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

資源簡介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2024七上·沾益期中)下圖為肖梅同學自制的地球儀,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甲所在的經線(  )
A.與0°緯線等長 B.指示南北方向
C.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D.是南北緯的分界線
2.若該地球儀中甲地所在緯線的周長為20厘米,則該地球儀所用的比例尺為(  )
A.1:200000000 B.1:2000000000
C.1:400000000 D.1:4000000000
【答案】1.B
2.A
【知識點】比例尺;緯線和緯度;經線和經度
【解析】【點評】地球儀上的本初子午線是0°經線,是經度的起點線,東西經度的分界線;地球儀上的經線是連接南北兩極并同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經線長度相等;兩條正相對的經線形成一個經線圈,任何一個經線圈都能把地球平分為兩個半球。緯線是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緯線圈的大小不等,赤道為最大的緯線圈,從赤道向兩極緯線圈逐漸縮小,到南、北兩極縮小為點。
1.A、0° 緯線即赤道,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所有經線的長度都相等,且約為赤道長度的一半,所以經線不可能與 0° 緯線等長,A錯誤;
B、經線是連接南北兩極的線,指示南北方向,B正確;
C、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 20°W 和 160°E 組成的經線圈,而不是某一條經線,C錯誤;
D、南北緯的分界線是 0° 緯線(赤道),不是經線,D錯誤。
故答案為:B。
2.比例尺等于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甲地所在緯線是0°緯線即赤道,赤道的周長大約為4萬千米,也就是實際距離約為 4000000000 厘米,若該地球儀中甲地所在緯線的周長為20厘米(即圖上距離),那么比例尺應該是20:4000000000=1:200000000,A正確,BCD錯誤。
故答案為:A。
3.(2024七上·沾益期中)下列各地中,位于南半球、西半球、中緯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知識點】東西半球的劃分;南北半球的劃分;高中低緯度地區的劃分
【解析】【分析】東西半球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劃分是以0°緯線即赤道為界,赤道以北為北半球,以南為南半球。0—30°為低緯度地區,30°—60°為中緯度地區,60°—90°為高緯度地區。由此可判斷,①點位于北半球、西半球、低緯度;②點位于南半球、東半球、中緯度;③點位于南半球、西半球、高緯度;④點位于南半球、西半球、中緯度。
故答案為:D。
【點評】由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絡叫做經緯網,利用經緯網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
(2024七上·沾益期中)下圖示意某半球某日的晝夜狀況,圖中陰影區域為夜半球,箭頭示意地球的自轉方向,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4.圖所示半球為(  )
A.南半球 B.北半球 C.東半球 D.西半球
5.圖中甲地位于丁地的____方向(  )
A.東北 B.西北 C.東南 D.西南
6.圖中正值日出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7.經度相差15°,時間相差1小時,據此推測甲、乙兩地的時間相差(  )
A.2小時 B.6小時 C.8小時 D.12小時
8.圖中乙地(  )
A.位于五帶的分界線上 B.四季變化明顯
C.存在極晝極夜現象 D.一年有兩次陽光直射現象
【答案】4.B
5.C
6.C
7.B
8.D
【知識點】東西半球的劃分;南北半球的劃分;利用經緯網定位;利用經緯網定向
【解析】【點評】地球自轉的方向為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呈逆時針方向轉動;從南極上空看,地球呈順時針方向轉動。
4.地球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在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南極上空看呈順時針方向旋轉。圖中箭頭示意地球的自轉方向為逆時針,所以圖所示半球為北半球。
故答案為:B。
5.根據上題可知該圖為北半球,甲地位于赤道上,丁地位于北極圈以北。在經緯網地圖上,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所以甲地位于丁地的南方;又因為地球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所以甲地位于丁地的東方。綜合起來,甲地位于丁地的東南方向,C正確,ABD錯誤。
故答案為:C。
6.由于地球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所以東邊的地點比西邊的地點先看到日出。圖中丙地位于晨線上,正值日出;甲地位于昏線上,正值日落,乙是午夜,丁是正午。
故答案為:C。
7.圖中甲、乙兩地經度相差90°,已知經度相差15°,時間相差1小時,那么甲、乙兩地的時間相差90÷15=6小時。
故答案為:B。
8.乙地位于赤道上,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也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一年有兩次陽光直射現象,全年晝夜平分,四季變化不明顯,不存在極晝極夜現象。
故答案為:D。
(2024七上·沾益期中)2023年夏天,網上興起了一股“三伏天曬背”的熱潮,以期達到養生的目的。2023年的三伏天于7月11日入伏,7月21日進入中伏,8月10日開始末伏,直至8月19日三伏天結束,總共40天。讀“二十四節氣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9.三伏天的第一天,下列與北京市(40°N,116°E)的晝夜長短情況最接近的是(  )
A.B.C.D.
A.A B.B C.C D.D
10.三伏天結束后迎來的第一個節氣為(  )
A.小滿 B.立秋 C.處暑 D.寒露
【答案】9.A
10.C
【知識點】地球公轉的基本特征;晝夜長短的變化
【解析】【點評】地球的公轉方向是自西向東的,當太陽光直射在南回歸線上時,這一天稱為冬至日,為12月22日,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圈以內地區有極夜現象;當太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時,這一天稱為夏至日,為6月22日,北半球晝長夜短,北極圈以內地區有極晝現象;當太陽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時,這一天稱為春分日,為3月21日,全球晝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時為秋分日,為9月23日,全球晝夜平分。
9.三伏天的第一天(7月11日)位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到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之間,此時太陽直射在北半球,位于北半球的北京(40°N,116°E)晝長夜短,A圖符合。
故答案為:A。
10.二十四節氣依次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半月一個節氣。已知6月22日前后為夏至,此后約2個月,經過4個節氣,迎來的第一個節氣是處暑。
故答案為:C。
11.(2024七上·沾益期中)在某地理圖冊上有一幅比例尺為1/60000的地圖,圖中A、B兩地的圖上距離量得為3厘米。關于這幅地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這可能是中國政區圖
B.該圖圖上一厘米代表實際距離6千米
C.A、B兩地實際相距180千米
D.A、B兩地實際相距1800米
【答案】D
【知識點】比例尺
【解析】【分析】中國的陸地面積為960萬平方千米,通常會選用小比例尺,而該地圖比例尺為1:60000,相對較大,不太可能是中國政區圖 ,A錯誤;比例尺1:60000表示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距離60000厘米,因為1千米=100000厘米,所以60000厘米換算后為0.6千米,即該圖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距離0.6千米,B錯誤;該圖圖上一厘米代表實際距離600米,圖中A、B兩地的圖上距離量得為3厘米,因此A、B兩地實際相距1800米,C錯誤、D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比例尺是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
(2024七上·沾益期中)下列示意四河段,各圖的圖幅相同,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2.上圖所示河段中箭頭示意的流向大致為自南向北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上圖所示河段中實際距離最短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2.B
13.D
【知識點】比例尺;地圖上的方向判讀
【解析】【點評】地圖上表示方向的三種方法:指向標;經緯網;“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判定方向,要根據指向標的方法確定;在經緯網地圖上,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沒有指向標與經緯網的地圖,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定確定方向。
12.①②圖中有指向標,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可判斷①河流流向為西北向東南,②河流流向為自南向北,A錯誤,B正確;③圖有經緯網,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河流由10°N流向9°N,自北向南流,C錯誤;④圖沒有指向標與經緯網,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定確定方向,流向為自北向南,D錯誤。
故答案為:B。
13.在圖幅相同的情況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實際范圍越小,圖中所顯示的地理事物實際距離就越短;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實際范圍越大,地理事物實際距離越長。圖中比例尺最大的是④圖所示河流,其表示的范圍最小,實際距離最短,D正確,ABC錯誤。
故答案為:D。
14.(2024七上·沾益期中)王芳暑假時和父母驅車前往麗江市旅游,路上選擇____是最便捷的(  )
A.電子地圖 B.麗江市政區圖
C.中國交通圖 D.云南省旅游資源分布圖
【答案】A
【知識點】地圖的選擇和使用
【解析】【分析】電子地圖的信息更新及時,能夠提供最新的地理數據和道路信息,因此王芳暑假時和父母驅車前往麗江市旅游,路上選擇電子地圖是最便捷的,A正確,麗江市政區圖、中國交通圖、云南省旅游資源分布圖不如電子地圖便捷,BCD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地圖的種類很多,不同的地圖能夠反映不同的信息。根據使用目的,正確地選擇地圖,才能及時、準確地獲得有用的信息。例如,去公園游覽,需要尋找景點,應該從導游圖上找答案。外出旅行,確定行程,應該參考交通圖。了解國際時事,確定事件發生地點,應該查閱世界的國家和地區圖。
(2024七上·沾益期中)下圖為某車載導航截圖,起點為云南省圖書館,終點為昆明站。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5.導航給出了三種行駛方案,若想盡快趕到昆明站,你會選擇(  )
A.方案一 B.方案二 C.方案三 D.不能確定
16.按照導航駕車,在東風西路行駛時主要是朝向____方向(  )
A.西北 B.西南 C.東北 D.東南
17.若在導航儀上按“+”圖標,則地圖的信息將更加詳細,地圖的比例尺將(  )
A.變大 B.變小 C.不變 D.無法判斷
【答案】15.B
16.D
17.A
【知識點】比例尺;圖例和注記;地圖上的方向判讀;衛星導航系統
【解析】【點評】比例尺是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在圖幅相同的條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
15.通常車載導航給出的不同行駛方案,在時間預估等方面是綜合考慮了路程長短以及道路的通行狀況來進行推薦的。方案一用時27分鐘,方案二用時19分鐘,方案三用時29分鐘,若想盡快趕到昆明站應該選擇方案二。
故答案為:B。
16.在沒有指向標等特殊標識的地圖上,遵循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的基本方向判斷原則。觀察導航截圖中東風西路路段的走向,可知沿著東風西路行駛時,是朝著東南方向行進的,D正確,ABC錯誤。
故答案為:D。
17.在圖幅相同的情況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當在導航儀上按 “+” 圖標,地圖的信息變得更加詳細了,意味著地圖要展現更小范圍的地理事物情況,所以其比例尺將變大。
故答案為:A。
(2024七上·沾益期中)香山公園位于北京市(40°N,116°E)海淀區中部。在小西山的東麓,面積約160公頃。香山紅葉多達13萬株,是北京秋學的主要游覽項目,每年觀賞紅葉期間有數十萬游客到香山賞紅葉。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8.某中學的學生在晴朗的秋日前往香山公園進行研學,正午時發現山上的樹木(  )
A.影子朝南 B.影子朝北
C.影子為一天中最長 D.沒有影子
19.圖中(  )
A.眼鏡湖位于鞍部 B.騎行線路AB段比CD段坡緩
C.索道沿山脊修建 D.站在香爐峰可看到①紅葉區
20.圖中索道的相對高度最可能是(  )
A.325米 B.431米 C.477米 D.512米
21.據圖分析,若為圖示區域繪制一幅分層設色圖,則該區域在地圖中以____為主(  )
A.白色 B.綠色 C.黃褐色 D.藍色
【答案】18.B
19.C
20.B
21.C
【知識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海拔和相對高度
【解析】【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中,位于兩個山頂之間的低地部分是鞍部;等高線重合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向數值大的方向凸出是山谷;等高線向數值小的方向凸出是山脊;等高線數值內大外小的是山頂;等高線數值內小外大的是盆地。等高線越稠密,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緩。根據指向標可以確定相對位置。根據等高距和等高線數值的遞變規律可以確定兩地的海拔高度范圍,采取交叉相減的方法計算相對高度。
18.北京(40°N,116°E)位于北半球北溫帶,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對于北半球北溫帶地區來說,正午時分太陽位于正南方向,物體的影子朝向與太陽方向相反。所以在晴朗的秋日,正午時山上的樹木影子朝北,B正確,A錯誤;一天中影子最長的時候是日出和日落時,正午時影子最短,C錯誤;只有在太陽直射的情況下物體才沒有影子,北京香山位于北回歸線以北,太陽不會直射此地,D錯誤。
故答案為:B。
19.A、鞍部是兩個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而眼鏡湖從圖中看應是處于山谷等相對低凹且能積水的地形部位,并非鞍部,A錯誤;
B、在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緩。觀察圖中騎行線路 AB 段等高線比 CD 段密集,說明 AB 段比 CD 段坡陡,B錯誤;
C、山脊是等高線向低處凸出的部位,從圖中看索道大致沿著等高線向低處凸出的地方修建,也就是沿山脊修建,C正確;
D、站在香爐峰不能看到①紅葉區,因為有山脈阻擋,D錯誤。
故答案為:C。
20.相對高度是指兩個地點的海拔高度之差。由圖可知,等高距是50米,索道由眼鏡湖(海拔約150米)開始,香爐峰(海拔約550米~600米)結束,故圖中索道的相對高度是400~450米,故最可能是431米。
故答案為:B。
21.分層設色地形圖是按照等高線的原理,在不同的等高線區間用不同的顏色來表示地勢起伏等情況,一般來說,海拔較高的山地等地形常用褐色、黃褐色等顏色表示,海拔較低的平原常用綠色表示,水域常用藍色表示等。從圖中可以看出圖示區域為山地地形,海拔有一定高度,結合分層設色地形圖的顏色使用慣例,該區域在地圖中應以黃褐色為主。
故答案為:C。
(2024七上·沾益期中)讀“世界海陸分布緯度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22.結合上圖,下列最能表示地球海陸面積之比的是(  )
A. B.
C. D.
23.讀上圖可知,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北極中心是一片海洋
B.各緯度地區海洋面積均大于陸地面積
C.全球范圍來看,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D.不論是南半球還是北半球,海洋面積都大于陸地面積
【答案】22.D
23.B
【知識點】世界的海陸分布
【解析】【點評】根據人們的計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陸地面積僅占29%。概括地說,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陸地。陸地集中于北半球、東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
22.地球上海洋面積占地球表面積的約 71%,陸地面積占地球表面積的約 29%,即海洋面積與陸地面積之比大約為 7:3,圖D符合。
故答案為:D。
23.A、北極地區主要為北冰洋,是一片海洋,A正確;
B、南極附近明顯陸地面積大于海洋,B錯誤;
C、從全球范圍來看,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C正確;
D、不論是南半球還是北半球,海洋面積都大于陸地面積,D正確。
依據題意,故答案為:B。
(2024七上·沾益期中)讀某四大洲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24.上圖所示四大洲中,面積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5.③④兩大洲的分界線為(  )
A.直布羅陀海峽 B.蘇伊士運河
C.巴拿馬運河 D.馬六甲海峽
【答案】24.A
25.C
【知識點】七大洲;大洲分界線
【解析】【點評】大陸和它周圍的島嶼合起來稱為大洲,全球共分為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極洲七個大洲。其中面積最大的大洲是亞洲,面積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地球上的海洋,被陸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連的四個大洋,按面積的大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不同大洲的分界線不同。
24.世界七大洲中,亞洲面積最大,約 4400 萬平方千米。從圖中輪廓及位置等信息可判斷,①是亞洲,②是非洲,③是北美洲,④是南美洲,所以面積最大的是①亞洲。
故答案為:A。
25.③是北美洲,④是南美洲,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該運河溝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故答案為:C。
(2024七上·沾益期中)讀“海牛、鴕鳥在兩大陸的分布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26.下列關于這兩個大陸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甲、乙兩地均臨大西洋
B.兩大洲均被赤道和南北回歸線穿過
C.兩大陸均主要位于南半球
D.兩大洲的海牛和鴕鳥均位于熱帶地區
27.圖中海牛、鴕鳥分布在同一大洋的兩岸,可能的原因是(  )
A.沒有理論能解釋這一現象
B.人類活動將它們帶到兩個大陸
C.海牛、鴕鳥具有遠涉大洋的能力
D.兩大陸原是一塊大陸,后經漂移分離而成
【答案】26.A
27.D
【知識點】世界的海陸分布;大陸漂移假說
【解析】【點評】大陸漂移假說是20世紀初魏格納提出的。大陸漂移假說認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塊叫“泛大陸”的龐大陸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廣袤海洋所包圍。大約兩億年前,泛大陸開始破裂,碎塊像浮在水上的冰塊一樣向外越漂越遠。距今大約兩三百萬年前,形成現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26.A、從圖中可以看出,甲位于非洲西部,乙位于南美洲東部,均臨大西洋,A正確;
B、北回歸線沒有穿過南美洲,B錯誤;
C、南美洲主要位于南半球,而非洲跨南北半球,C錯誤;
D、圖中南美洲三趾鴕鳥位于南溫帶地區,D錯誤。
故答案為:A。
27.圖中海牛、鴕鳥分布在同一大洋的兩岸,可能的原因是兩大陸原是一塊大陸,后經漂移分離而成,而不是海牛、鴕鳥具有遠涉大洋的能力或人類活動將它們帶到兩個大陸,D正確,ABC錯誤。
故答案為:D。
(2024七上·沾益期中)2023年2月6日,土耳其連續兩次發生7.8級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下圖為“土耳其位置示意圖”和“世界板塊分布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28.據圖可知,土耳其(  )
A.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B.地跨亞、歐兩大洲
C.位于南溫帶地區 D.夏季有陽光直射現象
29.土耳其地震多發,據圖推斷其主要原因是(  )
A.地處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殼活躍
B.地處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的張裂拉伸地帶
C.地處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碰撞擠壓地帶
D.地處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碰撞擠壓地帶
30.地震發生時,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
A.在室外,就近躲在建筑物的屋檐下
B.在汽車上,加速駛離地震發生地區
C.在低層室內,迅速撤離至室外空曠處
D.在高層室內,迅速坐電梯下樓
【答案】28.B
29.D
30.C
【知識點】板塊構造學說;火山與地震
【解析】【點評】板塊運動學說認為,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塊整體,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劃分為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六大板塊,各大板塊處于不停地運動中。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
28.A、從 “土耳其位置示意圖” 可知,土耳其的經度范圍大致在 26°E 至 45°E 之間,緯度范圍大致在 36°N 至 42°N 之間,所以其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A錯誤;
B、土耳其地跨亞、歐兩大洲,B正確;
C、土耳其位于北溫帶,C錯誤;
D、北溫帶地區無陽光直射現象,D錯誤。
故答案為:B。
29.從 “世界板塊分布示意圖” 可以看出,土耳其地處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碰撞擠壓地帶,地殼運動活躍,多地震,ABC錯誤,D正確。
故答案為:D。
30.A、在室外應遠離建筑物、大樹、電線桿等可能倒塌的物體,不能就近躲在建筑物的屋檐下,A錯誤;
B、在汽車上應立即停車,躲在車內或車旁較為空曠的地方,避免加速駛離,以防道路損壞或發生其他意外,B錯誤;
C、在低層室內,應迅速撤離至室外空曠處,C正確;
D、在高層室內,不能使用電梯下樓,因為地震可能導致電梯故障,應選擇樓梯有序撤離,D錯誤。
故答案為:C。
二、綜合題(每空1分,共40分)
31.(2024七上·沾益期中)李明上課時,地理老師組織同學們進行實踐探究活動。如下圖所示,將籃球當作地球,將鉛筆當作帆船,筆尖朝下。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1:李明在視線內將鉛筆在籃球上由近到遠移動時,發現   (“鉛筆尖”或“鉛筆尾”)會慢慢看不見,視線中鉛筆的長度會慢慢變   (“長”或“短”)。
(2)實驗2:李明將鉛筆放在平滑的木板上移動,視線內鉛筆的長度   (“會”或“不會”)發生變化。
(3)通過上述兩個實驗,可以證明地球的形狀是一個   。
(4)聯系我們的日常生活,能夠證明地球真實形狀的有:   (任舉一例)。
【答案】(1)鉛筆尖;短
(2)不會
(3)球體
(4)月食現象,地球衛星照片等
【知識點】地球的形狀
【解析】【分析】(1)當把籃球當作地球,鉛筆當作帆船,筆尖朝下,在視線內將鉛筆在籃球上由近到遠移動時,由于籃球是球體,會出現類似在地球上看遠處物體的情況,即鉛筆尖會慢慢看不見,視線中鉛筆的長度會慢慢變短。
(2)而將鉛筆放在平滑的木板上移動,因為木板是平面的,所以視線內鉛筆的長度不會發生變化。
(3)通過上述兩個實驗的對比,一個在球面上移動鉛筆出現了筆尖先消失且長度變短的現象,另一個在平面上移動鉛筆長度不變,由此可以證明地球的形狀是一個球體。
(4)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證明地球真實形狀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月食現象;地球衛星照片;航海實踐等。
【點評】能證明地球形狀是球體的例子很多,如乘船出海時,港口的燈塔會從下到上依次從視野中消失,離岸的船總是船身先消失,桅桿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遠、世界不同地區,看北極星的仰角不同、月食時,陰影始終是弧形的、麥哲倫環球航行、人造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人越往山上爬,看到的地平圈就越大(或站在大地上,無論向那個方向走,永遠也走不到地平線)等。
(1)由圖可知,鉛筆在籃球上由近到遠移動時,發現因為視線被籃球形狀的阻擋,鉛筆頭會先慢慢看不見,視線中鉛筆的長度會慢慢變短。
(2)由圖可知,鉛筆在木板上移動時,所看到的鉛筆長度和鉛筆頭位置因為視線沒有被阻擋,所以看到的鉛筆長度不會發生變化。
(3)通過實驗“鉛筆在籃球和木板上移動”及現實生活中相似的現象,證明地球的形狀和籃球一樣是一個球體。
(4)月食現象(根據被地球遮擋的形狀推斷地球形狀),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和拍攝的地球衛星照片等也能夠證明地球是個球體。
32.(2024七上·沾益期中)2023年8月9日6時5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環境減災二號06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讀“地球的公轉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地球處于不斷地自轉和公轉之中,其公轉的方向為   (“甲”或“乙”)。
(2)當地球公轉至圖中的③位置時,正值北半球的   (節氣),這一天太陽直射在   (緯線)上。
(3)環境減災二號06星發射成功當天,地球公轉至圖中的   (填序號)之間,北極圈內存在   現象。
(4)06星發射成功當天,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正處于   季,其晝夜長短情況為   ;此后的四個月中,澳大利亞的晝長變化為   。
【答案】(1)乙
(2)冬至;南回歸線
(3)①~②;極晝
(4)冬;晝短夜長;逐漸變長
【知識點】地球公轉的基本特征;晝夜長短的變化
【解析】【分析】(1)地球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在 “地球的公轉示意圖” 中表現為逆時針方向,也就是圖中的乙方向。
(2)當地球公轉至圖中的③位置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此時正值北半球的冬至節氣。
(3)2023 年 8 月 9 日處于北半球的夏季,地球公轉至夏至(6 月 22 日左右,對應圖中的①位置)和秋分(9 月 23 日左右,對應圖中的②位置)之間,即①~②之間。此時太陽直射北半球,北極圈內存在極晝現象。
(4)由于南北半球季節相反,8 月 9 日北半球是夏季,那么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正處于冬季,冬季時晝夜長短情況為晝短夜長。此后的四個月中,太陽直射點會逐漸向南移動,對于南半球來說,晝長會逐漸變長。
【點評】地球的公轉方向是自西向東的,當太陽光直射在南回歸線上時,這一天稱為冬至日,為12月22日,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圈以內地區有極夜現象;當太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時,這一天稱為夏至日,為6月22日,北半球晝長夜短,北極圈以內地區有極晝現象;當太陽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時,這一天稱為春分日,為3月21日,全球晝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時為秋分日,為9月23日,全球晝夜平分。
(1)地球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呈逆時針旋轉,圖中乙所示的方向是正確的。
(2)讀圖可知,①是夏至日(6月21日前后),②是秋分日(9月23日前后),③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④是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當地球公轉至圖中的③位置時,正值北半球的冬至日,這一天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為12月22日前后。
(3)讀圖可知,①是夏至日(6月21日前后),②是秋分日(9月23日前后),③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④是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環境減災二號06星發射成功當天(2023年8月9日6時53分),地球公轉至圖中的①-②之間,此時,太陽直射北半球,北極圈內存在極晝現象。
(4)由上題可知,06星發射成功當天(2023年8月9日6時53分),地球公轉至圖中的①-②之間,此時,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為夏季,南北半球季節相反,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正處于冬季。由于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晝長夜短,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晝短夜長。此后的四個月中,太陽直射點一直向南運動,北半球晝漸短、夜漸長;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晝漸長、夜漸短。
33.(2024七上·沾益期中)下圖為我國北方某地的校園平面圖,同學們用GPS測得池塘的經緯度為(35°N,118°E)。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上圖缺失地圖三要素中的   。
(2)據圖可知,池塘大致位于①教學樓的   方向。
(3)學校開學,新生肖明走到花壇旁之后,打算前往①教學樓,他應該沿道路先往   方向前行到A路口,再向   方向前行到①教學樓的正門口。
(4)入學一年后,肖明發現一年中   (節氣)學校樹木的正午影長最短,這一天,學校是否會出現太陽直射現象或極晝極夜現象 并試分析其原因:   。
【答案】(1)比例尺
(2)西北
(3)東;北
(4)夏至日;不會。該校園位于北溫帶,既無太陽直射現象,也無極晝極夜現象(言之有理即可)
【知識點】比例尺;地圖的基本要素;地圖上的方向判讀;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
【解析】【分析】(1)地圖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和圖例注記,圖中缺失比例尺。
(2)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要按照指向標判讀方向,讀圖,根據指向標箭頭指向正北可知,池塘位于①教學樓的西北方向。
(3)讀圖,根據指向標箭頭指向正北可知,肖明在花壇旁打算前往①教學樓,根據圖中道路走向以及方向判斷,他應該沿道路先往東方向前行到 A 路口,到達 A 路口后再向北方向前行就能到①教學樓的正門口。
(4)對于北半球來說,夏至日(6 月 22 日前后)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物體的正午影長最短。該校園位于我國北方,地處北溫帶,既無太陽直射現象,也無極晝極夜現象。
【點評】地圖是我們日常生活和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地圖上,可以直接獲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因此地圖被稱為地理學的第二語言,還被比喻為人的“眼睛和工具”。打開各種地圖,盡管它們所表示的內容不同,卻都具備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等要素,因此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構成了地圖的三要素。
(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地圖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上圖缺失地圖三要素中的比例尺。
(2)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要按照指向標判讀方向,讀圖,根據指向標箭頭指向正北可知,池塘位于①教學樓的西北方向。
(3)讀圖,根據指向標箭頭指向正北可知,新生肖明走到花壇旁之后,打算前往①教學樓,他應該沿道路先往東方向前行到A路口,再向北方向前行到教學樓的正門口。
(4)根據材料可知,該校池塘的經緯度為(118°E,35°N),位于北回歸線以北。該學校一年之中,夏至正午太陽高度最大,物體影子最短;這一天學校不會出現太陽直射的現象也不會出現極晝極夜的現象。該校園位于北回歸線以北,一年內既無太陽直射現象,也無極晝極夜現象。
34.(2024七上·沾益期中)下圖表示的是穿越太行山的一條通道,古人稱井陘(xing)。秦始皇在井陘的地勢狹窄險要處設置關口,修建驛道,稱為秦皇古道。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黎曼家住昆明某地,經緯度坐標約為(25°N,103°E),據圖文材料可知,上圖所示區域位于黎曼家的   方向。
(2)據圖可知,該區域內的地形類型以   為主;上圖a、b、c、d四點中,最高點的海拔范圍為   米;c~d點之間的地形部位為   ,   (“可能”或“不可能”)發育河流。
(3)秦始皇在井陘的地勢狹窄險要處a點設置關口,試分析關口設置在a點的理由:   。
(4)如圖所示,307國道主要沿等高線修建,主要原因是   。
【答案】(1)東北
(2)低山丘陵;300~350;山谷;可能
(3)a點相鄰等高線靠攏,距離近,說明此地地形狹窄,在此設置關口,易守難攻,便于防守(言之有理即可)
(4)等高線較稀疏,坡度較緩,施工難度相對較低(言之有理即可)
【知識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海拔和相對高度
【解析】【分析】(1)已知黎曼家在昆明,經緯度坐標約為(25°N,103°E),其大致經緯度位置相比黎曼家所在位置,經度更偏東(大于 103°E),緯度更偏北(大于 25°N),所以該區域位于黎曼家的東北方向。
(2)圖中海拔大部分在500米以下,起伏較大,以低山丘陵為主;圖中等高距是 50 米,c點是四點中最高點,海拔范圍是 300 - 350 米;c - d 點之間等高線向高處凸出,是山谷,山谷處地勢低,容易匯集水流,所以可能發育河流。
(3)據材料可知,秦始皇在井陘的地勢狹窄險要處設置關口,結合地圖可知,a處等高線相靠攏,距離近,證明此地地形狹窄,不適宜大部隊進攻,在此處設置關口,易守難攻,便于防守,是設置關卡的好地方。
(4)307 國道主要沿等高線修建,是因為等高線較稀疏的地方坡度較緩。沿著坡度緩的地方進行道路施工,相對來說挖掘、填方等工程量會小一些,施工難度相對較低,同時在后續道路使用過程中,車輛行駛也更為安全、平穩,有利于交通運輸,所以主要沿等高線修建。
【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中,位于兩個山頂之間的低地部分是鞍部;等高線重合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向數值大的方向凸出是山谷;等高線向數值小的方向凸出是山脊;等高線數值內大外小的是山頂;等高線數值內小外大的是盆地。等高線越稠密,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緩。根據指向標可以確定相對位置。根據等高距和等高線數值的遞變規律可以確定兩地的海拔高度范圍,采取交叉相減的方法計算相對高度。
(1)上圖所示區域位于(38°N,114°E)附近,而黎曼家在(25°N,103°E)。根據經緯度判斷,該區域位于黎曼家的東北方向。
(2)通過海拔和地形分布判斷該區域以低山丘陵為主,圖中等高線圖的等高距為50m,最高點海拔為C點,海拔范圍為300-350米,c~d點之間等高線向高處凸出,其地形部位為山谷,可能會發育河流。
(3)據材料可知,秦始皇在井陘的地勢狹窄險要處設置關口,結合地圖可知,a處等高線相靠攏,距離近,證明此地地形狹窄,不適宜大部隊進攻,在此處設置關口,易守難攻,便于防守,是設置關卡的好地方。
(4)根據所學知識讀圖可知,307國道主要沿等高線修建,主要原因是該地等高線較稀疏,坡度較緩,施工難度相對較低,成本相對較低。
35.(2024七上·沾益期中)由湖南地圖出版社與湖北省測繪學會共同編制的豎版世界地圖是對傳統橫版世界地圖的一種突破,這意味著使用了400多年的橫版地圖不再“一統天下”,在地圖制圖領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讀豎版世界地圖,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所示,被赤道穿過的大洲有亞洲、南美洲、   (填字母)大洲和   (填字母)大洲。
(2)讀圖判斷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   (填字母)大洲,跨經度最廣的大洋是   (填序號)大洋。
(3)讀圖判斷A為   洲,和B大洲之間隔a   相望;D、E兩大洲之間隔③   洋相望。
【答案】(1)D;E
(2)F;②
(3)北美;白令海峽;印度
【知識點】七大洲;四大洋;大洲分界線
【解析】【分析】(1)讀圖可知,赤道穿過的大洲有亞洲、南美洲、非洲(字母 D)和大洋洲(字母 E)。
(2)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南極洲(字母 F),其幾乎跨越了所有的經度;跨經度最廣的大洋是北冰洋(序號②),它大致以北極為中心,跨越了 360° 經度。
(3)根據地圖輪廓及位置可知,A 為北美洲,B 為亞洲,它們之間隔白令海峽(a)相望;D 為非洲,E 為大洋洲,兩大洲之間隔印度洋(③)相望。
【點評】大陸和它周圍的島嶼合起來稱為大洲,全球共分為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極洲七個大洲。其中面積最大的大洲是亞洲,面積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地球上的海洋,被陸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連的四個大洋,按面積的大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不同大洲的分界線不同。
(1)讀圖可知,A為北美洲、B為亞洲、C為歐洲、D為非洲、E為大洋洲、F為南極洲、G為南美洲。被赤道穿過的大洲有亞洲、南美洲、D非洲和E大洋洲。
(2)南極洲位于圖中的F處,地處地球的最南端,所有的經線都經過南極點,因此南極洲跨過了所有的經度,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大洲 。北冰洋位于圖中的②處,環繞北極點,跨越了所有的經度,因此北冰洋也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洋 。
(3)讀圖可知,A為北美洲、B為亞洲、C為歐洲、D為非洲、E為大洋洲、F為南極洲、G為南美洲。A北美洲和B亞洲的分界線是白令海峽,即A北美洲和B亞洲之間隔a白令海峽相望;D非洲和E大洋洲之間隔③印度洋相望。
36.(2024七上·沾益期中)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2023年5月,我國科研人員在西藏考察時發現了一批三疊紀喜馬拉雅魚龍化石,這是古生物學上的又一次重大發現。
材料二:喜馬拉雅山脈長約2450千米,平均海拔超過6000米,與南極、北極并列,被稱為世界“第三極”,其主峰珠穆朗瑪峰為世界最高峰,海拔為8848.86米。
材料三:魚龍化石示意圖,“世界局部地區板塊分布示意圖”。

(1)在西藏地區發現三疊紀喜馬拉雅魚龍化石,說明此處在三疊紀時期可能是   (“陸地”或“海洋”)環境,后來由于地殼   (“抬升”或“下降”)運動形成現如今的自然環境。
(2)如圖所示,喜馬拉雅山脈位于   洲,地處   火山地震帶上。
(3)據圖推測,喜馬拉雅山脈的海拔將   (“上升”或“下降”),請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其海拔出現該變化的原因:   。
【答案】(1)海洋;抬升
(2)亞;阿爾卑斯—喜馬拉雅
(3)上升;位于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板塊之間的碰撞擠壓運動使喜馬拉雅山脈不斷隆升
【知識點】海陸變遷的原因和例證;板塊構造學說
【解析】【分析】(1)據所學知識可知,青藏高原是由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相互擠壓碰撞形成的,而在西藏地區發現三疊紀喜馬拉雅魚龍化石,說明該地區以前可能是海洋。后來由于地殼抬升運動形成現如今的自然環境。
(2)根據圖示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喜馬拉雅山位于亞洲。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三大板塊不斷碰撞擠壓,形成阿爾卑斯山——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喜馬拉雅山地處該火山地震帶上。
(3)據所學知識可知,喜馬拉雅山是由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相互擠壓碰撞形成的,地殼是不斷運動的,喜馬拉雅山脈的海拔將不斷“上升”。
【點評】板塊運動學說認為,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塊整體,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劃分為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六大板塊,各大板塊處于不停地運動中。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
1 / 1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2024七上·沾益期中)下圖為肖梅同學自制的地球儀,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甲所在的經線(  )
A.與0°緯線等長 B.指示南北方向
C.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D.是南北緯的分界線
2.若該地球儀中甲地所在緯線的周長為20厘米,則該地球儀所用的比例尺為(  )
A.1:200000000 B.1:2000000000
C.1:400000000 D.1:4000000000
3.(2024七上·沾益期中)下列各地中,位于南半球、西半球、中緯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4七上·沾益期中)下圖示意某半球某日的晝夜狀況,圖中陰影區域為夜半球,箭頭示意地球的自轉方向,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4.圖所示半球為(  )
A.南半球 B.北半球 C.東半球 D.西半球
5.圖中甲地位于丁地的____方向(  )
A.東北 B.西北 C.東南 D.西南
6.圖中正值日出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7.經度相差15°,時間相差1小時,據此推測甲、乙兩地的時間相差(  )
A.2小時 B.6小時 C.8小時 D.12小時
8.圖中乙地(  )
A.位于五帶的分界線上 B.四季變化明顯
C.存在極晝極夜現象 D.一年有兩次陽光直射現象
(2024七上·沾益期中)2023年夏天,網上興起了一股“三伏天曬背”的熱潮,以期達到養生的目的。2023年的三伏天于7月11日入伏,7月21日進入中伏,8月10日開始末伏,直至8月19日三伏天結束,總共40天。讀“二十四節氣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9.三伏天的第一天,下列與北京市(40°N,116°E)的晝夜長短情況最接近的是(  )
A.B.C.D.
A.A B.B C.C D.D
10.三伏天結束后迎來的第一個節氣為(  )
A.小滿 B.立秋 C.處暑 D.寒露
11.(2024七上·沾益期中)在某地理圖冊上有一幅比例尺為1/60000的地圖,圖中A、B兩地的圖上距離量得為3厘米。關于這幅地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這可能是中國政區圖
B.該圖圖上一厘米代表實際距離6千米
C.A、B兩地實際相距180千米
D.A、B兩地實際相距1800米
(2024七上·沾益期中)下列示意四河段,各圖的圖幅相同,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2.上圖所示河段中箭頭示意的流向大致為自南向北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上圖所示河段中實際距離最短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2024七上·沾益期中)王芳暑假時和父母驅車前往麗江市旅游,路上選擇____是最便捷的(  )
A.電子地圖 B.麗江市政區圖
C.中國交通圖 D.云南省旅游資源分布圖
(2024七上·沾益期中)下圖為某車載導航截圖,起點為云南省圖書館,終點為昆明站。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5.導航給出了三種行駛方案,若想盡快趕到昆明站,你會選擇(  )
A.方案一 B.方案二 C.方案三 D.不能確定
16.按照導航駕車,在東風西路行駛時主要是朝向____方向(  )
A.西北 B.西南 C.東北 D.東南
17.若在導航儀上按“+”圖標,則地圖的信息將更加詳細,地圖的比例尺將(  )
A.變大 B.變小 C.不變 D.無法判斷
(2024七上·沾益期中)香山公園位于北京市(40°N,116°E)海淀區中部。在小西山的東麓,面積約160公頃。香山紅葉多達13萬株,是北京秋學的主要游覽項目,每年觀賞紅葉期間有數十萬游客到香山賞紅葉。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8.某中學的學生在晴朗的秋日前往香山公園進行研學,正午時發現山上的樹木(  )
A.影子朝南 B.影子朝北
C.影子為一天中最長 D.沒有影子
19.圖中(  )
A.眼鏡湖位于鞍部 B.騎行線路AB段比CD段坡緩
C.索道沿山脊修建 D.站在香爐峰可看到①紅葉區
20.圖中索道的相對高度最可能是(  )
A.325米 B.431米 C.477米 D.512米
21.據圖分析,若為圖示區域繪制一幅分層設色圖,則該區域在地圖中以____為主(  )
A.白色 B.綠色 C.黃褐色 D.藍色
(2024七上·沾益期中)讀“世界海陸分布緯度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22.結合上圖,下列最能表示地球海陸面積之比的是(  )
A. B.
C. D.
23.讀上圖可知,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北極中心是一片海洋
B.各緯度地區海洋面積均大于陸地面積
C.全球范圍來看,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D.不論是南半球還是北半球,海洋面積都大于陸地面積
(2024七上·沾益期中)讀某四大洲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24.上圖所示四大洲中,面積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5.③④兩大洲的分界線為(  )
A.直布羅陀海峽 B.蘇伊士運河
C.巴拿馬運河 D.馬六甲海峽
(2024七上·沾益期中)讀“海牛、鴕鳥在兩大陸的分布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26.下列關于這兩個大陸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甲、乙兩地均臨大西洋
B.兩大洲均被赤道和南北回歸線穿過
C.兩大陸均主要位于南半球
D.兩大洲的海牛和鴕鳥均位于熱帶地區
27.圖中海牛、鴕鳥分布在同一大洋的兩岸,可能的原因是(  )
A.沒有理論能解釋這一現象
B.人類活動將它們帶到兩個大陸
C.海牛、鴕鳥具有遠涉大洋的能力
D.兩大陸原是一塊大陸,后經漂移分離而成
(2024七上·沾益期中)2023年2月6日,土耳其連續兩次發生7.8級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下圖為“土耳其位置示意圖”和“世界板塊分布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28.據圖可知,土耳其(  )
A.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B.地跨亞、歐兩大洲
C.位于南溫帶地區 D.夏季有陽光直射現象
29.土耳其地震多發,據圖推斷其主要原因是(  )
A.地處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殼活躍
B.地處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的張裂拉伸地帶
C.地處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碰撞擠壓地帶
D.地處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碰撞擠壓地帶
30.地震發生時,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
A.在室外,就近躲在建筑物的屋檐下
B.在汽車上,加速駛離地震發生地區
C.在低層室內,迅速撤離至室外空曠處
D.在高層室內,迅速坐電梯下樓
二、綜合題(每空1分,共40分)
31.(2024七上·沾益期中)李明上課時,地理老師組織同學們進行實踐探究活動。如下圖所示,將籃球當作地球,將鉛筆當作帆船,筆尖朝下。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1:李明在視線內將鉛筆在籃球上由近到遠移動時,發現   (“鉛筆尖”或“鉛筆尾”)會慢慢看不見,視線中鉛筆的長度會慢慢變   (“長”或“短”)。
(2)實驗2:李明將鉛筆放在平滑的木板上移動,視線內鉛筆的長度   (“會”或“不會”)發生變化。
(3)通過上述兩個實驗,可以證明地球的形狀是一個   。
(4)聯系我們的日常生活,能夠證明地球真實形狀的有:   (任舉一例)。
32.(2024七上·沾益期中)2023年8月9日6時5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環境減災二號06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讀“地球的公轉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地球處于不斷地自轉和公轉之中,其公轉的方向為   (“甲”或“乙”)。
(2)當地球公轉至圖中的③位置時,正值北半球的   (節氣),這一天太陽直射在   (緯線)上。
(3)環境減災二號06星發射成功當天,地球公轉至圖中的   (填序號)之間,北極圈內存在   現象。
(4)06星發射成功當天,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正處于   季,其晝夜長短情況為   ;此后的四個月中,澳大利亞的晝長變化為   。
33.(2024七上·沾益期中)下圖為我國北方某地的校園平面圖,同學們用GPS測得池塘的經緯度為(35°N,118°E)。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上圖缺失地圖三要素中的   。
(2)據圖可知,池塘大致位于①教學樓的   方向。
(3)學校開學,新生肖明走到花壇旁之后,打算前往①教學樓,他應該沿道路先往   方向前行到A路口,再向   方向前行到①教學樓的正門口。
(4)入學一年后,肖明發現一年中   (節氣)學校樹木的正午影長最短,這一天,學校是否會出現太陽直射現象或極晝極夜現象 并試分析其原因:   。
34.(2024七上·沾益期中)下圖表示的是穿越太行山的一條通道,古人稱井陘(xing)。秦始皇在井陘的地勢狹窄險要處設置關口,修建驛道,稱為秦皇古道。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黎曼家住昆明某地,經緯度坐標約為(25°N,103°E),據圖文材料可知,上圖所示區域位于黎曼家的   方向。
(2)據圖可知,該區域內的地形類型以   為主;上圖a、b、c、d四點中,最高點的海拔范圍為   米;c~d點之間的地形部位為   ,   (“可能”或“不可能”)發育河流。
(3)秦始皇在井陘的地勢狹窄險要處a點設置關口,試分析關口設置在a點的理由:   。
(4)如圖所示,307國道主要沿等高線修建,主要原因是   。
35.(2024七上·沾益期中)由湖南地圖出版社與湖北省測繪學會共同編制的豎版世界地圖是對傳統橫版世界地圖的一種突破,這意味著使用了400多年的橫版地圖不再“一統天下”,在地圖制圖領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讀豎版世界地圖,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所示,被赤道穿過的大洲有亞洲、南美洲、   (填字母)大洲和   (填字母)大洲。
(2)讀圖判斷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   (填字母)大洲,跨經度最廣的大洋是   (填序號)大洋。
(3)讀圖判斷A為   洲,和B大洲之間隔a   相望;D、E兩大洲之間隔③   洋相望。
36.(2024七上·沾益期中)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2023年5月,我國科研人員在西藏考察時發現了一批三疊紀喜馬拉雅魚龍化石,這是古生物學上的又一次重大發現。
材料二:喜馬拉雅山脈長約2450千米,平均海拔超過6000米,與南極、北極并列,被稱為世界“第三極”,其主峰珠穆朗瑪峰為世界最高峰,海拔為8848.86米。
材料三:魚龍化石示意圖,“世界局部地區板塊分布示意圖”。

(1)在西藏地區發現三疊紀喜馬拉雅魚龍化石,說明此處在三疊紀時期可能是   (“陸地”或“海洋”)環境,后來由于地殼   (“抬升”或“下降”)運動形成現如今的自然環境。
(2)如圖所示,喜馬拉雅山脈位于   洲,地處   火山地震帶上。
(3)據圖推測,喜馬拉雅山脈的海拔將   (“上升”或“下降”),請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其海拔出現該變化的原因: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A
【知識點】比例尺;緯線和緯度;經線和經度
【解析】【點評】地球儀上的本初子午線是0°經線,是經度的起點線,東西經度的分界線;地球儀上的經線是連接南北兩極并同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經線長度相等;兩條正相對的經線形成一個經線圈,任何一個經線圈都能把地球平分為兩個半球。緯線是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緯線圈的大小不等,赤道為最大的緯線圈,從赤道向兩極緯線圈逐漸縮小,到南、北兩極縮小為點。
1.A、0° 緯線即赤道,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所有經線的長度都相等,且約為赤道長度的一半,所以經線不可能與 0° 緯線等長,A錯誤;
B、經線是連接南北兩極的線,指示南北方向,B正確;
C、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 20°W 和 160°E 組成的經線圈,而不是某一條經線,C錯誤;
D、南北緯的分界線是 0° 緯線(赤道),不是經線,D錯誤。
故答案為:B。
2.比例尺等于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甲地所在緯線是0°緯線即赤道,赤道的周長大約為4萬千米,也就是實際距離約為 4000000000 厘米,若該地球儀中甲地所在緯線的周長為20厘米(即圖上距離),那么比例尺應該是20:4000000000=1:200000000,A正確,BCD錯誤。
故答案為:A。
3.【答案】D
【知識點】東西半球的劃分;南北半球的劃分;高中低緯度地區的劃分
【解析】【分析】東西半球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劃分是以0°緯線即赤道為界,赤道以北為北半球,以南為南半球。0—30°為低緯度地區,30°—60°為中緯度地區,60°—90°為高緯度地區。由此可判斷,①點位于北半球、西半球、低緯度;②點位于南半球、東半球、中緯度;③點位于南半球、西半球、高緯度;④點位于南半球、西半球、中緯度。
故答案為:D。
【點評】由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絡叫做經緯網,利用經緯網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
【答案】4.B
5.C
6.C
7.B
8.D
【知識點】東西半球的劃分;南北半球的劃分;利用經緯網定位;利用經緯網定向
【解析】【點評】地球自轉的方向為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呈逆時針方向轉動;從南極上空看,地球呈順時針方向轉動。
4.地球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在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南極上空看呈順時針方向旋轉。圖中箭頭示意地球的自轉方向為逆時針,所以圖所示半球為北半球。
故答案為:B。
5.根據上題可知該圖為北半球,甲地位于赤道上,丁地位于北極圈以北。在經緯網地圖上,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所以甲地位于丁地的南方;又因為地球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所以甲地位于丁地的東方。綜合起來,甲地位于丁地的東南方向,C正確,ABD錯誤。
故答案為:C。
6.由于地球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所以東邊的地點比西邊的地點先看到日出。圖中丙地位于晨線上,正值日出;甲地位于昏線上,正值日落,乙是午夜,丁是正午。
故答案為:C。
7.圖中甲、乙兩地經度相差90°,已知經度相差15°,時間相差1小時,那么甲、乙兩地的時間相差90÷15=6小時。
故答案為:B。
8.乙地位于赤道上,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也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一年有兩次陽光直射現象,全年晝夜平分,四季變化不明顯,不存在極晝極夜現象。
故答案為:D。
【答案】9.A
10.C
【知識點】地球公轉的基本特征;晝夜長短的變化
【解析】【點評】地球的公轉方向是自西向東的,當太陽光直射在南回歸線上時,這一天稱為冬至日,為12月22日,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圈以內地區有極夜現象;當太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時,這一天稱為夏至日,為6月22日,北半球晝長夜短,北極圈以內地區有極晝現象;當太陽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時,這一天稱為春分日,為3月21日,全球晝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時為秋分日,為9月23日,全球晝夜平分。
9.三伏天的第一天(7月11日)位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到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之間,此時太陽直射在北半球,位于北半球的北京(40°N,116°E)晝長夜短,A圖符合。
故答案為:A。
10.二十四節氣依次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半月一個節氣。已知6月22日前后為夏至,此后約2個月,經過4個節氣,迎來的第一個節氣是處暑。
故答案為:C。
11.【答案】D
【知識點】比例尺
【解析】【分析】中國的陸地面積為960萬平方千米,通常會選用小比例尺,而該地圖比例尺為1:60000,相對較大,不太可能是中國政區圖 ,A錯誤;比例尺1:60000表示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距離60000厘米,因為1千米=100000厘米,所以60000厘米換算后為0.6千米,即該圖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距離0.6千米,B錯誤;該圖圖上一厘米代表實際距離600米,圖中A、B兩地的圖上距離量得為3厘米,因此A、B兩地實際相距1800米,C錯誤、D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比例尺是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
【答案】12.B
13.D
【知識點】比例尺;地圖上的方向判讀
【解析】【點評】地圖上表示方向的三種方法:指向標;經緯網;“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判定方向,要根據指向標的方法確定;在經緯網地圖上,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沒有指向標與經緯網的地圖,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定確定方向。
12.①②圖中有指向標,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可判斷①河流流向為西北向東南,②河流流向為自南向北,A錯誤,B正確;③圖有經緯網,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河流由10°N流向9°N,自北向南流,C錯誤;④圖沒有指向標與經緯網,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定確定方向,流向為自北向南,D錯誤。
故答案為:B。
13.在圖幅相同的情況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實際范圍越小,圖中所顯示的地理事物實際距離就越短;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實際范圍越大,地理事物實際距離越長。圖中比例尺最大的是④圖所示河流,其表示的范圍最小,實際距離最短,D正確,ABC錯誤。
故答案為:D。
14.【答案】A
【知識點】地圖的選擇和使用
【解析】【分析】電子地圖的信息更新及時,能夠提供最新的地理數據和道路信息,因此王芳暑假時和父母驅車前往麗江市旅游,路上選擇電子地圖是最便捷的,A正確,麗江市政區圖、中國交通圖、云南省旅游資源分布圖不如電子地圖便捷,BCD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地圖的種類很多,不同的地圖能夠反映不同的信息。根據使用目的,正確地選擇地圖,才能及時、準確地獲得有用的信息。例如,去公園游覽,需要尋找景點,應該從導游圖上找答案。外出旅行,確定行程,應該參考交通圖。了解國際時事,確定事件發生地點,應該查閱世界的國家和地區圖。
【答案】15.B
16.D
17.A
【知識點】比例尺;圖例和注記;地圖上的方向判讀;衛星導航系統
【解析】【點評】比例尺是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在圖幅相同的條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
15.通常車載導航給出的不同行駛方案,在時間預估等方面是綜合考慮了路程長短以及道路的通行狀況來進行推薦的。方案一用時27分鐘,方案二用時19分鐘,方案三用時29分鐘,若想盡快趕到昆明站應該選擇方案二。
故答案為:B。
16.在沒有指向標等特殊標識的地圖上,遵循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的基本方向判斷原則。觀察導航截圖中東風西路路段的走向,可知沿著東風西路行駛時,是朝著東南方向行進的,D正確,ABC錯誤。
故答案為:D。
17.在圖幅相同的情況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當在導航儀上按 “+” 圖標,地圖的信息變得更加詳細了,意味著地圖要展現更小范圍的地理事物情況,所以其比例尺將變大。
故答案為:A。
【答案】18.B
19.C
20.B
21.C
【知識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海拔和相對高度
【解析】【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中,位于兩個山頂之間的低地部分是鞍部;等高線重合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向數值大的方向凸出是山谷;等高線向數值小的方向凸出是山脊;等高線數值內大外小的是山頂;等高線數值內小外大的是盆地。等高線越稠密,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緩。根據指向標可以確定相對位置。根據等高距和等高線數值的遞變規律可以確定兩地的海拔高度范圍,采取交叉相減的方法計算相對高度。
18.北京(40°N,116°E)位于北半球北溫帶,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對于北半球北溫帶地區來說,正午時分太陽位于正南方向,物體的影子朝向與太陽方向相反。所以在晴朗的秋日,正午時山上的樹木影子朝北,B正確,A錯誤;一天中影子最長的時候是日出和日落時,正午時影子最短,C錯誤;只有在太陽直射的情況下物體才沒有影子,北京香山位于北回歸線以北,太陽不會直射此地,D錯誤。
故答案為:B。
19.A、鞍部是兩個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而眼鏡湖從圖中看應是處于山谷等相對低凹且能積水的地形部位,并非鞍部,A錯誤;
B、在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緩。觀察圖中騎行線路 AB 段等高線比 CD 段密集,說明 AB 段比 CD 段坡陡,B錯誤;
C、山脊是等高線向低處凸出的部位,從圖中看索道大致沿著等高線向低處凸出的地方修建,也就是沿山脊修建,C正確;
D、站在香爐峰不能看到①紅葉區,因為有山脈阻擋,D錯誤。
故答案為:C。
20.相對高度是指兩個地點的海拔高度之差。由圖可知,等高距是50米,索道由眼鏡湖(海拔約150米)開始,香爐峰(海拔約550米~600米)結束,故圖中索道的相對高度是400~450米,故最可能是431米。
故答案為:B。
21.分層設色地形圖是按照等高線的原理,在不同的等高線區間用不同的顏色來表示地勢起伏等情況,一般來說,海拔較高的山地等地形常用褐色、黃褐色等顏色表示,海拔較低的平原常用綠色表示,水域常用藍色表示等。從圖中可以看出圖示區域為山地地形,海拔有一定高度,結合分層設色地形圖的顏色使用慣例,該區域在地圖中應以黃褐色為主。
故答案為:C。
【答案】22.D
23.B
【知識點】世界的海陸分布
【解析】【點評】根據人們的計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陸地面積僅占29%。概括地說,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陸地。陸地集中于北半球、東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
22.地球上海洋面積占地球表面積的約 71%,陸地面積占地球表面積的約 29%,即海洋面積與陸地面積之比大約為 7:3,圖D符合。
故答案為:D。
23.A、北極地區主要為北冰洋,是一片海洋,A正確;
B、南極附近明顯陸地面積大于海洋,B錯誤;
C、從全球范圍來看,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C正確;
D、不論是南半球還是北半球,海洋面積都大于陸地面積,D正確。
依據題意,故答案為:B。
【答案】24.A
25.C
【知識點】七大洲;大洲分界線
【解析】【點評】大陸和它周圍的島嶼合起來稱為大洲,全球共分為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極洲七個大洲。其中面積最大的大洲是亞洲,面積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地球上的海洋,被陸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連的四個大洋,按面積的大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不同大洲的分界線不同。
24.世界七大洲中,亞洲面積最大,約 4400 萬平方千米。從圖中輪廓及位置等信息可判斷,①是亞洲,②是非洲,③是北美洲,④是南美洲,所以面積最大的是①亞洲。
故答案為:A。
25.③是北美洲,④是南美洲,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該運河溝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故答案為:C。
【答案】26.A
27.D
【知識點】世界的海陸分布;大陸漂移假說
【解析】【點評】大陸漂移假說是20世紀初魏格納提出的。大陸漂移假說認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塊叫“泛大陸”的龐大陸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廣袤海洋所包圍。大約兩億年前,泛大陸開始破裂,碎塊像浮在水上的冰塊一樣向外越漂越遠。距今大約兩三百萬年前,形成現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26.A、從圖中可以看出,甲位于非洲西部,乙位于南美洲東部,均臨大西洋,A正確;
B、北回歸線沒有穿過南美洲,B錯誤;
C、南美洲主要位于南半球,而非洲跨南北半球,C錯誤;
D、圖中南美洲三趾鴕鳥位于南溫帶地區,D錯誤。
故答案為:A。
27.圖中海牛、鴕鳥分布在同一大洋的兩岸,可能的原因是兩大陸原是一塊大陸,后經漂移分離而成,而不是海牛、鴕鳥具有遠涉大洋的能力或人類活動將它們帶到兩個大陸,D正確,ABC錯誤。
故答案為:D。
【答案】28.B
29.D
30.C
【知識點】板塊構造學說;火山與地震
【解析】【點評】板塊運動學說認為,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塊整體,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劃分為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六大板塊,各大板塊處于不停地運動中。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
28.A、從 “土耳其位置示意圖” 可知,土耳其的經度范圍大致在 26°E 至 45°E 之間,緯度范圍大致在 36°N 至 42°N 之間,所以其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A錯誤;
B、土耳其地跨亞、歐兩大洲,B正確;
C、土耳其位于北溫帶,C錯誤;
D、北溫帶地區無陽光直射現象,D錯誤。
故答案為:B。
29.從 “世界板塊分布示意圖” 可以看出,土耳其地處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碰撞擠壓地帶,地殼運動活躍,多地震,ABC錯誤,D正確。
故答案為:D。
30.A、在室外應遠離建筑物、大樹、電線桿等可能倒塌的物體,不能就近躲在建筑物的屋檐下,A錯誤;
B、在汽車上應立即停車,躲在車內或車旁較為空曠的地方,避免加速駛離,以防道路損壞或發生其他意外,B錯誤;
C、在低層室內,應迅速撤離至室外空曠處,C正確;
D、在高層室內,不能使用電梯下樓,因為地震可能導致電梯故障,應選擇樓梯有序撤離,D錯誤。
故答案為:C。
31.【答案】(1)鉛筆尖;短
(2)不會
(3)球體
(4)月食現象,地球衛星照片等
【知識點】地球的形狀
【解析】【分析】(1)當把籃球當作地球,鉛筆當作帆船,筆尖朝下,在視線內將鉛筆在籃球上由近到遠移動時,由于籃球是球體,會出現類似在地球上看遠處物體的情況,即鉛筆尖會慢慢看不見,視線中鉛筆的長度會慢慢變短。
(2)而將鉛筆放在平滑的木板上移動,因為木板是平面的,所以視線內鉛筆的長度不會發生變化。
(3)通過上述兩個實驗的對比,一個在球面上移動鉛筆出現了筆尖先消失且長度變短的現象,另一個在平面上移動鉛筆長度不變,由此可以證明地球的形狀是一個球體。
(4)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證明地球真實形狀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月食現象;地球衛星照片;航海實踐等。
【點評】能證明地球形狀是球體的例子很多,如乘船出海時,港口的燈塔會從下到上依次從視野中消失,離岸的船總是船身先消失,桅桿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遠、世界不同地區,看北極星的仰角不同、月食時,陰影始終是弧形的、麥哲倫環球航行、人造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人越往山上爬,看到的地平圈就越大(或站在大地上,無論向那個方向走,永遠也走不到地平線)等。
(1)由圖可知,鉛筆在籃球上由近到遠移動時,發現因為視線被籃球形狀的阻擋,鉛筆頭會先慢慢看不見,視線中鉛筆的長度會慢慢變短。
(2)由圖可知,鉛筆在木板上移動時,所看到的鉛筆長度和鉛筆頭位置因為視線沒有被阻擋,所以看到的鉛筆長度不會發生變化。
(3)通過實驗“鉛筆在籃球和木板上移動”及現實生活中相似的現象,證明地球的形狀和籃球一樣是一個球體。
(4)月食現象(根據被地球遮擋的形狀推斷地球形狀),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和拍攝的地球衛星照片等也能夠證明地球是個球體。
32.【答案】(1)乙
(2)冬至;南回歸線
(3)①~②;極晝
(4)冬;晝短夜長;逐漸變長
【知識點】地球公轉的基本特征;晝夜長短的變化
【解析】【分析】(1)地球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在 “地球的公轉示意圖” 中表現為逆時針方向,也就是圖中的乙方向。
(2)當地球公轉至圖中的③位置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此時正值北半球的冬至節氣。
(3)2023 年 8 月 9 日處于北半球的夏季,地球公轉至夏至(6 月 22 日左右,對應圖中的①位置)和秋分(9 月 23 日左右,對應圖中的②位置)之間,即①~②之間。此時太陽直射北半球,北極圈內存在極晝現象。
(4)由于南北半球季節相反,8 月 9 日北半球是夏季,那么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正處于冬季,冬季時晝夜長短情況為晝短夜長。此后的四個月中,太陽直射點會逐漸向南移動,對于南半球來說,晝長會逐漸變長。
【點評】地球的公轉方向是自西向東的,當太陽光直射在南回歸線上時,這一天稱為冬至日,為12月22日,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圈以內地區有極夜現象;當太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時,這一天稱為夏至日,為6月22日,北半球晝長夜短,北極圈以內地區有極晝現象;當太陽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時,這一天稱為春分日,為3月21日,全球晝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時為秋分日,為9月23日,全球晝夜平分。
(1)地球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呈逆時針旋轉,圖中乙所示的方向是正確的。
(2)讀圖可知,①是夏至日(6月21日前后),②是秋分日(9月23日前后),③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④是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當地球公轉至圖中的③位置時,正值北半球的冬至日,這一天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為12月22日前后。
(3)讀圖可知,①是夏至日(6月21日前后),②是秋分日(9月23日前后),③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④是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環境減災二號06星發射成功當天(2023年8月9日6時53分),地球公轉至圖中的①-②之間,此時,太陽直射北半球,北極圈內存在極晝現象。
(4)由上題可知,06星發射成功當天(2023年8月9日6時53分),地球公轉至圖中的①-②之間,此時,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為夏季,南北半球季節相反,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正處于冬季。由于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晝長夜短,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晝短夜長。此后的四個月中,太陽直射點一直向南運動,北半球晝漸短、夜漸長;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晝漸長、夜漸短。
33.【答案】(1)比例尺
(2)西北
(3)東;北
(4)夏至日;不會。該校園位于北溫帶,既無太陽直射現象,也無極晝極夜現象(言之有理即可)
【知識點】比例尺;地圖的基本要素;地圖上的方向判讀;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
【解析】【分析】(1)地圖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和圖例注記,圖中缺失比例尺。
(2)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要按照指向標判讀方向,讀圖,根據指向標箭頭指向正北可知,池塘位于①教學樓的西北方向。
(3)讀圖,根據指向標箭頭指向正北可知,肖明在花壇旁打算前往①教學樓,根據圖中道路走向以及方向判斷,他應該沿道路先往東方向前行到 A 路口,到達 A 路口后再向北方向前行就能到①教學樓的正門口。
(4)對于北半球來說,夏至日(6 月 22 日前后)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物體的正午影長最短。該校園位于我國北方,地處北溫帶,既無太陽直射現象,也無極晝極夜現象。
【點評】地圖是我們日常生活和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地圖上,可以直接獲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因此地圖被稱為地理學的第二語言,還被比喻為人的“眼睛和工具”。打開各種地圖,盡管它們所表示的內容不同,卻都具備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等要素,因此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構成了地圖的三要素。
(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地圖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上圖缺失地圖三要素中的比例尺。
(2)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要按照指向標判讀方向,讀圖,根據指向標箭頭指向正北可知,池塘位于①教學樓的西北方向。
(3)讀圖,根據指向標箭頭指向正北可知,新生肖明走到花壇旁之后,打算前往①教學樓,他應該沿道路先往東方向前行到A路口,再向北方向前行到教學樓的正門口。
(4)根據材料可知,該校池塘的經緯度為(118°E,35°N),位于北回歸線以北。該學校一年之中,夏至正午太陽高度最大,物體影子最短;這一天學校不會出現太陽直射的現象也不會出現極晝極夜的現象。該校園位于北回歸線以北,一年內既無太陽直射現象,也無極晝極夜現象。
34.【答案】(1)東北
(2)低山丘陵;300~350;山谷;可能
(3)a點相鄰等高線靠攏,距離近,說明此地地形狹窄,在此設置關口,易守難攻,便于防守(言之有理即可)
(4)等高線較稀疏,坡度較緩,施工難度相對較低(言之有理即可)
【知識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海拔和相對高度
【解析】【分析】(1)已知黎曼家在昆明,經緯度坐標約為(25°N,103°E),其大致經緯度位置相比黎曼家所在位置,經度更偏東(大于 103°E),緯度更偏北(大于 25°N),所以該區域位于黎曼家的東北方向。
(2)圖中海拔大部分在500米以下,起伏較大,以低山丘陵為主;圖中等高距是 50 米,c點是四點中最高點,海拔范圍是 300 - 350 米;c - d 點之間等高線向高處凸出,是山谷,山谷處地勢低,容易匯集水流,所以可能發育河流。
(3)據材料可知,秦始皇在井陘的地勢狹窄險要處設置關口,結合地圖可知,a處等高線相靠攏,距離近,證明此地地形狹窄,不適宜大部隊進攻,在此處設置關口,易守難攻,便于防守,是設置關卡的好地方。
(4)307 國道主要沿等高線修建,是因為等高線較稀疏的地方坡度較緩。沿著坡度緩的地方進行道路施工,相對來說挖掘、填方等工程量會小一些,施工難度相對較低,同時在后續道路使用過程中,車輛行駛也更為安全、平穩,有利于交通運輸,所以主要沿等高線修建。
【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中,位于兩個山頂之間的低地部分是鞍部;等高線重合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向數值大的方向凸出是山谷;等高線向數值小的方向凸出是山脊;等高線數值內大外小的是山頂;等高線數值內小外大的是盆地。等高線越稠密,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緩。根據指向標可以確定相對位置。根據等高距和等高線數值的遞變規律可以確定兩地的海拔高度范圍,采取交叉相減的方法計算相對高度。
(1)上圖所示區域位于(38°N,114°E)附近,而黎曼家在(25°N,103°E)。根據經緯度判斷,該區域位于黎曼家的東北方向。
(2)通過海拔和地形分布判斷該區域以低山丘陵為主,圖中等高線圖的等高距為50m,最高點海拔為C點,海拔范圍為300-350米,c~d點之間等高線向高處凸出,其地形部位為山谷,可能會發育河流。
(3)據材料可知,秦始皇在井陘的地勢狹窄險要處設置關口,結合地圖可知,a處等高線相靠攏,距離近,證明此地地形狹窄,不適宜大部隊進攻,在此處設置關口,易守難攻,便于防守,是設置關卡的好地方。
(4)根據所學知識讀圖可知,307國道主要沿等高線修建,主要原因是該地等高線較稀疏,坡度較緩,施工難度相對較低,成本相對較低。
35.【答案】(1)D;E
(2)F;②
(3)北美;白令海峽;印度
【知識點】七大洲;四大洋;大洲分界線
【解析】【分析】(1)讀圖可知,赤道穿過的大洲有亞洲、南美洲、非洲(字母 D)和大洋洲(字母 E)。
(2)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南極洲(字母 F),其幾乎跨越了所有的經度;跨經度最廣的大洋是北冰洋(序號②),它大致以北極為中心,跨越了 360° 經度。
(3)根據地圖輪廓及位置可知,A 為北美洲,B 為亞洲,它們之間隔白令海峽(a)相望;D 為非洲,E 為大洋洲,兩大洲之間隔印度洋(③)相望。
【點評】大陸和它周圍的島嶼合起來稱為大洲,全球共分為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極洲七個大洲。其中面積最大的大洲是亞洲,面積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地球上的海洋,被陸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連的四個大洋,按面積的大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不同大洲的分界線不同。
(1)讀圖可知,A為北美洲、B為亞洲、C為歐洲、D為非洲、E為大洋洲、F為南極洲、G為南美洲。被赤道穿過的大洲有亞洲、南美洲、D非洲和E大洋洲。
(2)南極洲位于圖中的F處,地處地球的最南端,所有的經線都經過南極點,因此南極洲跨過了所有的經度,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大洲 。北冰洋位于圖中的②處,環繞北極點,跨越了所有的經度,因此北冰洋也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洋 。
(3)讀圖可知,A為北美洲、B為亞洲、C為歐洲、D為非洲、E為大洋洲、F為南極洲、G為南美洲。A北美洲和B亞洲的分界線是白令海峽,即A北美洲和B亞洲之間隔a白令海峽相望;D非洲和E大洋洲之間隔③印度洋相望。
36.【答案】(1)海洋;抬升
(2)亞;阿爾卑斯—喜馬拉雅
(3)上升;位于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板塊之間的碰撞擠壓運動使喜馬拉雅山脈不斷隆升
【知識點】海陸變遷的原因和例證;板塊構造學說
【解析】【分析】(1)據所學知識可知,青藏高原是由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相互擠壓碰撞形成的,而在西藏地區發現三疊紀喜馬拉雅魚龍化石,說明該地區以前可能是海洋。后來由于地殼抬升運動形成現如今的自然環境。
(2)根據圖示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喜馬拉雅山位于亞洲。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三大板塊不斷碰撞擠壓,形成阿爾卑斯山——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喜馬拉雅山地處該火山地震帶上。
(3)據所學知識可知,喜馬拉雅山是由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相互擠壓碰撞形成的,地殼是不斷運動的,喜馬拉雅山脈的海拔將不斷“上升”。
【點評】板塊運動學說認為,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塊整體,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劃分為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六大板塊,各大板塊處于不停地運動中。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公市| 阿克苏市| 梁平县| 谢通门县| 渝中区| 广西| 镶黄旗| 汉沽区| 河津市| 文昌市| 台山市| 安福县| 桐庐县| 图木舒克市| 互助| 平顶山市| 松江区| 嘉峪关市| 长宁县| 油尖旺区| 六安市| 嵩明县| 松桃| 河间市| 石景山区| 花垣县| 通化县| 安吉县| 措勤县| 博白县| 巢湖市| 抚顺市| 托里县| 江安县| 新巴尔虎右旗| 平潭县| 上栗县| 南部县| 新河县| 闽清县| 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