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8課 無線通信技術》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分析本節課是2023年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8課。本節課分為四個活動:“藍牙”“WI-FI”“NFC”“通信的實現”四部分內容組成。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逐步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具備一定的小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創新能力等,提升信息社會責任,綜合提升信息素養。教學目標及核心素養指向通過對物聯網中無線通信設備的觀察和學習,了解物聯網中常見的無線通信技術(信息意識) 2、通過物聯設備聯網的學習和實踐過程,初步掌握物聯網的通信方法(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信息社會責任)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1、通過對物聯網中無線通信設備的觀察和學習,了解物聯網中常見的無線通信技術 2、通過物聯設備聯網的學習和實踐過程,初步掌握物聯網的通信方法教學過程1、情境導入(3分鐘)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情境引入:在物聯網中,網絡層的傳送方式分為有線傳輸和無線傳輸兩大類。在短距離數據傳輸中,無線傳輸更為常用,如藍牙(Bluetooth)、Wi-Fi、紫蜂(ZigBee)、近場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簡稱NFC)等。 大家思考一下: 手機是通過什么方式向打印機發出打印指令的 運動手環是通過什么途徑將運動數據上傳到網絡的 學生聽教師引導生活中的案例,學生討論,回答提問設計意圖: 激發學生對網頁的學習興趣并快速進入學習狀態。2、新知講授(35分鐘)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活動1:藍牙 藍牙技術是一種開放的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廣泛應用于手機、筆記本電腦、音箱、智能手環、立體聲耳機等設備。 藍牙設備使用前通常需要配對,相當于建立通信聯系。藍牙配對時主、從設備都需要先開啟藍牙功能,然后主設備利用藍牙設備的查找功能找到從設備并發起配對,配對成功后,就可以實現設備之間的通信。一個藍牙主設備可匹配一個或多個從設備。 活動2:WI-FI Wi-Fi是一種實現無線局域網的通信技術,相對于其他計算機無線通信技術,具有連接速度快、可靠性高、覆蓋范圍廣等特點,在家庭物聯網中得到廣泛應用。例如,在電視機、音箱、開關控制等設備中植人Wi-Fi模塊通過手機就能實現對這些設備的遠程控制。 活動3:NFC NFC由射頻識別演變而來,是一種非接觸式識別和互聯技術,可進行近距離無線通信。 隨著NFC技術的漸趨成熟,越來越多的智能手機開始支持NFC技術,如NFC刷卡支付、NFC打印。 活動4:通信的實現 物聯網中的傳感器在采集數據后,一般需要將數據傳送到控制中心或數據處理平臺,才能真正發揮物物相聯的作用。因此,物聯網中的傳感設備通常配置了 Wi-Fi、藍牙等模塊,只要進行適當的配置,就可以直接聯網,實現數據的傳送。 例如,利用控制板中的Wi-Fi模塊,實現無線網絡連接的方法如下: (1)連接控制板與計算機。 (2)導入實現控制板與無線網絡連接的具體代碼。 (3)將程序上傳到控制板,運行程序,0LED顯示IP地址,表示聯網成功 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解,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探討交流,完成任務 活動1:藍牙 親身體驗 使用智能手機的藍牙功能連接智能手環,讀取手環中的數據 活動2:WI-FI 活動3:NFC 活動4:通信的實現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核心素養。3、課堂小結(7分鐘)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總結本課內容: 活動1:藍牙 活動2:WI-FI 活動3:NFC 活動四:通信的實現 學生一同回答并梳理知識設計意圖: 幫助學生梳理本節課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