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十五章北方地區 學案(含答案) 2025年中考地理考點研究(人教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十五章北方地區 學案(含答案) 2025年中考地理考點研究(人教版)

資源簡介

第十五章 北方地區
@考點解讀
課標主題 知識考點 命題趨勢
北方地區 自然特征與農業;東北三省;黃土高原 地理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東北三省發展農業和工業的條件 此部分多結合時事熱點以選擇題組、綜合題的形式來考查某區域自然地理環境特征、工農業發展條件、環境問題等內容
北京 北京的自然地理環境;北京的城市職能與城市建設
@考點梳理
北方地區的自然特征與農業
1.北方地區的自然特征
(1)地理位置:我國北方地區大體位于① 、青藏高原以東,內蒙古高原以南,秦嶺—淮河以北,東臨渤海和② 。
(2)地形特征:地形以③ 、高原為主。主要地形區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④ 等。
(3)氣候特征:北方地區地跨我國的寒溫帶、中溫帶和暖溫帶,大部分地區屬于⑤ 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季節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大部分地區屬于半濕潤區。
(4)土壤:⑥ (東北平原)、黃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
2.重要的旱作農業區
(1)農業發展條件
a.有利條件:平原廣闊,土壤肥沃,耕地集中連片;雨熱同期,水熱條件好。
b.不利條件: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降水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嚴重;東北平原緯度較高,氣溫較低,熱量不足。
(2)主要農作物:主要種植小麥、玉米、谷子等糧食作物,以及甜菜、棉花、大豆等經濟作物。
(3)解決華北平原水資源不足的措施
a.跨流域調水,增加水資源;b.發展節水農業等。
東北三省
1.山環水繞 沃野千里
地理位置 包括黑龍江省、吉林省和⑦ ,位于我國的東北部
地形 以⑧ 和平原為主,東部為長白山地,北部為小興安嶺,西倚大興安嶺,在山地之間分布著遼闊坦蕩的東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組成)
河流 特征 河流眾多,結冰期長,含沙量小
重要 河流 大、小興安嶺北部的黑龍江是⑨ 兩國的界河;長白山東南方的⑩ 和圖們江是中朝兩國的界河;松花江、嫩江、烏蘇里江都匯入黑龍江,最終流入太平洋;遼河自北向南注入渤海
氣候 類型 溫帶季風氣候
主要 特征 冷濕。大部分地區冬季漫長嚴寒,夏季短促溫暖。降水較多且集中在 ,冬季以降雪為主
2.從“北大荒”到“北大倉”
(1)發展農業的條件
有利條件 自然條件 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適宜大規模的 耕作;氣候雨熱同期,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
社會經濟 條件 工業基礎好,交通發達,為大規模機械化經營提供了有利條件;開發較晚,人口密度低,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
不利條件 緯度較高,熱量不足,春秋季節常受 影響,易發生低溫凍害
(2)作物熟制: 。
(3)主要農作物:小麥、玉米、大豆、水稻等。
(4)問題與措施
問題:長期過度開墾,導致濕地面積銳減,生態環境惡化。
措施:停止開荒,建立自然保護區。
3.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地位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建成的第一個 基地,是“新中國工業的搖籃”
發展條件 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特別是煤、鐵、石油等礦產資源在全國有重要的地位;交通便利
工業部門 形成了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學工業為主導,包括煤炭、電力、建材、森林等工業部門的比較完整的重工業體系
工業中心 沈陽(機械工業)、大連(造船工業、化學工業)、長春(汽車工業)、鞍山(鋼鐵工業)、大慶(石油工業)、伊春(森林工業、鋼鐵工業)等
問題 由于資源枯竭、設備老化、產業結構單一等原因,東北重工業基地出現經濟發展滯后的現象
解決措施 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更新設備,提高資源利用率;依托當地優勢條件發展新興工業;等等
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
1.文明的搖籃
位置與范圍 位于我國地勢 階梯,東起 ,西至烏鞘嶺,北連內蒙古高原(大致以長城為界),南抵 。主要包括山西省、陜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甘肅省等省級行政區域的大部分地區
自然特征 地表特征 支離破碎,千溝萬壑
氣候 以溫帶季風氣候為主,向溫帶大陸性氣候過渡;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河流 (1)主要河流:黃河及其支流 河、汾河、洮河等 (2)水文特征:徑流量小、含沙量大、有結冰期
民俗風情 是黃土高原特有的傳統民居。信天游是一種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陜北民歌
2.風吹來的黃土
(1)黃土來源:“風成說”認為,黃土高原主要是由盛行風從中亞、蒙古高原和我國西北部內陸干旱地區的荒漠、戈壁搬運來的黃土堆積而成的。
(2)地貌景觀:形成塬、墚、峁、川(川是黃土高原農業較發達、人口集中的地區)等黃土地貌景觀。
黃土塬 黃土墚 黃土峁 黃土川
3.嚴重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
自然 原因 地形 地形破碎,溝谷多,坡度大
土壤 黃土土質 ,多孔隙,許多物質易溶于水
降水 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植被 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護
人為 原因 人類活動 人多地少,開發歷史悠久,長期的過墾過牧導致生態環境惡化
修路、采礦等活動破壞地表
(2)水土流失造成的嚴重后果: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壞了農田和村莊,使得自然災害加劇,生態環境惡化;泥沙下泄導致河流 劇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庫,給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難。
4.水土保持
(1)生物措施: 、建設護坡林草帶。
(2)工程措施:建梯田、 。
(3)生產活動: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等。
祖國的首都——北京
1.北京的地理環境
(1)北京城位于 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地勢由 傾斜。
(2)北京屬于 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冬夏長,春秋短。
2.北京的城市職能
(1)全國的 中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人民大會堂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所在地,中南海是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所在地。
(2)全國的文化中心:有眾多的高等院校、各類科研機構、圖書館、體育場館、博物館等。
(3)國際交往中心:有外國大使館、國際組織代表機構,以及眾多的海外企業代表機構等。
(4)全國的 中心:高端人才集聚,科技基礎雄厚,擁有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3.歷史悠久的古都
(1)北京是我國著名的古都和歷史文化名城,擁有3 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名勝古跡眾多, 、北京故宮、周口店北京人遺址、頤和園、天壇、明十三陵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北京城中體現歷史文化傳統的還有 、胡同、牌樓等。
(2)北京舊城的格局呈現“凸”字軸線形,形成于元、明兩代。
4.現代化的大都市
(1)重點功能區: 、中關村科技園區、金融街、王府井商業街。
(2)現代化交通網:北京已經形成了航空、公路、鐵路四通八達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市區形成了環形加放射狀的快速道路網。北京是全國最大的 樞紐和國際航空港。
(3)城市發展方向:北京正在朝著“國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標邁進。
答案:①大興安嶺 ②黃海 ③平原 ④黃土高原 ⑤溫帶季風 ⑥黑土 ⑦遼寧省 ⑧山地 ⑨中俄 ⑩鴨綠江  夏季  機械化  寒潮  一年一熟  重工業  第二級  太行山脈  秦嶺  渭  窯洞
疏松  含沙量  植樹種草  修擋土壩  華北  西北向東南  溫帶季風  政治  科技創新
長城  四合院  中央商務區  鐵路交通
@重難點聚焦
東北三省農業和工業發展的有利條件
【典例1】(2024沂水二模)遼寧省曾是我國傳統的重工業基地。近年來,遼寧省通過加快傳統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積極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下圖是遼寧省主要礦產和工業城市分布圖。讀圖,完成(1)~(2)題。
(1)位于遼寧省的工業基地是(   )
A.遼中南工業基地
B.京津唐工業基地
C.長江三角洲工業基地
D.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
(2)遼寧省在打造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過程中不應該(   )
A.發展現代工業和服務業
B.加快傳統工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
C.推廣使用可再生的清潔能源
D.依靠非可再生能源發展經濟
【典例2】(2024莒南一模)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于2024年2月17日至27日在內蒙古自治區舉辦。“十四冬”共產生了99枚金牌,黑、吉、冀位居金牌榜前三位。
材料二:下圖為我國局部地區示意圖、黑龍江省略圖、哈爾濱氣候資料圖。
(1)舉辦“十四冬”的內蒙古自治區位于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 地區, 是該地區主要的自然特征。
(2)據圖分析黑龍江省發展冰雪運動有利的自然條件。
(3)黑龍江省所在的東北三省屬于北方地區,但是自然環境獨具特色。人們常用“ ”來形容東北三省的山河大勢。
(4)在東北平原,春季是小麥等農作物的播種季節,該季節土壤水分較充足。分析東北平原春旱不嚴重的自然原因。
(5)黃土高原上溝壑縱橫,水土流失嚴重。請從氣候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6)河套平原是西北地區主要的農業區,因種植業發達,被稱為“塞上江南”。分析該地發展種植業的有利條件。
(7)梳理總結不同地區的農業生產特點和生態環境問題,補充完善表格內容。
地形區 東北平原 內蒙古高原 黃土高原
土地利 用類型 旱地 草地 ③
農業部門 種植業 ② 種植業
農作物 熟制 ① 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
生態環 境問題 水土流失、濕地銳減 草地退化(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典例3】(2024平邑二模)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面積已由監測以來最嚴重的45萬平方千米減少到23.13萬平方千米,同時黃河輸沙量大幅減少,區域已經歷史性實現了主色調由“黃”轉“綠”。讀黃土高原略圖,完成(1)~(2)題。
(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黃河下游流經黃土高原
B.黃土高原主要位于濕潤、半濕潤區
C.黃土高原煤炭資源貧乏
D.黃土高原南至秦嶺,東到太行山脈
(2)黃土高原已經歷史性實現了主色調由“黃”轉“綠”,下列有助于黃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有(   )
①植樹種草 ②修建擋土壩 ③緩坡地建設梯田 ④陡坡地退耕還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典例4】(2024臨沂一模)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黃土地”亮出綠色“新顏值”,由“淺綠”向“深綠”挺進。
材料二:寧夏平原地處半干旱區,自古以來灌溉農業發達,有“塞上江南”之稱,所產稻米品質優良。
材料三:下圖為黃土高原及周邊地區和寧夏平原示意圖。
(1)黃土高原由“淺綠”向“深綠”挺進可以有效改善當地 的生態環境問題,同時寫出一條造成該生態問題的自然原因。
(2)C河以南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與該地區相比,分析寧夏平原稻米品質優良的原因。
(3)分析寧夏平原圖中密集的灌渠可能給黃河下游地區帶來的不利影響。
(4)黃土高原和A地被稱為“黃土地”,寫出A地黃土的來源。
  “你曉得天下的黃河幾十幾道彎哎?幾十幾道彎里,幾十幾條船哎……我曉得天下的黃河九十九道彎哎……”位于黃土高原上的陜西省延川縣也有規模宏大的河曲。下圖示意延川縣附近的黃河。
(5)結合黃土高原的相關知識,分析該等高線地形圖,分別寫出甲處和乙處治理當地生態環境問題的措施。
(6)圖中伏義河村的聚落形態呈 狀,分析該聚落形成的主要原因。
京津冀協同發展
京津冀地區瀕臨渤海,背靠太岳,攜攬“三北”,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我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吸納人口最多的地區之一,也是拉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應對資源環境壓力加大和區域發展不平衡矛盾日益突出等挑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培育增長新動力和新的增長極、優化區域發展格局的現實需要,意義十分重大。也是探索改革路徑、構建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的需要。
【典例5】(2024蒙陰二模)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實施十年來成就卓越。讀以北京為核心的京津冀協同發展一體化位置示意圖,完成(1)~(2)題。
(1)下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地理條件,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京津冀三地空間上相互毗鄰
B.京津冀地理位置優越,海陸交通便利
C.京津冀是我國重要的高新技術和綜合性工業基地
D.北京是我國政治、文化、科技創新和經濟中心
(2)北京正朝著“國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標邁進,在城市建設中,下列措施有利于實現上述目標的有(   )
①建設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
②拆除設施落后的四合院,建設高層建筑,緩解居住壓力
③在城市中心打造一批開放式街心公園,擴大綠地面積
④在市內規劃新區,振興鋼鐵、化學等工業
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典例6】(2024河東一模)2023年12月28日,京雄高速公路北京五環至六環段開通,雄安新區正式邁入“1小時交通圈”,這對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讀京津冀區域空間格局及鐵路分布圖,完成(1)~(2)題。
(1)與公路運輸相比,京雄城際鐵路運輸的優勢有(   )
①運行速度快 ②機動靈活 ③連續性強
④運載量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在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空間格局中(   )
A.天津依托渤海,發展國際航運
B.邯鄲依托有利地形,開發水能資源
C.張家口依托生態優勢,大力發展重工業
D.雄安新區根治了北京“大城市病”的問題第十五章 北方地區
@考點解讀
課標主題 知識考點 命題趨勢
北方地區 自然特征與農業;東北三省;黃土高原 地理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東北三省發展農業和工業的條件 此部分多結合時事熱點以選擇題組、綜合題的形式來考查某區域自然地理環境特征、工農業發展條件、環境問題等內容
北京 北京的自然地理環境;北京的城市職能與城市建設
@考點梳理
北方地區的自然特征與農業
1.北方地區的自然特征
(1)地理位置:我國北方地區大體位于① 大興安嶺 、青藏高原以東,內蒙古高原以南,秦嶺—淮河以北,東臨渤海和② 黃海 。
(2)地形特征:地形以③ 平原 、高原為主。主要地形區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④ 黃土高原 等。
(3)氣候特征:北方地區地跨我國的寒溫帶、中溫帶和暖溫帶,大部分地區屬于⑤ 溫帶季風 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季節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大部分地區屬于半濕潤區。
(4)土壤:⑥ 黑土 (東北平原)、黃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
2.重要的旱作農業區
(1)農業發展條件
a.有利條件:平原廣闊,土壤肥沃,耕地集中連片;雨熱同期,水熱條件好。
b.不利條件: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降水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嚴重;東北平原緯度較高,氣溫較低,熱量不足。
(2)主要農作物:主要種植小麥、玉米、谷子等糧食作物,以及甜菜、棉花、大豆等經濟作物。
(3)解決華北平原水資源不足的措施
a.跨流域調水,增加水資源;b.發展節水農業等。
東北三省
1.山環水繞 沃野千里
地理位置 包括黑龍江省、吉林省和⑦ 遼寧省 ,位于我國的東北部
地形 以⑧ 山地 和平原為主,東部為長白山地,北部為小興安嶺,西倚大興安嶺,在山地之間分布著遼闊坦蕩的東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組成)
河流 特征 河流眾多,結冰期長,含沙量小
重要 河流 大、小興安嶺北部的黑龍江是⑨ 中俄 兩國的界河;長白山東南方的⑩ 鴨綠江 和圖們江是中朝兩國的界河;松花江、嫩江、烏蘇里江都匯入黑龍江,最終流入太平洋;遼河自北向南注入渤海
氣候 類型 溫帶季風氣候
主要 特征 冷濕。大部分地區冬季漫長嚴寒,夏季短促溫暖。降水較多且集中在  夏季 ,冬季以降雪為主
2.從“北大荒”到“北大倉”
(1)發展農業的條件
有利條件 自然條件 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適宜大規模的  機械化 耕作;氣候雨熱同期,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
社會經濟 條件 工業基礎好,交通發達,為大規模機械化經營提供了有利條件;開發較晚,人口密度低,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
不利條件 緯度較高,熱量不足,春秋季節常受  寒潮 影響,易發生低溫凍害
(2)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 。
(3)主要農作物:小麥、玉米、大豆、水稻等。
(4)問題與措施
問題:長期過度開墾,導致濕地面積銳減,生態環境惡化。
措施:停止開荒,建立自然保護區。
3.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地位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建成的第一個  重工業 基地,是“新中國工業的搖籃”
發展條件 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特別是煤、鐵、石油等礦產資源在全國有重要的地位;交通便利
工業部門 形成了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學工業為主導,包括煤炭、電力、建材、森林等工業部門的比較完整的重工業體系
工業中心 沈陽(機械工業)、大連(造船工業、化學工業)、長春(汽車工業)、鞍山(鋼鐵工業)、大慶(石油工業)、伊春(森林工業、鋼鐵工業)等
問題 由于資源枯竭、設備老化、產業結構單一等原因,東北重工業基地出現經濟發展滯后的現象
解決措施 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更新設備,提高資源利用率;依托當地優勢條件發展新興工業;等等
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
1.文明的搖籃
位置與范圍 位于我國地勢  第二級 階梯,東起  太行山脈 ,西至烏鞘嶺,北連內蒙古高原(大致以長城為界),南抵  秦嶺 。主要包括山西省、陜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甘肅省等省級行政區域的大部分地區
自然特征 地表特征 支離破碎,千溝萬壑
氣候 以溫帶季風氣候為主,向溫帶大陸性氣候過渡;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河流 (1)主要河流:黃河及其支流  渭 河、汾河、洮河等 (2)水文特征:徑流量小、含沙量大、有結冰期
民俗風情  窯洞 是黃土高原特有的傳統民居。信天游是一種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陜北民歌
2.風吹來的黃土
(1)黃土來源:“風成說”認為,黃土高原主要是由盛行風從中亞、蒙古高原和我國西北部內陸干旱地區的荒漠、戈壁搬運來的黃土堆積而成的。
(2)地貌景觀:形成塬、墚、峁、川(川是黃土高原農業較發達、人口集中的地區)等黃土地貌景觀。
黃土塬 黃土墚 黃土峁 黃土川
3.嚴重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
自然 原因 地形 地形破碎,溝谷多,坡度大
土壤 黃土土質  疏松 ,多孔隙,許多物質易溶于水
降水 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植被 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護
人為 原因 人類活動 人多地少,開發歷史悠久,長期的過墾過牧導致生態環境惡化
修路、采礦等活動破壞地表
(2)水土流失造成的嚴重后果: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壞了農田和村莊,使得自然災害加劇,生態環境惡化;泥沙下泄導致河流  含沙量 劇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庫,給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難。
4.水土保持
(1)生物措施:  植樹種草 、建設護坡林草帶。
(2)工程措施:建梯田、  修擋土壩 。
(3)生產活動: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等。
祖國的首都——北京
1.北京的地理環境
(1)北京城位于  華北 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地勢由  西北向東南 傾斜。
(2)北京屬于  溫帶季風 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冬夏長,春秋短。
2.北京的城市職能
(1)全國的  政治 中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人民大會堂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所在地,中南海是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所在地。
(2)全國的文化中心:有眾多的高等院校、各類科研機構、圖書館、體育場館、博物館等。
(3)國際交往中心:有外國大使館、國際組織代表機構,以及眾多的海外企業代表機構等。
(4)全國的  科技創新 中心:高端人才集聚,科技基礎雄厚,擁有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3.歷史悠久的古都
(1)北京是我國著名的古都和歷史文化名城,擁有3 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名勝古跡眾多,  長城 、北京故宮、周口店北京人遺址、頤和園、天壇、明十三陵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北京城中體現歷史文化傳統的還有  四合院 、胡同、牌樓等。
(2)北京舊城的格局呈現“凸”字軸線形,形成于元、明兩代。
4.現代化的大都市
(1)重點功能區:  中央商務區 、中關村科技園區、金融街、王府井商業街。
(2)現代化交通網:北京已經形成了航空、公路、鐵路四通八達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市區形成了環形加放射狀的快速道路網。北京是全國最大的  鐵路交通 樞紐和國際航空港。
(3)城市發展方向:北京正在朝著“國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標邁進。
答案:①大興安嶺 ②黃海 ③平原 ④黃土高原 ⑤溫帶季風 ⑥黑土 ⑦遼寧省 ⑧山地 ⑨中俄 ⑩鴨綠江  夏季  機械化  寒潮  一年一熟  重工業  第二級  太行山脈  秦嶺  渭  窯洞
疏松  含沙量  植樹種草  修擋土壩  華北  西北向東南  溫帶季風  政治  科技創新
長城  四合院  中央商務區  鐵路交通
@重難點聚焦
東北三省農業和工業發展的有利條件
【典例1】(2024沂水二模)遼寧省曾是我國傳統的重工業基地。近年來,遼寧省通過加快傳統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積極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下圖是遼寧省主要礦產和工業城市分布圖。讀圖,完成(1)~(2)題。
(1)位于遼寧省的工業基地是( A )
A.遼中南工業基地
B.京津唐工業基地
C.長江三角洲工業基地
D.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
(2)遼寧省在打造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過程中不應該( D )
A.發展現代工業和服務業
B.加快傳統工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
C.推廣使用可再生的清潔能源
D.依靠非可再生能源發展經濟
【典例2】(2024莒南一模)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于2024年2月17日至27日在內蒙古自治區舉辦。“十四冬”共產生了99枚金牌,黑、吉、冀位居金牌榜前三位。
材料二:下圖為我國局部地區示意圖、黑龍江省略圖、哈爾濱氣候資料圖。
(1)舉辦“十四冬”的內蒙古自治區位于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 西北 地區, 干旱 是該地區主要的自然特征。
(2)據圖分析黑龍江省發展冰雪運動有利的自然條件。
冬季降雪量大且持續時間長。
(3)黑龍江省所在的東北三省屬于北方地區,但是自然環境獨具特色。人們常用“ 山環水繞,沃野千里 ”來形容東北三省的山河大勢。
(4)在東北平原,春季是小麥等農作物的播種季節,該季節土壤水分較充足。分析東北平原春旱不嚴重的自然原因。
緯度高,冬季氣溫低,積雪較多,春季氣溫回升,積雪融化,水源充足;氣溫低,水分蒸發少。
(5)黃土高原上溝壑縱橫,水土流失嚴重。請從氣候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6)河套平原是西北地區主要的農業區,因種植業發達,被稱為“塞上江南”。分析該地發展種植業的有利條件。
黃河流經此地區,有灌溉水源;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晴天多,光照強,晝夜溫差大,利于農作物生長。
(7)梳理總結不同地區的農業生產特點和生態環境問題,補充完善表格內容。
地形區 東北平原 內蒙古高原 黃土高原
土地利 用類型 旱地 草地 ③ 旱地 
農業部門 種植業 ② 畜牧業  種植業
農作物 熟制 ① 一年一熟  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
生態環 境問題 水土流失、濕地銳減 草地退化(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典例3】(2024平邑二模)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面積已由監測以來最嚴重的45萬平方千米減少到23.13萬平方千米,同時黃河輸沙量大幅減少,區域已經歷史性實現了主色調由“黃”轉“綠”。讀黃土高原略圖,完成(1)~(2)題。
(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D )
A.黃河下游流經黃土高原
B.黃土高原主要位于濕潤、半濕潤區
C.黃土高原煤炭資源貧乏
D.黃土高原南至秦嶺,東到太行山脈
(2)黃土高原已經歷史性實現了主色調由“黃”轉“綠”,下列有助于黃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有( A )
①植樹種草 ②修建擋土壩 ③緩坡地建設梯田 ④陡坡地退耕還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典例4】(2024臨沂一模)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黃土地”亮出綠色“新顏值”,由“淺綠”向“深綠”挺進。
材料二:寧夏平原地處半干旱區,自古以來灌溉農業發達,有“塞上江南”之稱,所產稻米品質優良。
材料三:下圖為黃土高原及周邊地區和寧夏平原示意圖。
(1)黃土高原由“淺綠”向“深綠”挺進可以有效改善當地 水土流失 的生態環境問題,同時寫出一條造成該生態問題的自然原因。
植被覆蓋率低;土質疏松;夏季降水多且集中。
(2)C河以南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與該地區相比,分析寧夏平原稻米品質優良的原因。
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冬季氣溫低,少病蟲害;等等。
(3)分析寧夏平原圖中密集的灌渠可能給黃河下游地區帶來的不利影響。
黃河下游水量減少;下游沿岸土壤肥力下降;生物多樣性減少;等等。
(4)黃土高原和A地被稱為“黃土地”,寫出A地黃土的來源。
黃河流經中游黃土高原,挾帶大量泥沙堆積形成。
  “你曉得天下的黃河幾十幾道彎哎?幾十幾道彎里,幾十幾條船哎……我曉得天下的黃河九十九道彎哎……”位于黃土高原上的陜西省延川縣也有規模宏大的河曲。下圖示意延川縣附近的黃河。
(5)結合黃土高原的相關知識,分析該等高線地形圖,分別寫出甲處和乙處治理當地生態環境問題的措施。
甲處:植樹造林、種草;乙處:修建梯田。
(6)圖中伏義河村的聚落形態呈 條帶 狀,分析該聚落形成的主要原因。
沿河地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臨近水源地。
京津冀協同發展
京津冀地區瀕臨渤海,背靠太岳,攜攬“三北”,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我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吸納人口最多的地區之一,也是拉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應對資源環境壓力加大和區域發展不平衡矛盾日益突出等挑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培育增長新動力和新的增長極、優化區域發展格局的現實需要,意義十分重大。也是探索改革路徑、構建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的需要。
【典例5】(2024蒙陰二模)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實施十年來成就卓越。讀以北京為核心的京津冀協同發展一體化位置示意圖,完成(1)~(2)題。
(1)下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地理條件,分析不合理的是( D )
A.京津冀三地空間上相互毗鄰
B.京津冀地理位置優越,海陸交通便利
C.京津冀是我國重要的高新技術和綜合性工業基地
D.北京是我國政治、文化、科技創新和經濟中心
(2)北京正朝著“國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標邁進,在城市建設中,下列措施有利于實現上述目標的有( A )
①建設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
②拆除設施落后的四合院,建設高層建筑,緩解居住壓力
③在城市中心打造一批開放式街心公園,擴大綠地面積
④在市內規劃新區,振興鋼鐵、化學等工業
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典例6】(2024河東一模)2023年12月28日,京雄高速公路北京五環至六環段開通,雄安新區正式邁入“1小時交通圈”,這對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讀京津冀區域空間格局及鐵路分布圖,完成(1)~(2)題。
(1)與公路運輸相比,京雄城際鐵路運輸的優勢有( D )
①運行速度快 ②機動靈活 ③連續性強
④運載量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在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空間格局中( A )
A.天津依托渤海,發展國際航運
B.邯鄲依托有利地形,開發水能資源
C.張家口依托生態優勢,大力發展重工業
D.雄安新區根治了北京“大城市病”的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哈尔滨市| 建湖县| 抚宁县| 宣汉县| 修水县| 武胜县| 临城县| 乌苏市| 玛多县| 巴南区| 罗山县| 忻州市| 柞水县| 永顺县| 莲花县| 绥棱县| 马山县| 阳高县| 凌海市| 涪陵区| 淳化县| 河津市| 绩溪县| 龙江县| 都昌县| 沾化县| 松滋市| 东安县| 即墨市| 枣阳市| 澄江县| 深州市| 秀山| 康马县| 娄底市| 交城县| 肇庆市| 横山县| 平谷区| 余干县| 武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