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唱歌《陽關三疊》教學目標1.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歌曲的演唱學習中,增強學生對我國傳統優秀音樂文化的認識,并能正確感受古曲所蘊含的深厚情感。2.過程與方法通過交流古琴知識、觀看老師古琴演奏、欣賞歌曲錄音、分析歌曲要素與情感表達、視唱歌曲旋律、對比欣賞等手段,學唱、表現琴歌《陽關三疊》。3.知識與技能(1)初步了解古琴的相關知識。(2)知道琴歌這一藝術形式。(3)用連貫、流暢、飽滿的聲音表現出古曲的韻味和情感教學過程1.導入(1)展示古琴、交流古琴知識老師提問:今天這節課,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件我們中國古代非常珍貴的樂器,這件樂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這是什么樂器呢?(2)交流知識①老師提問:古琴有幾根琴弦?②老師提問:琴面上的白點是什么?一共有多少個?③老師介紹古琴的結構:琴有頭、頸、肩、腰、尾、足,琴的背面有兩個孔,是古琴的出音孔。④老師提問:古琴面和古琴底分別是什么形狀?它們分別象征了什么?⑤老師介紹琴名與音色:古琴,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右手撥彈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就可以發出悠揚的琴聲。古琴音色有泛音、按音和散音。(3)如果可能,老師彈奏古琴《陽關三疊》上闋,學生初步感受古琴的音色。(4)老師講解琴歌的基本概念:早在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把中國的古琴藝術列入了第二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古琴藝術代表著中國文人怡養性情的生活方式。琴歌,就是古琴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即撫琴而歌。琴歌這種形式,古即有之。【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在古琴的展示、交流與互動中了解古琴相關文化,引出本課學習內容,同時引發學生對古琴的興趣。2.欣賞琴歌(1)老師提問:這首《陽關三疊》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詩作,原詩叫什么題目?(2)老師總結:《陽關三疊》這首琴歌的歌詞要比原詩長,后人在原詩的基礎上新增加了下闋,進一步表達了詩人對友人依依不舍的離別之情。因詩中有“渭城”“陽關”等地名,歌曲又名《渭城曲》或《陽關曲》。(3)邊看譜邊聆聽琴歌《陽關三疊》的第一疊,思考表格中的問題琴歌 《陽關三疊》 第一疊旋律 節奏 速度 力度 情緒、情感第一段第二段(4)師生交流,完成音樂分析。琴歌 《陽關三疊》 第一疊旋律 節奏 速度 力 度 情緒、情感第一段 級進 平穩規整 中速 中強 送別友人依依不舍的離別之情。第二段 八度大跳、下行 舒展緊湊 中速 強漸弱 更富有激情,對友人無限留戀的真摯情感。(5)老師提問:《陽關三疊》中“三疊”是指什么呢?(6)老師總結:原曲分成三大段,由于將一個曲調變化疊唱了三遍,故名三疊。今天我們就學唱第一疊。【設計意圖】通過分析琴歌《陽關三疊》的音樂特點,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情感和內涵,為表現歌曲做準備。3.學唱琴歌 (1)視唱上闋旋律①手打穩定拍,跟琴視唱歌曲的上闋旋律。演唱時注意歌唱姿勢、歌曲速度。②解決節奏和音符時值問題:二分音符要唱得飽滿,附點節奏和前十六后八的節奏要唱準。注意每一樂句中的換氣。③老師提問:這段旋律的第一樂句句尾與第二樂句句尾有什么特點呢?④學生試著背唱上闋旋律。⑤用“1u”唱旋律做發聲練習,提示學生歌唱姿勢、發音位置、氣息、共鳴等。【設計意圖】分段視唱歌曲旋律,解決歌曲音準與節奏問題,幫助學生找出音樂規律、記憶歌曲旋律,并進行發聲練習。(2)填詞演唱上闋①學生朗誦詩句體會詩中情感。注意朗誦的語調和語氣,要把詩人王維送別友人的離別惆悵之情表達出來。②學生跟琴演唱歌曲上闋③學唱第一樂句a.第一遍演唱:要求學生體會句尾韻味。老師范唱兩種句尾情感表達,讓學生對比,找出更有韻味的情感表達。老師總結:這一樂句中的“塵”字兩拍時值要唱滿,同時還要注意演唱語調跟朗誦音調要保持一致,要有一唱三嘆的感覺。b.第二遍演唱:要求找出樂句中的重點字“渭”“浥”“塵”,演唱時要把字咬住,“渭”字處的附點音符更要強調把聲音送出去。c.第三遍演唱:注意一個樂句最好不要換氣,聲音要連貫流暢,要唱出一唱三嘆的感覺,以營造離別的氣氛。④學唱第二樂句a.第一遍演唱:要求學生找出句中重點字“客”“青”“柳”“新”。b.第二遍演唱:要注意唱準附點節奏和前十六后八節奏。旋律音調的上揚使情緒激動,演唱時注意咬字、聲音要連貫、句尾音要唱飽滿。⑤學生跟琴演唱第一、二樂句。⑥學唱第三樂句a.老師提問:這一樂句的旋律進行有什么特點?應該重點演唱哪幾個字?b.學生演唱這一樂句,注意重點字“”“一杯”“酒”的咬字及其時值,要有感的感覺。⑦學唱第四樂句a.老師提問:這個樂句的旋律與第一樂句有什么聯系?它起到了什么作用?b.老師提問:這個樂句中要強調的字是哪些?c.學生演唱這一樂句,要注意“西”字的附點音符的演唱,“陽關”二字的聲音要送出來,“無故人”要唱得連貫,聲音推出去。⑧學生完整演唱歌曲上闋,老師鋼琴伴奏。【設計意圖】通過朗誦詩詞幫助學生找到古代詩詞的吟誦感覺,并在分樂句填詞演唱中強調樂句中的重點字,以更好地體驗歌曲的韻味。(3)視唱下闋旋律①分析樂句中的八度大跳音程,對比兩個八度大跳音程的演唱時值。②學生完整視唱第一樂句,要求兩個八度大跳音程的演唱中間不換氣。要唱準附點節奏和前八后十六的節奏。③學生視唱第二樂句,注意附點四分音符的時值。【設計意圖】視唱歌曲下闋旋律,為填詞演唱做好準備(4)填詞演唱下闋①學唱第一樂句a.第一遍演唱:八度大跳音程使歌曲情緒更加激動,旋律上行,聲調上揚,附點節奏、切分節奏使音樂逐漸變得急切。b.第二遍演唱:兩個“遄行”之間不要換氣,演唱力度要漸強。c.第三遍演唱:找出句中重點字“長”“越”“津”d.第四遍演唱:注意八度大跳音程。這個樂句兩次出現全曲最高音,形成全曲高潮。歌曲也隨之進行到一個緊湊、激烈的狀態,表現出友人前去路途的漫長與艱險,表達了詩人激動的心情。演唱時注意氣息、咬字、時值飽滿、聲音連貫②學唱第二樂句a.第一遍演唱:“歷苦辛”兩次重復的旋律再次強調不愿分離之情,附點四分音符更增強了音樂的推動感。b.第二遍演唱:分析這個樂句的演唱力度,由漸強到漸弱。咬字要飽滿,聲音要連貫抒情。(5)老師鋼琴伴奏,學生完整演唱《陽關三疊》第一疊。在演唱時要注意速度、力度、歌曲的情感以及聲音的連貫等。【設計意圖】在分樂句填詞學唱中進行歌曲情感的處理,能幫助學生更深入地體會歌曲中所蘊含的深厚內涵。(6)欣賞混聲合唱《陽關三疊》第一疊,請學生談談合唱版與獨唱版的不同之處及其帶來的不同感受。【設計意圖】對比欣賞中提升學生的音樂辨別、分析能力。(7)老師鋼琴伴奏,學生再次完整演唱《陽關三疊》第一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