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四章居民與聚落發展與合作 學案(含答案) 2025年中考地理考點研究(人教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四章居民與聚落發展與合作 學案(含答案) 2025年中考地理考點研究(人教版)

資源簡介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 發展與合作
@考點解讀
課標主題 知識考點 命題趨勢
居民與文化 人口 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的分布;人口問題 本章節內容跨度較大,在中考試題中常通過以下三方面進行考查: (1)結合圖像(漫畫)或圖表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規律和人口問題,結合熱點新聞考查世界人種、語言及宗教的分布 (2)結合景觀圖考查聚落的形式、發展和分布,理解建筑與區域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 (3)關注世界,了解我國與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交流與合作,運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認識當前世界的各種問題
人種、語言 和宗教 人種的分布;語言的分布;宗教的分布
聚落 聚落的分類;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聚落的保護
發展與 合作 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分布
南南合作;南北對話;國際經濟合作
@考點梳理
人口與人種
1.世界人口的增長
(1)人口自然增長率
a.人口自然增長率表示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口的增長速度。
b.人口自然增長率=①   -②   。
(2)人口增長的差異
a.時間差異:在18世紀以前,人口增長十分緩慢;工業革命以后,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長。
b.地區差異:歐洲、北美等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較低,個別國家甚至出現了負增長;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較高,③ 是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大洲。
c.經濟發展水平差異:一般來說,經濟發展水平較④   的國家或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較低;經濟發展水平較⑤   的國家或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較高。
2.人口的分布
(1)人口密度=人口總數/面積總數(單位:人/平方千米),常用人口密度反映一個地區人口的疏密程度。
(2)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多集中分布在⑥ 緯度的沿海平原地區。
分布地區 影響人口分布的原因
人口 稠密區 亞洲的⑦ 和南部 平原面積廣闊,氣候溫暖濕潤,農業發展早,工業、交通、城市發展快
⑧ 西部
北美洲東部
人口 稀疏區 高緯度地區 終年嚴寒
雨林地區 氣候過于濕熱
沙漠地區 極端干旱
高原、山區 地勢高峻
3.人口問題及對策
問題 影響 解決措施
人口數量過多,增長速度較快 環境壓力、就業困難、饑餓貧困、居住條件差、交通壓力增大等 計劃生育
人口增長過慢,甚至停止增長或負增長 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社會撫養老年人的負擔加重等 鼓勵生育
結論:人口增長必須與環境、資源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
4.人種
(1)劃分依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征。
(2)三大人種的體質差異及分布
人種 膚色 頭發 面部 體毛 主要分布地區
白種人 淺 波狀 唇薄 較多 歐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和亞洲的西部及南部
黃種人 淡黃色 黑直 扁平 中等 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美洲的⑨ 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紐特人聚居區
黑種人 黝黑 卷曲 嘴唇厚 很少 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大洋洲、美洲等地也有分布
世界的語言與宗教
1.世界的語言
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⑩ 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語言 主要分布地區
漢語 中國、亞洲東南部
英語 英國、美國、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亞、非洲中部和南部
法語 法國、非洲中部和西部
俄語 俄羅斯及其鄰近國家
西班牙語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
阿拉伯語 亞洲西部、非洲北部
2.三大宗教
(1) 教:形成于亞洲的西部,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歐洲、美洲、大洋洲,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該宗教的代表性建筑是教堂,頂部有十字架。
(2)伊斯蘭教:產生于阿拉伯半島,主要分布在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教徒被稱為穆斯林。該宗教的代表性建筑是清真寺,頂部多為圓球形。
(3) 教:創始于古印度,現在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該宗教的代表性建筑是寺廟。
聚落
1.聚落的分類
類型 從事的勞動生產方式 景觀差異
鄉村聚落 人們一般從事耕作、放牧、捕魚等生產活動 住房周圍有農田、果樹、池塘等
城市聚落 人們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工作 高樓林立、生活設施齊全、交通便利
2.聚落的形成與分布
(1)聚落形成與發展的有利條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自然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等。
(2)聚落的分布規律: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區或河口、沿海地區,工農業生產比較發達,聚落分布比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區,則少有或沒有聚落。
3.聚落形態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1)平原地區,生產比較發達,聚落分布比較密集,聚落的形態多呈 狀。
(2)在山地、丘陵地區,聚落稀少,多沿著山麓、谷地等呈 狀分布。
(3)在河湖附近,聚落主要沿著河流兩岸和湖泊四周分布,呈條帶狀或環狀。
(4)在沙漠地區,聚落主要分布在綠洲上,呈點狀或帶狀。
4.聚落與世界文化遺產:傳統聚落是歷史時期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為了更好地保護和挽救這些人類的無價之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72年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目前,世界上有許多聚落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例如,法國巴黎塞納河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國山西省的平遙古城、云南省的麗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門歷史城區等。
發展與合作
1.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差異與分布
不同地區,自然條件有優有劣,開發歷史有早有晚,經濟水平有高有低,社會發展水平也存在顯著的差異。根據發展水平的差異,大體可以將國家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 圖示
主要 國家 是發達國家最為集中的地區。北美洲的美國、加拿大;亞洲的日本、韓國;大洋洲的澳大利亞、新西蘭等 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亞洲、非洲、南美洲的絕大多數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
所在 半球 除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在南半球,大多數發達國家分布在 的北部,稱為“北” 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 和南半球,稱為“南”
在國際上,一般把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稱為“ ”,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商談稱為“ ”
2.國際經濟合作
原因 目前,人口、資源、環境、發展等問題已成為全球性問題,需要人類攜手共同應對。同時,隨著交通、通信技術的發展,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所用的時間越來越短,人們覺得地球好像變小了,不同地區之間的聯系也越來越密切
重要性 全球資源和能源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各國的資金、技術、市場條件也不一樣,每個國家在發展經濟中都具有一定的優勢條件,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一個國家要發展和進步,就要同其他國家開展合作和交流,相互取長補短,實現共同進步
3.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貿易的不平等
(1)發展中國家主要出售農、礦等 產品,產品的價格 ,賺到的錢少,利潤流失。
(2)發達國家出售轎車、輪船、飛機、高檔日用品等,產品的價格 ,賺的錢多,富國更富。
答案:①人口出生率 ②人口死亡率 ③非洲 ④高 ⑤低 ⑥中低 ⑦東部 ⑧歐洲 ⑨印第安人 ⑩漢語
英語  基督  佛  團塊  條帶  歐洲西部  中國  北半球  南部  南南合作  南北對話  初級  低  高
@重難點聚焦
世界人口的增長與分布
(1)人口自然增長率與人口總量的關系
①當人口自然增長率大于0時,人口正增長,表示人口增加,數值越大,表示人口的增長速度越快。
②當人口自然增長率等于0時,人口零增長,表示人口處于穩定狀態,既不增加也不減少。
③當人口自然增長率小于0時,人口負增長,表示人口減少。
(2)影響人口分布的自然原因
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等因素是制約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其中氣候因素的影響最為明顯,氣候條件優越的地區有利于人類活動,經濟比較發達,人口密集。而在氣候條件惡劣的地區,不適合人類活動,人口稀疏。
【典例1】(2024河東一模)美國普查局當地時間2023年12月28日公布預估,2024年1月1日世界人口總數將接近80.2億。下圖示意2014—2023年世界主要國家人口自然增長率變化。讀圖,完成(1)~(2)題。
(1)圖示國家中,2014年以來人口數量一直在增長的是(   )
A.中國和美國 B.俄羅斯和印度
C.印度和美國 D.中國和俄羅斯
(2)據圖所示,2022—2023年期間我國的人口總量變化及出現的人口問題可能是(   )
A.不斷減少 企業用工成本上升
B.不斷增加 少兒比重增加
C.波動變化 就業更為緊張
D.保持不變 老齡人口減少
【典例2】(2023羅莊二模)聯合國發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2》報告預計,全球人口將在2022年11月15日達到80億。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但具有一定的規律性。讀圖,完成(1)~(2)題。
(1)下列關于世界人口增長總體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
A.世界人口數量在不斷增長
B.1900年以來,世界人口增長緩慢
C.世界人口增長速度一直比較均勻
D.人口每增加10億所需時間越來越短
(2)下列關于世界人口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中低緯度地區都是人口稠密區
B.圖中A、F地經濟發達,工業發展較早
C.圖中B、C地自然條件優越,農業發展較早
D.圖中E地是人口稀少的干旱沙漠區
傳統民居與當地自然環境的關系
民居 當地自 然環境 建筑特點 示意圖
高腳屋 (東南亞) 高溫多雨 竹木結構,通風散熱
碉堡式 建筑 (西亞) 熱帶沙漠氣候,白天熱,晚上冷 墻厚、窗小
冰屋 (北極) 寒冷 就地取材,冰塊結構,房屋墻厚,防風效果好
窯洞(黃 土高原) 冬冷夏熱 黃土具有直立性,冬暖夏涼
【典例3】(2023蘭陵二模)各地的自然環境不同,導致各地的景觀、風俗習慣、經濟文化等也不同。下圖為北京、浙江和內蒙古三地傳統民居郵票圖。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1)~(2)題。
(1)對比“北京民居”和“浙江民居”郵票,北京民居占地規模大而方正,浙江民居則占地少,一般有二、三層樓房,其主要原因是(   )
A.南方是水田農業,北方是旱作農業
B.北方平原多,地面平坦,南方人多地少,人口稠密
C.南方雨水多,多層建筑利于排水
D.北方比較寒冷,房子大利于保暖
(2)牧民傳統民居的最大特點是(   )
A.墻厚,利于保暖
B.就地取材,泥土堆積而成
C.便于拆裝
D.分上下兩層,便于通風散熱
【典例4】(2023煙臺)喜歡旅游的小明在我國某地看到一種傳統民居——“蠔宅”。當地原住居民就地取材,用灰、熟糯米、紅糖、黃泥等材料攪拌均勻,把蠔殼整齊地粘在墻上。這種“蠔宅”結實耐用,防潮降溫,不怕蟲蛀。據此,完成(1)~(4)題。
(1)最初建造“蠔宅”時(   )
①當地是鄉村
②當地是城鎮
③當地居民大多從事工業生產
④當地居民大多從事海洋漁業生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根據“蠔宅”的建筑特點,推測當地的自然環境特點是(   )
①以高原為主
②以沙漠景觀為主
③氣候濕熱
④動植物種類較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小明看到的“蠔宅”最可能位于我國(   )
A.東北地區 B.西北內陸
C.東南沿海 D.青藏地區
(4)原住居民設計和建造“蠔宅”時,需要重點關注的自然災害是(   )
①臺風 ②寒潮
③干旱 ④滑坡和泥石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 發展與合作
@考點解讀
課標主題 知識考點 命題趨勢
居民與文化 人口 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的分布;人口問題 本章節內容跨度較大,在中考試題中常通過以下三方面進行考查: (1)結合圖像(漫畫)或圖表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規律和人口問題,結合熱點新聞考查世界人種、語言及宗教的分布 (2)結合景觀圖考查聚落的形式、發展和分布,理解建筑與區域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 (3)關注世界,了解我國與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交流與合作,運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認識當前世界的各種問題
人種、語言 和宗教 人種的分布;語言的分布;宗教的分布
聚落 聚落的分類;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聚落的保護
發展與 合作 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分布
南南合作;南北對話;國際經濟合作
@考點梳理
人口與人種
1.世界人口的增長
(1)人口自然增長率
a.人口自然增長率表示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口的增長速度。
b.人口自然增長率=① 人口出生率 -② 人口死亡率 。
(2)人口增長的差異
a.時間差異:在18世紀以前,人口增長十分緩慢;工業革命以后,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長。
b.地區差異:歐洲、北美等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較低,個別國家甚至出現了負增長;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較高,③ 非洲 是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大洲。
c.經濟發展水平差異:一般來說,經濟發展水平較④ 高 的國家或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較低;經濟發展水平較⑤ 低 的國家或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較高。
2.人口的分布
(1)人口密度=人口總數/面積總數(單位:人/平方千米),常用人口密度反映一個地區人口的疏密程度。
(2)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多集中分布在⑥ 中低 緯度的沿海平原地區。
分布地區 影響人口分布的原因
人口 稠密區 亞洲的⑦ 東部 和南部 平原面積廣闊,氣候溫暖濕潤,農業發展早,工業、交通、城市發展快
⑧ 歐洲 西部
北美洲東部
人口 稀疏區 高緯度地區 終年嚴寒
雨林地區 氣候過于濕熱
沙漠地區 極端干旱
高原、山區 地勢高峻
3.人口問題及對策
問題 影響 解決措施
人口數量過多,增長速度較快 環境壓力、就業困難、饑餓貧困、居住條件差、交通壓力增大等 計劃生育
人口增長過慢,甚至停止增長或負增長 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社會撫養老年人的負擔加重等 鼓勵生育
結論:人口增長必須與環境、資源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
4.人種
(1)劃分依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征。
(2)三大人種的體質差異及分布
人種 膚色 頭發 面部 體毛 主要分布地區
白種人 淺 波狀 唇薄 較多 歐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和亞洲的西部及南部
黃種人 淡黃色 黑直 扁平 中等 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美洲的⑨ 印第安人 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紐特人聚居區
黑種人 黝黑 卷曲 嘴唇厚 很少 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大洋洲、美洲等地也有分布
世界的語言與宗教
1.世界的語言
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⑩ 漢語 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英語 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語言 主要分布地區
漢語 中國、亞洲東南部
英語 英國、美國、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亞、非洲中部和南部
法語 法國、非洲中部和西部
俄語 俄羅斯及其鄰近國家
西班牙語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
阿拉伯語 亞洲西部、非洲北部
2.三大宗教
(1)  基督 教:形成于亞洲的西部,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歐洲、美洲、大洋洲,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該宗教的代表性建筑是教堂,頂部有十字架。
(2)伊斯蘭教:產生于阿拉伯半島,主要分布在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教徒被稱為穆斯林。該宗教的代表性建筑是清真寺,頂部多為圓球形。
(3)  佛 教:創始于古印度,現在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該宗教的代表性建筑是寺廟。
聚落
1.聚落的分類
類型 從事的勞動生產方式 景觀差異
鄉村聚落 人們一般從事耕作、放牧、捕魚等生產活動 住房周圍有農田、果樹、池塘等
城市聚落 人們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工作 高樓林立、生活設施齊全、交通便利
2.聚落的形成與分布
(1)聚落形成與發展的有利條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自然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等。
(2)聚落的分布規律: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區或河口、沿海地區,工農業生產比較發達,聚落分布比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區,則少有或沒有聚落。
3.聚落形態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1)平原地區,生產比較發達,聚落分布比較密集,聚落的形態多呈  團塊 狀。
(2)在山地、丘陵地區,聚落稀少,多沿著山麓、谷地等呈  條帶 狀分布。
(3)在河湖附近,聚落主要沿著河流兩岸和湖泊四周分布,呈條帶狀或環狀。
(4)在沙漠地區,聚落主要分布在綠洲上,呈點狀或帶狀。
4.聚落與世界文化遺產:傳統聚落是歷史時期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為了更好地保護和挽救這些人類的無價之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72年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目前,世界上有許多聚落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例如,法國巴黎塞納河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國山西省的平遙古城、云南省的麗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門歷史城區等。
發展與合作
1.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差異與分布
不同地區,自然條件有優有劣,開發歷史有早有晚,經濟水平有高有低,社會發展水平也存在顯著的差異。根據發展水平的差異,大體可以將國家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 圖示
主要 國家  歐洲西部 是發達國家最為集中的地區。北美洲的美國、加拿大;亞洲的日本、韓國;大洋洲的澳大利亞、新西蘭等  中國 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亞洲、非洲、南美洲的絕大多數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
所在 半球 除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在南半球,大多數發達國家分布在  北半球 的北部,稱為“北” 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  南部 和南半球,稱為“南”
在國際上,一般把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稱為“  南南合作 ”,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商談稱為“  南北對話 ”
2.國際經濟合作
原因 目前,人口、資源、環境、發展等問題已成為全球性問題,需要人類攜手共同應對。同時,隨著交通、通信技術的發展,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所用的時間越來越短,人們覺得地球好像變小了,不同地區之間的聯系也越來越密切
重要性 全球資源和能源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各國的資金、技術、市場條件也不一樣,每個國家在發展經濟中都具有一定的優勢條件,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一個國家要發展和進步,就要同其他國家開展合作和交流,相互取長補短,實現共同進步
3.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貿易的不平等
(1)發展中國家主要出售農、礦等  初級 產品,產品的價格  低 ,賺到的錢少,利潤流失。
(2)發達國家出售轎車、輪船、飛機、高檔日用品等,產品的價格  高 ,賺的錢多,富國更富。
答案:①人口出生率 ②人口死亡率 ③非洲 ④高 ⑤低 ⑥中低 ⑦東部 ⑧歐洲 ⑨印第安人 ⑩漢語
英語  基督  佛  團塊  條帶  歐洲西部  中國  北半球  南部  南南合作  南北對話  初級  低  高
@重難點聚焦
世界人口的增長與分布
(1)人口自然增長率與人口總量的關系
①當人口自然增長率大于0時,人口正增長,表示人口增加,數值越大,表示人口的增長速度越快。
②當人口自然增長率等于0時,人口零增長,表示人口處于穩定狀態,既不增加也不減少。
③當人口自然增長率小于0時,人口負增長,表示人口減少。
(2)影響人口分布的自然原因
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等因素是制約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其中氣候因素的影響最為明顯,氣候條件優越的地區有利于人類活動,經濟比較發達,人口密集。而在氣候條件惡劣的地區,不適合人類活動,人口稀疏。
【典例1】(2024河東一模)美國普查局當地時間2023年12月28日公布預估,2024年1月1日世界人口總數將接近80.2億。下圖示意2014—2023年世界主要國家人口自然增長率變化。讀圖,完成(1)~(2)題。
(1)圖示國家中,2014年以來人口數量一直在增長的是( C )
A.中國和美國 B.俄羅斯和印度
C.印度和美國 D.中國和俄羅斯
(2)據圖所示,2022—2023年期間我國的人口總量變化及出現的人口問題可能是( A )
A.不斷減少 企業用工成本上升
B.不斷增加 少兒比重增加
C.波動變化 就業更為緊張
D.保持不變 老齡人口減少
【典例2】(2023羅莊二模)聯合國發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2》報告預計,全球人口將在2022年11月15日達到80億。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但具有一定的規律性。讀圖,完成(1)~(2)題。
(1)下列關于世界人口增長總體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A )
A.世界人口數量在不斷增長
B.1900年以來,世界人口增長緩慢
C.世界人口增長速度一直比較均勻
D.人口每增加10億所需時間越來越短
(2)下列關于世界人口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C )
A.中低緯度地區都是人口稠密區
B.圖中A、F地經濟發達,工業發展較早
C.圖中B、C地自然條件優越,農業發展較早
D.圖中E地是人口稀少的干旱沙漠區
傳統民居與當地自然環境的關系
民居 當地自 然環境 建筑特點 示意圖
高腳屋 (東南亞) 高溫多雨 竹木結構,通風散熱
碉堡式 建筑 (西亞) 熱帶沙漠氣候,白天熱,晚上冷 墻厚、窗小
冰屋 (北極) 寒冷 就地取材,冰塊結構,房屋墻厚,防風效果好
窯洞(黃 土高原) 冬冷夏熱 黃土具有直立性,冬暖夏涼
【典例3】(2023蘭陵二模)各地的自然環境不同,導致各地的景觀、風俗習慣、經濟文化等也不同。下圖為北京、浙江和內蒙古三地傳統民居郵票圖。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1)~(2)題。
(1)對比“北京民居”和“浙江民居”郵票,北京民居占地規模大而方正,浙江民居則占地少,一般有二、三層樓房,其主要原因是( B )
A.南方是水田農業,北方是旱作農業
B.北方平原多,地面平坦,南方人多地少,人口稠密
C.南方雨水多,多層建筑利于排水
D.北方比較寒冷,房子大利于保暖
(2)牧民傳統民居的最大特點是( C )
A.墻厚,利于保暖
B.就地取材,泥土堆積而成
C.便于拆裝
D.分上下兩層,便于通風散熱
【典例4】(2023煙臺)喜歡旅游的小明在我國某地看到一種傳統民居——“蠔宅”。當地原住居民就地取材,用灰、熟糯米、紅糖、黃泥等材料攪拌均勻,把蠔殼整齊地粘在墻上。這種“蠔宅”結實耐用,防潮降溫,不怕蟲蛀。據此,完成(1)~(4)題。
(1)最初建造“蠔宅”時( B )
①當地是鄉村
②當地是城鎮
③當地居民大多從事工業生產
④當地居民大多從事海洋漁業生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根據“蠔宅”的建筑特點,推測當地的自然環境特點是( B )
①以高原為主
②以沙漠景觀為主
③氣候濕熱
④動植物種類較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小明看到的“蠔宅”最可能位于我國( C )
A.東北地區 B.西北內陸
C.東南沿海 D.青藏地區
(4)原住居民設計和建造“蠔宅”時,需要重點關注的自然災害是( D )
①臺風 ②寒潮
③干旱 ④滑坡和泥石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都县| 田东县| 建瓯市| 南投市| 阆中市| 内乡县| 东源县| 甘德县| 河东区| 滦南县| 鸡西市| 扎赉特旗| 富宁县| 庆云县| 东丰县| 林芝县| 威远县| 靖江市| 双柏县| 墨江| 远安县| 沾益县| 静海县| 荥经县| 旬阳县| 兰坪| 顺义区| 临城县| 榆社县| 苍山县| 长春市| 丰原市| 新乡县| 南投市| 江津市| 根河市| 洪江市| 石阡县| 乃东县| 南郑县| 曲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