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五 時事熱點探究地理時政熱點內容地理時政熱點試題的一般特點地理時政熱點試題的解題策略 1.回歸教材,掌握基礎:地理熱點試題的題例和答案取向都是以教材為基礎的,在解題時必須以教材知識為依據 2.全面審題,精析題意:在答題前一定要認真審題。要審好題,首先應分析題意,弄清題目的設問和主旨要求 3.規范語言,準確表達:(1)思路清晰。有問必答,問什么答什么;(2)語言規范。應用地理專業術語作答;(3)書寫工整、卷面整潔,盡量避免錯別字的出現熱點1 “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熱點簡介】當地時間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決議,將“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9項。“北京中軸線”縱貫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紀,形成于16世紀,此后經不斷演進發展,形成如今全長7.8千米、世界上最長的城市軸線,其選址、格局、城市形態和設計體現了《周禮·考工記》所記載的理想都城范式,展現了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傳統,見證了北京城市的發展演變,是體現中華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標識。【命題角度】角度1 北京概況北京,簡稱“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現代化國際城市。北京位于華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東面與天津市毗鄰,其余均與河北省相鄰。角度2 歷史悠久的古都北京是我國著名的古都和歷史文化名城,擁有3 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悠久的歷史為北京留下了無數名勝古跡。長城、北京故宮、周口店北京人遺址、頤和園、天壇、明十三陵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些名勝古跡散發著濃郁的歷史文化氣息,深深地吸引著國內外的游客。北京城中體現歷史文化傳統的四合院、胡同、牌樓等也令人流連忘返。角度3 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讓更多歷史文化遺產活起來。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要“做到空間全覆蓋、要素全囊括,既要保護單體建筑,也要保護街巷街區、城鎮格局,還要保護好歷史地段、自然景觀、人文環境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典例1】“北京中軸線”是我國重要的文化遺產,中軸線及其兩側對稱的古建筑群和傳統街區見證了古都的歷史變遷。右圖為“北京中軸線”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1)“北京中軸線”上最能反映其悠久歷史的是( )A.眾多的古代建筑 B.環形的分布格局C.便捷的城市道路 D.優美的現代公園(2)“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將更加凸顯北京是全國的( )A.文化中心 B.政治中心C.科技創新中心 D.國際交往中心【典例2】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2023年1月,《北京中軸線保護管理規劃(2022年—2035年)》正式公布實施。北京某中學開展主題為“走進中軸線”的調研活動,同學們在調研中發現,中軸線兩側還保留著大量北京傳統民居四合院(左圖),某小組同學手繪了一張北京中軸線示意圖(右圖)。(1)中軸線是北京老城的靈魂和脊梁,其整體呈現 走向;沿線分布著諸多歷史建筑,如被列為世界遺產、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宮殿建筑群 ,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這與北京首都職能中的 職能相契合。(2)北京古城的平面布局方正對稱,主要原因是 (單項選擇)。A.平原廣闊 B.雨熱同期 C.河流眾多 D.植被茂密(3)“從紙質地圖到數字地圖、實景三維產品,我們對‘北京中軸線’的測繪越來越精細,也越來越生動。”實景三維產品可以真實、立體地再現中軸線的壯美與震撼,讓中軸線“立起來”,還能追溯其歷史變革,帶來時代變遷的縱深感。這得益于 的發展。(4)說明北京四合院的突出特點與當地自然環境的關系。(至少答出兩點)(5)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北京中軸線”這一歷史文化遺產,談一談具體做法。熱點2 太空探索(大國成就)【熱點簡介】2024年4月25日20時59分,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在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的托舉下,搭乘著葉光富、李聰、李廣蘇三名航天員,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第三艘載人飛船,此次任務也是2024年首發載人飛行任務、我國第13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2024年5月3日17時27分,嫦娥六號探測器由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之后準確進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嫦娥六號作為探月四期工程的“關鍵一環”,將完成月背采樣返回等重要任務。6月2日6時23分,嫦娥六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穩穩落在月背表面。6月2日至3日,嫦娥六號順利完成采樣,將珍貴的月背樣品封裝存放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完成“打包裝箱”。6月4日7時38分,嫦娥六號上升器攜帶月球樣品自月背點火起飛,先后經歷垂直上升、姿態調整和軌道射入三個階段,成功進入預定環月軌道。6月6日14時48分,嫦娥六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完成月球軌道交會對接。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攜帶來自月背的月球樣品安全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命題角度】角度1 地球的運動航天器在發射、返回及航天員在太空駐留期間地球自轉的現象、地球的公轉位置及對應的公轉現象;發射基地對應的經緯度位置及其所在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征等。角度2 航天發射基地布局的優勢條件 目前我國已建成四大航天發射基地,包括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太原衛星發射中心、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以及文昌航天發射場,形成了沿海內陸相結合、高低緯度相結合、各種射向范圍相結合的格局。(1)衛星發射基地選址一般要考慮以下條件。①緯度條件。緯度低,線速度大,航天器的初始速度大,節省燃料,降低發射成本;②氣候條件。氣候干燥,降水少,多晴朗天氣,大氣能見度高;③地形條件。平坦開闊;④交通條件。交通便利,便于儀器和設備的運輸;⑤安全條件。人口稀少,保證安全等。(2)相對于其他三個基地,文昌航天發射場的突出優勢有:①海運優勢突出,便于運輸大型器材;②周圍是海洋,保密性和安全性高,對人們的生產生活影響小;③緯度低,航天器初始速度大,節省燃料。【典例3】(2024沂水二模)2024年是我國探月工程立項實施20年。二十年來,我們制定的“繞”“落”“回”三步走戰略圓滿收官。按照計劃,探月四期已經啟動。2024年5月3日17時27分,嫦娥六號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將開展人類首次月球背面取樣。右圖為地球公轉軌道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1)嫦娥六號成功發射至采樣返回全過程大約需要53天,嫦娥六號返回時地球的位置最接近公轉軌道中的(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2)嫦娥六號成功發射至采樣返回期間,我們所在地白晝的變化情況是( )A.逐漸變長 B.逐漸變短 C.先變長后變短 D.先變短后變長【典例4】(2024郯城二模)北京時間2024年4月25日20時,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4月26日5時4分,在軌執行任務的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順利打開“家門”,歡迎遠道而來的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入駐“天宮”。圖1為地球公轉示意圖,圖2為我國四大衛星發射基地位置示意圖。讀圖,完成(1)~(3)題。圖1 圖2(1)神舟十八號發射當天,下列關于臨沂市晝夜長短的描述,正確的是( )A.晝長夜短,晝變短 B.晝短夜長,晝變短 C.晝長夜短,晝變長 D.晝短夜長,晝變長(2)下列關于發射地酒泉的描述,正確的是( )A.地理位置(40°N,98°W) B.位于低緯度和北溫帶C.所在省區的簡稱是甘或隴 D.位于太原的東北方向(3)位于倫敦的華人于當地時間下午1點觀看了衛星發射直播,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A.地球的形狀 B.地球的大小 C.地球的自轉 D.地球的公轉熱點3 鄉村振興【熱點簡介】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戰略。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各界關注的重點話題。這也意味著“三農”工作的重心將全面轉向鄉村振興。【命題角度】因地制宜發展經濟【典例5】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產國和消費國。我國種植的蔬菜種類豐富,根據不同地域的氣候特點,我國共建立了6大蔬菜優勢區域,保障了14億中國人可以一年四季吃到蔬菜。山東省是全國首個農業總產值過萬億元的省區,有許多享譽全國的特色優質蔬菜,被譽為全國“菜籃子”。圖1為我國蔬菜優勢區域分布圖,圖2為河西走廊位置圖。結合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圖1 圖2(1)結合圖文資料,簡析山東省成為全國“菜籃子”有利的社會經濟條件及華南與西南熱區冬春蔬菜優勢區域在冬季進行蔬菜種植有利的自然條件。甘肅省的農民夏季種植胡蘿卜、娃娃菜、荷蘭豆等喜溫涼的“高原夏菜”,這些“高原夏菜”在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的蔬菜總量中占比10%~20%。甘肅省已發展成為我國蔬菜市場中“高原夏菜”的主產區,因品質好、產量高、有銷路,“高原夏菜”已成為甘肅省最耀眼的蔬菜名片。(2)圖2中甲是 (山脈),穿越河西走廊的鐵路是 線,甘肅省年降水量的空間分布規律是 。(3)有人認為甘肅省應該擴大“高原夏菜”的種植面積,發展“高原夏菜”經濟,你是否贊同這種觀點?并說明理由。專題五 時事熱點探究地理時政熱點內容地理時政熱點試題的一般特點地理時政熱點試題的解題策略 1.回歸教材,掌握基礎:地理熱點試題的題例和答案取向都是以教材為基礎的,在解題時必須以教材知識為依據 2.全面審題,精析題意:在答題前一定要認真審題。要審好題,首先應分析題意,弄清題目的設問和主旨要求 3.規范語言,準確表達:(1)思路清晰。有問必答,問什么答什么;(2)語言規范。應用地理專業術語作答;(3)書寫工整、卷面整潔,盡量避免錯別字的出現熱點1 “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熱點簡介】當地時間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決議,將“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9項。“北京中軸線”縱貫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紀,形成于16世紀,此后經不斷演進發展,形成如今全長7.8千米、世界上最長的城市軸線,其選址、格局、城市形態和設計體現了《周禮·考工記》所記載的理想都城范式,展現了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傳統,見證了北京城市的發展演變,是體現中華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標識。【命題角度】角度1 北京概況北京,簡稱“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現代化國際城市。北京位于華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東面與天津市毗鄰,其余均與河北省相鄰。角度2 歷史悠久的古都北京是我國著名的古都和歷史文化名城,擁有3 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悠久的歷史為北京留下了無數名勝古跡。長城、北京故宮、周口店北京人遺址、頤和園、天壇、明十三陵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些名勝古跡散發著濃郁的歷史文化氣息,深深地吸引著國內外的游客。北京城中體現歷史文化傳統的四合院、胡同、牌樓等也令人流連忘返。角度3 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讓更多歷史文化遺產活起來。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要“做到空間全覆蓋、要素全囊括,既要保護單體建筑,也要保護街巷街區、城鎮格局,還要保護好歷史地段、自然景觀、人文環境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典例1】“北京中軸線”是我國重要的文化遺產,中軸線及其兩側對稱的古建筑群和傳統街區見證了古都的歷史變遷。右圖為“北京中軸線”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1)“北京中軸線”上最能反映其悠久歷史的是( A )A.眾多的古代建筑 B.環形的分布格局C.便捷的城市道路 D.優美的現代公園(2)“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將更加凸顯北京是全國的( A )A.文化中心 B.政治中心C.科技創新中心 D.國際交往中心【典例2】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2023年1月,《北京中軸線保護管理規劃(2022年—2035年)》正式公布實施。北京某中學開展主題為“走進中軸線”的調研活動,同學們在調研中發現,中軸線兩側還保留著大量北京傳統民居四合院(左圖),某小組同學手繪了一張北京中軸線示意圖(右圖)。(1)中軸線是北京老城的靈魂和脊梁,其整體呈現 南北 走向;沿線分布著諸多歷史建筑,如被列為世界遺產、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宮殿建筑群 北京故宮 ,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這與北京首都職能中的 文化中心 職能相契合。(2)北京古城的平面布局方正對稱,主要原因是 A (單項選擇)。A.平原廣闊 B.雨熱同期 C.河流眾多 D.植被茂密(3)“從紙質地圖到數字地圖、實景三維產品,我們對‘北京中軸線’的測繪越來越精細,也越來越生動。”實景三維產品可以真實、立體地再現中軸線的壯美與震撼,讓中軸線“立起來”,還能追溯其歷史變革,帶來時代變遷的縱深感。這得益于 高新技術產業 的發展。(4)說明北京四合院的突出特點與當地自然環境的關系。(至少答出兩點)北京冬春季多風沙,四合院四面圍墻可以充分阻擋冬春季的風沙;北京夏季高溫,冬季寒冷,厚厚的墻體可以達到冬季防寒,夏季避暑的作用;北京夏季盛行東南風,冬季盛行西北風,大門一般位于四合院的東南方向,易于夏季通風和冬季防風;北京降水集中在夏季,房頂有一定的坡度,利于排水。(5)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北京中軸線”這一歷史文化遺產,談一談具體做法。加強保護和修復:對于中軸線上的歷史建筑和文化景觀,應定期進行保護和修復,修繕破損部位、更新老化設施,以保證其歷史風貌和安全性。創新文化活動:可以通過文化展覽、主題活動等方式,讓游客更直觀地了解中軸線上的歷史文化積淀,促進文化交流和傳播。合理規劃:在原有基礎上,加強對周邊環境的美化和規劃,如增設景觀綠化、人行游覽道、休閑設施等,增強整個中軸線的游憩和舒適度。熱點2 太空探索(大國成就)【熱點簡介】2024年4月25日20時59分,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在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的托舉下,搭乘著葉光富、李聰、李廣蘇三名航天員,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第三艘載人飛船,此次任務也是2024年首發載人飛行任務、我國第13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2024年5月3日17時27分,嫦娥六號探測器由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之后準確進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嫦娥六號作為探月四期工程的“關鍵一環”,將完成月背采樣返回等重要任務。6月2日6時23分,嫦娥六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穩穩落在月背表面。6月2日至3日,嫦娥六號順利完成采樣,將珍貴的月背樣品封裝存放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完成“打包裝箱”。6月4日7時38分,嫦娥六號上升器攜帶月球樣品自月背點火起飛,先后經歷垂直上升、姿態調整和軌道射入三個階段,成功進入預定環月軌道。6月6日14時48分,嫦娥六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完成月球軌道交會對接。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攜帶來自月背的月球樣品安全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命題角度】角度1 地球的運動航天器在發射、返回及航天員在太空駐留期間地球自轉的現象、地球的公轉位置及對應的公轉現象;發射基地對應的經緯度位置及其所在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征等。角度2 航天發射基地布局的優勢條件 目前我國已建成四大航天發射基地,包括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太原衛星發射中心、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以及文昌航天發射場,形成了沿海內陸相結合、高低緯度相結合、各種射向范圍相結合的格局。(1)衛星發射基地選址一般要考慮以下條件。①緯度條件。緯度低,線速度大,航天器的初始速度大,節省燃料,降低發射成本;②氣候條件。氣候干燥,降水少,多晴朗天氣,大氣能見度高;③地形條件。平坦開闊;④交通條件。交通便利,便于儀器和設備的運輸;⑤安全條件。人口稀少,保證安全等。(2)相對于其他三個基地,文昌航天發射場的突出優勢有:①海運優勢突出,便于運輸大型器材;②周圍是海洋,保密性和安全性高,對人們的生產生活影響小;③緯度低,航天器初始速度大,節省燃料。【典例3】(2024沂水二模)2024年是我國探月工程立項實施20年。二十年來,我們制定的“繞”“落”“回”三步走戰略圓滿收官。按照計劃,探月四期已經啟動。2024年5月3日17時27分,嫦娥六號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將開展人類首次月球背面取樣。右圖為地球公轉軌道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1)嫦娥六號成功發射至采樣返回全過程大約需要53天,嫦娥六號返回時地球的位置最接近公轉軌道中的( B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2)嫦娥六號成功發射至采樣返回期間,我們所在地白晝的變化情況是( C )A.逐漸變長 B.逐漸變短 C.先變長后變短 D.先變短后變長【典例4】(2024郯城二模)北京時間2024年4月25日20時,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4月26日5時4分,在軌執行任務的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順利打開“家門”,歡迎遠道而來的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入駐“天宮”。圖1為地球公轉示意圖,圖2為我國四大衛星發射基地位置示意圖。讀圖,完成(1)~(3)題。圖1 圖2(1)神舟十八號發射當天,下列關于臨沂市晝夜長短的描述,正確的是( C )A.晝長夜短,晝變短 B.晝短夜長,晝變短 C.晝長夜短,晝變長 D.晝短夜長,晝變長(2)下列關于發射地酒泉的描述,正確的是( C )A.地理位置(40°N,98°W) B.位于低緯度和北溫帶C.所在省區的簡稱是甘或隴 D.位于太原的東北方向(3)位于倫敦的華人于當地時間下午1點觀看了衛星發射直播,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C )A.地球的形狀 B.地球的大小 C.地球的自轉 D.地球的公轉熱點3 鄉村振興【熱點簡介】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戰略。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各界關注的重點話題。這也意味著“三農”工作的重心將全面轉向鄉村振興。【命題角度】因地制宜發展經濟【典例5】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產國和消費國。我國種植的蔬菜種類豐富,根據不同地域的氣候特點,我國共建立了6大蔬菜優勢區域,保障了14億中國人可以一年四季吃到蔬菜。山東省是全國首個農業總產值過萬億元的省區,有許多享譽全國的特色優質蔬菜,被譽為全國“菜籃子”。圖1為我國蔬菜優勢區域分布圖,圖2為河西走廊位置圖。結合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圖1 圖2(1)結合圖文資料,簡析山東省成為全國“菜籃子”有利的社會經濟條件及華南與西南熱區冬春蔬菜優勢區域在冬季進行蔬菜種植有利的自然條件。山東省是中國蔬菜之鄉,農業科技發達;交通方便;人口眾多,勞動力豐富廉價;市場廣闊。華南與西南熱區冬季氣溫較高,熱量較為充足。甘肅省的農民夏季種植胡蘿卜、娃娃菜、荷蘭豆等喜溫涼的“高原夏菜”,這些“高原夏菜”在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的蔬菜總量中占比10%~20%。甘肅省已發展成為我國蔬菜市場中“高原夏菜”的主產區,因品質好、產量高、有銷路,“高原夏菜”已成為甘肅省最耀眼的蔬菜名片。(2)圖2中甲是 祁連山脈 (山脈),穿越河西走廊的鐵路是 蘭新 線,甘肅省年降水量的空間分布規律是 自東南向西北遞減 。(3)有人認為甘肅省應該擴大“高原夏菜”的種植面積,發展“高原夏菜”經濟,你是否贊同這種觀點?并說明理由。贊同。理由:甘肅省的“高原夏菜”品質高、種類豐富;南方城市多,人口密集,市場需求量大;種植技術的成熟和交通條件逐步完善為“高原夏菜”種植、銷售打下良好基礎;“高原夏菜”處于初期階段,發展潛力大。(或不贊同。理由:甘肅省地處西北半干旱區,生態環境脆弱,大規模種植“高原夏菜”會破壞當地生態環境;擴大生產規模會影響其優良品質;菜價受市場影響大,盲目擴大種植面積會導致收獲期集中上市,陷入銷售困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五時事熱點探究 - 學生版.docx 專題五時事熱點探究.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