊眾多,圍湖造田會導致湖泊面積減小,調蓄洪水的能力減弱,加劇洪澇災害,C錯誤;
D、長江下游地區地勢平坦,水流平緩,更適合發展航運和農業灌溉,而水力發電更適宜在上游地勢落差大的地區進行,D錯誤。
故答案為:B。
21.【答案】(1)1583
(2)晴天;B
(3)西高東低
(4)自西北向東南
【知識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海拔和相對高度;天氣預報和天氣符號
【解析】【分析】(1)讀圖可知,甲地的海拔為500米,乙地的海拔為2083米,因此它們的相對高度為2083米 - 500米 = 1583米,
(2)衛星云圖上顯示該地整天都是綠色的,這表示該區域沒有云層覆蓋,因此天氣為晴天。在天氣符號中,A表示臺風,B表示晴天,C表示大雨,D表示雷陣雨。故選B。
(3)由題干可知,古人利用地勢起伏修建鄭國渠引水灌溉關中地區,即鄭國渠屬于自流灌溉區,水向低處流,讀圖可知,將涇河水引到洛水可自流,說明地勢為西高東低。
(4)讀圖可知,圖中沒有指向標和經緯網,確定方向的方法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河流自高處流向低處,觀察圖中涇河的大致流向是自西北向東南。
【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上的數值代表海拔高度,等高距是指相鄰兩條等高線的高差,海拔是指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根據等高距可以估算海拔高度。相對高度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1)讀圖可知,甲地海拔為500米,乙地海拔為2083米,兩地的相對高度為1583米。
(2)衛星云圖上綠色表示陸地,說明云量少,可以直接看到陸地,說明是晴天。A表示臺風,B表示晴天,C表示大雨,D表示雷陣雨。故選B。
(3)由題干可知,古人利用地勢起伏修建鄭國渠引水灌溉關中地區,即鄭國渠屬于自流灌溉區,水向低處流,讀圖可知,將涇河水引到洛水可自流,說明地勢為西高東低。
(4)讀圖可知,該題用一般的方法來判斷,確定方向的方法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河流自高處流向低處,觀察圖中涇河的大致流向是自西北向東南。
22.【答案】-0.6;減少;人口增速越來越低;上升;下降;人口老齡化
【知識點】我國人口問題及人口政策;我國人口數量和人口增長
【解析】【分析】(1)人口自然增長率等于出生率減去死亡率,2022年出生率為6.77‰,死亡率為7.37‰,可算出自然增長率為6.77‰-7.37‰=﹣0.6‰。人口負增長,因此與2021年相比,人口數量減少。
(2)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2016~2022年間,我國的人口增長速度呈現出一個大致的趨勢,即人口增速越來越低。這表明我國的人口增長速度正在逐漸放緩。
(3)與2010年相比,2020年我國的人口年齡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其中,60歲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明顯上升,說明老年人口數量增加;而15~59歲人口所占比重則有所下降,說明勞動力人口數量相對減少。
(4)為了應對人口新形勢,我國實施了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的政策。這一政策的實施有利于優化人口結構,增加勞動力供給,緩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壓力。通過鼓勵生育,可以促進人口的自然增長,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口老齡化的趨勢。
【點評】近年來,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不斷上升。為了促進人口與社會經濟長期均衡發展,國家不斷調整計劃生育政策。我國從2016年起全面實施一對夫妻可生育兩個孩子的計劃生育政策,2021年開始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的政策,并配套支持措施。
23.【答案】青藏;大;四川;亞熱帶季風;高原山地;高寒;藏族;雪頓節;海拔高,熱量不足
【知識點】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及氣候類型分布;青藏地區的自然地理概況;我國的地形類型及其分布
【解析】【分析】(1)318國道從東到西橫跨我國地勢三級階梯,起點為海平面,終點為青藏高原,地勢落差極大。在沿途中,還經過了四川盆地等不同的地形,使得這條國道的地形種類十分豐富。
(2)318國道與30°N緯線大致平行,經過了我國兩個主要的氣候區: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和高原山地氣候區。從東到西,氣候由高溫多雨逐漸轉變為高寒干旱,溫度和濕度的差異顯著。
(3)318國道經過了許多民族聚居地,其中在西藏自治區可以看到的少數民族是藏族。該民族的傳統節日是雪頓節。
(4)日喀則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表明,該地區海拔高,導致熱量不足,無法種植足夠的糧食和蔬菜。因此,大部分糧食和蔬菜都需要從外地買入。
【點評】318國道是一條連接中國東部和西部的重要公路,它從東部的上海起始,一直延伸到西部的日喀則,全長約5476公里。這條國道大致與30°N緯線平行,穿越了中國的多個省份和自治區,展現了豐富的自然景觀和多樣的地形地貌。
24.【答案】(1)巴顏喀拉山;渤海
(2)水能
(3)黃土高原;大
(4)低平;緩慢
(5)上中游:退耕還林還草;植樹造林,大力開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減少泥沙下泄;在下游,加固堤壩,清理河道等。
【知識點】黃河的概況、開發與治理
【解析】【分析】(1)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中的"天上"指的是黃河的發源地巴顏喀拉山,而"海"則是指黃河最終注入的渤海。
(2)黃河上游河段多在高山、峽谷中穿行,這種地形條件使得該河段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然而,由于過度放牧、亂采濫挖等人類活動,該地區的生態環境已經惡化,這對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帶來了挑戰。
(3) 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地區,這里土質疏松,多暴雨,且植被稀疏,導致水土流失嚴重。因此,河流在流經這一地區時,含沙量會大大增加。
(4) 黃河下游流經華北平原,這里地勢低平,河流流速緩慢。由于泥沙淤積,河床逐漸升高,形成了地上河。這種地形條件使得黃河下游容易發生洪澇災害,對當地人民的生產和生活造成了威脅。
(5)為實現黃河流域的可持續發展,我們需要采取一系列治理措施。在上中游地區,可以實施退耕還林還草政策,加強植樹造林工作,大力開展水土保持工作,以控制水土流失,減少泥沙下泄。同時,還需要加強監管和執法力度,防止亂采濫挖等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在下游地區,可以加固堤壩、清理河道等措施,以提高防洪能力,減少洪澇災害的發生。這些措施的實施將有助于保護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促進該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點評】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顏喀拉山,流經青海、四川等9省區,注入渤海。內蒙古自治區的河口以上為上游,河口到河南的桃花峪為中游,桃花峪以下為下游。黃河下游在華北平原上,河床寬坦,水流緩慢,泥沙大量淤積,使河床抬高,成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河”。治理黃河的根本措施是加強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修建水庫也是治理黃河的重要手段。
(1)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顏喀拉山,向東流入渤海。全長5464千米,為我國第二長河,干流像一個巨大的“幾”字。因此“天上”指的是巴顏喀拉山,“海”指的是渤海。
(2)黃河上游處在地勢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
(3)黃河中游地區流經黃土高原,由于這里土質疏松,多暴雨,植被稀疏,導致該河段水土流失嚴重,大量泥沙與雨水一起匯入黃河,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4)黃河進入華北平原,河道變得寬闊平坦,地勢低平,水流速度減慢,河水挾帶的泥沙沉積下來,使河床逐漸抬高,人們被迫不斷加高堤壩,形成“地上河”。
(5)黃河上游過度開發加劇了上游河段的荒漠化,中游水土流失嚴重,下游為“地上河”,應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結合的綜合治理,因此,治理黃河的關鍵是治沙,特別是在上、中游黃土高原地區,退耕還林還草;植樹造林,大力開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減少泥沙下泄;在下游,加固堤壩,清理河道等。
1 / 1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卷
(2024七上·安次期末)六勝塔是曾經的東方大港(刺桐港)、海上絲綢之路的第一座燈塔,在歷史上起著海上航標的作用,為鄭和第五次下西洋引航開道。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站在塔上看從遠方駛來的船,會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身,原因是(  )
A.地球是個球體 B.大地是平的
C.船開得太慢 D.地軸是傾斜的
2.六勝塔(118°43'E,24°48'N)所在的刺桐港位于現在的(  )
A.杭州 B.泉州 C.臺北 D.廣州
3.圖中判斷方向的方法是(  )
A.指向標 B.特殊定位法
C.經緯網 D.上南下北,左東右西
【答案】1.A
2.B
3.C
【知識點】地球的形狀;利用經緯網定向;地圖上的方向判讀
(2024七上·安次期末)位于金華市蘭溪市西部的諸葛八卦村是迄今發現的諸葛亮后裔的最大聚居地。村中建筑格局按“八陣圖”樣式布列,且保存了大量明清古民居,是國內舉世無雙的古文化村落。讀諸葛八卦村平面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4.諸葛八卦村所在的地形是(  )
A.盆地 B.丘陵 C.山地 D.平原
5.敏敏量得太公山與老鼠山的圖上距離為2.5cm,兩地的實地距離約為2500m。該地圖的比例尺為(  )
A.1∶1000 B.1∶10000 C.1∶100000 D.1∶1000000
6.洪澤湖濕地公園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中國十大生態休閑基地,總面積約20平方公里,位于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洪澤湖西畔。暑假期間小明同學準備去洪澤湖濕地欣賞滿池荷花的美景。請你為小明的暑假之旅推薦合適的地圖(  )
A.泗洪縣政區圖 B.泗洪縣地形圖
C.泗洪縣氣候圖 D.泗洪縣交通圖
【答案】4.A
5.C
6.D
【知識點】地圖的選擇和使用;比例尺
【解析】【點評】人們通常把陸地地形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基本類型。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寬廣平坦;高原,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上,外圍較陡,內部起伏和緩;山地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具有聳立的高峰、陡蛸的山坡;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勢起伏較不大;盆地四周高中間低。
4.從諸葛八卦村平面示意圖可以看出,該地四周高、中間低,符合盆地的地形特征,A正確,BCD錯誤。
故答案為:A。
5.比例尺是指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已知圖上距離為2.5cm,實際距離約為2500m,則比例尺為2.5cm:2500m=2.5cm:250000=1:100000。
故答案為:C。
6.泗洪縣交通圖詳細展示了交通路線和交通設施,是規劃旅游路線、確定出行方式的重要參考,D正確;泗洪縣政區圖主要展示行政區域的劃分,A錯誤;泗洪縣地形圖顯示的是該地區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的分布,B錯誤;泗洪縣氣候圖顯示的是該地氣候類型的分布,C錯誤。
故答案為:D。
(2024七上·安次期末)“獨竹漂”是貴州省赤水河流域苗族同胞獨具特色的,深受當地群眾喜愛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完成下面小題。
7.貴州省的行政中心是(  )
A.貴陽 B.長沙 C.太原 D.合肥
8.苗苗家住的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是國務院批準成立的最早的自治縣之一。我國設置民族自治縣,說明我國的民族政策是(  )
A.各民族不論大小,一律平等
B.各民族統一使用漢字,促進民族交流融合
C.尊重并保護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
D.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答案】7.A
8.D
【知識點】中國的行政區劃;我國的民族構成和民族風情
【解析】【點評】(1)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河北省簡稱冀,行政中心石家莊;青海省簡稱青,行政中心西寧;廣東省簡稱粵,行政中心廣州;湖北省簡稱鄂,行政中心武漢;山東省簡稱魯,行政中心濟南;河南省簡稱豫,行政中心鄭州;山西省簡稱晉,行政中心太原;陜西省簡稱陜或秦,行政中心西安;遼寧省簡稱遼,行政中心沈陽;云南省簡稱云或滇,行政中心昆明;湖南省簡稱湘,行政中心長沙;黑龍江省簡稱黑,行政中心哈爾濱;貴州省簡稱貴或黔,行政中心貴陽。
(2)我國民族眾多,各民族都有自身的風俗習慣,各具特色的民族風情給人們以美的感受,我們要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鞏固和發展民族團結。
7.貴陽是貴州的行政中心;長沙是湖南的行政中心;太原是山西的行政中心;合肥是安徽的行政中心。故A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8.我國設置民族自治縣, 說明我國的民族政策包括: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ABC項并不能提現。
故答案為:D。
(2024七上·安次期末)讀我國人口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
9.圖中四地,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我國人口分布很不均勻,主要表現為(  )
A.沿海地區人口密度小 B.干旱地區人口密度大
C.東部地區人口密度大 D.平原地區人口密度小
【答案】9.B
10.C
【知識點】我國人口分布特點和人口分界線
【解析】【點評】我國東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其分界線大致是黑龍江省的黑河市到云南省的騰沖縣,此線以東人口占全國的94%,以西人口占全國人口的6%。
9.讀我國人口分布圖可知,甲地人口密度為10-100人每平方千米,乙地人口密度為1人以下每平方千米,丙地人口密度為1-10人每平方千米,丁地人口密度為400人以上每平方千米,故四地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乙。
故答案為:B。
10.A、我國沿海地區由于經濟發達、交通便利,吸引了大量人口聚集,人口密度大,A錯誤;
B、干旱地區由于自然條件惡劣,水資源短缺,不利于人類生存和發展,人口密度小,B錯誤;
C、我國東部地區由于地理位置優越、氣候適宜、經濟發達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吸引了大量人口聚集,人口密度大,這是我國人口分布的主要特點之一,C正確;
D,平原地區由于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有利條件,是農業生產的理想區域,也是人類居住和發展的重要地區,人口密度大,D錯誤。
故答案為:C。
(2024七上·安次期末)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我國朝鮮族最大的聚居地,北京、河北、山東等地也有朝鮮族散居。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1.據材料推斷,我國民族分布的最大特點是(  )
A.大雜居、小聚居、交錯居住
B.少數民族全部分布在五大自治區內
C.大聚居、小雜居、交錯居住
D.少數民族集中在西北、東北、東南地區
12.吉林省的簡稱是(  )
A.京 B.黑 C.遼 D.吉
【答案】11.A
12.D
【知識點】我國的民族分布;中國的行政區劃
【解析】【點評】我國共有56個民族,民族分布特點為大雜居、小聚居,交錯居住,漢族地區有少數民族居住,少數民族地區也有漢族居住,漢族分布最廣,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則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東北部地區。
11.根據材料,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我國朝鮮族最大的聚居地,同時北京、河北、山東等地也有朝鮮族散居,這充分體現了我國民族分布的大雜居、小聚居、交錯居住的特點,A正確,C錯誤;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北和西南地區,集中分布在五大自治區內,BD錯誤。
故答案為:A。
12.吉正是吉林省的簡稱,D正確;京是北京市的簡稱,A錯誤;黑是黑龍江省的簡稱,B錯誤;遼是遼寧省的簡稱,C錯誤。
故答案為:D。
(2024七上·安次期末)下圖為“我國地勢特征”的簡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3.圖中反映了我國地勢(  )
①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②山區面積廣大③地形復雜多樣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14.這種地勢特征產生的影響有(  )
①利于海上濕潤氣流深入內陸②第二級階梯水能豐富,便于航運
③大河多自西向東流④第三級階梯起伏大,利于發展畜牧業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答案】13.A
14.B
【知識點】我國的地勢特點及其影響;我國地勢三級階梯分界、各階梯內主要地形類型
【解析】【點評】(1)我國的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級階梯狀分布。第一級階梯地形以高原為主,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級階梯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海拔多在1000-2000米;第三級階梯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平均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2)本題考查我國地勢特征產生的影響,理解解答即可。
13.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但不能看出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故A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4.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有利于海上濕潤氣流深入內陸,形成降水,①正確;在地勢階梯的交界處,河流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但并不便于航運,②錯誤;地勢西高東低使許多大江大河自西向東流,③正確;地勢的第三階梯以平原、丘陵為主,有利于發展種植業,④錯誤。故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2024七上·安次期末)養蜂人為了采到合適的蜂蜜,帶著蜜蜂尋找蜜源充足、花期銜接的放蜂場地。讀放蜂采蜜路線圖,完成下面小題。
15.圖中四地,適合在冬季放蜂采蜜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6.造成各地放蜂時間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光照 C.氣溫 D.土壤
【答案】15.A
16.C
【知識點】季節變化和五帶的劃分;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點評】(1)以北半球為例,3、4、5三個月是春季;6、7、8三個月是夏季;9、10、11三個月是秋季;12、1、2三個月是冬季。南半球季節與北半球正好相反。
(2)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緯度因素、海陸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運動、人類活動等。受緯度位置影響,氣溫由低緯向高緯逐漸降低;受海陸位置影響,陸地冬冷夏熱,海洋冬暖夏涼;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受地形影響,同緯度地區,海拔高處氣溫低;受洋流影響,暖流經過的地區氣溫高,降水多;寒流經過的地區氣溫低,降水少。
15.甲地1-2月采油菜花蜜、紫云英蜜,此時是冬季;乙地3月采油菜花蜜,丙地4-5月采油菜花蜜、山花蜜,此時是春季;丁地6-7月采油菜花蜜,此時是夏季。故A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6.由于各地區的緯度、地形等因素不同,導致各地氣溫差異大,使得各地的花期不同,從而影響了放蜂時間。即造成各地放蜂時間差異的主要因素是氣溫是。降水、光照和土壤對放蜂時間影響很小。故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2024七上·安次期末)我國氣候類型分布圖及我國夏季風和冬季風示意圖如下,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7.據圖判斷,下列屬于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的是(  )
A.熱帶氣候分布范圍廣 B.氣候類型單一
C.海洋性氣候顯著 D.氣候類型復雜多樣
18.當夏季風盛行時,我國東部地區(  )
A.寒冷干燥 B.炎熱多雨 C.炎熱干燥 D.長冬無夏
【答案】17.D
18.B
【知識點】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及氣候類型分布;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我國季風氣候區與非季風氣候區
【解析】【點評】我國是世界上氣候類型最多的國家之一。我國東半部有大范圍的季風氣候,自南而北有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西北地區大多為溫帶大陸性氣候,青藏高原區是獨特的高原氣候,西部高山地區則表現出明顯的垂直氣候特征。
17.氣候復雜多樣,是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國地域遼闊,地跨眾多的溫度帶和干濕地區,加上我國地形復雜,地勢高低懸殊,更增加了我國氣候的復雜多樣性。季風氣候顯著,是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之二。我國季風氣候顯著,季風氣候區域(指能受到夏季風影響的區域)最為遼闊,我國的季風氣候具有明顯的大陸性特征,D正確,ABC錯誤。
故答案為:D。
18.當夏季風盛行時,我國東部地區會迎來大量暖濕氣流,導致氣溫升高、降水增多,形成炎熱多雨的氣候特點,B正確,ACD錯誤。
故答案為:B。
(2024七上·安次期末)“綠色發展,生態優先”是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首要任務,下圖為“長江干流各河段主要生態環境問題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9.長江的源頭位于青海省的(  )
A.陰山山脈 B.天山山脈 C.祁連山脈 D.唐古拉山脈
20.長江經濟帶各河段開發治理的合理措施是(  )
A.源頭發展航運 B.上游植樹造林
C.中游圍湖造田 D.下游修建水力發電廠
【答案】19.D
20.B
【知識點】長江的概況、開發與治理
【解析】【點評】長江主要發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峰,是我國流程最長,水量最大的河流,中下游地區航運價值高,中上游地區水能資源豐富。
19.長江的源頭位于青海省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側的沱沱河,D正確,ABC錯誤。
故答案為:D。
20.A、長江河源段應注重保護環境,涵養水源,不適宜發展航運,A錯誤;
B、長江上游地區水土流失嚴重,植樹造林可以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是合理的開發治理措施,B正確;
C、長江中游地區湖泊眾多,圍湖造田會導致湖泊面積減小,調蓄洪水的能力減弱,加劇洪澇災害,C錯誤;
D、長江下游地區地勢平坦,水流平緩,更適合發展航運和農業灌溉,而水力發電更適宜在上游地勢落差大的地區進行,D錯誤。
故答案為:B。
21.(2024七上·安次期末)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鄭國渠由韓國水工鄭國在秦國主持穿鑿興建,約十年完工。鄭國渠是古代勞動人民修建的一項偉大工程,是最早在關中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長達30余公里。
(1)圖中甲乙兩地的相對高度為   m。
(2)琳琳準備參觀鄭國渠,看一看千年前的偉大工程。她在出發前查詢天氣預報,衛星云圖上顯示該地整天都是綠色的,則這一天的天氣是   ,用天氣符號表示是   (填字母)。
A. B. C. D.
(3)古人利用地勢起伏修建鄭國渠,將涇河水引到洛水,據此推斷鄭國渠流經地區的地勢特點是   。
(4)“涇渭分明”指的就是涇河和渭河,涇河水流入渭河,最后匯入黃河,據此推斷涇河的流向為   。
【答案】(1)1583
(2)晴天;B
(3)西高東低
(4)自西北向東南
【知識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海拔和相對高度;天氣預報和天氣符號
【解析】【分析】(1)讀圖可知,甲地的海拔為500米,乙地的海拔為2083米,因此它們的相對高度為2083米 - 500米 = 1583米,
(2)衛星云圖上顯示該地整天都是綠色的,這表示該區域沒有云層覆蓋,因此天氣為晴天。在天氣符號中,A表示臺風,B表示晴天,C表示大雨,D表示雷陣雨。故選B。
(3)由題干可知,古人利用地勢起伏修建鄭國渠引水灌溉關中地區,即鄭國渠屬于自流灌溉區,水向低處流,讀圖可知,將涇河水引到洛水可自流,說明地勢為西高東低。
(4)讀圖可知,圖中沒有指向標和經緯網,確定方向的方法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河流自高處流向低處,觀察圖中涇河的大致流向是自西北向東南。
【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上的數值代表海拔高度,等高距是指相鄰兩條等高線的高差,海拔是指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根據等高距可以估算海拔高度。相對高度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1)讀圖可知,甲地海拔為500米,乙地海拔為2083米,兩地的相對高度為1583米。
(2)衛星云圖上綠色表示陸地,說明云量少,可以直接看到陸地,說明是晴天。A表示臺風,B表示晴天,C表示大雨,D表示雷陣雨。故選B。
(3)由題干可知,古人利用地勢起伏修建鄭國渠引水灌溉關中地區,即鄭國渠屬于自流灌溉區,水向低處流,讀圖可知,將涇河水引到洛水可自流,說明地勢為西高東低。
(4)讀圖可知,該題用一般的方法來判斷,確定方向的方法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河流自高處流向低處,觀察圖中涇河的大致流向是自西北向東南。
22.(2024七上·安次期末)根據某地理小組探究“生育政策與人口增長關系”的學習任務,回答下列問題。
任務一:收集素材、匯總數據。2016~2022年我國人口增長情況表如下。
年份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出生率(‰) 13.57 12.64 10.86 10.41 8.52 7.52 6.77
死亡率(‰) 7.04 7.06 7.08 7.09 7.07 7.18 7.37
人口自然增長率(‰) 6.53 5.58 3.78 3.32 1.45 0.34
(1)2022年,我國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是   ‰,與2021年相比,人口數量   (選填“增加”或“減少”)。
(2)分析表中數據可知,2016~2022年間,我國人口增長速度的大致趨勢是   。
任務二:數據統計、發現規律。我國2010年和2020年人口年齡結構圖如下。
2010年人口年齡結構 2020年人口年齡結構
(3)與2010年相比,2020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   ,15~59歲人口所占比重   。
任務三:綜合分析、解決問題。
(4)為應對人口新形勢,我國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的政策,這一政策有利于優化人口結構,增加勞動力,緩解   。
【答案】-0.6;減少;人口增速越來越低;上升;下降;人口老齡化
【知識點】我國人口問題及人口政策;我國人口數量和人口增長
【解析】【分析】(1)人口自然增長率等于出生率減去死亡率,2022年出生率為6.77‰,死亡率為7.37‰,可算出自然增長率為6.77‰-7.37‰=﹣0.6‰。人口負增長,因此與2021年相比,人口數量減少。
(2)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2016~2022年間,我國的人口增長速度呈現出一個大致的趨勢,即人口增速越來越低。這表明我國的人口增長速度正在逐漸放緩。
(3)與2010年相比,2020年我國的人口年齡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其中,60歲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明顯上升,說明老年人口數量增加;而15~59歲人口所占比重則有所下降,說明勞動力人口數量相對減少。
(4)為了應對人口新形勢,我國實施了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的政策。這一政策的實施有利于優化人口結構,增加勞動力供給,緩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壓力。通過鼓勵生育,可以促進人口的自然增長,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口老齡化的趨勢。
【點評】近年來,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不斷上升。為了促進人口與社會經濟長期均衡發展,國家不斷調整計劃生育政策。我國從2016年起全面實施一對夫妻可生育兩個孩子的計劃生育政策,2021年開始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的政策,并配套支持措施。
23.(2024七上·安次期末)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318國道東起上海,西至日喀則,大致與30°N緯線平行,囊括了平原、丘陵、盆地、高原等地形,自然景觀豐富。
材料二:318國道路線圖如下。
【自然風光大道】
(1)地形:318國道東起于海平面,向西到達   高原,橫跨我國地勢三級階梯,沿線地勢落差   ,中途還經過了   盆地,地形種類豐富。
(2)氣候:與30°N緯線大致平行,經過了我國   氣候區和   氣候區。從高溫到   ,從濕潤到干旱,溫度和濕度都差異顯著。
【人文大道】
(3)318國道經過了許多民族聚居地,在西藏自治區可以看到的少數民族是   ,該民族的傳統節日是   。
(4)下圖為日喀則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日喀則的糧食蔬菜大部分都是從外地買入的,據圖分析原因   。
日喀則
【答案】青藏;大;四川;亞熱帶季風;高原山地;高寒;藏族;雪頓節;海拔高,熱量不足
【知識點】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及氣候類型分布;青藏地區的自然地理概況;我國的地形類型及其分布
【解析】【分析】(1)318國道從東到西橫跨我國地勢三級階梯,起點為海平面,終點為青藏高原,地勢落差極大。在沿途中,還經過了四川盆地等不同的地形,使得這條國道的地形種類十分豐富。
(2)318國道與30°N緯線大致平行,經過了我國兩個主要的氣候區: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和高原山地氣候區。從東到西,氣候由高溫多雨逐漸轉變為高寒干旱,溫度和濕度的差異顯著。
(3)318國道經過了許多民族聚居地,其中在西藏自治區可以看到的少數民族是藏族。該民族的傳統節日是雪頓節。
(4)日喀則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表明,該地區海拔高,導致熱量不足,無法種植足夠的糧食和蔬菜。因此,大部分糧食和蔬菜都需要從外地買入。
【點評】318國道是一條連接中國東部和西部的重要公路,它從東部的上海起始,一直延伸到西部的日喀則,全長約5476公里。這條國道大致與30°N緯線平行,穿越了中國的多個省份和自治區,展現了豐富的自然景觀和多樣的地形地貌。
24.(2024七上·安次期末)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上游河段】
(1)“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天上”指的是   ,“海”指的是   。
(2)上游河段多在高山、峽谷中穿行,蘊藏著豐富的   資源,該河段地區由于過度放牧、亂采濫挖導致生態環境惡化。
【中游河段】
(3)中游流經   (填地形區),這里土質疏松,多暴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河流含沙量   。
【下游河段】
(4)下游流經華北平原,這里地勢   ,河流流速   ,泥沙淤積,河床升高,形成地上河,易發生洪澇災害。
(5)為實現黃河流域的可持續發展,請提出你的治理建議   。
【答案】(1)巴顏喀拉山;渤海
(2)水能
(3)黃土高原;大
(4)低平;緩慢
(5)上中游:退耕還林還草;植樹造林,大力開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減少泥沙下泄;在下游,加固堤壩,清理河道等。
【知識點】黃河的概況、開發與治理
【解析】【分析】(1)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中的"天上"指的是黃河的發源地巴顏喀拉山,而"海"則是指黃河最終注入的渤海。
(2)黃河上游河段多在高山、峽谷中穿行,這種地形條件使得該河段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然而,由于過度放牧、亂采濫挖等人類活動,該地區的生態環境已經惡化,這對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帶來了挑戰。
(3) 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地區,這里土質疏松,多暴雨,且植被稀疏,導致水土流失嚴重。因此,河流在流經這一地區時,含沙量會大大增加。
(4) 黃河下游流經華北平原,這里地勢低平,河流流速緩慢。由于泥沙淤積,河床逐漸升高,形成了地上河。這種地形條件使得黃河下游容易發生洪澇災害,對當地人民的生產和生活造成了威脅。
(5)為實現黃河流域的可持續發展,我們需要采取一系列治理措施。在上中游地區,可以實施退耕還林還草政策,加強植樹造林工作,大力開展水土保持工作,以控制水土流失,減少泥沙下泄。同時,還需要加強監管和執法力度,防止亂采濫挖等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在下游地區,可以加固堤壩、清理河道等措施,以提高防洪能力,減少洪澇災害的發生。這些措施的實施將有助于保護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促進該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點評】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顏喀拉山,流經青海、四川等9省區,注入渤海。內蒙古自治區的河口以上為上游,河口到河南的桃花峪為中游,桃花峪以下為下游。黃河下游在華北平原上,河床寬坦,水流緩慢,泥沙大量淤積,使河床抬高,成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河”。治理黃河的根本措施是加強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修建水庫也是治理黃河的重要手段。
(1)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顏喀拉山,向東流入渤海。全長5464千米,為我國第二長河,干流像一個巨大的“幾”字。因此“天上”指的是巴顏喀拉山,“海”指的是渤海。
(2)黃河上游處在地勢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
(3)黃河中游地區流經黃土高原,由于這里土質疏松,多暴雨,植被稀疏,導致該河段水土流失嚴重,大量泥沙與雨水一起匯入黃河,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4)黃河進入華北平原,河道變得寬闊平坦,地勢低平,水流速度減慢,河水挾帶的泥沙沉積下來,使河床逐漸抬高,人們被迫不斷加高堤壩,形成“地上河”。
(5)黃河上游過度開發加劇了上游河段的荒漠化,中游水土流失嚴重,下游為“地上河”,應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結合的綜合治理,因此,治理黃河的關鍵是治沙,特別是在上、中游黃土高原地區,退耕還林還草;植樹造林,大力開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減少泥沙下泄;在下游,加固堤壩,清理河道等。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邵县| 连平县| 武穴市| 留坝县| 铜鼓县| 广东省| 平度市| 静安区| 库伦旗| 澜沧| 北京市| 布拖县| 新乡市| 灯塔市| 昌都县| 饶河县| 通道| 武川县| 涞水县| 吉林市| 新昌县| 永定县| 永新县| 建湖县| 弋阳县| 安乡县| 金华市| 镇安县| 昂仁县| 宁远县| 石狮市| 白沙| 莱阳市| 乡宁县| 郁南县| 札达县| 拜城县| 林甸县| 宝山区| 乌海市| 东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