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四川省綿陽南山中學2024年秋高二地理第三學月月考試卷一、單選題2024年巴黎奧運會開幕式,是當地時間 (東1區)2024年7月26日19時30分(夏令時,即人為將時間調快1小時),在巴黎舉辦的第33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本屆奧運會于8月11日勝利閉幕。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 本屆奧運會開幕時,北京市民觀看開幕式的時間為當地( )A. 7月27日1時30分 B. 7月26日1時30分C. 7月26日3時30分 D. 7月27日3時30分2. 在本屆奧運會期間,北京晝夜長短狀況及變化趨勢是( )A. 晝短夜長,夜不斷變短 B. 晝長夜短,晝不斷變短C. 晝短夜長,夜不斷變長 D. 晝長夜短,晝不斷變長深圳市某校地理研究性學習小組到我國東南沿海某地區進行野外地質考察,下圖為“某學生繪制的該地區地質剖面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 關于圖中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甲處的地質構造為背斜 B. ②處巖石經變質作用易形成片麻巖C. 丙處易發現地下水資源 D. ③巖層比②巖層新4. 該地區經歷的地質過程依次是( )A. 巖漿侵入一巖層彎曲一巖層斷裂 B. 巖層斷裂—巖漿侵入—巖層彎曲C. 巖漿侵入一巖層斷裂一巖層彎曲 D. 巖層彎曲—巖漿侵入—巖層斷裂2024年8月5日,我國援建的柬埔寨“德崇—扶南”運河(下圖)正式開工,該運河北起金邊東南方向的甲地,南至白馬港,陸海聯通。運河全長180千米,深度只有5.4米,未來可以滿足3000噸級輪船通航需求,預計2028年建成通航。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 與乙地相比,“德崇—扶南”運河入水口選擇在甲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支流的調節作用強 B. 靠近首都,技術水平高C. 更有利于河水自流 D. 地勢更低平,利于施工6. “德崇一扶南”運河挖掘深度較淺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減少對湄公河的影響 B. 科學技術水平有限C. 當地的貨運需求量小 D. 地形地質條件復雜7. “德崇—扶南”運河開通后,湄公河口海域( )A. 海水溫度下降 B. 海水鹽度上升 C. 海水密度下降 D. 生物數量增多下圖中甲、乙分別是M、N兩條河流上的水文站,觀測發現,M、N河流的徑流有明顯的季節變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8. 若甲站的月平均流量顯著大于乙站,最可能的原因是M河()A. 流域植被覆蓋差 B. 徑流量季節變化較小C流域面積較大 D. 上游修建了水庫9.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 M、N兩河防洪任務最重的月份可能是7月B. M、N兩河主要位于溫帶落葉闊葉林帶C. 大洋沿岸有暖流經過D. 大陸沿岸常年受西風帶影響我國天山某山地的坡地與谷地植被存在著較大差異。該山地山坡風化作用強烈,森林帶以上有永久冰雪帶,山地表層以砂巖層(不透水層)為主,受地形和自然環境的影響較大,谷地較少有人類活動干擾。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該山地的植被正在發生著較大的變化。下圖示意該山地地形剖面,Ⅰ、Ⅱ、Ⅲ為該山地的三個草甸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 與Ⅱ、Ⅲ草甸區相比,Ⅰ草甸區植被數量較少的主要原因是( )A. 光照條件較差 B. 土壤的含水量小 C. 晝夜溫差更小 D. 位于冰川消融區11. Ⅱ草甸區與Ⅲ草甸區之間的坡地沒有植被生長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人類活動干擾強 B. 砂巖層厚,地下水深C. 地質結構不穩定 D. 氣候干旱,降水較少展瓊冰川為喀喇昆侖山東段山峰發育的其中一條冰川,這里山地的相對高度已明顯減小。該冰川是喀喇昆侖山中寬尾(即冰川的尾端形態較寬)冰川的典型。下圖為展瓊冰川景觀圖。完成下面小題。12. 下列關于展瓊冰川的描述不正確的是()①是大陸性冰川②是海洋性冰川③對地形塑造作用強④冰川積累慢、流動慢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13. 展瓊冰川作為寬尾冰川的典型,最主要的原因是()A. 山麓地帶地形開闊 B. 海拔高、氣溫低,冰融弱C. 冰川尾端規模增加 D. 未被人類開發先鋒樹種是指在裸地或無林地上天然更新、自然生長成林的樹種,成林后易被其他樹種逐漸替代,常見樹種如白樺、櫻桃、馬尾松、刺槐等。下圖示意我國白樺(為一種落葉喬木)垂直分布。完成下面小題。14. 據圖可知白樺的垂直分布特點是()A. 低緯度地區分布較多 B. 分布地區熱量相差較小C各海拔高度均有分布 D. 分布地區地形類型多樣15. 推測白樺的生長習性是()A. 更新能力較弱 B. 耐寒 C. 種子傳播能力弱 D. 喜陰16. 白樺在裸地或無林地上自然生長成林后易被其他樹種逐漸替代,而其他樹種能生長主要是因為()A. 生長空間和光照充足 B. 風沙侵襲概率變小 C. 土壤水分和養分提高 D. 水熱條件得以改善柴達木盆地東緣構造運動活躍。早期,隨著板塊擠壓,現今烏蘭盆地地區由北向南流動的辮狀河道沉積開始廣泛發育,水系向東流入現今共和盆地的低洼地帶。之后因鄂拉山的隆升,水系逐漸分離。中新世晚期,牦牛山劇烈隆起,山南的查查盆地構造形成并被整體抬升,但缺少該時期的沉積地層。下圖示意柴達木盆地東緣地質構造。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7. 圖示區域下列地理景觀中最早形成的是( )A. 柯柯鹽湖 B. 茶卡鹽湖C. 宗務隆山 D. 烏蘭盆地18. 對柯柯鹽湖的形成起到關鍵作用的是( )A. 牦牛大斷裂活動 B. 牦牛山隆升C. 烏蘭盆地沉降 D. 鄂拉山隆升19. 查查盆地缺失中新世晚期沉積層,可能是因為( )A. 缺乏沉積環境 B. 地層持續下陷C. 久經風力侵蝕 D. 久經流水侵蝕白河屬于黃河的一級支流,蜿蜒曲折,河灣遷移較頻繁,基本無人為干擾。某科研團隊在白河中游某段進行河灣遷移調查,發現河灣彎頂處為面積較大的礫石邊灘,從西南到東北發育多種植被。左圖為科考隊根據實地調查繪制的當地植被分布圖,并繪制河灣遷移速率與凹岸植被生物量的關系圖(右圖)。據此完成下列小題。20. 關于圖中礫石灘描述正確的是()A. 受彎道環流影響,橫向輸沙而成 B. 夏季面積最大,冬季面積最小C地下水埋藏淺,植被分布較多 D. 附近水域比較深,適宜修建碼頭21. 對圖示區域植被演化關系推測正確的是()①自西南向東北演替,灌木植被年齡大 ②自東北向西南演替,濕生植被年齡小③凹岸植被生物量大,邊灘植被演化快 ④凹岸植被生物量小,邊灘植被演化快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莫諾納湖位于美國的五大湖區,平均湖深22米。每年冬春季,莫諾納湖都要經歷一次湖水溫度分異和底層水溫驟升事件。據研究,莫諾納湖冬季存在鹽徑流注入,與周邊水體混合慢,近年來鹽徑流含鹽量不斷增加。下圖示意2020年1~5月莫諾納湖底表層湖水水溫變化。完成下面小題。22. 引起莫諾納湖湖水溫度分異和底層水溫驟升的主要原因是()①湖面結冰②徑流減少③氣候回暖④大風天氣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23. 未來冬季鹽徑流含鹽量繼續不斷增加,整體上會使得莫諾納湖()A. 湖泊咸淡性質轉變 B. 水溫分異時間縮短C. 底層水溫提前驟升 D. 底層水溫驟升放緩某年8月15日下午,與蒙古氣旋相伴的冷鋒在過境河北保定時率先觸發了“干對流”,出現局地冰雹,隨后上升氣流將沙塵帶入空中形成揚塵天氣,在當地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圖為保定站當天下午各氣象要素統計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4. 此次保定市冷鋒過境觸發了鋒前強對流天氣的原因是()A. 暖氣團控制氣壓低 B. 空氣濕度大C. 天氣晴朗地面升溫快 D. 鋒前空氣擠壓抬升25. 15日16:15到16:20期間,保定市可能出現的天氣現象是()A. 暴雨 B. 泥雨 C. 沙塵暴 D. 大霧26. 冷鋒過境時保定市有揚塵天氣,過境后仍有浮塵,主要原因是()①前期揚塵沉降較緩慢②冷鋒從西北方向挾帶沙塵③植被表面灰塵被吹起④燃煤取暖產生的粉塵較多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東亞大槽是北半球中高緯度西風帶形成的低壓槽。2022年10月2日8時東亞大槽呈東北—西南走向,冷高壓主體位于新疆以北,副高盤踞長江以南地區。隨后幾日東亞大槽移動、轉向,并減弱消失。甲、乙、丙、丁四圖依次為2022年10月2至5日每日8時500百帕位勢高度和海平面氣壓場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27. 2日到5日東亞大槽的移動方向與走向變化是()A. 向東南移,逐漸轉為東西走向 B. 向東北移,逐漸轉為東西走向C. 向東南移,逐漸轉為南北走向 D. 向東北移,逐漸轉為南北走向28. 東亞大槽轉向過程中()A. 副熱帶高壓勢力逐漸增強 B. 太平洋洋面形成熱帶氣旋C. 陸上冷高壓勢力持續增強 D. 我國經歷大范圍寒潮降溫元謀干熱河谷地處金沙江南岸,發育于沖溝中上游溝底的元謀土橋是干熱河谷內典型的侵蝕地貌之一。土橋發育演化過程分為4個階段:萌芽期、年輕期、成熟期、消亡期。下圖為元謀土橋發育的不同階段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29. 下列關于元謀土橋發育演化階段的判斷正確的是( )A. 甲-萌芽期 B. 乙-消亡期 C. 丙-年輕期 D. 丁-成熟期30. 下列關于元謀土橋發育說法,正確的是( )A. 上軟下硬的土層結構利于土橋發育 B. 地下潛蝕強度的季節變化不太顯著C. 地下潛蝕洞道所在土層的膠結性好 D. 垂直節理發育有利于產生地下潛蝕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31.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青弋江發源于安徽黃山北麓,上游穿行于高山峽谷之間,下游于蕪湖匯入長江。在地質歷史時期,黃山北麓洪積扇上辮狀水系發育,后來受地殼抬升和氣候濕潤化的影響,青弋江開始向穩定河谷發育轉變。野外考察發現,冬春季午后,“辮狀河道”容易成為風沙的源地,漫天飛揚的風沙嚴重。下圖示意源于洪積扇辮狀河的青弋江發育過程(圖中箭頭代表侵蝕方向)。(1)與階段四相比,說出青弋江在階段一的水系特征,并解釋原因。(2)簡述青弋江從階段一到階段四的形成過程。(3)試分析辮狀河道在冬春季節午后易風沙飛揚的原因。32.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國某專家團隊在閩江口水下三角洲前緣采集沉積物柱狀樣研究其地貌演化過程(左圖)中發現該柱狀樣上下不同時期的沉積物特征具有顯著差異,且閩江口附近柱狀樣的黏土礦物組合也明顯不同于長江口和臺灣島西部,因此可以通過黏土礦物組合特征進行物源分析。專家分析,粗顆粒沉積物主要來自閩江近源物質的輸入,細顆粒沉積物來源較多,除閩江外,還可能來自長江或臺灣島河流。當浙閩沿岸流增強時,長江中的細顆粒物質可被帶到臺灣海峽。右圖示意閩江口及周邊河流沉積物的主要黏土礦物組成。(1)據右圖分析閩江口附近柱狀樣沉積物中三類黏土礦物的主要來源地點。(2)描述中、晚全新世時期期間閩江口附近柱狀樣沉積物的變化特點,并推測其原因。(3)說明中、晚全新世時期水下三角洲的變化特征。33.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雷暴是熱帶和溫帶地區的局地性強對流天氣,伴有雷擊、閃電、強風、強降水或冰雹和龍卷風。雷暴的持續時間通常不超過2小時,作為中小尺度的強天氣現象,其準確預報是一大難題。雷暴的發生除滿足充沛的水汽、強烈的抬升和極不穩定的大氣層結等條件外,還與地表下墊面的復雜程度密切相關。山峰雷暴發生于氣流因地形抬升而上升時。海南島是我國雷暴多發地區,是全國著名的“雷都”之一。海陸風對海南島全島影響顯著。下圖為海南島夏季月平均雷暴日數分布圖。(1)概括雷暴天氣發生發展的主要特點。(2)分析海南島雷暴多發的位置原因。(3)海南島中部山地山峰附近白天雷暴活動明顯多于周邊地區。分析其地形因素。四川省綿陽南山中學2024年秋高二地理第三學月月考試卷一、單選題【答案】1. A2. B【答案】3. D4. D【答案】5. C6. A7. B【答案】8. C9. A【答案】10. D11. B【答案】12. B13. A【答案】14. D15. B16. C【答案】17. C18. D19. A【答案】20. A21. B【答案】22. A23. D【答案】24. D25. B26. A【答案】27. C28. D【答案】29. B30. D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31.【答案】(1)水系特征:呈放射狀水系;流程較短。原因:河流在山前堆積形成沖積扇,河水自扇頂向扇緣,隨地勢由高到低流動,形成放射狀水系;氣候偏干,河流水量較小,同時水流分散損耗大,流程較短。(2)山區地殼抬升,地勢落差變大,河流流速加快;氣候濕潤化,河流水量加大;河流侵蝕能力增強,向下侵蝕形成河谷,河水出山口后不再分散流動,而是匯聚在深切的河谷中; 隨后,經側蝕展寬,地殼抬升后,形成穩定河谷和階地。 (3)河沙裸露,沙源充足;冬春季節的午后大氣升溫明顯,對流旺盛,易產生較強的氣流和揚沙。32.【答案】(1)閩江口附近柱狀樣、閩江流域、長江口和臺灣島西部沉積物中均含有伊利石和綠泥石,且柱狀樣該成分的含量明顯高于閩江流域,低于長江口和臺灣島西部,說明柱狀樣沉積物中的伊利石和綠泥石可能來自閩江流域、長江口和臺灣島西部;長江口沉積物中含有少量的高嶺石,臺灣島西部沉積物幾乎不含高嶺石,而閩江流域沉積物所含高嶺石較多,說明柱狀樣沉積物中的高嶺石主要來自閩江流域;閩江流域和臺灣島西部的沉積物中沒有蒙脫石,長江口沉積物中含一定量的蒙脫石,說明柱狀樣沉積物中的蒙脫石可能來自長江口。(2)變化特點:柱狀樣沉積物粒徑變小;伊利石和綠泥石占比變化不大,高嶺石占比明顯增多,蒙脫石占比減少。原因:中、晚全新世期間,柱狀樣沉積物粒徑變小,可能是因為閩江水的動力變小,從閩江流域被搬運來的粗顆粒沉積物減少;來自閩江流域的高嶺石占比增多,從長江口搬運來的蒙脫石占比減少,是因為浙閩沿岸流逐漸減弱。(3)閩江口水動力減弱,沉積物粒徑變小;沉積物分選性增大;水下三角洲面積減小。33.【答案】(1)發展迅速,持續時間短;發生的空間尺度較小、影響范圍小;影響因素多,突發性強。(2)位于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太陽輻射強(太陽高度大),全年氣溫高,空氣對流運動顯著:受熱帶低壓(臺風)影響的時間長、范圍廣;海岸線漫長曲折,中小尺度海陸風與大范圍季風環流疊加,大氣運動復雜多變。(3)中部山地白天四周山坡受熱產生上升氣流,在山頂附近匯合上升,山頂的氣溫會高于其周圍同等高度大氣的氣溫,加劇氣流上升形成雷暴天氣;白天由沿海深入內陸的海風遇山地阻擋,使空氣抬升形成雷暴天氣。PAGE第1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