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3.2 依法行使權利 教學設計教材分析 本課是八年級下冊教材第二單元第三課的第二框內容,本框內容承接第一框“公民基本權利”,在學生了解基本權利后,幫助學生了解行使和維護權利的正確方法。本框通過行使權利有界限,以及維護權利守程序兩部分內容,幫助學生知道任何權利都是有范圍的,權利需要依法行使的道理,明確維護權利守程序的原因和方式,掌握維權的途徑和方法,學會依法維權。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生活經驗的再積累和邏輯思維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對法律知識的學習具有很大的幫助,前面法律部分的學習,幫助學生奠定知識基礎和法治觀念。學生在學習了公民基本權利所包含的內容之后,已初步樹立起權利意識。但是,對于權利應如何行使,以及當權利受到侵犯時應該如何維護仍舊不甚了解。在學習權利是有范圍時,學生可能會覺得這一內容與上節課所學的政治自由、人身自由相沖突,教師可以利用現實生活中的情境說明權利沒有絕對的,否則就無法保證人人都充分享受到權利,啟發學生明白憲法對公民行使權利做出的限制性規定其實是對公民權利的保護。課程標準 本節對應的課程標準的學習主題是第四學段(7-9年級)法治教育,“具體的內容要求是‘懂得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正確行使公民權利,自覺履行公民義務’。主要體現了五大核心素養之‘法治觀念’之‘了解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樹立權利和義務相統一的觀念’。教學目標1. 明白沒有絕對的權利,憲法對公民行使權利做出的限制性規定是對公民權利的保護,從而增進熱愛憲法的情感。2. 能夠依法行使權利,正確對待權益糾紛,依照法定程序維護自身權益;能夠尊重他人合法權益,自覺規范自身行為,提高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3. 了解憲法相關規定,知道行使權利的界限,懂得依法行使權利;了解維護權利的方式,知道如何正確維護權利。教學重難點重 點:知道任何權利都是有范圍的,權利需要依法行使的道理。難 點:學會依照法定程序維護權利,正確選擇使用維權方式。教學過程導入: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公民的基本權利,本節課就讓我們一起探討、學習“依法行使權利”一課。環節一:我來發現(一)出示學習目標行使權利有界限1.任何權利都是有范圍的。公民行使權利有什么限制 維護權利守程序2.公民權利如果受到損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維護權利。維護權利的途徑和方式包括哪些 (二)教師提示1.任何權利都是有范圍的。公民行使權利有什么限制 a公民行使權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濫用權利;b個人的自由和權利不能以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利益和集體利益為代價;c我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也不得損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2. 公民權利如果受到損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維護權利。維護權利的途徑和方式包括哪些 和解、調解、 仲裁、訴訟等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形式讓學生對本節知識進行初步感知、學習、把握。環節二:我來探究探究一:行使權利不越界案例:你和同學小華騎車上學趕時間,遇到紅燈。他說:“騎車是咱們的權利,上學時間緊,咱們別等紅燈了。”思考:1.你如何看待小華的說法 2.如果你是交警,你會對小華說什么 提示:1.小華法治觀念淡薄,不遵守交通規則,不懂法律,沒有依法行使權利。2.闖紅燈是違法行為,要受到相應的處罰,公民行使權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濫用權利。設計意圖:通過情景再現,使學生明確任何權利都是有范圍的,公民行使權利不能超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濫用權利。探究二:行使權利不損他案例:某足球比賽現場,上萬人的體育場座無虛席,甲、乙兩支球隊正在鏖戰。部分甲隊球迷因對本隊比分落后不滿,遷怒于乙隊,對乙隊球迷破口大罵,隨后投擲雜物,現場一片混亂。公安機關迅速將擾亂秩序的人員帶離現場,并依照治安管理罰法的規定,以擾亂公共秩序為由,對他們作出行政拘留5—7日的處罰。思考:1.甲隊球迷的行為可能造成哪些危害 2.這則材料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提示:1. 他們的行為損害了國家利益、社會利益和集體利益,也損害了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2.個人的自由和權利不能以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利益和集體利益為代價。同時,每個人合法的自由和權利都應當受到尊重和保護,我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也不得損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設計意圖:通過案例,使學生認識到個人的自由和權利不能以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利益、集體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為代價。探究三:維護權利守程序案例:在北京飛往上海的某航空公司航班上,因一名四歲兒童在未購票的情況下登機,致使該航班的全體乘客不得不重新進行安檢,原計劃6點55分起飛的飛機延誤至11點59分起飛。航空公司對此次航班延誤深表歉意,并表示,針對此次航班旅客的補償工作已經啟動。思考:假如你是此次航班的乘客你會主動維權嗎 維護權利時需要遵守程序嗎 為什么 提示:會(或不會)。需要。遵守正當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實際享受權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糾紛。每個公民都應該樹立按照法定程序辦事的意識,通過正確的途徑和方式維護自身權益。設計意圖:通過案例探究,使學生樹立維權意識,同時知道公民行使權利,應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規定的活動方式、步驟和過程進行,明確這樣做有利于公民實際享受權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糾紛。探究四:維權途徑巧運用案例:村民張某在機械廠購買了一臺小麥播種機,為周邊村民播種小麥,并收取費用。不久,村民發現小麥出苗缺行,要求張某賠償損失。張某前往廠家查找原因,廠家經過檢查認為播種機無質量問題,但由于交付機器時未進行試機,未能發現出種口被堵擋。張某要求廠家承擔賠償責任,廠家只同意對播種機進行重新調試,不同意賠償相關損失。思考:1.張某與村民、廠家的糾紛可以通過哪些方式解決 2.你認為哪種解決方式較為合適 提示:1.和解、調解、 仲裁、訴訟等2.和解。直接對話,分清責任,達成協議,解決糾紛。設計意圖:通過案例,使學生初步認識四種維權方式及其應用。環節三:我來比較出示圖片,教師通過講解讓學生探究并整理出四種維權方式的區別、特點和應用。設計意圖:通過圖表呈現和講解,使學生對四種維權方式從參與人、特點、應用場景三方面有更清晰的認識和把握。環節四:我來小結1、學生整理本節知識框架;2、兩名學生通過投影儀展示知識框架,并對本節課進行小結。環節五:我來練習1. 畢達哥拉斯說:“不能約束自己的人,不能稱之為真正自由的人。"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 ①公民在行使權利時沒有絕對的自由②公民要正確行使權利,不得損害國家、社會和集體的利益③公民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以合法方式行使權利④公民在行使權利時不可能享有真正的自由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當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我們可以選擇訴訟手段和非訴訟手段來依法維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A.非訴訟手段是保護我們權益的最后屏障B.打官司指的是訴訟C.凡是有第三方介入的都屬于調解D.不論案件大小,私了都是最有效的方式3.小明發現自家小區的一塊兒綠地被物業圍了起來,將要變成停車場。為了保護綠地,吸引其他業主的共同關注,小明在網上信口發帖說:物業人員私自收取了好處,我們大家要去舉報物業。次日一早,兩名小區保安以散布謠言為由,強行將小明帶到物業公司“教育”了一天。請你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對上述行為進行評析。答案示例:(辨)業主小明有發表言論的自由,但沒有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利。(析)公民在行使權利和自由時,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辨)物業侵犯了小明的人身自由。(析)物業采取非法方式侵犯他人的正當權益。每個人的合法權益都應該受到尊重和保護。(結)業主和物業應該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依法維權。這一糾紛應該在雙方自愿、互諒的基礎上,相互協商、共同解決。【板書設計】【拓展延伸】 查閱《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了解我國憲法對公民行使權利作出的限制性規定,并舉岀三例說明。教學反思1.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課件,通過典型案例分析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激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2.利用圖表講解維權方式,簡潔明了,一目了然,便于老師的講解和學生的比較、掌握。3.學生對矛盾糾紛和侵權行為的性質判定有難度,選擇維權的方式方法有困難,可以課前讓學生了解解決日常糾紛的方式、途徑。4.對維權途徑的應用較少,可在隨后的復習課上專項訓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