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章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考點解讀課標主題 知識考點 命題趨勢認識大洲 位置和范圍 亞洲的半球位置;亞洲的經緯度位置;亞洲的海陸位置 在選擇題中多比較兩區域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的差異,綜合題中多考查氣候特征、河流水文特征及地形特征自然環境 亞洲的地形特征;亞洲的氣候特征;亞洲的河流水文特征;亞洲的自然環境及相互關系@考點梳理位置和范圍1.雄踞東方的大洲位置 半球位置 絕大部分地區位于北半球和①海陸位置 位于亞歐大陸東部,南臨② ,東臨太平洋,北臨③經緯度 位置 北部約達81°N,南部達11°S,地跨熱帶、④ 、北寒帶三個溫度帶和低、中、高三個緯度帶;經度位置約在26°E~170°W之間相對位置 西與歐洲相鄰,西南與⑤ 為鄰,東與北美洲隔海相望特征 世界上面積最大、跨⑥ 最廣、⑦ 距離最長的大洲2.范圍(1)面積與分區亞洲包括亞歐大陸的大部分以及周邊島嶼,面積約為4 40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洲。亞洲也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大洲。按照地理方位,把亞洲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和北亞6個地區。(2)不同地理分區的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各具特色地區 地域文化特點 自然原因西亞 沙特阿拉伯的貝都因人,居住帳篷,身著寬大袍子,過著游牧生活 氣候炎熱干燥,多風沙北亞 東西伯利亞的雅庫特人,居住木屋,身著毛皮服裝,運輸工具是狗拉雪橇 氣候寒冷,冰雪廣布,亞寒帶針葉林分布廣南亞 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以捕魚為生,交通工具是船 降水充沛,河網密布東南亞 印度尼西亞加里曼丹島的達雅克人,聚居在長屋里,有的長屋長達200米 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東亞 日本用輕質木材作為建筑材料 地處環太平洋地帶,多火山、地震中亞 游牧與農耕并存 深居大陸內部,降水少,光照充足,以草原和荒漠為主自然環境1.地形和地勢地形 地形復雜多樣,以⑧ 、⑨ 為主。高原、山地主要集中分布在中部,平原主要分布在四周地勢 中部高,四周低,地勢起伏很大。亞洲大陸沿北緯30°緯線由西向東,地勢呈現出“低—高—低”的變化2.河流(1)河流特征:受地形的影響,亞洲的大河多發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⑩ 流向周邊的海洋。內流區面積廣大。(2)主要河流長江、黃河、湄公河等注入 ;印度河、恒河等注入 ;阿姆河、錫爾河等向西注入咸海(內陸湖);鄂畢河、葉尼塞河和勒拿河等向北注入 。3.氣候亞洲的氣候特點:氣候復雜多樣、大陸性氣候分布廣、季風氣候顯著。(1)氣候復雜多樣亞洲面積廣大,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的大洲,南北跨寒、溫、熱三帶;亞洲又是世界上東西距離最長的大洲,各地距海遠近不同,干濕差異懸殊;再加上地形復雜等因素的影響,導致亞洲氣候復雜多樣。氣候類型 主要分布地區 氣候 馬來群島熱帶沙漠氣候 半島 氣候 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亞熱帶季風氣候 我國南方地區、日本和朝鮮半島南部地中海氣候 地中海沿岸高原山地氣候 青藏高原和一些高山地區溫帶大陸性氣候 中亞、北亞南部、伊朗高原、蒙古高原和我國西北地區 氣候 我國北方地區、日本和朝鮮半島北部、俄羅斯東部的太平洋沿岸寒帶氣候 北冰洋沿岸注:亞洲沒有溫帶海洋性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分布(2)大陸性氣候分布廣亞洲的9種氣候類型中, 氣候面積最大,幾乎占亞洲的一半。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東西距離最長,陸地面積廣大。亞洲內陸距海較遠,受海洋影響較小,形成了溫帶大陸性氣候。(3)季風氣候顯著亞洲東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季風氣候分布面積最廣、季風特點最為典型的地區。a.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b.季風的影響有利影響: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降水豐沛,有利于農業生產。不利影響:季風氣候降水很不穩定,容易發生 災害。答案:①東半球 ②印度洋 ③北冰洋 ④北溫帶 ⑤非洲 ⑥緯度 ⑦東西 ⑧高原 ⑨山地 ⑩放射狀 太平洋 印度洋 北冰洋 熱帶雨林 阿拉伯 熱帶季風 溫帶季風 溫帶大陸性 旱澇@重難點聚焦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關系(以亞洲為例)(1)地形對河流的影響①根據地勢高低可以判斷河流的流向,反過來依據河流的流向也可以判斷地勢的高低。如亞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②地形決定河流的流速。山區的河流,水流速度快→水能資源豐富;平原地區的河流,水流緩慢→航運發達。(2)河流對地形的影響:河流對地形有塑造作用,如河流侵蝕地貌,形成峽谷(如雅魯藏布大峽谷)等;河流堆積地貌,形成沖積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如長江三角洲)等。(3)地形對氣候的影響①地勢高低——在同一緯度,地勢越高,氣溫越低,在一定高度的范圍內,山地降水隨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在達到最大降水高度后,隨著高度的升高,降水逐漸減少。②地形起伏——高聳的山脈阻擋氣流運動,高大的山脈往往成為氣候的分界線(如我國秦嶺)。山地的迎風坡多雨,背風坡少雨;陽坡比陰坡氣溫高。(4)氣候對河流的影響①降水的季節變化影響河流徑流量的季節變化。亞洲東部沿海地區降水季節變化明顯→河流水量呈季節性變化。②氣候類型影響河流的數量及徑流量。亞洲不同區域氣候類型不同→河流數量及流量不同。③氣溫影響河流的結冰期和內流河的水量。冬季氣溫低于0℃,河流出現結冰期。亞洲北部緯度高,氣候寒冷,河流結冰期長;中西部干旱地區以內流河為主。(5)河流對氣候的影響:河流和湖泊可以調節周圍的局部氣候。河流、湖泊可以使局部地區降水增多,空氣濕度增大,緩解夏季的高溫,提高冬季的最低氣溫。【典例1】(2023蘭陵二模)如圖為某大洲沿30°N緯線的地形剖面圖。讀圖,完成(1)~(2)題。(1)該大洲( )A.是跨緯度和經度最廣的大洲B.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洲C.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D.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單一(2)該大洲的地勢與河流、氣候的關系正確的是( )①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狀流向周邊海洋②地勢起伏大——河流水流平緩③地勢起伏大——季風氣候顯著④中部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山地氣候區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典例2】(2024費縣一模)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開展河流的探究性學習,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探究學習1】自然環境對河流的影響(1)讀圖1亞洲地形圖,描述亞洲地形對河流流向的影響。(2)讀圖2非洲氣候圖,甲河和乙河都是世界著名的河流,乙河的長度比甲河長,但甲河的水量比乙河大,請從氣候角度分析形成這一現象的原因。(3)凌汛是一種特定氣候條件下的水文特征,下列河流中都有凌汛現象的是( )A.亞馬孫河、恒河、湄公河B.黃河、伏爾加河、尼羅河C.葉尼塞河、勒拿河、黃河D.長江、密西西比河、鄂畢河【探究學習2】河流對人類活動的重要影響(4)瀾滄江—湄公河全長4 880千米,發源于我國 省,流經緬甸、 (內陸國)、泰國、柬埔寨、越南,最終注入太平洋。在瀾滄江—湄公河這一紐帶聯系下,流域內的六個國家自古通航通商,各國人民在長期的貿易和文化交流中結下了深厚友誼。(5)讀圖3歸納東南亞大城市的分布特點。【探究學習3】保護河流,推動高質量發展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簡稱“瀾湄合作”,是中國倡導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與湄公河五國共同發起和建設的新型次區域合作機制,旨在深化瀾湄六國睦鄰友好和務實合作,促進沿岸各國經濟社會繁榮發展。(6)請根據圖文資料,從A、B兩河段選擇一處設計開發利用的方向,并說明理由。(7)開發瀾滄江的水能資源對下游國家有何意義?第五章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考點解讀課標主題 知識考點 命題趨勢認識大洲 位置和范圍 亞洲的半球位置;亞洲的經緯度位置;亞洲的海陸位置 在選擇題中多比較兩區域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的差異,綜合題中多考查氣候特征、河流水文特征及地形特征自然環境 亞洲的地形特征;亞洲的氣候特征;亞洲的河流水文特征;亞洲的自然環境及相互關系@考點梳理位置和范圍1.雄踞東方的大洲位置 半球位置 絕大部分地區位于北半球和① 東半球 海陸位置 位于亞歐大陸東部,南臨② 印度洋 ,東臨太平洋,北臨③ 北冰洋 經緯度 位置 北部約達81°N,南部達11°S,地跨熱帶、④ 北溫帶 、北寒帶三個溫度帶和低、中、高三個緯度帶;經度位置約在26°E~170°W之間相對位置 西與歐洲相鄰,西南與⑤ 非洲 為鄰,東與北美洲隔海相望特征 世界上面積最大、跨⑥ 緯度 最廣、⑦ 東西 距離最長的大洲2.范圍(1)面積與分區亞洲包括亞歐大陸的大部分以及周邊島嶼,面積約為4 40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洲。亞洲也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大洲。按照地理方位,把亞洲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和北亞6個地區。(2)不同地理分區的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各具特色地區 地域文化特點 自然原因西亞 沙特阿拉伯的貝都因人,居住帳篷,身著寬大袍子,過著游牧生活 氣候炎熱干燥,多風沙北亞 東西伯利亞的雅庫特人,居住木屋,身著毛皮服裝,運輸工具是狗拉雪橇 氣候寒冷,冰雪廣布,亞寒帶針葉林分布廣南亞 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以捕魚為生,交通工具是船 降水充沛,河網密布東南亞 印度尼西亞加里曼丹島的達雅克人,聚居在長屋里,有的長屋長達200米 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東亞 日本用輕質木材作為建筑材料 地處環太平洋地帶,多火山、地震中亞 游牧與農耕并存 深居大陸內部,降水少,光照充足,以草原和荒漠為主自然環境1.地形和地勢地形 地形復雜多樣,以⑧ 高原 、⑨ 山地 為主。高原、山地主要集中分布在中部,平原主要分布在四周地勢 中部高,四周低,地勢起伏很大。亞洲大陸沿北緯30°緯線由西向東,地勢呈現出“低—高—低”的變化2.河流(1)河流特征:受地形的影響,亞洲的大河多發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⑩ 放射狀 流向周邊的海洋。內流區面積廣大。(2)主要河流長江、黃河、湄公河等注入 太平洋 ;印度河、恒河等注入 印度洋 ;阿姆河、錫爾河等向西注入咸海(內陸湖);鄂畢河、葉尼塞河和勒拿河等向北注入 北冰洋 。3.氣候亞洲的氣候特點:氣候復雜多樣、大陸性氣候分布廣、季風氣候顯著。(1)氣候復雜多樣亞洲面積廣大,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的大洲,南北跨寒、溫、熱三帶;亞洲又是世界上東西距離最長的大洲,各地距海遠近不同,干濕差異懸殊;再加上地形復雜等因素的影響,導致亞洲氣候復雜多樣。氣候類型 主要分布地區 熱帶雨林 氣候 馬來群島熱帶沙漠氣候 阿拉伯 半島 熱帶季風 氣候 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亞熱帶季風氣候 我國南方地區、日本和朝鮮半島南部地中海氣候 地中海沿岸高原山地氣候 青藏高原和一些高山地區溫帶大陸性氣候 中亞、北亞南部、伊朗高原、蒙古高原和我國西北地區 溫帶季風 氣候 我國北方地區、日本和朝鮮半島北部、俄羅斯東部的太平洋沿岸寒帶氣候 北冰洋沿岸注:亞洲沒有溫帶海洋性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分布(2)大陸性氣候分布廣亞洲的9種氣候類型中, 溫帶大陸性 氣候面積最大,幾乎占亞洲的一半。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東西距離最長,陸地面積廣大。亞洲內陸距海較遠,受海洋影響較小,形成了溫帶大陸性氣候。(3)季風氣候顯著亞洲東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季風氣候分布面積最廣、季風特點最為典型的地區。a.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b.季風的影響有利影響: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降水豐沛,有利于農業生產。不利影響:季風氣候降水很不穩定,容易發生 旱澇 災害。答案:①東半球 ②印度洋 ③北冰洋 ④北溫帶 ⑤非洲 ⑥緯度 ⑦東西 ⑧高原 ⑨山地 ⑩放射狀 太平洋 印度洋 北冰洋 熱帶雨林 阿拉伯 熱帶季風 溫帶季風 溫帶大陸性 旱澇@重難點聚焦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關系(以亞洲為例)(1)地形對河流的影響①根據地勢高低可以判斷河流的流向,反過來依據河流的流向也可以判斷地勢的高低。如亞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②地形決定河流的流速。山區的河流,水流速度快→水能資源豐富;平原地區的河流,水流緩慢→航運發達。(2)河流對地形的影響:河流對地形有塑造作用,如河流侵蝕地貌,形成峽谷(如雅魯藏布大峽谷)等;河流堆積地貌,形成沖積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如長江三角洲)等。(3)地形對氣候的影響①地勢高低——在同一緯度,地勢越高,氣溫越低,在一定高度的范圍內,山地降水隨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在達到最大降水高度后,隨著高度的升高,降水逐漸減少。②地形起伏——高聳的山脈阻擋氣流運動,高大的山脈往往成為氣候的分界線(如我國秦嶺)。山地的迎風坡多雨,背風坡少雨;陽坡比陰坡氣溫高。(4)氣候對河流的影響①降水的季節變化影響河流徑流量的季節變化。亞洲東部沿海地區降水季節變化明顯→河流水量呈季節性變化。②氣候類型影響河流的數量及徑流量。亞洲不同區域氣候類型不同→河流數量及流量不同。③氣溫影響河流的結冰期和內流河的水量。冬季氣溫低于0℃,河流出現結冰期。亞洲北部緯度高,氣候寒冷,河流結冰期長;中西部干旱地區以內流河為主。(5)河流對氣候的影響:河流和湖泊可以調節周圍的局部氣候。河流、湖泊可以使局部地區降水增多,空氣濕度增大,緩解夏季的高溫,提高冬季的最低氣溫。【典例1】(2023蘭陵二模)如圖為某大洲沿30°N緯線的地形剖面圖。讀圖,完成(1)~(2)題。(1)該大洲( B )A.是跨緯度和經度最廣的大洲B.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洲C.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D.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單一(2)該大洲的地勢與河流、氣候的關系正確的是( C )①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狀流向周邊海洋②地勢起伏大——河流水流平緩③地勢起伏大——季風氣候顯著④中部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山地氣候區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典例2】(2024費縣一模)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開展河流的探究性學習,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探究學習1】自然環境對河流的影響(1)讀圖1亞洲地形圖,描述亞洲地形對河流流向的影響。亞洲中部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地勢特點是中間高、四周低;所以河流發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狀流向周邊海洋。(2)讀圖2非洲氣候圖,甲河和乙河都是世界著名的河流,乙河的長度比甲河長,但甲河的水量比乙河大,請從氣候角度分析形成這一現象的原因。甲是剛果河,所在地區屬于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所以甲河水量大;乙是尼羅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但流經地區大部分屬于熱帶沙漠氣候,全年炎熱干燥,蒸發旺盛,所以甲河的水量比乙河大。(3)凌汛是一種特定氣候條件下的水文特征,下列河流中都有凌汛現象的是( C )A.亞馬孫河、恒河、湄公河B.黃河、伏爾加河、尼羅河C.葉尼塞河、勒拿河、黃河D.長江、密西西比河、鄂畢河【探究學習2】河流對人類活動的重要影響(4)瀾滄江—湄公河全長4 880千米,發源于我國 青海 省,流經緬甸、 老撾 (內陸國)、泰國、柬埔寨、越南,最終注入太平洋。在瀾滄江—湄公河這一紐帶聯系下,流域內的六個國家自古通航通商,各國人民在長期的貿易和文化交流中結下了深厚友誼。(5)讀圖3歸納東南亞大城市的分布特點。東南亞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探究學習3】保護河流,推動高質量發展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簡稱“瀾湄合作”,是中國倡導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與湄公河五國共同發起和建設的新型次區域合作機制,旨在深化瀾湄六國睦鄰友好和務實合作,促進沿岸各國經濟社會繁榮發展。(6)請根據圖文資料,從A、B兩河段選擇一處設計開發利用的方向,并說明理由。A河段:開發水能資源;理由:該河段位于河流上游,落差大,水量豐富,水能資源豐富。B河段:發展航運;理由:該河段處于河流下游,水量豐富,江闊水深,水流平穩,航運條件好。(7)開發瀾滄江的水能資源對下游國家有何意義?緩解下游國家能源短缺的狀況;改善下游國家的環境;促進下游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等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五章我們生活的大洲 - 學生版.docx 第五章我們生活的大洲.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