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音版二年級上冊《快樂的音樂會》教學設計【教學內容】人音版教材二年級上冊《快樂的音樂會》,這是一首曲調歡快、活潑的兒童歌曲。歌曲旋律流暢,節奏明快,歌詞富有童趣,描繪了一場熱鬧非凡的音樂會場景。【設計意圖】通過這堂課,讓孩子們在歡快的歌聲中體驗音樂帶來的快樂,感受音樂會的熱鬧氛圍。引導孩子們理解歌曲中不同樂器的特點,培養他們的音樂想象力和表現力。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他們積極參與音樂活動,培養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教學目標】一、學唱歌曲《快樂的音樂會》,用歡快、富有彈性的聲音表現歌曲的活潑情緒,感受音樂帶來的快樂。二、在音樂活動中認識二胡、喇叭、銅鼓等樂器,了解它們的聲音特點和演奏方式。三、能夠根據歌曲的節奏和旋律,進行簡單的歌詞創編和表演。【教學重點】感受歌曲的歡快情緒,學唱歌曲。【教學難點】準確演唱歌曲中的附點節奏,進行歌詞創編。【教學用具】多媒體、鋼琴、二胡、喇叭、銅鼓等樂器模型或圖片、頭飾【教學過程】一、師生問好二、導入新課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參加一場特別的活動,那就是快樂的音樂會!(展示音樂會的圖片或視頻)三、發聲練習師:在參加音樂會之前,讓我們先來做做發聲練習,準備好我們的小嗓子。1. 教師范唱,讓學生感受發聲特點及旋律特點。譜例: 3 5 | 6 3 | 5 - | 5 3 | 1 - ‖Lu (隨著二拍子的節拍輕快地拍手——中速用“lu”哼唱旋律)小朋友們,跟著老師一起唱喲!2. 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自然地哼唱旋律。(2-3遍)3. 借助手勢幫助學生記憶旋律,感受音的高低,用“lu”和“la”進行發聲練習。師:小朋友們,老師要在鋼琴上彈這個旋律啦,仔細聽哦!4. 教師用“la”唱歌曲中的某個樂段旋律,與學生進行簡單的二聲部演唱。(設計意圖: 這條發聲練習曲旋律歡快,能幫助學生打開嗓音,為學唱歌曲做好準備。同時,通過二聲部演唱,培養學生的和聲感知能力。)四、感受歌曲特點,模唱歌曲旋律(一)初聽歌曲,整體感知師: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場快樂的音樂會吧!播放歌曲《快樂的音樂會》音頻,讓學生邊聽邊感受歌曲的情緒和節奏。討論:歌曲中都有哪些樂器參加了音樂會?給你們什么樣的感覺?(二)揭示課題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歌曲就是《快樂的音樂會》。(三)再聽歌曲,感受旋律1. 感受歌曲節拍特點,體驗二拍子的節奏感。2. 感受歌曲的旋律特點,隨音樂律動,并在手勢的輔助下感知旋律進行的特點。3. 學生邊揮拍邊用“la”自然、輕聲地模唱歌曲旋律(設計意圖:通過多次聆聽,讓學生熟悉歌曲的旋律、節奏和情緒,培養他們的音樂感知能力。模唱旋律,為學唱歌曲打下基礎。)五、學唱歌曲(一)按節奏朗讀歌詞,理解歌曲內容師: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歌詞,看看這些樂器在音樂會上都有什么樣的表現。(二)學唱歌譜,感受歌曲旋律的變化與重復1. 出示歌譜,教師唱一句,學生跟唱一句。2. 尋找相同或相似的樂句,感受歌曲旋律創作特點,分組學唱。3. 完整演唱旋律,提醒學生注意附點節奏的演唱。(設計意圖: 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學唱歌譜,降低學習難度,讓學生感受歌曲旋律的特點。)(三)演唱歌曲,體會歌曲意境,表現歌曲情感1. 教師用鋼琴伴奏范唱歌曲《快樂的音樂會》。2. 學生隨琴聲輕聲跟唱3. 學生完整地演唱第一段歌詞。注意節奏準確、聲音歡快。4. 通過教師的示范演唱,讓學生感受歌曲中歡快、熱鬧的情緒,并用表情和動作表現出來。5. 學生尋找表現歡快、熱鬧的歌詞,帶上這樣的感情再演唱一遍。6. 師生合作,進行簡單的合唱或分角色演唱。7. 演唱第二段歌詞,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創造不同的演唱方式。8. 學生在老師的鋼琴伴奏下,完整演唱歌曲。(設計意圖: 通過多種形式的演唱,讓學生深入理解歌曲的情感內涵,提高演唱技巧和表現力。)六、拓展活動(一)樂器介紹教師展示二胡、喇叭、銅鼓等樂器模型或圖片,介紹它們的外形、聲音特點和演奏方式。(二)歌詞創編師:小朋友們,除了歌曲中提到的樂器,你們還能想到哪些樂器也來參加音樂會呢?讓我們一起來創編新的歌詞吧!學生分組討論,創編新的歌詞,并進行展示和演唱。(設計意圖: 拓展學生的音樂知識,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合作意識。)七、課堂小結師:今天我們一起參加了這場快樂的音樂會,學會了好聽的歌曲,還創編了新的歌詞。希望小朋友們在生活中也能發現更多的音樂快樂!八、課后作業(一)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快樂的音樂會》給家人聽。(二)用畫筆描繪出自己心中的音樂會場景九、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