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內容 微觀世界 授課人教材分析 (1)本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是通過觀察和繪畫探索微觀世界。 (2)本節課主要介紹了微觀事物的細致觀察與表現方法,顯微鏡和放大鏡的使用,以及運用線條、色彩等元素自由表達觀察到的微觀世界畫面。 (3)通過學習本節課,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審視和探究事物的另一構造世界,培養細致觀察的習慣;同時,通過嘗試運用不同的表現方式,學生可以自由表達自己領略到的微觀世界畫面,體驗觀察與繪畫的樂趣,提高對抽象美的認識和欣賞能力。教學目標回顧 (1)在《微觀世界》的學習中,學生能夠掌握從不同角度觀察微觀事物的方法,如由遠到近的觀察對比方法、剖面觀察法,并運用線條、點、色彩等要素來描繪微觀世界。 (2)通過觀察微觀世界的過程,學生學會運用不同的表現方式表達自己對微觀世界的理解,提高自主探究和藝術創作的能力。 (3)在探索微觀世界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體會微觀世界的奇妙之處,激發對自然科學和藝術創作的熱愛之情。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微觀事物并準確捕捉其特征。 (2)幫助學生掌握運用多種表現方式來描繪微觀世界。教學資源 (1)多媒體設備:準備一臺電腦和投影儀,用于展示海洋與陸地的動、植物在不同生存環境中的生活情境圖片和視頻。 (2)顯微鏡和放大鏡:準備足夠數量的顯微鏡和放大鏡,供學生觀察動植物的圖片及實物。 (3)動植物圖片及實物:收集并準備各種海洋與陸地的動植物圖片及實物,如海星、海螺、植物的根、莖及昆蟲等。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教師調整學生的坐姿,檢查學生的學習用品是否準備齊全,并確保教室內的設備正常運行。通過簡短的互動,使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幾句激勵的話,如“今天我們將探索微觀世界的奧秘”,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開始整理自己的課桌和文具,表現出積極的狀態) 二、講授新課 (一)引導階段 多媒體欣賞:教師展示幾種海洋與陸地動植物(如海星、海螺、多種植物的根、莖及昆蟲等)在不同生存環境中的生活情境。 多媒體演示:教師播放多媒體圖片和視頻,引導學生觀察它們的形狀、顏色和質感。(生:哇,這些小生物好神奇!有的是透明的,有的色彩斑斕) 欣賞與比較的方法 由遠到近的觀察對比方法: 整體觀察:展示海星的整體照片,讓學生觀察其外部特征。(生:它有很多尖尖的腳,看起來像星星一樣) 進一步引導學生描述海星的整體形態。(學生:它的外形很規則,有五個明顯的角) 局部觀察:放大海星的照片,讓學生注意局部細節。(生:它的皮膚上有一些小孔和凹陷的地方,挺有意思的) 請幾位學生指出并描述他們觀察到的細節。(學生:我發現有些地方凹凸不平,還有一些小突起) 顯微鏡下觀察:使用顯微鏡演示海星的表面結構,進一步觀察微小的細節。(生:在顯微鏡下,海星的皮膚上有好多小點點,排列得很整齊) 提問:你發現了哪些細節?(學生:有不同大小的小圓點,還有一些像是小刺的東西) 剖面觀察法: 根、莖橫切對比:顯示兩種植物根、莖的橫切面照片,引導學生對比觀察。(生:這兩種植物的橫切面雖然都是圓形,但紋理卻不一樣) 詳細講解兩種根、莖的不同紋理特征。(學生:一個是放射狀的紋路,另一個則是同心圓的形式) 螺殼內外結構:演示螺殼的內外結構,特別強調紋理的變化。(生:原來螺殼內部是這樣的,有點像扇形的條紋) 讓學生描述螺殼內部的特殊結構。(學生:內部有很多螺旋線條,看起來很有層次感) (二)發展、表現階段 線條的表現教師示范:教師示范如何用不同線條描繪一個微觀結構,例如海星的一個腳的部分,并解釋線條在構圖中的作用。(生:這樣畫出來的線條可以清楚地看到海星的輪廓和細節)學生練習:嘗試用不同的線條描繪自己選定的微觀物體。(學生紛紛拿起筆,在紙上開始繪制) 提問:你覺得哪種線條最適合表現這個物體?(學生:我覺得曲線和直線結合的方式更好) 點的運用教師展示:展示一幅用點構成的微觀世界畫面,講解點在繪畫中的運用。(生:這些小點組合在一起,可以表現出細膩的質感)學生練習:選擇一種微觀物體,嘗試用點的方式進行描繪。(學生們認真地用小點繪制,不斷嘗試不同的排列方式) 提問:你怎么安排這些點才能更好地表現物體的質感?(學生:可以把點排得更密集一些,顯得更加立體) 色彩的運用教師示范:提供多種色彩工具,如水彩、彩色鉛筆等,示范如何使用色彩表達情感。(生:藍色讓我感覺很寧靜,紅色則顯得熱情)學生練習:為自己的畫作上色,選擇適合的情感色彩。(學生們開始給自己的作品上色,有的選擇了柔和的顏色,有的選擇了鮮艷的顏色) 提問:為什么選擇這種顏色?(學生:我選擇黃色,因為它給我溫暖的感覺) 情感的注入教師啟發:思考如何將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中。(生:我想畫一副五顏六色的細胞,表達我對生命的熱愛)學生創作:結合剛才所學的技法,自由發揮,創作自己心中的微觀世界。(學生們投入地創作,各自表現出獨特的創意) 提問:你的作品表達了什么情感或主題?(學生:我的畫表現了自然界的美麗和和諧) 三、布置課堂作業 根據所觀察的對象,用筆把見到的微觀世界描繪下來。教師再次強調作業要求,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并提醒他們注意細節。(生:我選了一只螞蟻,我要仔細觀察它的觸角和身體上的紋理) 四、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教師巡視教室,觀察學生的創作過程,并給予適時的指導和幫助。(老師走到每個學生面前,仔細查看他們的畫作,給出建議)學生們認真繪制,相互討論,不斷改進自己的作品。(學生之間互相交流,提出改進建議) 五、作品展示與評價 作品展示:請幾位同學依次上臺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講述創作的過程和靈感來源。(生:我畫的是一片樹葉,我用了不同的線條和顏色來表現它的脈絡和質感)點評環節:其他學生和老師對展示的作品進行點評。(生:我覺得你的畫很有立體感,尤其是葉子的邊緣部分畫得很細致) 分享創意:教師引導學生分享自己在創作過程中的想法和體會。(生:我發現用點的方法可以讓畫面更加生動,我還用了暖色調來表現我的心情)互動交流:學生互相交流,學習他人的創意和方法。(生:下次我也試試用點的方法,感覺效果很好) 總結收獲:教師提問,讓學生總結這節課的學習成果。(生:今天我知道了觀察微觀世界的不同方法,還學會了用線條和色彩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心得體會:學生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生:我覺得微觀世界真的很有趣,以后我會多觀察身邊的事物,發現更多的美) 六、教學延展與拓展 通過仔細觀察和大膽想象相結合,鼓勵學生運用點、線、面和色彩方法來組織表現許多抽象作品,描繪出更多的微觀世界畫幅。教師簡單介紹一些抽象藝術作品,激發學生繼續探索的興趣。(生:這些抽象畫看起來很有趣,我也想試著畫一張)鼓勵學生在未來的學習中,繼續運用所學的方法,發現更多美的瞬間。(生:下次我要帶顯微鏡回家,看看家里的小生物長什么樣)作業設計 (1)選擇一個微觀物體,運用課堂上學到的觀察方法,詳細描繪其結構和特征,并嘗試用線條和色彩表達出其節奏感和藝術性。 (2)結合課堂上的學習內容,發揮想象力,創作一幅以微觀世界為主題的抽象畫,注意運用點、線、面和色彩的組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