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東風中學校高2022級高三12月月考地理試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地貌學中這樣定義河流:在地表呈線性分布并經常性或周期性的流水所占據的凹槽。定義中的“地表”通常被理解為巖石、土壤甚至沙漠,但實際上冰川表面也有河流,我們稱之為冰川融水徑流,簡稱冰川河。世界上最壯觀的冰川位于喀喇昆侖山脈南側的錫亞琴冰川上,圖1為錫亞琴冰川河的一段。圖2為巴基斯坦境內的冰川河。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 某戶外愛好者小組欲前往錫亞琴冰川欣賞冰川河,他們應選擇何時去才能感受到冰川河的雄渾磅礴之美()A. 4月1日 B. 7月1日 C. 10月1日 D. 1月1日2. 錫亞琴冰川發育世界上最長最寬的冰川河,推測其主要直接原因是()A. 海拔高,氣溫低 B. 冰川數量多,面積廣,河床冰川裂隙縫隙少C. 地勢起伏大,坡度陡 D. 降水多,河流徑流補給量大3. 圖1所示的錫亞琴冰川河的一段,該段河流河曲眾多,其成因可能為()A河流徑流量大 B. 地勢起伏大,河流下蝕作用強C. 河流流速緩慢,側蝕作用顯著 D. 冰川堅硬,不易被河水侵蝕4. 圖2是位于巴基斯坦境內的冰川河,河岸及河床有大量礫石堆積,其特征是()A. 粒徑大,分選性好 B. 粒徑小,分選性差C. 粒徑大小雜亂無章,分選性差 D. 磨圓度良好,光滑圓潤底辟構造是一種地質現象,主要由地下較深處的高塑性巖石(如鹽巖、石膏、黏土等)在地應力的作用下向上拱起,刺穿上覆巖層而形成。奧奇克鹽底辟構造分布在新疆溫宿縣,當地存在多個深度達數百米、底部與地下河連通的豎直方向洞穴。據完成下面小題。5. 奧奇克鹽巖屬于()A. 沉積巖 B. 噴出巖 C. 侵入巖 D. 變質巖6. 奧奇克鹽底辟構造演化過程是()①鹽巖沉積②鹽巖背斜構造發育③底辟構造發展④底辟刺穿擴張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④①② D. ②①④③7. 當地豎直方向洞穴的成因最可能是()A. 巖漿侵入 B. 流水溶蝕 C. 巖層斷裂 D. 人工開鑿我國某地曾因地震觸發了滑坡,大量泥沙、石塊等進入河道堆積成堰塞體,最終形成了一個古堰塞湖。下圖為古堰塞湖及其附近地形圖,據完成下面小題。8. 形成圖中堰塞湖的堰塞體大致位置和來源分別是()A. ①處,河流左岸 B. ①處,河流右岸C. ②處,河流左岸 D. ②處,河流右岸9. 該湖泊與圖中最高處的落差最大可能是()A. 1100m B. 1350m C. 1580m D. 1730m2024年四川省閬中東風中學校于10月23日-10月24日在操場舉行,高二年級運動員李某甲成功晉級男子100米決賽,我校團委宣傳組現場拍攝了李某甲9時決賽的場景,如下圖所示,據完成下面小題。10. 假如今天天氣晴朗照片中李某甲的影子朝向()A. 東北方 B. 西南方 C. 東南方 D. 西北方112024年東風中學運動會期間()A. 地球公轉速度逐漸變慢 B. 晨昏圈與緯線圈的夾角變大C. 悉尼的正午太陽高度變小 D. 閬中晝夜長短差值逐漸變大12. 對于成都市民而言,與10月23日晝夜時長最相似的日期是()A. 10月1日 B. 9月20日 C. 2月22日 D. 3月21日冬蟲夏草是適宜生長在雪線附近的草甸高山區,主要分布在我國青藏高原,它是蟲草菌和蝙蝠蛾科幼蟲的復合體。每年五月中下旬,冬雪融化,草蝙蝠蛾的幼蟲破土而出。在腐殖質中爬行,等頭向上爬到蟲體直立時,寄生在蟲頭頂的菌孢開始生長并把死亡的蟲體當做養料,生長迅速,形成蟲菌一體的“冬蟲夏草”。下圖為冬蟲夏草的成長圖,據完成下面小題。13. 目前,冬蟲夏草的生長區具有偏暖濕化氣候變化的趨勢,下列關于適宜冬蟲夏草生長范圍變化的說法正確的是()A. 生長范圍縮小,上限抬升 B. 生長范圍縮小,下限抬升C. 生長范圍擴大,上限下降 D. 生長范圍擴大,下限下降14. 冬蟲夏草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從采挖的效率和效益來看,最適合從事采挖的工作的是()A. 老人 B. 青壯年 C. 少年 D. 小孩馬鬃狀冷杉林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東南部的然烏湖地區,與一般的林線呈水平分布不同,冷杉林在山脊處呈馬鬃狀。讀“然烏湖地區馬鬃狀林線”圖完成下面小題。15. 冷杉林在山脊處呈馬鬃狀縱向分布的可能原因()①地勢起伏較大②土層較厚③光照充足④水分條件較好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16. 該地區溝谷內土層特點及原因正確的是()A. 深厚肥沃地勢起伏較小 B. 深厚肥沃含沙量大C. 淺薄貧瘠凍融作用強烈 D. 淺薄貧瘠風力侵蝕強烈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三個小題,共52分17.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1 在東非大裂谷的邊緣,肯尼亞和坦桑尼亞兩國的交界處,有一座神秘的鹽湖,它們緊挨著火山,這座海拔2962米的高山是東非最著名的活火山,也是全球唯一一座噴發碳酸物質的活火山,這些世界上流動速度最快的熔巖和揮發而出的氣體對周邊的鹽湖造成了很大影響,湖水中含有特殊的火山熔巖成分,使得湖面呈現出斑斕的色彩。鹽湖周邊高度鹽堿化的土壤以及湖面上揮發的有毒氣體,使得這里的環境并不適合大多數生物存活,卻成為小火烈鳥的“天堂”。材料2 納特龍湖的顏色主要是由湖底的藻類繁衍產生的,旱季的高蒸發率,使得湖水的含鹽度升高,嗜鹽微生物開始大量繁殖,其中就包括藍藻。藍藻中蝦青素中的紅色輔助光合作用,產生了湖水的深紅色和湖水淺部的橙色。湖中表面的堿性鹽結皮常常被那些喜愛鹽的微生物染成紅色或粉紅色。(1)根據材料1分析火山灰熔巖成分是如何進入到納特龍湖中的?(2)利用水循環的相關知識說明納特龍湖湖水鹽度極高的原因?(3)分析納特龍湖為何能成為小火烈鳥的天堂?18.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西江是珠江的最大支流,自古以來就是嶺南地區的水運交通要道,其中羚羊峽河段水流湍急,且流經松軟的砂巖分布區。西江中心有廣東省最大的江心島——硯洲島(如下圖所示),該島形成以來,一直向北移動,羚羊峽兩岸江面附近巖石上,有眾多船篙插入巖石形成的扎孔,孔口朝向上游方向。(1)簡述硯洲島形成的地質過程。(2)結合硯洲島岸線形狀,分析該島向北移動的原因。(3)解釋羚羊峽兩岸江面附近巖石上多船篙扎孔的原因。19. 讀圖,回答下列問題。以山地為主的新西蘭南島,許多山峰超過3000米,山地頂部多積雪、冰川,現代冰川面積較大,峽灣地貌發育,如米爾福德峽灣。在峽灣峭壁上,大小瀑布分布眾多,在這個峽灣內蕩舟,看到的是群山合圍,峭壁萬仞,飛瀑流泉,冰川瀅瀅,給人以無限美感。景色美輪美奐,不禁令人驚嘆大自然鬼斧神工!這也不怪乎英國作家吉普林稱其為世界第八大奇觀。(1)北島地形以丘陵為主,相對于北島,新西蘭南島冰川地貌廣布的原因。(2)米爾福德峽灣是世界最壯美的峽灣之一,請簡要分析該峽灣的形成過程。(3)請說出甲地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并從地質作用的角度分析甲沿海地區土壤肥沃的原因。東風中學校高2022級高三12月月考地理試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答案】1. B 2. B 3. C 4. C【答案】5. A 6. A 7. B【答案】8. C 9. C【答案】10. D 11. D 12. C【答案】13. B 14. B【答案】15. B 16. C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三個小題,共52分17.【答案】(1)火山熔巖物質揮發性氣體與大氣相融,通過降水進入湖泊;熔巖成分經過風化崩解,通過入湖河流的侵蝕搬運進入湖泊;湖泊位于東非大裂谷,裂隙發育,熔巖成分經由地表水下滲溶解,通過地下水進入湖泊。(2)湖河流和地下徑流含有大量的碳酸鹽,鹽分補給量大;湖泊所在地區氣候干旱,降水少而蒸發旺盛;無地表徑流流出,湖水鹽分得不到排泄。(3)高鹽度湖水有利于藍藻繁殖,食物充足;湖泊生態環境惡劣,不利于其他動物生存,天敵少;湖泊生產條件差,人類活動少,受人類影響小。18.【答案】(1)河流上游落差大水流急,加之羚羊峽河段砂巖松軟,河流的侵蝕搬運能力較強,帶來了大量的泥沙;出羚羊峽后流速減慢,河流的堆積作用變強,大量的泥沙在硯洲島一帶堆積,形成江心洲。(2)硯洲島把西江分為北支水道和南支水道,硯洲島北岸位于北支河流的凸岸,屬于堆積岸,泥沙大量堆積,導致島嶼向北側擴展;島嶼南岸位于南支水道的凹岸,屬于侵蝕岸,受流水的侵蝕作用影響,島嶼南岸向北退縮。(3)古代西江為水運要道,過往船只多;羚羊峽流速快,向上游航行需要依靠人力撐船;兩岸巖性較為松軟,船篙插入巖石易形成孔洞。19.【答案】(1)南島緯度較高,氣溫低;海拔高的山地地形比重大,多雪峰;西風控制時間長,降雪大,冰川面積大,冰川作用強烈。(2)該峽灣位于板塊消亡邊界附近,板塊碰撞擠壓,地形破碎,冰川運動侵蝕地表,形成“U”形谷地;隨著氣候變暖,冰川消退;“U”形谷地被海水入侵,形成峽灣。(3)位于板塊交界處,火山活動活躍,產生大量火山灰在此沉積,土壤中礦物養分充足;地勢低平,河流帶來的營養物質在此沉積。PAGE第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