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4化學反應遵守質量守恒定律考點分布 考查頻率 課標要求考點1 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 1.認識質量守恒定律,并用它解釋常見的現象;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微觀本質。2.知道化學反應可以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了解化學方程式表示的意義及書寫規則,能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簡單的計算。考點2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規則與意義 ☆☆考點3 化學方程式計算 ☆☆☆■考點① 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1)質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把握質量守恒定律應注意幾點:A、一切化學變化都遵循質量守恒定律B、只有化學變化才遵守質量守恒定律,物理變化不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C、質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僅是指“質量”,不能任意擴展到其它物理量;D、守恒的是“總質量”,即“參加反應的各反應物的總質量”和“生成物的總質量”。如沉淀、氣體等都應考慮進去。E、“參加”,意味著沒有參加反應(剩余)的物質的質量不能算在內。(2)化學反應的過程就是組成反應物分子的原子 重新組合 成生成物分子的過程。(3)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 種類 和 數目 不變,所以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相等。而物質的 分子數和物態可能改變。■考點②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規則與意義 (一)化學方程式的概念用 化學式 表示化學反應的方程式叫做化學方程式。(二)化學方程式的讀法如C+O2CO2,可讀作“ 碳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二氧化碳 ”。(三)化學方程式的意義(1)表明了反應物 反應物 、 生成物 和 反應條件 ;(2)表示各物質間原子與分子的 個數比 ;(3)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間的 質量比 。(四)書寫化學方程式的原則(1)以 客觀事實 為依據;(2)遵守 質量守恒定律 ,即在化學方程式左、右兩邊各原子的種類和數目必須 相等 。(五)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1)根據反應事實,在式子的左邊寫 反應物 的化學式,在式子的右邊寫 生成物 的化學式,中間連一條 短線 。如果反應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種,就分別用“ + ”連接。(2)配平化學方程式。在化學式前配上合適的 化學計量數 ,使式子兩邊每種元素的原子總數 相等。一般可用 最小公倍數 來確定化學計量數。配平后把短線改為 等號。(3)注明 反應條件 和生成物的 狀態 。把條件寫在等號的 上方 或下方。如果反應物中沒有氣體,而生成物中有氣體產生,則在氣體的化學式旁邊用“ ↑ ”號表示;如果是溶液中發生的反應,反應物中無固體,而生成物中有固體,則在固體的化學式旁邊用“ ↓ ”號表示。如:2H2OO2↑+2H2↑、CO2+Ca(OH)2CaCO3↓+H2O。【注意點】1.書寫化學方程式的韻語:左寫反應物,右寫生成物;寫準化學式,計量數要配平;中間連等號,條件要注明;生成氣體和沉淀,要用箭頭來標明。2.在化學方程式中,“+”不能讀作“加”,應讀作“和”或“與”;“”不能讀作“等于”,應讀作“生成”。3.判斷化學方程式書寫是否正確,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是否符合客觀事實,即反應能否發生,化學式是否正確;(2)是否配平;(3)反應條件是否正確;(4)“↑”或“↓”是否標注正確。4.配平化學方程式的方法除最小公倍數法外,還有奇數配偶法、觀察法等。■考點③ 化學方程式計算 (1)由于化學方程式能表示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關系,因此可以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化學反應中各成分的 質量 。(2)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一般步驟:設未知量→寫出 化學方程式 →寫出相關物質的 相對分子質量 和已知量→列出 比例式 、求解→對問題做出簡明回答。■考點1 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典例1](2024九上·海曙期中)一定條件下,密閉容器中發生了某一化學反應,涉及的物質為甲、乙、丙、丁,如圖為各物質在反應前和反應后某時刻的質量關系。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x的值是31B.甲、丁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可能為7:11C.丁可能為單質D.反應中消耗甲和乙的質量比為7:4【答案】C【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常見物質的分類【解析】【分析】A、根據化學反應前后物質質量總和不變分析;B、根據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確定參與反應或生成的質量,由物質質量比=相對分子質量×分子個數之比分析;C、根據化合反應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分析;D、根據反應前后物質質量差即為參加反應或生成的物質質量分析。【解答】A、由題中數據分析可知,反應后甲的質量減小了20g-13g=7g,故甲是反應物,參加反應的質量為7g;同理可以確定乙是反應物,參加反應的質量為20g-16g=4g;丙的質量不變,可能作該反應的催化劑;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丁應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質量為7g+4g=11g。x的數值為20+11=31,不符合題意;B、參加反應的甲、丁的質量比為7g:11g=7:11,若甲、丁的化學計量數相同,則甲、丁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為7:11,不符合題意;C、該反應的反應物為甲和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變一”的形式,屬于化合反應,丁是化合反應的生成物,不可能是單質,符合題意;D、反應中消耗甲和乙的質量比為7g:4g=7:4,不符合題意;故選C。◆變式訓練1.(2024九上·海曙開學考)對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確的是 ( )A.10g冰受熱熔化成10g水,符合質量守恒定律B.反應物的質量等于生成物的質量C.參加反應的氫氣和氧氣的體積一定等于生成水的體積D.化學反應中,生成物的質量總和等于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答案】D【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化學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A. 該變化不是化學變化,故錯誤;B. 質量守恒是質量的守恒不是體積守恒,故錯誤;C. 必須為參加反應的反應物的質量總和等于生成物的質量總和,不參與反應的不能相加,故錯誤;D. 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為參加反應的反應物的質量總和等于生成物的質量總和,故正確;故答案為:D。■考點2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規則與意義[典例2](2024九上·海曙開學考)如圖四位同學正在討論某一個化學方程式表示的意義,根據他們描述的內容,試判斷他們所指的化學方程式是( )A. B.C. D.【答案】C【知識點】化學方程式的概念、讀法和含義【解析】【分析】根據四位同字的描述及所給方程式反應條件、粒子個數比、物質質量比分析。【解答】A、該方程式各物質的粒子個數為1:1:1,不符合題意;B、該方程式中各物質質量比為56:32:88,不符合題意;C、該方程式點燃條件下反應,各物質粒子個數比為2:1:2,為化合反應,物質質量比為1:8:9,符合題意;D、該方程式不是化合反應,不符合題意;故選C。◆變式訓練1.(2024八下·嵊州期末)某研究小組以CO和H2為原料合成清潔能源二甲醚:。向固定容積的密閉容器中充入4gH2和28gCO,經過一段時間反應后容器內壓強穩定不變,反應過程中各物質均為氣態。反應過程中測得的部分數據如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時間 0min 20min 40min 80min 100minm(H2)/g 4 2.8 _ 0.8 m1m(CO)/g 28 m2 11.2 5.6 5.6m(CH3OH)/g 0 _ m3 _ 18.4m(H2O)/g 0 _ _ m4 _A.壓強穩定后,H2和CO恰好完全反應B.表中的數據:m1C.20min時,容器中有30%的CO發生反應D.隨著反應的進行,混合氣體中H2和CO的質量比變小【答案】C【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化學方程式的配平【解析】【分析】反應過程中各物質均為氣態,壓強穩定后,H2和CO的物質的量之和與C2H6O等物質的量相等。【解答】A、由題意可知,反應過程中各物質均為氣態,壓強穩定后,H2和CO的物質的量之和C2H6O等物質的量相等,由化學方程式可知,氫氣和一氧化碳恰好完全反應后分子個數減少,所以和CO沒有恰好完全反應,故A錯誤;B、根據表格數據可以知,每消耗4g-0.8g=3.2g的氫氣則會相應反應28-5.6=22.4g的一氧化碳;則(2.8g-0.8g):(m2-5.6g)=3.2g:22.4g,m2= 19.6g,反應過程中各物質均為氣態,壓強穩定后,H2和CO的物質的量之和與C2H6O的物質的量相等,所以,和CO沒有恰好完全反應,所以表中缺少的數據,m1、m3無法確定大小,故B錯誤;C、所以20 min時,消耗氫氣的質量為4g-2.8g=1.2g,設消耗CO的質量為x,8 561.2g xx=8.4g;所以容器中有x100%=30%的CO發生反應,故C正確;D、由題意可知,應過程中各物質均為氣態壓強穩定后,H2和CO的物質的量之和與C2H6O的物質的量相等,所以H2和CO沒有恰好完全反應,所以隨著反應的進行兩者質量比到最后不變,故D錯誤;■考點3 化學方程式計算[典例3](2024八下·金東期末)常見的制氧劑有氯酸鉀(KClO3)、過氧化鈣(CaO2) 和超氧化鉀(KO2)等, 這些制氧劑在一定條件下都可用來制取氧氣,如過氧化鈣與水(H2O)反應生成氧氣,化學方程式為:2CaO2+2H2O=2Ca(OH)2+O2↑。(1)以上出現的物質中屬于氧化物的有 。(2)計算7.2 克過氧化鈣和水完全反應產生氧氣的質量。【答案】(1)氧化鈣(CaO2)、超氧化鉀(KO2), H2O(2)1.6g【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氧化物【解析】【分析】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結合化學方程式計算7.2 克過氧化鈣和水完全反應產生氧氣的質量。【解答】(1)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以上三種制氧劑中屬于氧化物的有過氧化鈣(CaO2)、超氧化鉀(KO2), H2O ;(2) 2CaO2+2H2O=2Ca(OH)2+O2↑。144 327.2g x144/32=7.2g/x , x=1.6g◆變式訓練1.(2024八下·嘉善月考)小明要測定人造大理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他在燒杯中放入5g人造大理石樣品,將40g質量分數為7.3%的稀鹽酸分四次加入。整個實驗過程中剩余固體質量與所加稀鹽酸質量關系如圖所示(雜質不溶于水且不與稀鹽酸反應)。請回答下列問題:(1)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上述反應的原理 ;(2)鹽酸全部加入后燒杯中溶液的溶質是 ;(3)求制備40g質量分數為7.3%的稀鹽酸時需質量分數為14.6%的鹽酸的質量。(4)求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2)氯化鈣和氯化氫(或CaCl2、HCl)(3)制備40g質量分數為7.3%的稀鹽酸時需質量分數為14.6%的鹽酸的質量為40g×7.3%÷14.6%=20g(4)解:碳酸鈣恰好反應消耗HCl質量為30g×7.3%=2.19g設樣品中碳酸鈣質量分數為xCaCO3+ 2HCl= CaCl2+H2O+ CO2↑100 73 5gx 2.19g 100:73=5gx:2.19gx=60%答:樣品中碳酸鈣質量分數為60%。【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1)根據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來分析;(2)根據鹽酸全部加入后,燒杯中溶液的溶質是生成的氯化鈣和過量的鹽酸來分析;(3)根據溶液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來分析;(4)根據氯化氫的質量和化學方程式的計算來分析。【解答】 (1)上述反應原理是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2)由圖可知,加入30g稀鹽酸后剩余固體質量不變,說明此時碳酸鈣已經完全反應,鹽酸全部加入后,有10g稀鹽酸過量,此時燒杯中溶液的溶質是生成的氯化鈣和過量的鹽酸,化學式為:CaCl2、HCl。1.(2022·寧波)中國科學院首創室溫制氫方案,其反應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O+H2O H2+CO2B.該反應前后分子數目不變C.該反應前后氫元素的化合價不變D.反應物CO和H2O都是氧化物【答案】C【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化學方程式的概念、讀法和含義;常見物質的分類【解析】【分析】(1)確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據此寫出反應的方程式;(2)根據方程式進行分析;(3)比較反應前后氫元素化合價的大小即可;(4)只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水和一氧化碳反應,生成氫氣和二氧化碳,則反應的方程式為: CO+H2O H2+CO2 ,故A正確不合題意;B.根據方程式可知,反應前后氧原子有2個,氫原子有2個,碳原子只有1個,故B正確不合題意;C.反應前,在H2O中,氫元素的化合價為+1;反應后,在H2中,氫元素的化合價為0價,故C錯誤符合題意;D.CO和H2O,都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為氧元素,那么它們都是氧化物,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2.(2023·麗水)載入航天器中處理CO2的反應原現之一是2Li2O2+2CO2=2X+O2,X的化學式為( )A.Li B.Li2O C.LiOH D.Li2CO3【答案】D【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化學方程式的配平【解析】【分析】微觀狀態下化學反應前后其原子質量,種類和數目均不變。【解答】生成物中少4個Li原子,2個碳原子,6個氧原子,故化學式為 。故答案為:D3.(2022·溫州)國際糧農組織將中國獨有的山茶油列為重點推廣的健康型食用油。山茶油的主要成分是檸檬醛,現從山茶油中提取15.2g檸檬醛,使其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生成4.4g二氧化碳和14.4g水,則檸檬醛中 ( )A.只含碳、氫元素B.一定含碳、氧元素,可能含氫元素C.一定含碳、氫、氧元素D.一定含碳、氫元素,可能含氧元素【答案】C【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和質量不變,所以可以根據題給的信息:從山茶油中提取15.2g檸檬醛,使其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4.4g二氧化碳和14.4g水,則可求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的質量、水中氫元素的質量,則可判斷檸檬醛的元素組成。【解答】 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檸檬醛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而根據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可以知道在檸檬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至于是不是含有氧元素則需經過計算,其計算過程如下: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質量為:4.4g×(×100%)=12g,14.4g水中氫元素的質量為:14.4g×(×100%)=1.6g。則12g+1.6g=13.6克,根據計算可以知道碳元素和氫元素的質量之和小于15.2g,所以可以判斷在檸檬醛中還含有氧元素,則檸檬醛中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故答案為:C。4.(2019·杭州)海綿鐵是多孔隙的塊狀固體物質,主要成分是鐵單質,常用于除去工業循環冷卻水中的溶解氧,當含有氧氣的水通過海綿鐵時,其中鐵單質跟氧氣等物質發生化合反應,生成不溶于水的紅褐色氫氧化物。回答:(1)寫出上述生成紅褐色氫氧化物的化學方程式 (2)海綿鐵除去溶解氧的反應中,氧氣表現了 性(選填“氧化”或“還原”),跟成分相同的普通鐵塊相比較,海綿鐵除氧效果要好得多,原因是 【答案】(1)4Fe+6H2O+3O2=4Fe(OH)3(2)氧化;海綿鐵中多孔隙,增大跟反應物的接觸面積,加快了反應速率【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解析】【分析】(1)根據方程式書寫的原則分析;(2)根據氧氣的氧化性分析;根據海綿鐵的形狀分析。【解答】(1) 生成紅褐色氫氧化物是鐵、氧氣和水生成氫氧化鐵,方程式為 4Fe+6H2O+3O2=4Fe(OH)3 ;(2) 海綿鐵除去溶解氧的反應中,氧氣表現了 氧化性; 海綿鐵中多孔隙,增大跟反應物的接觸面積,加快了反應速率 ,所以比普通鐵除氧效果好。故答案為:(1)4Fe+6H2O+3O2=4Fe(OH)3 ;(2)氧化; 海綿鐵中多孔隙,增大跟反應物的接觸面積,加快了反應速率。5.(2023·湖州)氫氧化鈉和鹽酸能發生反應,下面我們從不同角度來分析這一反應。⑴宏觀分析:如圖1所示,將天平調平,取下錐形瓶,擠壓膠頭滴管,再將錐形瓶放回托盤。觀察到反應后天平 ,得出化學反應前后物質質量不變。:⑵微觀分析:圖2表示反應前后錐形瓶內溶液中存在的離子,其中的“"表示 。(填離子符號)⑶建立模型:NaOH+HCI=NaCl+H2O⑷定量分析:反應過程中消耗的氫氧化鈉和生成的氯化鈉的質量比是 。【答案】仍然平衡;CI-;80:117【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1)根據化學變化前后物質質量總和不變分析;(2)根據圖示反應前后粒子種類及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實質是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成水分子,鈉離子和氯離子反應前后不變分析;(4)根據方程式中物質間量的關系確定氫氧化鈉和氯化鈉質量比分析。【解答】(1)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將天平調平,取下錐形瓶,擠壓膠頭滴管,再將錐形瓶放回托盤。觀察到反應后天平仍然平衡,由此得出化學反應前后物質質量不變。(2)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實質是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成水分子,鈉離子和氯離子反應前后不變,則圖2反應前后粒子的變化情況可知,“"表示Cl-。(4)由方程式NaOH+HCl=NaCl+H2O40 58.5可知, 反應過程中消耗的氫氧化鈉和生成的氯化鈉的質量比是 40:58.5=80:117.故答案為:(1)仍然平衡;(2)Cl-;(3)80:117.6.(2023·臺州)某同學用圖甲裝置驗證質量守恒定律。(1)將圖甲中的兩種溶液混合,觀察到 的現象,證明兩者發生了化學反應,且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可驗證質量守恒定律。(2)僅利用圖甲的器材,可繼續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是 。A.冰熔化成水B.銅絲和硝酸銀溶液反應C.碳酸鈣固體和稀鹽酸混合(3)該同學以電解水為例,用圖乙從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釋質量守恒定律的微觀本質,請你幫他補充完整。【答案】(1)藍色絮狀沉淀(2)B(3)【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質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化學反應前后參與反應的物質質量等于生成物的總質量;在微觀條件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個數和種類,質量均不變。【解答】(1)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會生成氫氧化銅藍色絮狀沉淀;(2)A屬于物理變化,C碳酸鈣與鹽酸在反應過程中的氣體會跑出去,無法測得氣體質量,故選B;(3)在微觀條件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個數和種類,質量均不變。故為7.(2022·溫州)亞硫酸鈉(Na2SO3)與空氣接觸易被氧化成硫酸鈉。現有一瓶久置的亞硫酸鈉,要檢驗該藥品是否變質及變質程度。有人做粗略的定量分析:將試樣烘干后稱取m g,用適量的蒸餾水配成溶液,加入足量的 BaCl2溶液使其全部沉淀。過濾出沉淀,經洗滌、干燥后為n g。試回答下列問題。(1)討論試樣在如下情況時,m與n應滿足的關系:①若試樣未變質,n/m為 ;②若試樣全部變質,n/m為 。(2)若取試樣m=10.0g,其中 Na2SO3已有50%變質,則n為 。【答案】(1);(2)16.8【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亞硫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亞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硫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及其提供的數據可以進行相關方面的計算和判斷。【解答】(1)假定Na2SO3完全沒變質,則加入BaCl2后,全部生成BaSO3沉淀假定Na2SO3完全變質(被氧化)為Na2SO4,則加入BaCl2后,全部生成BaSO4沉淀(2)假定原先沒有變質的Na2SO3的質量為2xg,其中有50%變質,即有xg Na2SO3變質為Na2SO4,設生成的硫酸鈉質量是y。所以有y+x=10g,即:依據,可知4.7g亞硫酸鈉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的沉淀質量是依據,可知5.3g硫酸鈉與氯化鋇反應會生成沉淀的質量是所以。8.(2019·寧波)實驗室有一份在空氣中潮解變質的氫氧化鈉樣品,質量為1.5g。某實驗小組將這份樣品完全溶解,配成50g溶液。然后緩慢滴入7.3%的稀鹽酸,同時進行攪拌,使二氧化碳全部逸出。滴加過程中,多次測得溶液pH和溶液總質量,部分數據如下表所示:測量次數 第1次 第6次 第16次 第21次 第26次滴加的鹽酸總質量/g 0 5 15 20 25溶液總質量/g 50 55 m 69.78 74.78溶液pH 12.4 12.1 7.0 2.2 2.1請分析計算:(1)第 次測量時,溶液中只有一種溶質。(2)表中m= 。(3)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計算結果精確到0.1%)(4)1.5g樣品中氫氧化鈉固體的質量。【答案】(1)16(2)64.78(3)解:由表格可知,第16次測量時樣品中的氫氧化鈉和碳酸鈉恰好完全反應,此時產生的CO2的質量mco2=50g+20g-69.78g=0.22g設:1.5g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為x,與碳酸鈉反應消耗的氯化氫質量為yNa2CO3+ 2HCl=2NaCl+H2O+ CO2↑106 73 44x y 0.22g解得:x=0.53g解得:y=0.365gNa2CO3%= ×100%= ×100%≈35.3%答: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為35.3%。(4)解:與氫氧化鈉反應消耗的氯化氫質量為15g×7.3%-0.365g=0.73g設:1.5g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為zNaOH+ HCl=NaCl+H2O40 36.5z 0.73g解得:z=0.8g答:1.5g樣品中氫氧化鈉固體的質量為0.8克。【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根據表中數據溶液中pH分析,pH=7說明酸堿物質恰好完全反應,根據沒有氣體生成的反應,反應后溶液質量為反應前各溶液質量和分析;根據方程式計算的方法步驟分析,注意代入方程式中的質量要是參加反應的純凈物的質量。【解答】(1)由表中數據可知,第16次所得溶液pH=7,說明氫氧化鈉樣品與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溶液中只有一種溶質。(2)因第21將所加鹽酸不再反應,所以m=69.78-5=64.78。故答案為:(1)16;(2)64.78;(3)35.3%;(4)0.8.9.(2023·湖州)為測定某品牌鈣片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小明先將鈣片粉碎,再各取2.5g粉末與一定量的同濃度稀鹽酸反應(鈣片中其他成分不參與反應),測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不考慮二氧化碳的損失)。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實驗數據記錄表組序 粉末樣品的質量(g) 鹽酸的質量(g) 二氧化碳的質量(g)1 2.5 10 0.222 2.5 20 0.443 2.5 30 0.44(1)小明先將鈣片進行粉碎,其目的是 。(2)通過分析第2組和第3組數據,可知第3組反應中 過量。(3)求該鈣片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答案】(1)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有利于充分反應(2)鹽酸(3)解:設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為x:CaCO3+ 2HCl= CaCl2+H2O+ CO2↑100 44x 0.44g解得: x=1g所以鈣片中的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100%=40%答:鈣片中的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40%。【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解析】【分析】(1)根據化學反應速率與接觸面積有關分析;(2)根據表中所給數據加入10克鹽酸完全反應產生0.22克二氧化碳分析;(3)根據反應產生二氧化碳質量及方程式中物質間質量關系計算碳酸鈣質量,從而計算碳酸鈣質量分數分析。【解答】(1) 小明先將鈣片進行粉碎,是為了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有利于充分反應。(2) 由表中所給數據可知,加入10克鹽酸完全反應產生0.22克二氧化碳,分析第2組和第3組數據,可知第3組反應中鹽酸過量。故答案為:(1) 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有利于充分反應 ;(2)鹽酸;(3)40%。10.(2023·杭州)我國提出爭取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為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科學家提出用二氧化碳合成一種可降解的塑料[C4H6O3]n(相對分子質量為102n),一定條件下,反應可表示為: nCO2+nC3H6O=[C4H6O3]n。若制取204噸該塑料,理論上可以少排放多少噸二氧化碳?(寫出計算過程)【答案】解:設理論上可以少排放CO2的質量為xnCO2+n =[ ]n44n 102nx 240噸x=88噸答:理論上可以少排放CO2的質量為88噸。【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由生成塑料的質量及方程式中物質間質量關系,計算出二氧化碳質量分析。11.(2022·蕭山)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對蛋殼的成分開展了有關探究。同學們的實驗過程如下:①將一定量的蛋殼放入容器中;②往其中加入適量的稀鹽酸,觀察到有較多的氣泡產生;③……;④得出結論: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鹽。(1)請補全第③步的實驗內容與現象: 。(2)為了測定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同學們用蛋殼與足量的稀鹽酸充分反應,得到有關數據如下表:(CO2的密度為2g/L)蛋殼的質量/g 加入稀鹽酸質量/g 收集到 CO2 氣體體積/L7.5 100 1.1請你通過列式計算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答案】(1)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2)解:設該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為x。100 44X (1.1L×2g/L)100:44=x:(1.1L×2g/L)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物質的鑒別、推斷【解析】【分析】 檢驗碳酸鹽的常用試劑是稀鹽酸和澄清的石灰水,據此分析解答;【解答】 (1)要檢驗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鹽,還需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觀察現象進行判斷;(2)根據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和計算出的二氧化碳的質量,即可計算出該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然后根據質量分數公式進行計算即可。1.(2024·浙江模擬)某80g含CuO、Al2O3、MgO的混合物與735g質量分數為20%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若取等質量的該混合物與足量氫氣完全反應后所得固體的質量為 ( )A.48g B.112gC.56g D.條件不足,無法計算【答案】D【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 采用反應前后氧元素質量不變解答,根據消耗的硫酸的質量求出氧元素的質量,且根據氧化鎂和氧化鋁不與氫氣反應解答。【解答】 已知氧化銅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氧化銅與氫氣反應生成銅和水;氧化鋁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鋁和水,氧化鋁不與氫氣反應;氧化鎂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鎂和水,氧化鎂不與氫氣反應;根據反應前后氧元素質量不變解答,反應后的氧元素以水的形式存在,根據消耗的硫酸的質量列比例式求出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質量;由于1份稀硫酸參與反應生成1份水,且1份水中只含有1份氧原子,故設固體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質量為x已知稀硫酸的質量是735g×20%=147g;H2SO4~O98 16147g x;解得:x=24g;固體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質量是24g;等質量的該混合物與足量氫氣完全反應后所得固體是氧化鎂、氧化鋁和銅,但由于氧化鎂和氧化鋁不與氫氣反應,單獨求出氧化銅中減少的氧元素的質量因條件不足,難以求出;故選D。2.(2024·浙江模擬)一架平衡天平兩邊托盤上的燒杯中,各放入等質量的等質量分數稀硫酸,再加入下列物質,使稀硫酸恰好反應,天平兩邊仍然平衡的是 ( )A.鎂和碳酸鎂 B.氧化鎂和碳酸鎂C.氧化鎂和氫氧化鎂 D.鎂和氧化鎂【答案】B【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金屬的化學性質;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計算出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質量是否相同即可。【解答】設稀硫酸的質量為9.8g,A. Mg+H2SO4═MgSO4+H2↑24 98 22.4g 9.8g 0.2g則反應后溶液質量增大:2.4g-0.2g=2.2g;MgCO3+H2SO4═MgSO4+H2O+CO2↑84 98 448.4g 9.8g 4.4g則反應后溶液質量增大:8.4g-4.4g=4g;故A不合題意;B.MgO+H2SO4═MgSO4+H2O40 984g 9.8g則反應后溶液質量增大:4g;MgCO3+H2SO4═MgSO4+H2O+CO2↑84 98 448.4g 9.8g 4.4g則反應后溶液質量增大:8.4g-4.4g=4g;故B符合題意;C.MgO+H2SO4═MgSO4+H2O40 984g 9.8g則反應后溶液質量增大4g;Mg(OH)2+H2SO4═MgSO4+2H2O58 985.8g 9.8g則反應后溶液質量增大5.8g;故C不合題意;D.Mg+H2SO4═MgSO4+H2↑24 98 22.4g 9.8g 0.2g則反應后溶液質量增大:2.4g-0.2g=2.2g;MgO+H2SO4═MgSO4+H2O40 984g 9.8g則反應后溶液質量增大4g;故D不合題意。故選B。3.(2024·浙江模擬)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目標之一是讓農民飲用清潔的自來水。 自來水消毒過程中常會發生甲、乙兩個化學反應,其反應的微觀過程可用如圖表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宏觀角度:生成物都是化合物B.微觀角度:反應物都是由原子構成C.符號角度:D的化學式是 HClOD.反應角度:反應前后分子個數一定改變【答案】C【知識點】化學方程式的概念、讀法和含義【解析】【分析】A.由多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化合物;B.根據物質組成的知識判斷;C.根據模型圖確定D的化學式;D.根據反應的方程式判斷。【解答】根據模型圖得到:甲:;乙:2HClO=2HCl↑+O2↑;A.Cl2和O2都是單質,故A錯誤;B.水由分子構成,故B錯誤;C.D的化學式為HClO,故C正確;D.根據甲方程式可知,反應前后分子數不變,故D錯誤。故選C。4.(2024·溫州模擬)下表是幾種原子或分子的示意圖,根據圖示的反應歷程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例 □ ○ ◎ )原子 1個A原子 1個B原子 1個C原子 1個D原子①該反應是復分解反應 ②反應中間階段發生了化合反應③物質C是反應的催化劑 ④AD2物質中 A 的化合價一定為正價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答案】A【知識點】化學方程式的概念、讀法和含義【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寫出反應的文字表達式,進而對各個選項分析判斷即可。【解答】根據圖片可知,反應的方程式為:B2+2C+AD2=2A+BD2+2C;可以簡化為:B2+2AD2=2A+2BD2;①反應物和生成物,都由單質和化合物組成,屬于置換反應,故①錯誤;②中間階段時,C原子和B原子結合生成CB,發生化合反應,故②正確;③C的質量和化學式不變,可能為催化劑,故③正確;④ AD2物質中 A 的化合價可能為負價,也可能為正價,故④錯誤。故選A。5.(2024·溫州模擬)現有部分被氧化的銅粉固體混合物,為研究銅粉的組成情況,取4g混合物,先加熱完全氧化后,再加入98g6%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則固體混合氧化銅的質量分數為 ( )A.100% B.20% C.30% D.40%【答案】B【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 部分被氧化的銅粉固體混合物,先加熱完全氧化后,再加入稀硫酸生成硫酸銅和水,根據硫酸的質量可以求解混合物中銅元素的質量,則4g-銅元素的質量=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質量,根據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質量可求混合物中氧化銅的質量,進一步求解固體混合物中銅單質的質量分數。【解答】 部分被氧化的銅粉固體混合物,先加熱完全氧化后,根據CuO+H2SO4=CuSO4+H2O可知關系:H2SO4~CuO~Cu,設混合物中銅元素的質量為xH2SO4~~Cu,98 6498g×6% x;解得:x=3.84g;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質量=4g-3.84g=0.16g;混合物中氧化銅的質量=;固體混合物中氧化銅的質量分數為。故選B。6.(2024·杭州模擬) 一定條件下,在一個密閉容器內發生某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X為22g B.W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C.8gW 中氧元素的質量為4g D.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答案】C【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化學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即參加反應的物質的質量之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物質的質量之和,是因為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原子的種類、總個數不變。【解答】A、X=1g+8g+20g-10g-8g=11g,該選項不正確。B、W中碳元素質量=,氫元素質量=,氧元素質量=8g-3g-1g=4g,該選項不正確。C、8g W中氧元素的質量為4g,該選項正確。D、反應后水質量增大是生成物,二氧化碳是生成物,反應后氧氣質量減小,是反應物,W反應后質量減小,是反應物,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是兩種,不是化合反應,該選項不正確。故答案為:C。7.(2024·浙江模擬)如圖是物質甲和乙反應生成丙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B.甲、乙、丙都是有機物C.該反應中參加反應的甲和乙質量比為1:1D.該反應在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發生了改變【答案】A【知識點】化學方程式的配平;化學反應的條件【解析】【分析】根據物質甲與乙反應生成丙的微觀示意圖,寫出反應的方程式,根據方程式的意義、反應的特點、微粒的構成分析判斷有關的說法。【解答】 由微觀反應示意圖可知,該反應是由C2H4和H2O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C2H6O,化學方程式為C2H4+H2O=C2H6O。A.由化學方程式可知,該反應是由兩種物質反應生成另一種新物質,符合“多變一”的特征,屬于化合反應,選項說法正確;B.乙是水,不含碳元素,不屬于有機物,選項說法錯誤;C.由化學方程式可知,該反應中參加反應的甲(C2H4)和乙(H2O)質量比為28:18≠1:1,選項說法錯誤;D.由微觀反應示意圖以及化學反應的實質可知,該反應在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不變,選項說法錯誤。故選:A。8.(2023·舟山模擬)在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至反應完全,反應的微觀模型如圖所示。(1)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如圖的“”“”“”表示溶液中由溶質電離產生的不同離子,則“”表示 (填寫離子符號)【答案】(1)CuSO4+2NaOH═Cu(OH)2↓+Na2SO4(2)【知識點】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解析】【分析】(1)根據圖片確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據此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根據反應前后溶液中的粒子構成分析解答。【解答】(1)硫酸銅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氫氧化銅沉淀,則反應的方程式為: CuSO4+2NaOH═Cu(OH)2↓+Na2SO4 。(2)根據反應的方程式可知,反應前溶液中的離子為銅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反應后離子為鈉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則反應前后都有的 為SO42-。9.(2024·杭州模擬)電解水制氫聯合碳酸鈣分解制備氧化鈣,能減少碳排放,助力碳中和。該新方法的示意圖如圖所示。⑴傳統方法:CaCO3在900℃以上完全分解生成CaO和CO2。⑵新方法:I.反應器1:一定的H2環境及較低溫度下CaCO3可與H2反應生成CaO、CO和H2O。CO與H2O的分子個數比為 。CaCO3還可以直接分解。反應器1中CO、CO2的含量隨反應溫度的變化如右上圖所示, ℃時,抑制CO2生成的效果最好。II.反應器2:一定條件下,CO與H2發生化合反應生成甲醇(CH3OH),化學方程式為 。⑶與傳統方法相比,新方法的優點有 。【答案】1:1;750;;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緩解溫室效應;節約能源【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解析】【分析】根據所給信息寫出反應方程式,由此確定生成物的分子個數比,由圖示中二氧化碳含量最低溫度確定抑制二氧化碳生成的最佳溫度及該方法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節約能源分析。【解答】 一定的H2環境及較低溫度下CaCO3可與H2反應生成CaO、CO和H2O ,方程式為 CaCO3+H2=CaO+CO+H2O , CO與H2O的分子個數比為 1:1。由圖示可知, 750℃時,二氧化碳含量最低,即抑制CO2生成的效果最好。 一定條件下,CO與H2發生化合反應生成甲醇(CH3OH),化學方程式為 ; 與傳統方法相比,新方法具有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緩解溫室效應,節約能源等優點。故答案為:1:1;750; ;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緩解溫室效應;節約能源 。10.(2024·金東模擬)火炬燃料隨著時代發展在不斷變遷,圖甲為部分大型運動會火炬燃料的變遷示意圖。(1)天然氣主要成分是 ;(2)杭州亞運會火炬取名為“薪火”,所用燃料為甲醇。通過先進技術將甲醇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重新轉化為甲醇,實現了“零排放”。圖乙為微觀示意圖,請在答題卷上畫出圖乙方框內微粒的模型;(3)甲醇燃燒時參加反應的甲醇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個數比是 .【答案】(1)甲烷(2)(3)1:1【知識點】模型與符號;化學方程式的概念、讀法和含義;簡單的有機物【解析】【分析】(1)根據天然氣主要成分是甲烷分析。(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個數不變分析。(3)根據甲醇燃燒會二氧化碳和水,化學方程式分析。【解答】(1)天然氣主要成分是甲烷。(2)杭州亞運會火炬取名為“薪火”,所用燃料為甲醇。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個數不變,通過先進技術將甲醇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重新轉化為甲醇,實現了“零排放”。圖乙為微觀示意圖,圖乙方框內微粒的模型為 。(3)甲醇燃燒會二氧化碳和水,化學方程式為,甲醇燃燒時參加反應的甲醇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個數比=2 ;2=1:1。11.(2024·杭州模擬)我國古代紡織業常用氫氧化鉀作漂洗的洗滌劑。古人將貝殼(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灼燒成貝殼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鈣),再與碳酸鉀溶液(可從草木灰中獲得)反應制得氫氧化鉀,生產流程如下圖所示:(1) 物質X的化學式為 。(2)寫出反應④中發生的化學方程式 。(3)為了減少碳排放,流程中的物質Y可以來源于反應 (選填“①”“②”或“③”)。【答案】(1)Ca(OH)2(2)CO2+2KOH=K2CO3+H2O(3)①【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解析】【分析】 碳酸鈣高溫分解為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氧化鈣與水反應得到氫氧化鈣(X),氫氧化鈣與碳酸鉀反應得到碳酸鈣和氫氧化鉀,氫氧化鉀與二氧化碳反應得到碳酸鉀和水,據以上分析解答。【解答】 (1)結合以上分析,物質X的化學式為Ca(OH)2;(2)結合以上分析可知,氫氧化鉀與二氧化碳反應得到碳酸鉀和水,反應④中發生的化學方程式為:CO2+2KOH=K2CO3+H2O;(3)為了減少碳排放,流程中的物質Y可以來源于反應①中碳酸鈣高溫分解產生的二氧化碳。12.(2023·柯橋模擬)向一定量鎂銅混合粉末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該過程稱為“酸溶”),充分反應后過濾,將洗凈的濾渣在氧氣中灼燒至固體質量不再發生改變,實驗中固體質量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1)原混合粉末中Cu的質量為 ;(2)d處固體中成分為 ;(3)求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后產生氫氣的質量。【答案】(1)9.6g(2)CuO(3)c點銅的質量為9.6g,設生成氧化銅的質量為x,;128 1609.6g x;解得:x=12g;則混合粉末的質量為12g,那么其中鎂的質量為:12g-9.6g=2.4g;設生成氫氣的質量為y,Mg+H2SO4=MgSO4+H2↑;24 22.4g x;解得:y=0.2g。【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解答】(1)根據圖像可知,酸溶后剩余固體的質量為9.6g,則混合粉末中銅的質量為9.6g;(2)剩余固體為銅,銅與氧氣在高溫下反應生成氧化銅,則d處固體成分為CuO;【分析】(1)鎂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鎂,而銅不與稀硫酸反應,則酸溶后剩余固體的質量就是銅的質量;(2)根據銅和氧氣的反應產物解答;(3)寫出銅和氧氣反應的方程式,根據銅的質量計算出生成氧化銅的質量,也就是開始時鎂和銅的總質量。用混合物的質量減去銅的質量得到鎂的質量,再根據鎂和稀鹽酸反應的方程式計算生成氫氣的質量。13.(2024·鄞州模擬)向20.0gFe、FeO、Fe2O3、Fe3O4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并放出 此時溶液中的溶質只有 試通過分析計算:(已知:](1)混合物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2)需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為 。【答案】(1)84%(2)29.4g【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14.(2024·富陽模擬)為了給航天員提供氧氣,其中一種解決方法是利用薩巴蒂爾反應并配合水的電解來實現氧氣的再生,同時吸收二氧化碳,大致流程如圖甲。資料1:薩巴蒂爾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資料2:二氧化碳收集裝置中有一種常用的弱堿性吸附劑,吸附劑內部有許多微孔。(1)根據薩巴蒂爾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推斷X的化學式為 。(2)根據以上信息,分析吸附劑能快速吸附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3)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與電解水產生的氫氣進入到薩巴蒂爾反應器充分反應,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生成水和氣體X。反應過程中各物質的質量和各裝置的增重質量如圖乙。請使用數據a、b、c、m、n,列出它們的等式關系以體現質量守恒定律 。【答案】(1)CH4(2)二氧化碳能夠與堿性物質反應,吸附劑內部有許多微孔(3)(a-n)克+b克=m克+c克【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 (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進行分析解答;(2)根據二氧化碳能夠與堿性物質反應,吸附劑內部有許多微孔來分析解答;(3)無水硫酸銅能夠吸收水分,該裝置增重m克,則水的質量為m克,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該裝置增重n克,剩余二氧化碳的質量為n克,c克為甲烷氣體的質量,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列出關系式。【解答】 (1)薩巴蒂爾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反應前碳、氫、氧的原子個數分別為1、8、2,反應后碳、氫、氧的原子個數分別為0、4、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X分子由1個碳原子和4個氫原子構成,故X的化學式為CH4;(2)二氧化碳能夠與堿性物質反應,吸附劑內部有許多微孔,故根據以上信息,分析吸附劑能快速吸附二氧化碳的原因是二氧化碳能夠與堿性物質反應,吸附劑內部有許多微孔;(3)無水硫酸銅能夠吸收水分,該裝置增重m克,則水的質量為m克,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該裝置增重n克,剩余二氧化碳的質量為n克,則參加反應的二氧化碳質量為(a-n)克,c克為甲烷氣體的質量,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物的總質量等于生成物的總質量,所以有(a-n)克+b克=m克+c克。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4化學反應遵守質量守恒定律考點分布 考查頻率 課標要求考點1 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 1.認識質量守恒定律,并用它解釋常見的現象;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微觀本質。2.知道化學反應可以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了解化學方程式表示的意義及書寫規則,能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簡單的計算。考點2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規則與意義 ☆☆考點3 化學方程式計算 ☆☆☆■考點① 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1)質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在化學反應中, 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把握質量守恒定律應注意幾點:A、 都遵循質量守恒定律B、只有 才遵守質量守恒定律,物理變化不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C、質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僅是指“ ”,不能任意擴展到其它物理量;D、守恒的是“總質量”,即“參加反應的各反應物的總質量”和“生成物的總質量”。如 等都應考慮進去。E、“參加”,意味著沒有參加反應(剩余)的物質的質量不能算在內。(2)化學反應的過程就是組成反應物分子的原子 成生成物分子的過程。(3)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 和 不變,所以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相等。而物質的 和物態可能改變。■考點②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規則與意義 (一)化學方程式的概念用 化學式 表示化學反應的方程式叫做化學方程式。(二)化學方程式的讀法如C+O2CO2,可讀作“ ”。(三)化學方程式的意義(1)表明了反應物 、 和 ;(2)表示各物質間原子與分子的 ;(3)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間的 。(四)書寫化學方程式的原則(1)以 為依據;(2)遵守 ,即在化學方程式左、右兩邊各原子的種類和數目必須 。(五)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1)根據反應事實,在式子的左邊寫 的化學式,在式子的右邊寫 的化學式,中間連一條 。如果反應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種,就分別用“ ”連接。(2)配平化學方程式。在化學式前配上合適的 ,使式子兩邊每種元素的原子總數 。一般可用 來確定化學計量數。配平后把短線改為 。(3)注明 和生成物的 。把條件寫在等號的 或下方。如果反應物中沒有氣體,而生成物中有氣體產生,則在氣體的化學式旁邊用“ ”號表示;如果是溶液中發生的反應,反應物中無固體,而生成物中有固體,則在固體的化學式旁邊用“ ”號表示。如:2H2OO2↑+2H2↑、CO2+Ca(OH)2CaCO3↓+H2O。【注意點】1.書寫化學方程式的韻語:左寫反應物,右寫生成物;寫準化學式,計量數要配平;中間連等號,條件要注明;生成氣體和沉淀,要用箭頭來標明。2.在化學方程式中,“+”不能讀作“加”,應讀作“和”或“與”;“”不能讀作“等于”,應讀作“生成”。3.判斷化學方程式書寫是否正確,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是否符合客觀事實,即反應能否發生,化學式是否正確;(2)是否配平;(3)反應條件是否正確;(4)“↑”或“↓”是否標注正確。4.配平化學方程式的方法除最小公倍數法外,還有奇數配偶法、觀察法等。■考點③ 化學方程式計算 (1)由于化學方程式能表示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關系,因此可以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化學反應中各成分的 。(2)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一般步驟:設未知量→寫出 →寫出相關物質的 和已知量→列出 、求解→對問題做出簡明回答。■考點1 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典例1](2024九上·海曙期中)一定條件下,密閉容器中發生了某一化學反應,涉及的物質為甲、乙、丙、丁,如圖為各物質在反應前和反應后某時刻的質量關系。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x的值是31B.甲、丁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可能為7:11C.丁可能為單質D.反應中消耗甲和乙的質量比為7:4◆變式訓練1.(2024九上·海曙開學考)對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確的是 ( )A.10g冰受熱熔化成10g水,符合質量守恒定律B.反應物的質量等于生成物的質量C.參加反應的氫氣和氧氣的體積一定等于生成水的體積D.化學反應中,生成物的質量總和等于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考點2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規則與意義[典例2](2024九上·海曙開學考)如圖四位同學正在討論某一個化學方程式表示的意義,根據他們描述的內容,試判斷他們所指的化學方程式是( )A. B.C. D.◆變式訓練1.(2024八下·嵊州期末)某研究小組以CO和H2為原料合成清潔能源二甲醚:。向固定容積的密閉容器中充入4gH2和28gCO,經過一段時間反應后容器內壓強穩定不變,反應過程中各物質均為氣態。反應過程中測得的部分數據如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時間 0min 20min 40min 80min 100minm(H2)/g 4 2.8 _ 0.8 m1m(CO)/g 28 m2 11.2 5.6 5.6m(CH3OH)/g 0 _ m3 _ 18.4m(H2O)/g 0 _ _ m4 _A.壓強穩定后,H2和CO恰好完全反應B.表中的數據:m1C.20min時,容器中有30%的CO發生反應D.隨著反應的進行,混合氣體中H2和CO的質量比變小■考點3 化學方程式計算[典例3](2024八下·金東期末)常見的制氧劑有氯酸鉀(KClO3)、過氧化鈣(CaO2) 和超氧化鉀(KO2)等, 這些制氧劑在一定條件下都可用來制取氧氣,如過氧化鈣與水(H2O)反應生成氧氣,化學方程式為:2CaO2+2H2O=2Ca(OH)2+O2↑。(1)以上出現的物質中屬于氧化物的有 。(2)計算7.2 克過氧化鈣和水完全反應產生氧氣的質量。◆變式訓練1.(2024八下·嘉善月考)小明要測定人造大理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他在燒杯中放入5g人造大理石樣品,將40g質量分數為7.3%的稀鹽酸分四次加入。整個實驗過程中剩余固體質量與所加稀鹽酸質量關系如圖所示(雜質不溶于水且不與稀鹽酸反應)。請回答下列問題:(1)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上述反應的原理 ;(2)鹽酸全部加入后燒杯中溶液的溶質是 ;(3)求制備40g質量分數為7.3%的稀鹽酸時需質量分數為14.6%的鹽酸的質量。(4)求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1.(2022·寧波)中國科學院首創室溫制氫方案,其反應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O+H2O H2+CO2B.該反應前后分子數目不變C.該反應前后氫元素的化合價不變D.反應物CO和H2O都是氧化物2.(2023·麗水)載入航天器中處理CO2的反應原現之一是2Li2O2+2CO2=2X+O2,X的化學式為( )A.Li B.Li2O C.LiOH D.Li2CO33.(2022·溫州)國際糧農組織將中國獨有的山茶油列為重點推廣的健康型食用油。山茶油的主要成分是檸檬醛,現從山茶油中提取15.2g檸檬醛,使其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生成4.4g二氧化碳和14.4g水,則檸檬醛中 ( )A.只含碳、氫元素B.一定含碳、氧元素,可能含氫元素C.一定含碳、氫、氧元素D.一定含碳、氫元素,可能含氧元素4.(2019·杭州)海綿鐵是多孔隙的塊狀固體物質,主要成分是鐵單質,常用于除去工業循環冷卻水中的溶解氧,當含有氧氣的水通過海綿鐵時,其中鐵單質跟氧氣等物質發生化合反應,生成不溶于水的紅褐色氫氧化物。回答:(1)寫出上述生成紅褐色氫氧化物的化學方程式 (2)海綿鐵除去溶解氧的反應中,氧氣表現了 性(選填“氧化”或“還原”),跟成分相同的普通鐵塊相比較,海綿鐵除氧效果要好得多,原因是 5.(2023·湖州)氫氧化鈉和鹽酸能發生反應,下面我們從不同角度來分析這一反應。⑴宏觀分析:如圖1所示,將天平調平,取下錐形瓶,擠壓膠頭滴管,再將錐形瓶放回托盤。觀察到反應后天平 ,得出化學反應前后物質質量不變。:⑵微觀分析:圖2表示反應前后錐形瓶內溶液中存在的離子,其中的“"表示 。(填離子符號)⑶建立模型:NaOH+HCI=NaCl+H2O⑷定量分析:反應過程中消耗的氫氧化鈉和生成的氯化鈉的質量比是 。6.(2023·臺州)某同學用圖甲裝置驗證質量守恒定律。(1)將圖甲中的兩種溶液混合,觀察到 的現象,證明兩者發生了化學反應,且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可驗證質量守恒定律。(2)僅利用圖甲的器材,可繼續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是 。A.冰熔化成水B.銅絲和硝酸銀溶液反應C.碳酸鈣固體和稀鹽酸混合(3)該同學以電解水為例,用圖乙從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釋質量守恒定律的微觀本質,請你幫他補充完整。7.(2022·溫州)亞硫酸鈉(Na2SO3)與空氣接觸易被氧化成硫酸鈉。現有一瓶久置的亞硫酸鈉,要檢驗該藥品是否變質及變質程度。有人做粗略的定量分析:將試樣烘干后稱取m g,用適量的蒸餾水配成溶液,加入足量的 BaCl2溶液使其全部沉淀。過濾出沉淀,經洗滌、干燥后為n g。試回答下列問題。(1)討論試樣在如下情況時,m與n應滿足的關系:①若試樣未變質,n/m為 ;②若試樣全部變質,n/m為 。(2)若取試樣m=10.0g,其中 Na2SO3已有50%變質,則n為 。8.(2019·寧波)實驗室有一份在空氣中潮解變質的氫氧化鈉樣品,質量為1.5g。某實驗小組將這份樣品完全溶解,配成50g溶液。然后緩慢滴入7.3%的稀鹽酸,同時進行攪拌,使二氧化碳全部逸出。滴加過程中,多次測得溶液pH和溶液總質量,部分數據如下表所示:測量次數 第1次 第6次 第16次 第21次 第26次滴加的鹽酸總質量/g 0 5 15 20 25溶液總質量/g 50 55 m 69.78 74.78溶液pH 12.4 12.1 7.0 2.2 2.1請分析計算:(1)第 次測量時,溶液中只有一種溶質。(2)表中m= 。(3)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計算結果精確到0.1%)(4)1.5g樣品中氫氧化鈉固體的質量。9.(2023·湖州)為測定某品牌鈣片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小明先將鈣片粉碎,再各取2.5g粉末與一定量的同濃度稀鹽酸反應(鈣片中其他成分不參與反應),測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不考慮二氧化碳的損失)。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實驗數據記錄表組序 粉末樣品的質量(g) 鹽酸的質量(g) 二氧化碳的質量(g)1 2.5 10 0.222 2.5 20 0.443 2.5 30 0.44(1)小明先將鈣片進行粉碎,其目的是 。(2)通過分析第2組和第3組數據,可知第3組反應中 過量。(3)求該鈣片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10.(2023·杭州)我國提出爭取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為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科學家提出用二氧化碳合成一種可降解的塑料[C4H6O3]n(相對分子質量為102n),一定條件下,反應可表示為: nCO2+nC3H6O=[C4H6O3]n。若制取204噸該塑料,理論上可以少排放多少噸二氧化碳?(寫出計算過程)11.(2022·蕭山)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對蛋殼的成分開展了有關探究。同學們的實驗過程如下:①將一定量的蛋殼放入容器中;②往其中加入適量的稀鹽酸,觀察到有較多的氣泡產生;③……;④得出結論: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鹽。(1)請補全第③步的實驗內容與現象: 。(2)為了測定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同學們用蛋殼與足量的稀鹽酸充分反應,得到有關數據如下表:(CO2的密度為2g/L)蛋殼的質量/g 加入稀鹽酸質量/g 收集到 CO2 氣體體積/L7.5 100 1.1請你通過列式計算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1.(2024·浙江模擬)某80g含CuO、Al2O3、MgO的混合物與735g質量分數為20%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若取等質量的該混合物與足量氫氣完全反應后所得固體的質量為 ( )A.48g B.112gC.56g D.條件不足,無法計算2.(2024·浙江模擬)一架平衡天平兩邊托盤上的燒杯中,各放入等質量的等質量分數稀硫酸,再加入下列物質,使稀硫酸恰好反應,天平兩邊仍然平衡的是 ( )A.鎂和碳酸鎂 B.氧化鎂和碳酸鎂C.氧化鎂和氫氧化鎂 D.鎂和氧化鎂3.(2024·浙江模擬)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目標之一是讓農民飲用清潔的自來水。 自來水消毒過程中常會發生甲、乙兩個化學反應,其反應的微觀過程可用如圖表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宏觀角度:生成物都是化合物B.微觀角度:反應物都是由原子構成C.符號角度:D的化學式是 HClOD.反應角度:反應前后分子個數一定改變4.(2024·溫州模擬)下表是幾種原子或分子的示意圖,根據圖示的反應歷程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例 □ ○ ◎ )原子 1個A原子 1個B原子 1個C原子 1個D原子①該反應是復分解反應 ②反應中間階段發生了化合反應③物質C是反應的催化劑 ④AD2物質中 A 的化合價一定為正價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5.(2024·溫州模擬)現有部分被氧化的銅粉固體混合物,為研究銅粉的組成情況,取4g混合物,先加熱完全氧化后,再加入98g6%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則固體混合氧化銅的質量分數為 ( )A.100% B.20% C.30% D.40%6.(2024·杭州模擬) 一定條件下,在一個密閉容器內發生某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X為22g B.W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C.8gW 中氧元素的質量為4g D.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7.(2024·浙江模擬)如圖是物質甲和乙反應生成丙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B.甲、乙、丙都是有機物C.該反應中參加反應的甲和乙質量比為1:1D.該反應在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發生了改變8.(2023·舟山模擬)在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至反應完全,反應的微觀模型如圖所示。(1)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如圖的“”“”“”表示溶液。中由溶質電離產生的不同離子,則“”表示:(填寫離子符號)。9.(2024·杭州模擬)電解水制氫聯合碳酸鈣分解制備氧化鈣,能減少碳排放,助力碳中和。該新方法的示意圖如圖所示。⑴傳統方法:CaCO3在900℃以上完全分解生成CaO和CO2。⑵新方法:I.反應器1:一定的H2環境及較低溫度下CaCO3可與H2反應生成CaO、CO和H2O。CO與H2O的分子個數比為 。CaCO3還可以直接分解。反應器1中CO、CO2的含量隨反應溫度的變化如右上圖所示, ℃時,抑制CO2生成的效果最好。II.反應器2:一定條件下,CO與H2發生化合反應生成甲醇(CH3OH),化學方程式為 。⑶與傳統方法相比,新方法的優點有 。10.(2024·金東模擬)火炬燃料隨著時代發展在不斷變遷,圖甲為部分大型運動會火炬燃料的變遷示意圖。(1)天然氣主要成分是 ;(2)杭州亞運會火炬取名為“薪火”,所用燃料為甲醇。通過先進技術將甲醇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重新轉化為甲醇,實現了“零排放”。圖乙為微觀示意圖,請在答題卷上畫出圖乙方框內微粒的模型;(3)甲醇燃燒時參加反應的甲醇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個數比是 .11.(2024·杭州模擬)我國古代紡織業常用氫氧化鉀作漂洗的洗滌劑。古人將貝殼(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灼燒成貝殼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鈣),再與碳酸鉀溶液(可從草木灰中獲得)反應制得氫氧化鉀,生產流程如下圖所示:(1) 物質X的化學式為 。(2)寫出反應④中發生的化學方程式 。(3)為了減少碳排放,流程中的物質Y可以來源于反應 (選填“①”“②”或“③”)。12.(2023·柯橋模擬)向一定量鎂銅混合粉末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該過程稱為“酸溶”),充分反應后過濾,將洗凈的濾渣在氧氣中灼燒至固體質量不再發生改變,實驗中固體質量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1)原混合粉末中Cu的質量為 ;(2)d處固體中成分為 ;(3)求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后產生氫氣的質量。13.(2024·鄞州模擬)向20.0gFe、FeO、Fe2O3、Fe3O4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并放出 此時溶液中的溶質只有 試通過分析計算:(已知:](1)混合物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2)需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為 。14.(2024·富陽模擬)為了給航天員提供氧氣,其中一種解決方法是利用薩巴蒂爾反應并配合水的電解來實現氧氣的再生,同時吸收二氧化碳,大致流程如圖甲。資料1:薩巴蒂爾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資料2:二氧化碳收集裝置中有一種常用的弱堿性吸附劑,吸附劑內部有許多微孔。(1)根據薩巴蒂爾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推斷X的化學式為 。(2)根據以上信息,分析吸附劑能快速吸附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3)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與電解水產生的氫氣進入到薩巴蒂爾反應器充分反應,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生成水和氣體X。反應過程中各物質的質量和各裝置的增重質量如圖乙。請使用數據a、b、c、m、n,列出它們的等式關系以體現質量守恒定律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新課標·新思維】2.4化學反應遵守質量守恒定律--2025年中考科學一輪復習學案-學生版.docx 【新課標·新思維】2.4化學反應遵守質量守恒定律--2025年中考科學一輪復習學案-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