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2024七上·博羅期末)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和大小的測量經歷了漫長的過程。2021年10月16日6時,中國空間站正式開啟有人長期駐留時代。北京時間2023年9月21日15時,“天宮課堂”第四課開講。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中國空間站遨游太空,反映了我們偉大祖國( )A.食品加工技術進步 B.冶金技術重大突破C.航天技術世界領先 D.紡織技術更新換代2.下圖示意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排序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C.①→③→②→④ D.③→②→④→①3.下列詩句所描述的景象能夠反映地球形狀的是( )A.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B.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C.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D.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答案】1.C2.B3.B【知識點】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解析】【點評】能證明地球形狀是球體的例子很多,如離岸的船總是船身先消失,桅桿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麥哲倫環球航行、人造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等。科學家經過長期的精密測量,發現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1.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中國空間站遨游太空,反映了我國航天事業迅速發展,航天技術世界領先。但與冶金、紡織、食品工業無關。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2.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古代在科學不很發達的情況下,有“天圓地方”的說法,認為整個大地是平的;后來人們根據太陽和月亮的形狀,推測地球是一個球體;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首次證明了地球是個球體;后來通過觀察人造衛星從宇宙空間拍攝到的地球照片,確證地球是一個球體。故認識順序是③→①→④→②。故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3.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A.“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意思是是從不同的方向看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不同,不能反映地球的形狀,A不符合題意;B.“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意思是站得高,看得遠,能夠反映地球的球形形狀,B符合題意;C.“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反映的是西北地區的荒漠景觀,不能反映地球的形狀,C不符合題意;C.“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反映的是赤道的周長和自轉周期,不能反映地球的形狀,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2024七上·博羅期末)2023年10月26日11時,搭載長征二號F遙十七運載火箭的神舟十七號飛船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讀“我國四大衛星發射基地分布圖”(如圖),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面小題。4.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是我國建設的第一座航天發射場,也是我國目前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下列地點最接近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是( )A.(40°S,100°W) B.(20°N,110°E)C.(40°N,100°E) D.(30°S,115°W)5.太原衛星發射基地是我國完全自主建設的第一座火箭衛星發射場。太原衛星發射基地( )A.位于地球最北端 B.地處北溫帶,四季分明C.位于低緯度地區 D.地處南寒帶,終年嚴寒6.西昌衛星發射基地(28°N,102°E)是我國發射衛星最多、對外開放最早的航天發射場。能與西昌衛星發射基地所在經線組成經線圈的經線是( )A.78°E B.152°W C.78°W D.28°E【答案】4.C5.B6.C【知識點】緯線和緯度;經線和經度;五帶劃分【解析】【點評】人們把赤道定為0度緯線,向南向北各分為90度,在赤道以南的叫南緯(S),度數向南越來越大;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緯(N),度數向北越來越大;人們把本初子午線定為0度經線,向東向西各分為180度,在0度經線以東的叫東經(E),度數向東越來越大;在0度經線以西的叫西經(W),度數向西越來越大。熱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23.5°S,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66.5°N,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N-90°N,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S- 66.5°S,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S-90°S。人們規定,高緯度是60°—90°之間的地區;中緯度是30°—60°之間的地區;低緯度是0°—30°之間的地區。4.讀圖分析可知,圖中緯度向北越來越大,是北緯,因此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緯度是40°N;經度向東越來越大,是東經,因此經度大約是100°E。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5.讀圖,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 太原衛星發射基地,位于40°N附近,屬于中緯度;地處北溫帶,四季分明。而地球最北端是北極點。故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6.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在地球儀上,任意兩條相對的經線都可以組成一個經線圈,這兩條經線必須符合以下特點:度數相加等于180°;一條是西經,另一條必須是東經(0°和180°經線除外)。根據題意可知,西昌衛星發射基地經度是102°E,因此能與西昌衛星發射基地所在經線組成經線圈的是78°W經線。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2024七上·博羅期末)2023年9月23日到10月8日,杭州舉辦19屆亞運會,來自45個國家,12500多名運動員齊聚杭州。讀地球公轉運動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7.亞運會舉辦期間,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位于( )A.①②之間 B.②③之間 C.③④之間 D.④①之間8.杭州亞運會開幕當天(9月23日)地球公轉至③位置,此時北半球的節氣為( ),太陽直射的緯線是( )A.春分;赤道 B.夏至;北回歸線C.秋分;赤道 D.冬至;南回歸線9.杭州亞運會閉幕當天(10月8日),惠州市晝夜長短情況為( )A.晝長夜短 B.晝夜平分 C.晝短夜長 D.無法判斷【答案】7.C8.C9.C【知識點】晝夜長短的變化【解析】【點評】由于地球不停地繞著太陽公轉,各地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不斷發生變化。以北半球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極圈以內是極晝,南極圈以內是極夜,白晝由北向南逐漸變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極圈以內是極夜,南極圈以內是極晝,白晝由南向北逐漸變短。而赤道則是全年晝夜平分。7.讀圖,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當地球公轉到圖中①、②、③、④四地時分別是北半球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根據題意可知,第19屆亞運會舉辦期間是9月23日至10月8日,此時處在秋分至冬至之間,因此地球運動到③④之間。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8.讀圖分析可知,杭州亞運會開幕當天是9月23日,地球公轉至③位置,為北半球的秋分,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9.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杭州亞運會閉幕當天,即10月8日,此時處在秋分至冬至之間,太陽直射南半球。因此位于北半球的惠州市晝短夜長。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2024七上·博羅期末)下圖為我國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面小題。10.圖中河流處的地形部位是( )A.山脊 B.山谷 C.陡崖 D.山峰11.關于圖中地理事物的說法,錯誤的是( )A.戊處適合攀巖 B.丁坡較緩,丙坡較陡C.該圖等高距為100米 D.河流流向為自東北向西南流【答案】10.B11.B【知識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海拔和相對高度【解析】【點評】等高線呈閉合曲線時,海拔由外向內增高的為山頂;等高線呈閉合曲線時,海拔由內向外增高的為盆地;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高處的為山谷;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低處的為山脊;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兩山頂之間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在地圖上判斷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種:一般定向法:面對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要根據指向標判定方向,指向標的箭頭指向正北方。在經緯網地圖上,要根據經緯網確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10.圖中河流流經地區等高線彎曲部分向海拔高處凸出,因此地形部位為山谷。故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1.A.戊位于等高線重疊處,為陡崖,適合攀巖,A說法正確;B.丙處等高線較稀疏,因此坡度較緩;丁處等高線較密,因此坡度較陡,B說法錯誤;C.該圖相鄰的兩條等高線相差100米,即等高距為100米,C說法正確;D.圖中沒有經緯網,也沒有指向標,應該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定向,因此河流流向為自東北向西南流,D說法正確;故答案為:B。(2024七上·博羅期末)第12屆沃爾沃環球帆船賽歷時近9個月,在全球9個國家的10個港口停靠,總航程共39895海里。下圖為第12屆沃爾沃環球帆船賽航線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2.第12屆沃爾沃環球帆船賽中的一個停靠港口——奧克蘭港所在的大洲是( )A.大洋洲 B.歐洲 C.非洲 D.亞洲13.沃爾沃環球帆船賽航線未沙及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答案】12.A13.D【知識點】七大洲;四大洋【解析】【點評】世界共有七大洲,按照面積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其中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的是南極洲;跨緯度最廣的是亞洲;被赤道穿過的是非洲、亞洲、大洋洲、南美洲。世界四大洋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面積最大、島嶼最多的大洋是太平洋,輪廓像“S”形的大洋是大西洋,緯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完全位于東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12.讀圖分析可知,奧克蘭港所在的大洲是大洋洲,是最小的大洲。故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3.讀圖分析可知,沃爾沃環球帆船賽航線穿越了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最終又回到大西洋。但沒有經過北冰洋。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2024七上·博羅期末)北京時間2023年2月6日9時17分,土耳其發生7.8級地震,此次地震在土耳其境內至少造成4萬多人死亡。圖1為“土耳其及其周邊示意圖”;圖2為“世界板塊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14.土耳其是一個地跨兩大洲的國家,其境內的土耳其海峽是____的分界線( )A.亞洲與非洲 B.亞洲與歐洲C.非洲與歐洲 D.亞洲與北美洲15.土耳其大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的內部B.位于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的碰撞擠壓處C.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D.位于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16.當地震發生時,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迅速躲到大樹下 B.緊閉大門,等待救援C.駕駛汽車逃生 D.撤離到空曠的高地,蹲下來【答案】14.B15.D16.D【知識點】七大洲;大洲分界線;板塊構造學說;我國自然災害的防治措施【解析】【點評】亞歐兩洲分界線是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峽;亞非兩洲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紅海;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是白令海峽;歐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全球由六大板塊組成: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交界處地殼不穩定,張裂拉伸容易形成海洋,碰撞擠壓容易形成山脈。世界上有兩大火山、地震帶:阿爾卑斯—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和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1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土耳其海峽是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直布羅陀海峽;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是白令海峽。故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5.讀圖,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土耳其位于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地處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上,地殼活躍,因此多火山、地震。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6.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當地震發生時:A.迅速躲到大樹下容易被大樹倒下時砸傷,是非常危險的,A不符合題意;B.要打開大門,防止大門被壓變形打不開,拖慢救援速度,B不符合題意;C.此時公路會開裂,駕駛汽車逃生非常危險,C不符合題意;D.應該撤離到空曠的高地,蹲下來,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2024七上·博羅期末)我國山西省海拔最高點為五臺山的北臺葉斗峰,海拔3061米,素有“華北屋脊”之稱。山上有一種疊層石,帶有奇異花紋,紋理看上去就像一本書的側面,有層層的書頁。在它的紋理中,地質學家們發現了一種生活在海洋里的遠古藻類的痕跡。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7.在五臺山的巖層中發現了藻類生命的痕跡,說明( )A.五臺山曾經是一片汪洋 B.五臺山在遠古時期氣候炎熱C.五臺山曾經有火山噴發 D.五臺山很早就有人類活動18.目前,能合理解釋這一現象的理論是( )A.風成說 B.環境決定論C.板塊構造學說 D.生物進化學說19.山西省最低點位于垣曲縣黃河庫區馬蹄窩,海拔為167米,葉斗峰與馬蹄窩的相對高度為( )A.3244米 B.2894米 C.2684米 D.3424米【答案】17.A18.C19.B【知識點】海陸變遷的原因和例證;海拔和相對高度;板塊構造學說【解析】【點評】可以證明海陸變遷的實例有很多,如喜馬拉雅山發現了海洋生物化石、臺灣海峽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遺跡、荷蘭的填海造陸等。板塊構造學說認為,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并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六大板塊組成: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各大板塊處在不斷地運動之中。一般來說,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容易發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帶就集中分布在板塊交界地帶。海拔是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是地面某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即兩地的高度差。17.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藻類通常是水生生物,一般生長在如湖泊或海洋中。在五臺山的巖層中發現了藻類生命的痕跡,這說明五臺山曾經是一片汪洋。故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8.根據上題分析可知,五臺山曾經是一片汪洋,這是海陸變遷的例證。 能合理解釋這一現象的理論是板塊構造學說,因為板塊運動可以導致海洋和陸地之間的環境轉換,從而提供了藻類生存的合適環境。但與風成說、環境決定論和生物進化學說無關。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9.根據題意可知,葉斗峰海拔為3061米,馬蹄窩的海拔為167米,因此兩者的相對高度為3061-167=2894米。故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2024七上·博羅期末)高大山脈對氣流的阻擋作用造成山脈兩側降水的差異,“一山有四季”體現了海拔高低導致氣溫的不同。讀“某山地示意”圖(如圖),完成下面小題。20.對于甲地和乙地的降水情況判斷正確的是( )A.甲多于乙,甲為迎風坡 B.甲少于乙,乙為迎風坡C.甲多于乙,甲為背風坡 D.甲少于乙,乙為背風坡21.同一時間,當圖中M地氣溫為8℃時,N地的氣溫為( )A.-4℃ B.7.4℃ C.9.6℃ D.20℃22.甲和乙的降水差異,M和N的氣溫差異,其影響因素均為( )A.緯度位置 B.海陸分布 C.地形地勢 D.植被狀況【答案】20.A21.D22.C【知識點】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解析】【點評】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等。緯度位置:緯度低,氣溫高,緯度高,氣溫低;通常情況下,赤道地區降水最多,兩極附近降水最少。海陸位置:溫帶地區,沿海地區降水較多,內陸地區降水較少。地形:海拔高氣溫低;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20.從圖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于山脈的迎風坡,乙地則位于山脈的背風坡;高大山脈對氣流的阻擋作用會導致迎風坡降水增多,因為氣流在上升過程中會冷卻并凝結成降水。而背風坡則由于氣流在越過山脈后下沉并增溫,通常降水較少。故答案為:A。21.根據氣溫的垂直遞減率(通常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低0.6℃),圖中N地海拔是1000米,M地的海拔是3000米,兩地相對高度是2000米,氣溫相差12℃,當M地是8℃時,N地氣溫要比M地高12℃,是20℃。故答案為:D。22.由圖可知,甲位于迎風坡降水多,乙位于背風坡降水少;M的海拔較高,氣溫較低,因此甲和乙的降水差異,M和N的氣溫差異都受地形地勢的影響,C正確;緯度因素、海陸分布和植被狀況都不是造成甲和乙的降水差異、M和N氣溫差異的原因,ABD錯誤。故答案為:C。(2024七上·博羅期末)天氣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我們每天都在關注天氣變化。讀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制作的天氣情況記錄表,完成下面小題。日期 7月26日 7月27日 7月28日 7月29日 7月30日氣溫(℃) 27/37 26/35 25/28 26/30 26/31天氣狀況風向、風力 東北風3級 東北風5級 東北風6級 南風4級 南風3級23.該地7月29日的天氣狀況是( )A.大雨轉中雨 B.中雨轉小雨 C.小雨轉陰 D.多云轉晴24.下列符號中,表示7月27日風向、風力的是( )A. B. C. D.【答案】23.C24.A【知識點】天氣預報和天氣符號【解析】【點評】常見的天氣符號:風向和風力的判讀。一道風尾代表風力二級,一個風旗代表風力八級,風桿上畫有風尾的一方表示風向。23.根據表格中天氣符號分析可知,該地7月29日的天氣狀況是小雨轉陰。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24.根據表格中天氣符號分析可知,7月27日風向、風力是東北風5級。讀圖分析可知,A表示東北風5級;B表示東南風5級;C表示西風5級;D表示北風5級。故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2024七上·博羅期末)龍血樹通常生長在干旱的沙漠地區,它的枝葉上翹形成一個倒傘形狀的樹冠,樹干和樹枝厚實而粗壯。讀龍血樹景觀圖及其生長地區氣候資料圖,完成下面小題。25.龍血樹生長地區的氣候類型是( )A.熱帶草原氣候 B.熱帶沙漠氣候C.熱帶雨林氣候 D.地中海氣候26.對龍血樹生長環境描述正確的是( )A.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B.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C.全年炎熱干燥 D.全年高溫多雨【答案】25.B26.C【知識點】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及其特點【解析】【點評】判斷氣候類型的步驟主要分三步:首先根據最高氣溫出現的月份判斷南北半球:7月左右氣溫最高是北半球,1月左右氣溫最高是南半球;然后根據氣溫判斷所屬溫度帶: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最后根據降水確定氣候類型。科學家根據各地氣溫和降水組合形成的氣候特征,劃分出一系列的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及其附近地區,全年高溫多雨;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氣候區的南北兩側,終年高溫,降水分干、濕兩季;熱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10°-30°附近的大陸東部,終年高溫,降水分旱雨兩季;熱帶沙漠氣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和內陸地區,終年炎熱干燥;地中海氣候主要位于南北緯30°-40°之間的大陸西岸,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廣,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濕潤;亞熱帶季風和亞熱帶濕潤氣候主要位于南北緯25°-35°之間的大陸西東部,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溫帶海洋性氣候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的大陸西岸,以歐洲西部分布最廣,終年溫和濕潤;溫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溫帶地區的東部,夏季暖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的大陸內部,全年干燥少雨,夏季炎熱,冬季寒冷;苔原氣候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冰原氣候主要分布在南極大陸和格陵蘭島,這兩種氣候類型都是終年酷寒少雨;高原高山氣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緯度的高原和高山地區,氣候從山麓到山頂呈垂直變化。25.根據圖中龍血樹生長地區的氣候資料圖分析可知,該地終年炎熱干燥,屬于熱帶沙漠氣候。故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26.根據材料信息及上題分析可知, 龍血樹通常生長在干旱的沙漠地區,終年炎熱干燥,屬熱帶沙漠氣候。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2024七上·博羅期末)聯合國宣布,世界人口在2022年11月15日這天達到80億,世界面臨嚴峻的人口問題。讀“各大洲人口數量和平均人口增長率統計圖”,完成下面小題。27.非洲平均人口增長率較高,可能帶來的社會問題有( )①勞動力短缺 ②就業困難 ③交通壓力大 ④醫療資源不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8.歐洲平均人口增長率低,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可以采取的應對措施是( )A.出臺政策鼓勵生育 B.人口向大城市遷移C.大量接納外來移民 D.適當提前退休年齡【答案】27.B28.A【知識點】世界主要人口問題及解決措施;世界人口的數量與增長【解析】【點評】世界的人口問題主要兩個方面: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和人口增長過慢帶來的問題。由于人口增長過快,會產生資源短缺,環境惡化,社會經濟壓力大等問題,為此應該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由于人口增長過慢,會引發勞動力短缺、國防兵員不足、社會養老負擔加重,老年人生活困難等問題,為此應該鼓勵生育。總之,人口增長過快過慢都不行,人口的增長,要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另外發展中國家的鄉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引發了一系列的城市問題,如交通堵塞,環境污染,住房擁擠,就業困難,犯罪率上升等。為此我們應該控制城市人口和用地規模,保護城市環境, 使城市人口增長與措施環境容量相適應。27.非洲平均人口增長率較高,容易造成就業困難、交通壓力大、醫療資源不足等問題。而勞動力短缺是人口自然增長率低帶來的社會問題。故B②③④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28. 歐洲平均人口增長率低,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 。為此應該出臺政策鼓勵生育,延長退休年齡等。人口向大城市遷移,沒有改變該國總人口,不能解決老齡化的問題;大量接納外來移民,會產生新的人口問題,C錯誤;提前退休會加大勞動力短缺問題。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2024七上·博羅期末)2022年11月在卡塔爾舉行了世界杯足球賽,如圖為吉祥物“拉依卜”,拉依卜意為“技術極佳的球員”。讀圖完成下面小題。29.從吉祥物的著裝及頭飾推測卡塔爾居民主要信奉的宗教及其宗教建筑是( )A.佛教、寺廟 B.基督教、教堂C.基督教、清真寺 D.伊斯蘭教、清真寺30.世界各地的運動員之間進行交流大多用的語言是( )A.漢語 B.英語 C.阿拉伯語 D.法語【答案】29.D30.B【知識點】世界的主要語言及其分布;世界三大宗教【解析】【點評】基督教是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亞洲西部,主要集中分布在歐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蘭教的教徒稱為穆斯林,產生于阿拉伯半島,主要分布于亞洲西部和東南部、非洲北部和東部。在中國又稱回教或清真教;佛教創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于亞洲東部和東南部。聯合國有六大工作語言:漢語、英語、俄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漢語主要分布在中國及東南亞地區,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流傳最廣的語言,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大洋洲,如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俄語主要是俄羅斯和東歐各國使用;法語主要分布在法國、非洲的一些國家及加拿大部分地區;西班牙語主要是西班牙人和拉丁美洲大多數國家使用;阿拉伯語主要流行于西亞和北非。29.讀圖,根據吉祥物的著裝及頭飾可以推測卡塔爾居民屬于阿拉伯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該地居民主要信仰伊斯蘭教,宗教建筑為清真寺。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30.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聯合國有六種工作語言,其中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是英語。因此世界各地的運動員之間進行交流大多用的語言是英語。故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31.(2024七上·博羅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自地球形成以來,其大氣、地表從未停止過運動、變化。這對地球而言只是微弱的“脈動”,但對地球上的生物和人類而言,可能帶來災難。材料二:2023年9月5日,日本(圖中甲地)福島縣以東近海海域發生4.4級地震。根據公開資料,日本經常有地震發生,每年有感地震多達1500多次。上圖為“地中海沿岸氣候圖”和“六大板塊及火山、地震帶分布圖”。(1)結合所學及圖文材料,寫出下列板塊名稱:A 板塊;E 板塊;F 板塊。(2)日本發生地震時,當地正值 季,日本位于 火山地震帶,因而地殼運動活躍,地震多發。(3)圖中乙地為地中海,受板塊影響,地中海面積在不斷縮小,請利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原因。(4)結合材料及所學,判斷地中海沿岸屬于什么氣候類型, 。并寫出其氣候特征 。【答案】(1)亞歐;美洲;南極洲(2)秋;環太平洋(3)位于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交界處,板塊做碰撞擠壓運動,導致面積不斷縮小(4)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知識點】板塊構造學說;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及其特點;火山與地震;四季更替【解析】【分析】(1)讀圖可知,A為亞歐板塊,E為美洲版,F為南極洲板塊。(2)2023 年 9 月 5 日處于 9 - 11 月這個時間段內,所以日本發生地震時當地正值秋季;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交界處,正好處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等運動頻繁,地殼活動劇烈,導致地震等地質災害多發。(3)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圖中乙地為地中海, 位于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交界處,板塊做碰撞擠壓運動 ,因此面積在不斷縮小。(4)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分析可知, 地中海沿岸屬于地中海氣候,特點是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點評】板塊運動學說認為,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塊整體,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劃分為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六大板塊,各大板塊處于不停地運動中。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1)板塊構造理論認為全球共分為六大板塊和若干小板塊組成,圖中A為亞歐板塊,E為美洲版就快,F為南極洲板塊。(2)北半球的秋季為9、10、11月,日本(北半球)發生地震時9月5日,正值秋季,日本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或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地殼活躍,多火山、地震。(3)在板塊交界的地帶,兩個板塊發生張裂拉伸,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兩個板塊發生碰撞擠壓,在陸地上常常形成山脈。圖中乙地為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擠壓處面積在不斷縮小。(4)由圖可知,地中海沿岸屬于地中海氣候,特點是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32.(2024七上·博羅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2023年7月11日,最新數據顯示,全球人口已經突破78億。隨著全球人口持續增長,其他問題也漸漸顯現。因此,人口問題越來越引起國際社會的重視。據統計,德國自1975年以來出生率基本低于死亡率,據推測,到2050年,德國人口會從現在的8200萬人下降到7080萬人。材料二: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圖(1)從南北半球看,德國(圖中甲地)位于 半球;從海陸位置看,德國位于 (填大洲);從經濟發展水平看,德國屬于 國家(填“發達”或“發展中”)。(2)世界人口稠密區從緯度來看,主要位于 (填“中高”或“中低”)緯度地區;從海陸位置上看,人口主要集中在 (填“沿海”或“內陸”)地區。(3)圖中乙地為我國青藏高原,請寫出青藏高原人口稀疏的原因 。(4)人口數量少,增長過慢,會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請寫出人口增長過慢引發的問題。【答案】(1)北;歐洲;發達(2)中低;沿海(3)地處高原,地勢高峻,氣候終年嚴寒(4)①勞動力短缺;②國防兵源不足;③社會養老負擔加重等【知識點】世界主要人口問題及解決措施;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點及原因);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分布【解析】【分析】(1)讀圖分析可知,德國(圖中甲地)位于赤道以北,因此位于北半球;從海陸位置看,德國位于歐洲西部;從經濟發展水平看,德國經濟發展水平高,屬于發達國家。(2)讀圖,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可知,世界人口稠密區的分布規律是:從緯度來看,主要位于中低緯度地區,因為該地區水熱較充足;從海陸位置上看,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因為該地區交通便利。(3)讀圖分析可知,圖中乙地位于青藏高原, 地勢高峻,氣候終年嚴寒 ,空氣稀薄,不適合人類居住,因此人口稀疏。(4)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 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人口數量少,增長過慢,會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如: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社會養老負擔加重等問題。故答案為:(1)北;歐洲;發達;(2)中低;沿海;(3) 地處高原,地勢高峻,氣候終年嚴寒 ;(4) ①勞動力短缺;②國防兵源不足;③社會養老負擔加重等 。【點評】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劃分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為北半球,赤道以南為南半球。即所有北緯度都在北半球,所有南緯度都在南半球。發達國家是指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技術較為先進,生活水平較高的國家,以出口工業制成品為主,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大洋洲,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東半球;發展中國家是指經濟、社會方面發展程度較低的國家,以出口初級產品為主,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西部和南北美洲東部的人口最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區主要位于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帶。而寒冷的極地、未開發的熱帶雨林地區,干旱的沙漠地區和空氣稀薄的高原山地人口稀少。世界的人口問題主要兩個方面: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和人口增長過慢帶來的問題。由于人口增長過快,會產生資源短缺,環境惡化,社會經濟壓力大等問題,為此應該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由于人口增長過慢,會引發勞動力短缺、國防兵員不足、社會養老負擔加重,老年人生活困難等問題,為此應該鼓勵生育。總之,人口增長過快過慢都不行,人口的增長,要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1)從南北半球看,德國(圖中甲地)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從海陸位置看,德國位于歐洲西部;從經濟發展水平看,德國屬于發達國家,是歐洲最發達的經濟體。(2)世界人口稠密區從緯度來看,主要位于中低緯度地區,水熱較充足;從海陸位置上看,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交通便利。(3)圖中乙地為我國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海拔高,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有“世界屋脊”之稱,海拔高,氣溫低,空氣稀薄,高寒缺氧,不適合人類居住,人口稀疏。(4)人口增長的快慢影響社會經濟發展,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人口增長過慢會產生老齡化嚴重,導致勞動力不足、國防兵源不足、社會養老負擔加重等問題。1 / 1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2024七上·博羅期末)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和大小的測量經歷了漫長的過程。2021年10月16日6時,中國空間站正式開啟有人長期駐留時代。北京時間2023年9月21日15時,“天宮課堂”第四課開講。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中國空間站遨游太空,反映了我們偉大祖國( )A.食品加工技術進步 B.冶金技術重大突破C.航天技術世界領先 D.紡織技術更新換代2.下圖示意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排序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C.①→③→②→④ D.③→②→④→①3.下列詩句所描述的景象能夠反映地球形狀的是( )A.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B.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C.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D.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2024七上·博羅期末)2023年10月26日11時,搭載長征二號F遙十七運載火箭的神舟十七號飛船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讀“我國四大衛星發射基地分布圖”(如圖),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面小題。4.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是我國建設的第一座航天發射場,也是我國目前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下列地點最接近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是( )A.(40°S,100°W) B.(20°N,110°E)C.(40°N,100°E) D.(30°S,115°W)5.太原衛星發射基地是我國完全自主建設的第一座火箭衛星發射場。太原衛星發射基地( )A.位于地球最北端 B.地處北溫帶,四季分明C.位于低緯度地區 D.地處南寒帶,終年嚴寒6.西昌衛星發射基地(28°N,102°E)是我國發射衛星最多、對外開放最早的航天發射場。能與西昌衛星發射基地所在經線組成經線圈的經線是( )A.78°E B.152°W C.78°W D.28°E(2024七上·博羅期末)2023年9月23日到10月8日,杭州舉辦19屆亞運會,來自45個國家,12500多名運動員齊聚杭州。讀地球公轉運動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7.亞運會舉辦期間,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位于( )A.①②之間 B.②③之間 C.③④之間 D.④①之間8.杭州亞運會開幕當天(9月23日)地球公轉至③位置,此時北半球的節氣為( ),太陽直射的緯線是( )A.春分;赤道 B.夏至;北回歸線C.秋分;赤道 D.冬至;南回歸線9.杭州亞運會閉幕當天(10月8日),惠州市晝夜長短情況為( )A.晝長夜短 B.晝夜平分 C.晝短夜長 D.無法判斷(2024七上·博羅期末)下圖為我國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面小題。10.圖中河流處的地形部位是( )A.山脊 B.山谷 C.陡崖 D.山峰11.關于圖中地理事物的說法,錯誤的是( )A.戊處適合攀巖 B.丁坡較緩,丙坡較陡C.該圖等高距為100米 D.河流流向為自東北向西南流(2024七上·博羅期末)第12屆沃爾沃環球帆船賽歷時近9個月,在全球9個國家的10個港口停靠,總航程共39895海里。下圖為第12屆沃爾沃環球帆船賽航線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2.第12屆沃爾沃環球帆船賽中的一個停靠港口——奧克蘭港所在的大洲是( )A.大洋洲 B.歐洲 C.非洲 D.亞洲13.沃爾沃環球帆船賽航線未沙及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2024七上·博羅期末)北京時間2023年2月6日9時17分,土耳其發生7.8級地震,此次地震在土耳其境內至少造成4萬多人死亡。圖1為“土耳其及其周邊示意圖”;圖2為“世界板塊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14.土耳其是一個地跨兩大洲的國家,其境內的土耳其海峽是____的分界線( )A.亞洲與非洲 B.亞洲與歐洲C.非洲與歐洲 D.亞洲與北美洲15.土耳其大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的內部B.位于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的碰撞擠壓處C.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D.位于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16.當地震發生時,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迅速躲到大樹下 B.緊閉大門,等待救援C.駕駛汽車逃生 D.撤離到空曠的高地,蹲下來(2024七上·博羅期末)我國山西省海拔最高點為五臺山的北臺葉斗峰,海拔3061米,素有“華北屋脊”之稱。山上有一種疊層石,帶有奇異花紋,紋理看上去就像一本書的側面,有層層的書頁。在它的紋理中,地質學家們發現了一種生活在海洋里的遠古藻類的痕跡。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7.在五臺山的巖層中發現了藻類生命的痕跡,說明( )A.五臺山曾經是一片汪洋 B.五臺山在遠古時期氣候炎熱C.五臺山曾經有火山噴發 D.五臺山很早就有人類活動18.目前,能合理解釋這一現象的理論是( )A.風成說 B.環境決定論C.板塊構造學說 D.生物進化學說19.山西省最低點位于垣曲縣黃河庫區馬蹄窩,海拔為167米,葉斗峰與馬蹄窩的相對高度為( )A.3244米 B.2894米 C.2684米 D.3424米(2024七上·博羅期末)高大山脈對氣流的阻擋作用造成山脈兩側降水的差異,“一山有四季”體現了海拔高低導致氣溫的不同。讀“某山地示意”圖(如圖),完成下面小題。20.對于甲地和乙地的降水情況判斷正確的是( )A.甲多于乙,甲為迎風坡 B.甲少于乙,乙為迎風坡C.甲多于乙,甲為背風坡 D.甲少于乙,乙為背風坡21.同一時間,當圖中M地氣溫為8℃時,N地的氣溫為( )A.-4℃ B.7.4℃ C.9.6℃ D.20℃22.甲和乙的降水差異,M和N的氣溫差異,其影響因素均為( )A.緯度位置 B.海陸分布 C.地形地勢 D.植被狀況(2024七上·博羅期末)天氣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我們每天都在關注天氣變化。讀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制作的天氣情況記錄表,完成下面小題。日期 7月26日 7月27日 7月28日 7月29日 7月30日氣溫(℃) 27/37 26/35 25/28 26/30 26/31天氣狀況風向、風力 東北風3級 東北風5級 東北風6級 南風4級 南風3級23.該地7月29日的天氣狀況是( )A.大雨轉中雨 B.中雨轉小雨 C.小雨轉陰 D.多云轉晴24.下列符號中,表示7月27日風向、風力的是( )A. B. C. D.(2024七上·博羅期末)龍血樹通常生長在干旱的沙漠地區,它的枝葉上翹形成一個倒傘形狀的樹冠,樹干和樹枝厚實而粗壯。讀龍血樹景觀圖及其生長地區氣候資料圖,完成下面小題。25.龍血樹生長地區的氣候類型是( )A.熱帶草原氣候 B.熱帶沙漠氣候C.熱帶雨林氣候 D.地中海氣候26.對龍血樹生長環境描述正確的是( )A.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B.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C.全年炎熱干燥 D.全年高溫多雨(2024七上·博羅期末)聯合國宣布,世界人口在2022年11月15日這天達到80億,世界面臨嚴峻的人口問題。讀“各大洲人口數量和平均人口增長率統計圖”,完成下面小題。27.非洲平均人口增長率較高,可能帶來的社會問題有( )①勞動力短缺 ②就業困難 ③交通壓力大 ④醫療資源不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8.歐洲平均人口增長率低,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可以采取的應對措施是( )A.出臺政策鼓勵生育 B.人口向大城市遷移C.大量接納外來移民 D.適當提前退休年齡(2024七上·博羅期末)2022年11月在卡塔爾舉行了世界杯足球賽,如圖為吉祥物“拉依卜”,拉依卜意為“技術極佳的球員”。讀圖完成下面小題。29.從吉祥物的著裝及頭飾推測卡塔爾居民主要信奉的宗教及其宗教建筑是( )A.佛教、寺廟 B.基督教、教堂C.基督教、清真寺 D.伊斯蘭教、清真寺30.世界各地的運動員之間進行交流大多用的語言是( )A.漢語 B.英語 C.阿拉伯語 D.法語31.(2024七上·博羅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自地球形成以來,其大氣、地表從未停止過運動、變化。這對地球而言只是微弱的“脈動”,但對地球上的生物和人類而言,可能帶來災難。材料二:2023年9月5日,日本(圖中甲地)福島縣以東近海海域發生4.4級地震。根據公開資料,日本經常有地震發生,每年有感地震多達1500多次。上圖為“地中海沿岸氣候圖”和“六大板塊及火山、地震帶分布圖”。(1)結合所學及圖文材料,寫出下列板塊名稱:A 板塊;E 板塊;F 板塊。(2)日本發生地震時,當地正值 季,日本位于 火山地震帶,因而地殼運動活躍,地震多發。(3)圖中乙地為地中海,受板塊影響,地中海面積在不斷縮小,請利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原因。(4)結合材料及所學,判斷地中海沿岸屬于什么氣候類型, 。并寫出其氣候特征 。32.(2024七上·博羅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2023年7月11日,最新數據顯示,全球人口已經突破78億。隨著全球人口持續增長,其他問題也漸漸顯現。因此,人口問題越來越引起國際社會的重視。據統計,德國自1975年以來出生率基本低于死亡率,據推測,到2050年,德國人口會從現在的8200萬人下降到7080萬人。材料二: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圖(1)從南北半球看,德國(圖中甲地)位于 半球;從海陸位置看,德國位于 (填大洲);從經濟發展水平看,德國屬于 國家(填“發達”或“發展中”)。(2)世界人口稠密區從緯度來看,主要位于 (填“中高”或“中低”)緯度地區;從海陸位置上看,人口主要集中在 (填“沿海”或“內陸”)地區。(3)圖中乙地為我國青藏高原,請寫出青藏高原人口稀疏的原因 。(4)人口數量少,增長過慢,會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請寫出人口增長過慢引發的問題。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C2.B3.B【知識點】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解析】【點評】能證明地球形狀是球體的例子很多,如離岸的船總是船身先消失,桅桿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麥哲倫環球航行、人造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等。科學家經過長期的精密測量,發現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1.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中國空間站遨游太空,反映了我國航天事業迅速發展,航天技術世界領先。但與冶金、紡織、食品工業無關。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2.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古代在科學不很發達的情況下,有“天圓地方”的說法,認為整個大地是平的;后來人們根據太陽和月亮的形狀,推測地球是一個球體;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首次證明了地球是個球體;后來通過觀察人造衛星從宇宙空間拍攝到的地球照片,確證地球是一個球體。故認識順序是③→①→④→②。故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3.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A.“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意思是是從不同的方向看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不同,不能反映地球的形狀,A不符合題意;B.“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意思是站得高,看得遠,能夠反映地球的球形形狀,B符合題意;C.“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反映的是西北地區的荒漠景觀,不能反映地球的形狀,C不符合題意;C.“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反映的是赤道的周長和自轉周期,不能反映地球的形狀,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答案】4.C5.B6.C【知識點】緯線和緯度;經線和經度;五帶劃分【解析】【點評】人們把赤道定為0度緯線,向南向北各分為90度,在赤道以南的叫南緯(S),度數向南越來越大;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緯(N),度數向北越來越大;人們把本初子午線定為0度經線,向東向西各分為180度,在0度經線以東的叫東經(E),度數向東越來越大;在0度經線以西的叫西經(W),度數向西越來越大。熱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23.5°S,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66.5°N,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N-90°N,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S- 66.5°S,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S-90°S。人們規定,高緯度是60°—90°之間的地區;中緯度是30°—60°之間的地區;低緯度是0°—30°之間的地區。4.讀圖分析可知,圖中緯度向北越來越大,是北緯,因此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緯度是40°N;經度向東越來越大,是東經,因此經度大約是100°E。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5.讀圖,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 太原衛星發射基地,位于40°N附近,屬于中緯度;地處北溫帶,四季分明。而地球最北端是北極點。故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6.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在地球儀上,任意兩條相對的經線都可以組成一個經線圈,這兩條經線必須符合以下特點:度數相加等于180°;一條是西經,另一條必須是東經(0°和180°經線除外)。根據題意可知,西昌衛星發射基地經度是102°E,因此能與西昌衛星發射基地所在經線組成經線圈的是78°W經線。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答案】7.C8.C9.C【知識點】晝夜長短的變化【解析】【點評】由于地球不停地繞著太陽公轉,各地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不斷發生變化。以北半球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極圈以內是極晝,南極圈以內是極夜,白晝由北向南逐漸變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極圈以內是極夜,南極圈以內是極晝,白晝由南向北逐漸變短。而赤道則是全年晝夜平分。7.讀圖,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當地球公轉到圖中①、②、③、④四地時分別是北半球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根據題意可知,第19屆亞運會舉辦期間是9月23日至10月8日,此時處在秋分至冬至之間,因此地球運動到③④之間。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8.讀圖分析可知,杭州亞運會開幕當天是9月23日,地球公轉至③位置,為北半球的秋分,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9.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杭州亞運會閉幕當天,即10月8日,此時處在秋分至冬至之間,太陽直射南半球。因此位于北半球的惠州市晝短夜長。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答案】10.B11.B【知識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海拔和相對高度【解析】【點評】等高線呈閉合曲線時,海拔由外向內增高的為山頂;等高線呈閉合曲線時,海拔由內向外增高的為盆地;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高處的為山谷;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低處的為山脊;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兩山頂之間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在地圖上判斷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種:一般定向法:面對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要根據指向標判定方向,指向標的箭頭指向正北方。在經緯網地圖上,要根據經緯網確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10.圖中河流流經地區等高線彎曲部分向海拔高處凸出,因此地形部位為山谷。故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1.A.戊位于等高線重疊處,為陡崖,適合攀巖,A說法正確;B.丙處等高線較稀疏,因此坡度較緩;丁處等高線較密,因此坡度較陡,B說法錯誤;C.該圖相鄰的兩條等高線相差100米,即等高距為100米,C說法正確;D.圖中沒有經緯網,也沒有指向標,應該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定向,因此河流流向為自東北向西南流,D說法正確;故答案為:B。【答案】12.A13.D【知識點】七大洲;四大洋【解析】【點評】世界共有七大洲,按照面積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其中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的是南極洲;跨緯度最廣的是亞洲;被赤道穿過的是非洲、亞洲、大洋洲、南美洲。世界四大洋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面積最大、島嶼最多的大洋是太平洋,輪廓像“S”形的大洋是大西洋,緯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完全位于東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12.讀圖分析可知,奧克蘭港所在的大洲是大洋洲,是最小的大洲。故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3.讀圖分析可知,沃爾沃環球帆船賽航線穿越了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最終又回到大西洋。但沒有經過北冰洋。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答案】14.B15.D16.D【知識點】七大洲;大洲分界線;板塊構造學說;我國自然災害的防治措施【解析】【點評】亞歐兩洲分界線是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峽;亞非兩洲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紅海;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是白令海峽;歐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全球由六大板塊組成: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交界處地殼不穩定,張裂拉伸容易形成海洋,碰撞擠壓容易形成山脈。世界上有兩大火山、地震帶:阿爾卑斯—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和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1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土耳其海峽是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直布羅陀海峽;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是白令海峽。故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5.讀圖,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土耳其位于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地處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上,地殼活躍,因此多火山、地震。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6.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當地震發生時:A.迅速躲到大樹下容易被大樹倒下時砸傷,是非常危險的,A不符合題意;B.要打開大門,防止大門被壓變形打不開,拖慢救援速度,B不符合題意;C.此時公路會開裂,駕駛汽車逃生非常危險,C不符合題意;D.應該撤離到空曠的高地,蹲下來,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答案】17.A18.C19.B【知識點】海陸變遷的原因和例證;海拔和相對高度;板塊構造學說【解析】【點評】可以證明海陸變遷的實例有很多,如喜馬拉雅山發現了海洋生物化石、臺灣海峽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遺跡、荷蘭的填海造陸等。板塊構造學說認為,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并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六大板塊組成: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各大板塊處在不斷地運動之中。一般來說,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容易發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帶就集中分布在板塊交界地帶。海拔是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是地面某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即兩地的高度差。17.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藻類通常是水生生物,一般生長在如湖泊或海洋中。在五臺山的巖層中發現了藻類生命的痕跡,這說明五臺山曾經是一片汪洋。故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8.根據上題分析可知,五臺山曾經是一片汪洋,這是海陸變遷的例證。 能合理解釋這一現象的理論是板塊構造學說,因為板塊運動可以導致海洋和陸地之間的環境轉換,從而提供了藻類生存的合適環境。但與風成說、環境決定論和生物進化學說無關。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9.根據題意可知,葉斗峰海拔為3061米,馬蹄窩的海拔為167米,因此兩者的相對高度為3061-167=2894米。故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答案】20.A21.D22.C【知識點】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解析】【點評】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等。緯度位置:緯度低,氣溫高,緯度高,氣溫低;通常情況下,赤道地區降水最多,兩極附近降水最少。海陸位置:溫帶地區,沿海地區降水較多,內陸地區降水較少。地形:海拔高氣溫低;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20.從圖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于山脈的迎風坡,乙地則位于山脈的背風坡;高大山脈對氣流的阻擋作用會導致迎風坡降水增多,因為氣流在上升過程中會冷卻并凝結成降水。而背風坡則由于氣流在越過山脈后下沉并增溫,通常降水較少。故答案為:A。21.根據氣溫的垂直遞減率(通常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低0.6℃),圖中N地海拔是1000米,M地的海拔是3000米,兩地相對高度是2000米,氣溫相差12℃,當M地是8℃時,N地氣溫要比M地高12℃,是20℃。故答案為:D。22.由圖可知,甲位于迎風坡降水多,乙位于背風坡降水少;M的海拔較高,氣溫較低,因此甲和乙的降水差異,M和N的氣溫差異都受地形地勢的影響,C正確;緯度因素、海陸分布和植被狀況都不是造成甲和乙的降水差異、M和N氣溫差異的原因,ABD錯誤。故答案為:C。【答案】23.C24.A【知識點】天氣預報和天氣符號【解析】【點評】常見的天氣符號:風向和風力的判讀。一道風尾代表風力二級,一個風旗代表風力八級,風桿上畫有風尾的一方表示風向。23.根據表格中天氣符號分析可知,該地7月29日的天氣狀況是小雨轉陰。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24.根據表格中天氣符號分析可知,7月27日風向、風力是東北風5級。讀圖分析可知,A表示東北風5級;B表示東南風5級;C表示西風5級;D表示北風5級。故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答案】25.B26.C【知識點】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及其特點【解析】【點評】判斷氣候類型的步驟主要分三步:首先根據最高氣溫出現的月份判斷南北半球:7月左右氣溫最高是北半球,1月左右氣溫最高是南半球;然后根據氣溫判斷所屬溫度帶: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最后根據降水確定氣候類型。科學家根據各地氣溫和降水組合形成的氣候特征,劃分出一系列的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及其附近地區,全年高溫多雨;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氣候區的南北兩側,終年高溫,降水分干、濕兩季;熱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10°-30°附近的大陸東部,終年高溫,降水分旱雨兩季;熱帶沙漠氣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和內陸地區,終年炎熱干燥;地中海氣候主要位于南北緯30°-40°之間的大陸西岸,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廣,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濕潤;亞熱帶季風和亞熱帶濕潤氣候主要位于南北緯25°-35°之間的大陸西東部,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溫帶海洋性氣候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的大陸西岸,以歐洲西部分布最廣,終年溫和濕潤;溫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溫帶地區的東部,夏季暖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的大陸內部,全年干燥少雨,夏季炎熱,冬季寒冷;苔原氣候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冰原氣候主要分布在南極大陸和格陵蘭島,這兩種氣候類型都是終年酷寒少雨;高原高山氣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緯度的高原和高山地區,氣候從山麓到山頂呈垂直變化。25.根據圖中龍血樹生長地區的氣候資料圖分析可知,該地終年炎熱干燥,屬于熱帶沙漠氣候。故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26.根據材料信息及上題分析可知, 龍血樹通常生長在干旱的沙漠地區,終年炎熱干燥,屬熱帶沙漠氣候。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答案】27.B28.A【知識點】世界主要人口問題及解決措施;世界人口的數量與增長【解析】【點評】世界的人口問題主要兩個方面: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和人口增長過慢帶來的問題。由于人口增長過快,會產生資源短缺,環境惡化,社會經濟壓力大等問題,為此應該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由于人口增長過慢,會引發勞動力短缺、國防兵員不足、社會養老負擔加重,老年人生活困難等問題,為此應該鼓勵生育。總之,人口增長過快過慢都不行,人口的增長,要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另外發展中國家的鄉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引發了一系列的城市問題,如交通堵塞,環境污染,住房擁擠,就業困難,犯罪率上升等。為此我們應該控制城市人口和用地規模,保護城市環境, 使城市人口增長與措施環境容量相適應。27.非洲平均人口增長率較高,容易造成就業困難、交通壓力大、醫療資源不足等問題。而勞動力短缺是人口自然增長率低帶來的社會問題。故B②③④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28. 歐洲平均人口增長率低,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 。為此應該出臺政策鼓勵生育,延長退休年齡等。人口向大城市遷移,沒有改變該國總人口,不能解決老齡化的問題;大量接納外來移民,會產生新的人口問題,C錯誤;提前退休會加大勞動力短缺問題。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答案】29.D30.B【知識點】世界的主要語言及其分布;世界三大宗教【解析】【點評】基督教是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亞洲西部,主要集中分布在歐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蘭教的教徒稱為穆斯林,產生于阿拉伯半島,主要分布于亞洲西部和東南部、非洲北部和東部。在中國又稱回教或清真教;佛教創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于亞洲東部和東南部。聯合國有六大工作語言:漢語、英語、俄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漢語主要分布在中國及東南亞地區,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流傳最廣的語言,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大洋洲,如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俄語主要是俄羅斯和東歐各國使用;法語主要分布在法國、非洲的一些國家及加拿大部分地區;西班牙語主要是西班牙人和拉丁美洲大多數國家使用;阿拉伯語主要流行于西亞和北非。29.讀圖,根據吉祥物的著裝及頭飾可以推測卡塔爾居民屬于阿拉伯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該地居民主要信仰伊斯蘭教,宗教建筑為清真寺。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30.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聯合國有六種工作語言,其中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是英語。因此世界各地的運動員之間進行交流大多用的語言是英語。故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31.【答案】(1)亞歐;美洲;南極洲(2)秋;環太平洋(3)位于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交界處,板塊做碰撞擠壓運動,導致面積不斷縮小(4)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知識點】板塊構造學說;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及其特點;火山與地震;四季更替【解析】【分析】(1)讀圖可知,A為亞歐板塊,E為美洲版,F為南極洲板塊。(2)2023 年 9 月 5 日處于 9 - 11 月這個時間段內,所以日本發生地震時當地正值秋季;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交界處,正好處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等運動頻繁,地殼活動劇烈,導致地震等地質災害多發。(3)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圖中乙地為地中海, 位于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交界處,板塊做碰撞擠壓運動 ,因此面積在不斷縮小。(4)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分析可知, 地中海沿岸屬于地中海氣候,特點是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點評】板塊運動學說認為,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塊整體,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劃分為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六大板塊,各大板塊處于不停地運動中。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1)板塊構造理論認為全球共分為六大板塊和若干小板塊組成,圖中A為亞歐板塊,E為美洲版就快,F為南極洲板塊。(2)北半球的秋季為9、10、11月,日本(北半球)發生地震時9月5日,正值秋季,日本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或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地殼活躍,多火山、地震。(3)在板塊交界的地帶,兩個板塊發生張裂拉伸,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兩個板塊發生碰撞擠壓,在陸地上常常形成山脈。圖中乙地為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擠壓處面積在不斷縮小。(4)由圖可知,地中海沿岸屬于地中海氣候,特點是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32.【答案】(1)北;歐洲;發達(2)中低;沿海(3)地處高原,地勢高峻,氣候終年嚴寒(4)①勞動力短缺;②國防兵源不足;③社會養老負擔加重等【知識點】世界主要人口問題及解決措施;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點及原因);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分布【解析】【分析】(1)讀圖分析可知,德國(圖中甲地)位于赤道以北,因此位于北半球;從海陸位置看,德國位于歐洲西部;從經濟發展水平看,德國經濟發展水平高,屬于發達國家。(2)讀圖,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可知,世界人口稠密區的分布規律是:從緯度來看,主要位于中低緯度地區,因為該地區水熱較充足;從海陸位置上看,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因為該地區交通便利。(3)讀圖分析可知,圖中乙地位于青藏高原, 地勢高峻,氣候終年嚴寒 ,空氣稀薄,不適合人類居住,因此人口稀疏。(4)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 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人口數量少,增長過慢,會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如: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社會養老負擔加重等問題。故答案為:(1)北;歐洲;發達;(2)中低;沿海;(3) 地處高原,地勢高峻,氣候終年嚴寒 ;(4) ①勞動力短缺;②國防兵源不足;③社會養老負擔加重等 。【點評】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劃分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為北半球,赤道以南為南半球。即所有北緯度都在北半球,所有南緯度都在南半球。發達國家是指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技術較為先進,生活水平較高的國家,以出口工業制成品為主,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大洋洲,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東半球;發展中國家是指經濟、社會方面發展程度較低的國家,以出口初級產品為主,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西部和南北美洲東部的人口最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區主要位于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帶。而寒冷的極地、未開發的熱帶雨林地區,干旱的沙漠地區和空氣稀薄的高原山地人口稀少。世界的人口問題主要兩個方面: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和人口增長過慢帶來的問題。由于人口增長過快,會產生資源短缺,環境惡化,社會經濟壓力大等問題,為此應該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由于人口增長過慢,會引發勞動力短缺、國防兵員不足、社會養老負擔加重,老年人生活困難等問題,為此應該鼓勵生育。總之,人口增長過快過慢都不行,人口的增長,要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1)從南北半球看,德國(圖中甲地)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從海陸位置看,德國位于歐洲西部;從經濟發展水平看,德國屬于發達國家,是歐洲最發達的經濟體。(2)世界人口稠密區從緯度來看,主要位于中低緯度地區,水熱較充足;從海陸位置上看,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交通便利。(3)圖中乙地為我國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海拔高,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有“世界屋脊”之稱,海拔高,氣溫低,空氣稀薄,高寒缺氧,不適合人類居住,人口稀疏。(4)人口增長的快慢影響社會經濟發展,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人口增長過慢會產生老齡化嚴重,導致勞動力不足、國防兵源不足、社會養老負擔加重等問題。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學生版).docx 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