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祁縣第二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地理12月周測試題注意事項:1.本試題,滿分100分,時間75分鐘。2.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班級和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3.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計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由侏羅紀進入白堊紀( )A.陸地上裸子植物空前興盛 B.現代海陸格局基本成型C.低等多細胞生物開始出現 D.海洋中三葉蟲大量滅絕北京時間2024年9月23日23時37分,云南省臨滄市雙江縣(23.38°N,100.06°E)發生3.6級地震,震源深度為10千米。下圖為“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 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A. Ⅲ圈層 B. Ⅳ圈層 C. 莫霍界面以上 D. 古登堡界面以下3. 地震發生以后,建筑物并不會馬上倒塌,一般都要間隔約12秒,這就是地震救援領域所說的“黃金12秒”。據此推斷“黃金12秒”確定的依據是( )A. 橫波和縱波傳播速度的差異 B. 人體對緊急事件的生理反應能力C. 橫波和縱波的傳播介質差異 D. 建筑物的抗震系數蓮花盆是在溶洞的薄層水中由水底向上發育的盆狀或圓盤狀沉積體(下圖)。廣西某溶洞數百米長的 洞穴中,分布著百余座大小不一的蓮花盆,最大的蓮花盆直徑達 9 米,讀圖,完成下面小題。4.溶洞內蓮花盆體量巨大的原因有( )①氣候溫暖濕潤②長期流水侵蝕③石灰巖層較厚④人類破壞較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5.與蓮花盆成因相同的地貌形態有( )A.溶溝、殘丘 B.石筍、石鐘乳 C.石芽、石林 D.溶洞、石柱蔬菜大棚是一種框架覆膜結構,人們可以根據蔬菜生長的需要對自然條件進行人工調節,可有效提高蔬菜的產量和質量。下圖為蔬菜大棚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 夏季伏旱季節,我國南方的菜農一般只給大棚覆蓋黑色尼龍網。其目的是( )A. 削弱太陽輻射以減少蔬菜水分蒸騰B. 減少地面輻射以防止夜間溫度過低C. 增加大氣逆輻射以提高土壤的溫度D. 增強地面輻射以提高白天氣溫7. 我國北方地區在某個季節,菜農往往給大棚覆上多層保溫塑料膜,夜間加蓋草被。該季節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大花惠蘭,忌陽光直射和曝曬,適生冬季溫暖、夏季涼爽的環境,適溫為10—25℃,低于5℃時,大花惠蘭葉片生長不良。近年來,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區以亞洲花卉科創谷為載體,著力打造九溪花卉特色小鎮,努力建成國際花卉生產基地。圖1示意亞洲花卉科創谷某大花蕙蘭大棚生產車間,圖2示意大氣受熱過程。據此完成8—10題。圖1 圖28.該大花蕙蘭大棚內干潔空氣含量最高的氣體是( )A.氧氣 B.氮氣C.臭氧 D.二氧化碳9.云南夏季氣溫較涼爽的原因是( )A.a過程較弱 B.b過程較強C.c過程較弱 D.d過程較強10.下列關于該大棚作用的描述,正確的是( )①冬季增強a過程,起保溫作用 ②冬季增強d過程,起保溫作用③夏季增強b過程,起削弱作用 ④夏季減小b過程,起削弱作用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海水的冰點溫度(指海水開始結冰時的溫度)與鹽度呈負相關,海冰含鹽量接近淡水,適當處理后可作為淡水資源,下圖示意渤海及附近區域一年中日平均氣溫≤-4°℃日數的分布。完成11~13小題。11.海水結冰后,下層的海水A.密度下降B.鹽度上升C.蒸發量變大D.海域面積擴大12.圖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13.該海域海冰面積最大的月份可能是A.2月B.4月C.10月D.12月2023年,北疆大部分地區、東疆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等地區開春較歷年同期偏早10天以上,各地加強了融雪型洪水的防范,大量融冰隨洪水而下易切割河岸、堆積堵塞河道。氣溫回暖較早,農民提早播種早春作物,覆蓋地膜以保障農作物正常發芽生長。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4. 北疆地區早春出現的融雪性洪水主要參與的水循環類型是( )A. 海陸間循環 B. 海上大循環C. 海上內循環 D. 陸地內循環15. 農民播種早春作物時覆蓋地膜直接影響的水循環環節是( )A. 蒸發 B. 蒸騰C. 地表徑流 D. 水汽輸送16. 新疆融雪洪水發生時,大量融冰隨洪水而下切割河岸,反映了水循環( )A. 影響區域氣候和生態 B. 可平衡地區之間熱量收支C. 不斷塑造著地表形態 D. 是海洋和陸地聯系的紐帶二、非選擇題(共3小題,共52分)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地貌是地球演化的結果,不同環境條件,演化出不同的地貌類型。如圖示意四種典型地貌景觀,代表著四種不同的地貌類型,其中d地貌在我國十分罕見。(1)圖中地貌的形成與冰川作用有關的是 (填字母),圖中屬于堆積地貌的是 (填字母)。(4分)(2)指出b地貌所代表的地貌類型,并說明該地貌類型的形成條件。(8分)(3)說出c地貌名稱,并說明該地貌的形態特征。(8分)18. 結合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16分)博斯騰湖地處我國西北地區,靠近冬季風發源地,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湖區水位季節變化很大,但近年有減小的趨勢。湖區內湖陸風現象較為顯著(湖陸風是在較大水域和陸地之間形成的以24小時為周期的地方性天氣現象)。多年平均數據顯示,博斯騰湖夏半年陸風轉湖風的時間為上午11—12時,比冬半年提前兩小時左右。示意“博斯騰湖區域圖(左)和湖區湖陸風風速月變化圖(右)”。(1)博斯騰湖湖陸風最弱的季節為冬季,請分析相關成因。(8分)(2)說明夏半年陸風轉湖風的時間比冬半年提前的原因。(4分)(3)推測在湖邊大規模興建城市對湖陸風的影響并分析原因。(4分)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馬尾松適生于溫暖濕潤環境,怕澇。雅安蓮花山位于四川省多雨帶,種植了大面積馬尾松人工林。林窗是大喬木由于死亡或移除后在林冠層造成空隙的現象。某研究團隊對該區域馬尾松林不同規模的林窗進行調查,以馬尾松純林為對照,發現林窗大小對植物多樣性與土壤性質產生影響,其中大型林窗的土壤有機質和氮磷鉀等養分含量要高于其他區域。圖1為四川省及蓮花山馬尾松研究區位置圖,圖2為不同規模林窗灌木與草本層的物種豐富度指數。注:小型林窗G1:50-100m2,G2:100-150m2;中型林窗G3:200-250m2;大型林窗G4:400-450m2;純林CK:400m2。(1)分析雅安蓮花山種植馬尾松優勢自然條件。(6分)(2)說出該地林窗對物種多樣性的影響,并列舉造成不同規模林窗內物種豐富度不同的主要因素。(4分)(3)從生物對土壤發育影響的角度,說明大型林窗內土壤養分含量較高的原因。(6分)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A 2. C 3.A 4.C 5. B 6.A 7. D 8.B 9.C10.C 11. B 12. B 13.A 14 .D 15.A 16.C二.綜合題。17.(1)a、d b、c(4分)(2)喀斯特地貌(或巖溶地貌)。(2分)形成條件:有廣泛發育的可溶性巖石(石灰巖);氣候較濕潤,降水較豐富;年均溫較高,氣候溫暖。(6分)(3)沖(洪)積扇。(2分)形態特征:外形似張開的折扇;自扇頂至扇緣,地勢逐漸降低;堆積物顆粒由粗到細。(6分)18.(1)冬季博斯騰湖水量最小湖陸熱力性質差異最小;冬季湖面結冰,湖陸溫差小;冬季太陽高度小,白晝短,湖區獲得熱量少,湖陸溫差小;靠近冬季風源地,冬季風強勁,湖陸風不顯著。(2)夏季日出較冬季早,陸地升溫早;夏季太陽高度較冬季大,獲得的太陽輻射多,陸地升溫快;夏季湖泊水量較冬季大,湖面升溫慢,所以陸風轉湖風時間比冬半年早。(3)使湖風加強,陸風減弱。理由:城市熱島環流在白天增大了湖陸之間的溫差,使湖風加強;夜晚減弱了湖陸之間的溫差,使陸風減弱。19.(1)緯度較低,年均溫較高;位于四川省多雨帶,降水豐富;馬尾松怕澇,山地排水條件好,適合馬尾松生長。 6分(每點2分,至少寫三點) (2)林窗的形成利于群落物種多樣性的提高(林窗內物種豐富度高于純林,大型林窗物種豐富度一般高于小型林窗)。主要因素包括:光照、熱量、水分、土壤肥力。 4分(每點2分,至少寫兩點)(3)大型林窗內物種豐富度高,(凋落物增加)為土壤提供的有機質多;植被多,通過生物循環向地表富集的氮磷鉀等營養元素多;生物物種豐富,加速巖石風化,促進磷鉀等養分的釋放。 6分(每點2分,至少寫三點)酌情賦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